- 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叢書:肝病指南與臨床實踐
- 李海
- 446字
- 2020-11-28 22:35:40
2.阿米巴肝膿腫
2.1 概述
● 病原學為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傳染源為感染阿米巴的患者及無癥狀攜帶者,全球范圍分布,以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高發。
● 常見的危險因素包括嗜酒、營養障礙、應用免疫抑制藥物、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疫區旅游、移民人群。
● 20~40歲為高發人群。
2.2 臨床診斷
● 臨床表現:常見38~40℃的高熱、寒戰及大量出汗,持續劇烈的右上腹疼,可伴有惡心、食欲下降、嘔吐及體重下降等全身表現。
●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及紅細胞沉降率增快,輕度貧血,堿性磷酸酶輕度升高。
● 血清溶組織阿米巴抗體陽性(間接紅細胞凝集實驗IHA>1∶512及EIA實驗為最敏感和特異性最高的試驗方法)。
● B超檢查提示肝實質內低密度、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的占位病變。
2.3 治療方法
● 首選甲硝唑,可口服(2g/d,10~15天)或靜脈給藥(7.5mg/(kg?6h),10天)。
● 第二代硝基咪唑類藥物包括替硝唑和奧硝唑(2g/d,10天)。
● 少數單用甲硝唑療效不佳可換用氯喹(1g/d,2天后500mg/d,2~3周)。
● 經皮穿刺引流目前為有爭議的治療,但可用于抗阿米巴治療無效或可疑合并化膿性感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