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駕、電動自行車與其他類型電動車的治理 (部門行政法叢書)
- 余凌云
- 3525字
- 2020-11-28 18:10:44
六、刑事強制措施的適用
(一)問題及原因
在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中,實踐部門對于如何準確適用相應的刑事強制措施存在著分歧。我們以《法制日報》為檢索對象,搜集到了從2007年3月23日至2012年5月24日期間有關酒后駕車的71條新聞報道。其中,共有6條新聞報道反映出實踐部門在如何準確適用刑事強制措施的問題上存在著分歧,這占新聞報道總數的8.5%。
從這些新聞報道反映出來的問題有:第一,在辦理此類案件中能夠采取的刑事強制措施種類有哪些?是否包含逮捕?第二,在什么情況下適用刑事拘留?期限是多少?第三,刑事拘留與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等強制措施之間如何轉換、銜接?在“醉駕入刑”以后,對于以上問題,由于缺乏明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引發(fā)了實踐中的混亂。
(二)《醉駕司法解釋》出臺前實踐中的處理方式
1.關于強制措施的種類
2011年5月公安部發(fā)布的《公安機關辦理醉酒駕駛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試行)》第35條規(guī)定:“對涉嫌醉酒駕駛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采取拘傳、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拘留強制措施?!钡?,有的地方還規(guī)定可以適用逮捕的刑事強制措施。例如,2011年4月15日起實施的《四川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辦理危險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暫行規(guī)定》第13條對逮捕的強制措施作了規(guī)定。2011年5月杭州市公檢法三機關聯合發(fā)布的《關于辦理危險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有關問題的專題會議紀要》,也有關于適用逮捕強制措施的規(guī)定。
2.關于拘留的適用條件
公安部發(fā)布的《公安機關辦理醉酒駕駛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試行)》(2011年)對拘留的適用條件作了嚴格限定,該法第41條規(guī)定:“已立案偵查的醉酒駕駛刑事案件,除犯罪嫌疑人企圖逃跑或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等情形外,公安機關不得使用拘留強制措施?!?/p>
地方上也做了類似規(guī)定?!秲让晒抛灾螀^(qū)醉酒駕駛機動車犯罪行為查處程序規(guī)定(試行)》(2011年)第42條規(guī)定:“已立案偵查的醉酒駕駛刑事案件,除犯罪嫌疑人抗拒執(zhí)法、企圖逃跑或有逃跑可能的,或者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等情形外,公安機關不得使用拘留強制措施?!薄逗颖笔」矎d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若干規(guī)定(試行)》(2011年)第35條規(guī)定:“已立案偵查的醉酒駕駛刑事案件,對犯罪嫌疑人有抗拒執(zhí)法、企圖自殺、逃跑或者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以及其他確需采取拘留強制措施的情形,可以拘留犯罪嫌疑人?!?/p>
但是,在司法機關發(fā)布的相關文件中,對拘留的適用范圍的規(guī)定要比上述范圍寬。在浙江省紹興市《關于辦理危險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2011年)中,對拘留的適用情形還增加了“醉酒駕駛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一項。而杭州市《關于辦理危險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有關問題的專題會議紀要》(2011年)甚至規(guī)定,對被查獲的涉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犯罪嫌疑人,一律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
3.關于拘留的期限
杭州市《關于辦理危險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有關問題的專題會議紀要》(2011年)規(guī)定,適用拘留的強制措施一律延長至7日。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檢察院聯合發(fā)布的《關于辦理“危險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的會議紀要》(2011年)也作了類似規(guī)定。但是,在公安部發(fā)布的《公安機關辦理醉酒駕駛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試行)》(2011年)中,并未對拘留的期限作出特殊規(guī)定。
4.關于拘留與其他刑事強制措施之間的轉換、銜接
紹興市《關于辦理危險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2011年)規(guī)定,對不能在規(guī)定期限內移送審查起訴、提起公訴的,承辦單位可以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或監(jiān)視居住。杭州市《關于辦理危險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有關問題的專題會議紀要》(2011年)規(guī)定,對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公安機關應當在刑拘后3日內移送審查起訴;檢察機關應當在3日內起訴至法院;法院受案后,應當對被告人作出逮捕決定,并在10日內作出判決。對不能在上述規(guī)定期限內移送審查起訴、提起公訴或判決的,承辦單位可以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審或監(jiān)視居住的強制措施。
(三)其他國家或地區(qū)的做法
1.關于刑事強制措施
英國1988年制定的《道路交通法》第4條第6款和第7款曾規(guī)定,警察有合理理由懷疑駕駛人有酒后駕駛違法行為的,可以對駕駛人實施逮捕。為執(zhí)行逮捕決定,警察無須令狀就可以進入駕駛人所在的任何場所。
2.關于辦案期限
在波蘭,2007年的法律引入了辦理酒后駕駛案件的“快速法庭程序”(Quick Court Procedure),使得法庭可以在24小時內對違法行為人做出處罰決定。
在我國臺灣地區(qū),法院在醉駕案件中可以適用簡式程序。該地區(qū)“刑事訴訟法”(2015年修訂)第273條之1第1項規(guī)定:“除被告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者外,于前條第一項程序進行中,被告先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時,審判長得告知被告簡式審判程序之旨,并聽取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及輔佐人之意見后,裁定進行簡式審判程序。”據此,在醉酒駕駛案件中,適用簡式審判程序以當事人進行有罪陳述為前提。另據該地區(qū)“刑事訴訟法”(2015年修訂)第273條之2的規(guī)定,在簡式程序中,事實調查環(huán)節(jié)可以采取簡略的方式進行,不受一些調查證據法則的限制,訊問證人也無須進行交互詰問的方式進行,以便節(jié)省案件的審理時間。
(四)《醉駕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及其不足
《醉駕司法解釋》對于醉駕案件中可采取的刑事強制措施種類及其適用條件作了規(guī)定。該解釋第7條第2款規(guī)定:“對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據案件情況,可以拘留或者取保候審。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jiān)視居住。對違反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規(guī)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情節(jié)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p>
根據上述規(guī)定,在醉駕案件中,可以適用的刑事強制措施有:拘留、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和逮捕。其中,逮捕這一刑事強制措施適用的前提,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了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規(guī)定,且情節(jié)嚴重。也就是說,在醉駕案件中,一般不能直接適用逮捕這一強制措施,只有在上述例外情況下才能適用逮捕。因為根據《刑事訴訟法》(2012年修訂)第79條的規(guī)定,采取逮捕這一刑事強制措施,其前提是犯罪“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而《刑法》第133條之1規(guī)定,危險駕駛罪的法定刑為1~6個月拘役,其并不符合適用逮捕刑事強制措施的一般條件。因此,不能對醉駕司機直接采取逮捕強制措施。只有在他們違反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規(guī)定的情況下,才有適用這一措施的余地,這一點,《刑事訴訟法》(2012年修訂)第69條和第75條有著明文的規(guī)定。《醉駕司法解釋》對這一問題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有利于糾正前述實踐中擴大適用逮捕措施的錯誤做法,規(guī)范醉駕案件中刑事強制措施的運用。
當然,《醉駕司法解釋》還是存在不足的。對于實踐中存在分歧的刑事拘留的適用條件、期限等問題,該解釋并未作出回應,這需要進一步加以明確。
(五)我們的建議及理由
1.適用刑事拘留的條件
按照《刑事訴訟法》(2012年修訂)第80條的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有串供、逃跑等有礙偵查工作情形,或者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可以適用刑事拘留。
而當犯罪嫌疑人在查獲現場拒絕或者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zhí)行公務時,說明其欠缺認罪、悔罪的表現,如果不適用拘留,可能影響案件的辦理。因此,應當適用刑事拘留的強制措施。
同時,犯罪嫌疑人在當地沒有固定住處,不采取刑事拘留可能會影響案件辦理的,也應當對其采取刑事拘留的強制措施。
此外,還應當設置一項兜底性的規(guī)定,以便容納其他可以適用拘留強制措施的情形。
綜上,建議對醉駕案件中刑事拘留措施的適用條件作出如下規(guī)定:
涉嫌醉酒駕駛的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①犯罪嫌疑人在查獲現場拒絕或者阻礙警察依法執(zhí)行公務的;②犯罪嫌疑人有串供、逃跑等有礙偵查工作情形的;③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④犯罪嫌疑人在當地沒有固定住處,不采取刑事拘留可能影響案件辦理的;⑤不采取刑事拘留可能會影響案件辦理的其他情形。
2.刑事拘留的期限
根據《刑事訴訟法》(2012年修訂)第89條的規(guī)定,拘留的期限一般為3日。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至7日,但是,公安機關延長這一期限的條件應當是出于提請檢察院批捕的需要。由于在醉駕案件中,本身并不直接適用逮捕的刑事強制措施,因而不能適用延長期限的規(guī)定。
但是,如果犯罪嫌疑人違反取保候審或者監(jiān)視居住規(guī)定,情節(jié)嚴重的,根據《刑事訴訟法》(2012年修訂)第69條和第75條的規(guī)定,可以依法適用逮捕的強制措施;在逮捕前,可以先行拘留。此時,可以將拘留的期限延長至7日。
3.轉換強制措施
由于刑事拘留的期限較短,對于無法在規(guī)定期限內移送審查起訴、提起公訴或判決的,承辦單位可以轉換強制措施,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審或監(jiān)視居住的強制措施。這樣才能對犯罪嫌疑人施加必要的控制,確保案件的順利辦理。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 附新舊條文對照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新舊對照與重點解讀
- 公務員行政處分制度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法律法規(guī)全書(含指導案例及文書范本)(2017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實用版(2018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jiān)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2016年版)
- 行政訴訟法要點解答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用版(2011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司法解釋大全(2018年版)(總第四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注解與配套(2014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案例注釋版)(第二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法(含草案說明)(2017年版)
- 獄政管理理論與應用
- 您的五險一金(修訂版)
- 企業(yè)年金辦法(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