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跨界人生(第二卷):講述51位跨界人士的故事
- 跨界俱樂部
- 4241字
- 2020-11-28 16:55:47
跋山涉水,戀戀風塵里都是成長
尚靜

跨界關鍵詞
銀行職員APEC接待 中澳經貿論壇 投資銀行 電商創業 企業教練
寫在前面
“車隊快下高架,隨隊交警對講會通知,這時總經理必須到位在門口迎接……嗯,四部電梯的話,開一部專梯給部長……”2001年初秋的上午,上海錦江飯店大堂入口處,一位表情嚴肅的外交部官員不急不緩地說出了一系列指令。
我拿著筆記本,和上海外辦的越南團負責人、越南語翻譯一起,仔細聆聽著這位來自北京的領導的現場指示,在筆記本上記下他說的每字每句,生怕漏過任何一個細節,影響上海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高規格的外事活動。
那是我在銀行上班的第一年,單位選派我借調到上海外辦,參與APEC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越南團的接待工作。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舉辦的層次最高的國際會議,也是上海第一次同時接待二十二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包括當時的美國總統布什、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俄羅斯總統普京等。
而當時世界經濟增速放緩,部分地區金融動蕩,特別是“9·11”事件,更給會議的安保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氣氛有點緊張。
我們越南團接待組由外交部的處長領銜,上海外辦、上海警衛局、越南語翻譯,外加我一共5人組成,重點負責越南團財經部長和四十多人代表團的接待工作。
當時的我,完全兩眼一抹黑,只知道此事非同尋常,極其重要。當時的我,怎么也沒有想到,12年后,我會親自組織有中方李克強總理和澳洲吉拉德總理參加的、近600人的中澳第二屆經貿論壇,以及2013年3月吉拉德總理第二次訪華的中澳經貿論壇和午餐會,為中澳政府高級官員、央企和商界代表五百多人悉心打點。
經歷是最好的老師,時間是最好的見證。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當我們跋山涉水跨過界,戀戀風塵里都是成長。
勇于體驗:我的跨界故事
2000年3月自同濟大學碩士畢業后,我留在滬上某銀行總行公司金融部工作。工作七年半后,因老公生了一場大病,當時我又懷孕,所以不得已辭了工作,渡過家庭難關。危機過后,我轉行進入了投行領域,主要負責中澳重大并購項目的戰略分析。這算是我的第一次“跨界”吧。
期間,從2008年到2014年間,我不定期地負責總部在悉尼、澳大利亞本土與中國有關的最大商會——澳大利亞中國工商業委員會在中國所有澳洲部長級、總理級訪華相關商業活動的組織和執行,即我開篇所述的場景。這是我第二次跨界,進入NGO組織和高規格涉外活動策劃、執行領域。
第三次跨界發生在2013年到2014年,一位朋友和我說起創業的想法,意欲打造一個國外設計師的小眾電商平臺。當時淘寶風起云涌,引發無數人的開店、創業熱情。我當時正好想嘗試一些新領域,在對電子商務從一無所知到經過調查論證后,決定投錢一試。
從2015年年初開始,我又開始了自己的第四次跨界。早在2008年,我就學習了澳洲某“企業教練”(Executive Coaching)課程。在2014年秋季的時候,我對我的電商創業進行了反思,也同時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想在“企業教練”領域深入學習和實踐的強烈渴望。于是,自2015年起,我正式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Sertori Coaching,開始了全新的旅程,直到現在。
當有人選擇我作為他們的教練時,我經常會問對方,你為什么選擇我?得到的答案里,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我跨越了不同行業,我的經歷很有意思。曾幾何時,我糾結于自己從事教練工作的自信心,因而當有人告訴我,我的跨界商業經驗對他們而言是有價值的,對我真是莫大的鼓勵。也感謝這次“跨界”寫作的機會,讓我沉靜下來,再次思考“跨界”對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
靜水流深:不計較的積累總有回報
說“跨界”,我們常被“跨”這個動感的詞匯所吸引。那一躍,似乎跨越的是一眼望不見底的溝壑,挾裹著義無反顧的勇氣、決心,或許還有隱約的擔憂。真有那么戲劇性嗎?或許真有那么一刻,自己告訴自己,就做吧。看似心路輾轉,最后又是那么水到渠成。
如同我從2001年的APEC小跟班到十二年后獨立運作大型活動,很多種子冥冥中早已種下,在合適的時機,當陽光雨露具備時,種子會自然地萌芽、成長、開花、結果。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銀行從事公司金融業務。在此過程中,通過貸款項目的審批,我對當下宏觀經濟、項目所在行業的情況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對于國企的運作特點也有了自己的觀察,對于政府最新政策導向和決策思路也有了新的感悟和體會。
因此,當我第一次跨界,踏進境外并購領域,面對央企大鱷,我突然間發現我是“懂”他們的,理解他們的決策邏輯和流程,這為我們的澳洲客戶提供了寶貴的視角,在戰略的制定上有的放矢,在談判中適時進退。
記得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時,市場一片恐慌。我們當時判斷,越是危機之時,也孕育著不同尋常的機會。下面我想舉一個具體的案例:
澳洲西部的皮爾巴拉,是盛產鐵礦石最重要的區域,但在這里,光擁有礦產資源還不夠,鐵路與港口,乃是同等重要的交通和渠道資源,決定了運輸成本的高低。后者一直由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礦業公司兩大礦商控制,他們也直接影響著鐵礦石的定價權。而中國作為全球鐵礦石的主要消耗國,一直在尋求進入皮爾巴拉地區的機會,尋求定價權上的主動。
當時我們了解到,澳洲除了兩拓之外的某礦商,手中不僅有已勘探確定的礦區,還擁有周邊鐵路和港口的開發權。但龐大的資金需求以及金融危機的來臨,使他們面臨巨大壓力,有意出售部分股權籌集資金。
我們進而分析了國內主要鋼鐵廠商的戰略發展方向、鐵礦石需求、近期對于走出去的表態、當前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和手段,最終鎖定了國內2~3家龍頭鋼鐵企業。而國內充足的外匯儲備和政策性銀行的有力支持,也為雙方交易的可能性提供了重要的保證。
由于預先的功課做得比較充分,在初期的接觸后,我們已經心中有數,交易的吸引力在哪里、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談判焦點是什么,誰是關鍵決策人等。實事求是地說,如果我沒有當年在銀行工作時期積累的國企項目經驗,也不會有當時基本準確的判斷和決策。
某個時點別人看到的你可能是“跨”,但你自己知道,其實是靜水流深,水到渠成。
豐盈內心:從被動到主動
對于我的跨界,如果做個分類的話,那第一次和第二次是某種意義上“被動”的跨界,第三次是模糊意識的“主動”跨界,而第四次則完全是“主動”的跨界。
所謂“被動”跨界,并不是說有人拿槍逼著我的腦袋,非干不可;而是更多地出于“近水樓臺何不得月”的心態。看著我手頭可以爭取到哪些機會,再從中擇優選擇。那些機會可能是不同行業的,但畢竟帶有一定的隨機性,沒有深入主動的思考。也就是說,如果當時有了其他更近的機會,可能我就會去做其他的行業。
第三次跨界的時候,我知道從商業銀行到投行,其中的延續性還是很大的。內心那份不安分涌起,想嘗試一些完全不同的領域。至于是什么,并沒有太多的規劃,只要是完全新鮮的行業就行。所以當我朋友拋出電商創業的想法,與我一拍即合。
當時,在很多朋友看來,我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要和淘寶那些大鱷搶飯吃,不是“瘋”就是“傻”。事實證明,這也是一條艱辛的道路。離開了原來大平臺的眾多保障,一切從頭再來,從人員招聘到業務數據分析,從貨源組織到市場營銷,突然發現要學的東西好多啊!
而我當時合伙人的人生經歷、做事風格、溝通方式等和我完全不同,在一起創業之前,我們并沒有深入的交往,所以合作之后的磨合也花費了彼此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這段經歷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一切對我而言都很“新鮮”。和“90后”一起工作,琢磨著如何用新新人類的語言推廣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和時尚媒體、攝影師、設計師緊密合作,也順帶知道了許多時尚大咖,研究最新時尚潮流,而這一切,以前完全不在我的生活字典里。突然間,進入那個五光十色的世界,不時有點恍惚不適應。
不知不覺中,我的衣著告別了黑灰白,開始大膽嘗試各種顏色,整個人的狀態上其實也放松了很多,不像以前在做投行的時候處于隨時準備“戰斗”的狀態。
在兩年的創業經歷之后,我最終選擇了退出。在別人眼中,我的創業黯然收場。但我知道,從外在到內心,這段獨特、寶貴的經歷也是我再次出發的一筆財富。
心之所向:風景就在不遠處
在第四次跨界之前,我對自己有很多思考,也進一步沉下心來做了很多教練領域的深入學習和實踐。這其中也學會利用很多很好的工具,幫助自己從不同角度認識自己。
其實在成長為一位真正的教練之前,或者在從事教練的過程中,起先要做的一件事以及一直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拿自己“開刀”。這么說,聽起來有點小殘忍,換個文雅的說法,是要經常反省自己。
說實話,當我最初看到測評報告里說到的那些所謂缺點、劣勢,總是不太爽的,不自覺地為自己辯解。慢慢地,我學會了:原來是我哪些經歷造成了這個缺點,好吧,我接受它,我可以做點什么呢?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反復問自己:我究竟想過怎樣的生活?成為什么樣的人?在我人生走到盡頭的時候,我希望自己做過些什么?我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這些問題其實一直都會想,而每個人生階段也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在第四次跨界之前,我對自己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梳理。我知道我要選擇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可以對他人和這個世界產生積極影響的事業。
可能是以往跨界的經歷使然,我并不覺得進入新行業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一個有著主動意識的學習者永遠會找到自己的位置。特別是在這個開放的時代,如果你真的想學,學習本身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跨界不是為了“跨”而跨,是心之所向。或許跨的時候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要想在新“界”立足,離不開對自己的價值觀、熱情、優勢、資源、大背景等的充分認知和分析。
未來是未知的,成長是必然的,自我發現的過程有歡喜、有掙扎,在期望、擔心、自我激勵之余,主動地規劃,高質量地執行,及時地評估反饋,突然間,柳暗花明,原來風景就在不遠處。
結束語
2015年8月下旬,我又一次出門,只帶了最基本的極為樸素的T恤長褲、牙刷牙膏、面霜、床單枕頭、茶杯、飯盒餐具,去臺中參加十多天的Vipassana禪修。我第一次發現出門的行李可以如此簡單,在這個世界上行走可以有另一種方式。所有的過往仿佛在那個瞬間凝固,放下所有自我,以歸零的心態開始了那趟特殊的旅程。
跨界感悟
一次次跨界也是一次次歸零。跨過界的人都深知那份“歸零”的不易和可貴,放下包袱、放下自大,帶著謙遜、感恩和心底的那份堅持開始新的探索。
音符在樂譜上僅僅是符號而已,只有當樂手把它演奏出來,才是真正的音樂。此刻的你看完了我的故事,無需完全贊同我,哪怕引發了你的一點思考,足矣。
請容許我發揮一下教練的專業本色,問問題:
你對跨界的理解是什么?
跨界對你意味著什么?
你會依據什么原則來決定跨與不跨呢?
跨界之后,你可能會面臨哪些困難,你會如何應對呢,誰可以給予你幫助呢?
如果你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那么祝你好運,也祝你跨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