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益產品開發:原則、方法與實施
- 何勉
- 1256字
- 2020-11-28 15:48:18
推薦序一 實踐與真知
周代兵
華為公司2012實驗室軟件工程專家
一轉眼,我們探索和實施敏捷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經常有人問我這個問題:“實施敏捷這些年,你覺得哪些實踐對團隊最有價值?”其實,看看團隊還保留有哪些實踐,就可以得到答案了。迭代開發、持續集成與每日站會,這三個可以說是落地最好的敏捷實踐,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提醒,項目團隊都在自發地開展這幾個實踐。迭代開發可以盡早交付價值,讓產品具有更靈活的需求響應能力;持續集成保障基本質量,盡早消除軟件開發可能引入的問題;每日站會可以落地項目團隊的日常任務管理,保證團隊計劃進度對齊。這些實踐的普遍開展,使得敏捷在我所在的企業用得越來越好,并成為軟件開發的主要能力方法。
但最近幾年,隨著ICT的融合,移動互聯網、云、大數據等對傳統行業帶來更廣泛的變革和更大的挑戰,我們這個行業的生存和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雖然敏捷可以讓我們快速、靈活地完成產品交付,應對業務不確定性的挑戰,但作為產品型企業,我們同時還必須關注另外一個維度——成本和效率問題。產品利潤率隨著競爭帶來的價格下降變得越來越低,因此,要想保持利潤增長,甚至維持現有收益,就要求要么有能力開發更多新產品去新的領域攻城略地,要么有能力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以求獲得更多市場份額。這些都要求企業能用相同的資金完成更多的事情——做更多的產品探索,交付更多有價值的客戶需求。傳統的敏捷開發并不能夠完全解決這個問題。精益產品開發,恰恰結合敏捷的思想,同時又兼顧成本問題,聚焦價值的流動,獲取產品研發投入產出比的最大化。當然,類似的還有精益創業,讓企業以更低的成本實現商業假設的快速驗證,從而探索出新的產品滿足某些新的業務應用需求。
基于這樣的思路,我們在三年前首先嘗試引入David Anderson所創建的精益看板開發方法,通過看板來不斷識別和消除研發活動中的瓶頸和阻塞,力求在研發資源投入有限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的產品需求產出。經過不斷試點和驗證,看板方法對研發效率提升的效果確實非常顯著,很值得規模化推廣,并且隨之一并引入的精益相關思想,使我們意識到軟件產品開發更需要思維模式的轉變:要從關注資源效率轉變到關注流動效率。
在我看來,何勉這本書中不僅介紹了精益和敏捷起源以及精益產品開發原則,更大的價值在于詳細解讀了實施精益看板時的步驟和各個實踐活動的關鍵要點,在于對實踐背后的為什么進行了清晰的解答。比如,在解讀為什么要限制在制品這個問題,我最初是極困惑的,按照傳統的管理方法,誰不希望大家能干的活越多越好呢?你要是跟某個管理者說自己希望每個人只做一兩件事情,估計他聽到后臉都要變綠。經過進一步展開分析,會發現每個人同時并行的工作越多,會有頻繁的工作切換投入,因此其效率遠遠低于同一個時間段只專注于做一件事情。
對產品交付有成本和效率壓力的軟件企業,我建議在實施敏捷之后可以進一步嘗試精益產品開發。在引入的時候先通讀《精益產品開發》,將有助于了解為什么引入,怎么做,為什么要這么做,透徹理解每個實踐背后的本質,從而正確有效地應用到基層團隊及各級產品開發團隊,有效提升研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