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創新:個人、團隊和組織
- 楊曉冬
- 753字
- 2021-03-12 19:17:50
2.1 浩瀚的精神
浩瀚的精神就像懸掛于夜空的啟明星,指引著在黑暗中摸索的創新者,給他們提供前行的動力和方向。創新者的目的并不是要摘下啟明星,因為啟明星作為最終的愿景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是在摸索的過程中,滿足自己的情懷,實現自己的價值。
建筑設計師曹曉昕認為建筑設計和繪畫一樣都是創作者自我觀和世界觀的一種體現。曹曉昕小時候生活在城鄉結合部的科技大院里,里面充滿了矛盾和不確定性,里面的人來自五湖四海,攜帶著各種口音,完全沒有故鄉感,或者說沒有特定的場景和符號的記憶。在后來的創作中,曹曉昕似乎也不太理解簡單符號和印象語言的運用,因此他的創作從一開始就有一種批判性。這種批判性不是對建筑物具體外觀的指指點點,而是對自我觀和世界觀的不停反思。
建筑師景泉成長于軍隊大院,軍隊精神的宣揚和價值觀的樹立對他有巨大的影響。在他看來,建筑設計的終極目標是解決時代和城市的痛點。建筑設計對于城市和時代的貢獻就是在這個特定的時空內展示文化自信。為此目的,建筑設計師需要去挖掘出傳統文化中具有現代精神的魂魄,并通過一個物化空間來展現這樣的魂魄。
作曲家劉曉耕希望通過他的作品來展示埋藏在深山老林里面的各個民族最有價值的文化財富,來講述山水天地人神的故事。劉曉耕創作的原動力來源于對各個民族及其文化的好奇心和敬畏心。未被外界破壞的少數民族音樂給劉曉耕的創作提供了無窮無盡的基因,他同時也認為自己有責任來保護和傳承這些基因。
建筑設計是點、線、面和空間結構的陳列,音樂創作是音符和節奏的陳列,但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設計師和作曲家不會過分地拘泥于“陳列”,而會不停地探索哲學層面上的精神驅動力,不停地反思創作的原動力。他們創作的終極目的并不是留下“悅目”或者“悅耳”的作品,而是展示屬于自己的情懷、時代感和價值觀。這就是浩瀚精神賦予創新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