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形象:創新與融合
- 范紅
- 1731字
- 2020-11-28 14:48:46
前言
在移動媒體和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傳播成為國家間軟實力博弈、話語權爭奪的重要籌碼,國家形象研究也成為全球化背景下各國面臨的日益緊迫而重要的共同課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迅速提升,中國正在成為一個崛起的世界性大國,國家形象問題塑造與傳播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形象問題研究成為學界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在清華大學舉行的“2016清華國家形象論壇”吸引了來自政府、學界和社會組織160余位相關領導、專家學者、媒體代表參加。本次論壇聚焦“創新與融合——國家形象與戰略傳播”的主題,從政治傳播、文化傳播、企業品牌、城市品牌、藝術設計、空間環境、大學品牌、旅游管理八個維度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會人員發表的真知灼見和跨界分享為國家傳播戰略的頂層設計與實踐創新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如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清華大學與人民日報共建新聞學院主任鄧衛強調指出,塑造中國國家形象已經成為打造我國軟實力的重要部分,清華大學應在國家形象塑造和傳播方面將平臺優勢提升到新的高度。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清華大學與人民日報共建新聞學院主任呂巖松則提出國家形象塑造需要處理自塑與他塑的打通、理念與故事的貫通、陳情與說理的融通、主場與客場的聯通四對關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理事長,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柳斌杰則分析了當前國家形象傳播的態勢與問題,提出以“三個創新”為支點構建國家形象的傳播戰略,即創新理念、創新體制與創新敘事,加快傳播主體、傳播內容以及傳播媒介的融合,發掘中外文化的融合點與最大公約數,建立起中外文化與文明溝通的橋梁。中國外文局、國家旅游局、北京世園局、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國際關系協會、中國公共關系協會等政界、學界、社會組織的專家代表,結合自己的研究和實踐經驗,分別從不同的視角,闡述了國家形象建構與傳播過程的具體案例和相關理論思考,這些精辟的觀點為全方位、多維度構建國家形象和推動國家形象傳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借鑒。
2016年國家形象論壇突出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創新”;另一個是“融合”。凸顯了四個創新、四個融合,即戰略創新、理念創新、內容創新、方式創新;文化融合、領域融合、學科融合、媒介融合。我們將論壇上專家學者發表的觀點和論文匯集成書,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傳播論壇的成果。本書第一章收錄了本次國家形象論壇的主論壇演講內容。后面各章收錄了政治傳播、文化傳播、企業品牌、城市品牌、藝術設計、空間環境、大學品牌、旅游管理與國家形象相關的論文。在本書的后兩個章節收錄論文分為創新篇與融合篇,其中創新篇收錄十篇論文;融合篇收錄十三篇論文。在創新篇中,有的文章論述了國家形象傳播的創新模式,如建構非線性傳播模式,以此提升國家形象的傳播效果和傳播效率,多方面探討社會化媒體環境下跨文化傳播的創新機制和融通模式。在融合篇中,收錄了與國家形象研究相關學科及跨學科的實踐與研究論文,以“一帶一路”、文化影響力、企業等為切入點,用戰略思維論述相關熱點難點問題,同時以實證方式論證國家形象多維塑造過程中所形成的相關理論與跨學科實踐,基于傳播學、跨文化研究、企業傳播、“一帶一路”傳播能力建設以及文化外交等理論探索形成的對于國家形象研究的實踐考察和維度體系分析。這些文章都是中國學界、業界針對國家形象構建方式方法的重要思考,是中國國家形象研究領域的珍貴財富,也是一段時期內諸多從業者針對國家形象傳播的實踐總結與寶貴經驗匯總。
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初步完成了對國家形象塑造和傳播理論、理念和內容、方式的系統性梳理,形成了多維度、跨學科塑造和傳播國家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知識體系構建,也匯聚了國家形象研究的核心精髓。今后,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將以一流高端智庫的標準要求,一如既往立足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重大戰略需要,聚焦國家形象塑造與傳播的熱點難點問題,整合國內外新聞傳播領域的精銳力量,推動國家形象塑造與傳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落地,助力國家形象構建和軟實力的提升。未來的國家形象研究將會體現出更強的包容性,期待越來越多的學界和業界人員參與進來,共同為國家形象塑造與傳播貢獻自己的力量。
范紅 胡鈺
2017年8月21日于清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