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拖延心理的形成:探秘拖延如何深入內心
拖延癥,你的真實面目是什么
我們都知道,那些有成就的人有很多優秀的品質,做事絕不拖延肯定是其最重要的品質之一。生活中的每個人,要想在日后有所作為,也必須從現在開始就養成立即執行的習慣,如果你有拖延癥,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調節自己的拖延心理。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從員工到總裁,從學生到社會青年,從家庭主婦到職場人士,拖延的問題幾乎會影響到每一個人。因為了解自己的,始終是我們自身,你是否有拖延的習慣,也許你的上司、家人、老師并不知曉,但是你自己清楚,或許現在的你已經陷入了拖延的泥潭中,那么是時候解決這個問題了。
如果你確實不清楚自己是否有拖延癥,那么,我們可以掌握幾種拖延的形式和癥狀,來對照一下。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下面的故事:
我有一個姐姐,我覺得她就是嚴重的拖延癥患者。下面我來講講我這位姐姐的一件事情。她懷孕的時候,無聊的她想打發時間,就買來一些漂亮的毛線,想著給未出世的孩子織一件衣服,可是她卻遲遲沒動手,總是懶懶地躺在床上,每當她想到那些毛線時,總是告訴自己:“還是先吃點東西,看看電視,等會兒再說吧?!笨墒堑人酝陽|西、看完電視以后,她發現天已經黑了,于是,她會說:“晚上開著燈織毛衣對孕婦的眼睛不好,還是明天再織吧?!钡诙?,她還用同樣的借口拖延。
我姐夫是個貼心的好男人,他心疼老婆,并未催促她,她的婆婆看到那些被放到柜子里的毛線,本想替她織,但她卻堅決要自己為孩子織毛衣,她還心想,如果是個女兒,一定要織個漂亮的毛裙,如果是個男孩,就織一件毛褲。但隨著她的肚子越來越大,她越來越不想動,后來,她告訴自己,要不就等孩子出來再織也行。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孩子很快出生了,是個漂亮的小姑娘,帶孩子成了她主要的工作,孩子漸漸長大,很快就到一歲了,可是那件毛裙還沒開始織。后來,她發現,這些毛線已經不夠給孩子織了。于是打算只給孩子織一件毛背心,不過打算歸打算,動手的日子卻被一拖再拖。當孩子兩歲時,毛背心還沒有織。當孩子三歲時,她想,也許那團毛線只夠給孩子織一條圍巾了,可是圍巾也始終沒有織成……漸漸地,她已經想不起來這些毛線了。孩子開始上小學了,一天孩子在翻找東西時,發現了這些毛線。孩子說真好看,可惜毛線被蟲子蛀蝕了,便問媽媽這些毛線是干什么用的。此時她才又想起自己曾經所憧憬的那件漂亮的帶有卡通圖案的花毛衣。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小故事,事情雖小,但它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些有拖延習慣的人,多半都是拖延心理在作怪,而且,他們還總是會為自己尋找各種借口,要克服拖延的習慣,你必須先拋棄拖延的心理。如果不下了決心就不采取行動,那事情永遠不會完成。
的確,我們都會在某種程度上犯這種錯誤,將今天應該做完的事情推到明天。享受現在的歡樂,延遲那不可避免的痛苦。但我們應該知道,即使在當下我們可以將這些痛苦拋出腦海,最終它仍會到來,狠狠地擊中我們并擾亂我們外在的平靜。那么,拖延的癥狀都有哪些,拖延癥的真面目是什么呢?
1.缺乏明確的愿景
人們拖延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太過迷茫,如果我們看不到未來清晰的愿景,又怎么會有動力呢?
如果,我們對將要達到的目標和為何這樣做有個清晰的構想,那么你會有足夠的動力去努力并完成任務。
2.計劃不足
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你心中必須有一個很高的標準,不能是一般的標準。在決定事情之前,要進行周密的調查論證,廣泛征求意見,盡量把可能發生的情況考慮進去,避免出現1%的漏洞,直至達到預期效果。
3.缺少時間
忙于做事并不意味著高效率。要善于利用每天的不同時間段。一般來說,上午頭腦清醒,特別是第一個小時是效率最高的時候,可以將一些難度大而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時進行。下午大腦一般比較遲鈍,可以做一些活動量大又不需太動腦筋的工作。這將有助你提高工作效率,使得工作早日完成。
4.疲勞感
很多時候,人們之所以拖延,多半他們都會以疲勞為借口,但實際上,真正令人們疲勞的還是無休止地拖延一件事。一定程度上說,疲勞是可以控制的。如果我們早點休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堅持做一件事,我們就能減少疲勞、增強自信心,逐漸克服拖延心理。
5.對結果的恐懼
對結果感到害怕是拖延的另一個原因。一些人害怕失敗,他們沒有良好地完成任務的能力,因此他們推遲行動。不管你信不信,還有另一些人害怕成功。他們可能知道完成特定的任務會給他們帶來一些并不想要的結果。對此,我們要對完成或不完成一項任務的結局有明確的認識。
6.自制力不足
在現今我們更容易受技術和額外的刺激影響,從而更難保持注意力集中。在做事之前,我們最好先排除那些可能出現干擾的因素,比如關掉手機、網絡等。
7.惰性
惰性總是與拖延相伴相生的。你會發現,那些你不愿意做的工作,往往是你不喜歡做的事或者是難做的事,因此,要克服拖延心理,你首先要克服惰性,萬事開頭難,要把不愿做但又必須做的事情放在首位,而對于難做的事可以試著把困難分解開,各個擊破;對于那些難做決定的事,則要當機立斷,因為最壞的決定是沒有決定。
總之,你需要明白,拖延并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也不會讓問題憑空消失,拖延只是一種逃避,甚至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那么,你為什么還要逃避呢?那些成功者從不拖延。
拖延癥來臨時,你能看得清嗎
有人說,只有行動才能縮短自己與目標之間的距離,而拖延是行動的大敵,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任何成功的人都把少說話、多做事奉為行動的準則,通過腳踏實地的行動,達成內心的愿望。那些有拖延癥的人總是用種種說辭為自己開脫:“對方不配合”、“不可能的任務”、“苛刻的老板”、“無聊的工作”……隨之而來,我們會陷入“工作越來越無趣”、“人生越來越無聊”的泥潭中,愈加懶惰,愈加消極,愈加無望。我們把這些有拖延習慣的人稱之為拖延癥。
如果你是一個有拖延癥的人,那么,也許你自己都不會承認,在你的內心,總是有一個聲音:“以后再說吧?!边@就是一種情感阻力,如果沒有這種阻力,那么,你的執行力將提高很多。
在面對某些事時,我們會明顯地感到難度,這會讓我們產生不快得感覺,此時,拖延的人就會找“以后再說”這樣的借口,他們會勸慰自己:“等等看,也許事情會好轉?!逼鋵嵳缥仪懊嫠f的,這只是一種逃避和麻痹,你要告誡自己,即便事情拖到了最后也未必會改善,而且,我們拖延的其實是自己的步伐、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精彩、自己的愛情。
下面講一個我朋友的故事,我認為他的這件事情很有代表性,而且是經常會發生在我們任何人身上的事。
我這個朋友叫張學成,今年三十二歲,在我們當地的稅務系統工作,事業穩定、薪酬不低、交友廣闊,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未婚,但他有女朋友了,兩個人好得蜜里調油,就等著到時候去領結婚證。可后來的一件事,卻讓他和談了多年的女朋友分了手。
事情是這樣的:她女友的妹妹下周一過生日,可自己卻在外地出差,所以給張學成打電話,告訴他幫著買一件禮物,而且女友也相信他的眼光。
掛掉女友的電話后,張學成對于女朋友的托付自然非常重視。他關了電腦,準備出門,突然想起今天才周二,距離下周一還有六天,買禮物的時間非常充足,不必急于一時,周四的時候公司要開例會,還是先把報表做出來吧。于是,他打開電腦,先把報表做了出來。
忙忙碌碌了兩天,周四下午開完會,心情不錯的張學成決定下班之后就去買禮物??墒?,下班的時候,一個要好的同事約他一起去吃飯。張學成心想,禮物什么時候都能買,同事的面子不能不給,于是,他高高興興地和同事吃飯去了。
眨眼間,到了星期六,禮物連個影子都還沒有,張學成卻一點都不著急。不就是買個東西嘛,分分鐘就能搞定,好不容易放假了,先玩一天再說。
周日了,張學成去買禮物了,可是在商場轉了一圈之后,他又氣餒了,要挑什么禮物呢?女友相信我的眼光,我一定不能讓她失望。要是我挑選的禮物不夠好,女友會不會生氣,會不會不理我……張學成突然有些患得患失起來,半天之后,他決定,今天好好思考,明天再買,反正女友妹妹的生日Party在晚上,還來得及。
周一晚上,張學成假裝生病,不敢和女友見面,因為,他沒有買禮物!三個月后,女友和張學成分手了。
張學成的愛情童話終究走向了毀滅,為什么?因為他的拖延!他的借口太多了,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和遇到的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他的借口,開會、同事請吃飯、周末要休息,這些理由多么的充足??!
借口到處都有,它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想找,它絕對無窮無盡。人們常說:“你撒下一個謊,卻要用一百個謊言來圓這個謊言。”其實,拖延也是一樣的。你找一個借口去拖延,后面就跟著一堆借口去拖延一件又一件事。
然而,每一個借口都是毒品,吸了第一口就想著第二口,戒都戒不掉,吸得多了,會讓人忍不住沉淪,而沉淪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可能是愛情,如張學成,也可能是親情,是事業,是成功,是責任……代價是如此沉重,沉重得令我們難以接受。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還要搶著去付這個代價?從現在起,不要再找借口,不要再拖延,不是很好嗎?
其實,拖延不僅不能省下時間和精力,反而使人心力交瘁,疲于奔命。如果這樣還不夠把你從拖延的夢魘里揪出來,那我只能殺下最后一棒:“拖延消耗的不僅僅是精力,而是生命!”
那么,你有拖延癥嗎?不妨來給自己做個測驗吧:
1.在你的工作清單里,有很多事,你也清楚哪些事重要,哪些事次要,但你卻還是選擇了將那些不重要、難度小的事先做了,而越是重要的,反而越拖延。
2.每次工作前都選擇一個整點開始:一點半、兩點……
3.不喜歡別人占用自己的時間或者打擾自己工作,但其實最不珍惜時間的是你自己。
4.原本你已經準備定下心來工作了,但還是在開工之前去沖了杯咖啡或者泡了杯茶,并給自己一個借口:這些飲品會讓自己更易進入狀態。
5.在做某件事過程中,一旦出現了突發事件或者想法有變化,就立即停下手頭的工作。
以上五條若有三條以上符合,恭喜,你已加入“拖延癥患者”。將拖延癥進行細細劃分,我們還可以將其分為四種。
1.學習型拖延癥
顧名思義,就是對待學業上的事總是一拖再拖,面對眾多需要學習的科、需要參加的學習活動等,他們沒有緊迫感,也不著手處理和學習。很明顯,怠慢學習的人,是很難有好的學習成果的,知識的獲得應當是與勤奮相關聯的,魯迅說過:“偉大的事業,同辛勤的勞動成正比,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會出現?!鼻趭^可以使聰明之人更具實力,相反,懶惰則會使聰明之人最終江郎才盡,成為時代的棄兒。
也許有人會說,我還年輕,有大把的時間,但你可能沒有意識到,現在的你還是聰明的,但如果你不繼續學習,就無法使自己適應急劇變化的時代,就會有被淘汰的危險。只有善于學習、懂得學習的人,才能具備高能力,才能夠贏得未來。
2.工作型拖延癥
你是否經常在上級一催再催后,才將某個報告交上去?你是否每天早上在進入辦公室后花半個小時的時間回味昨天晚上的電視劇情節?你是否習慣了在工作之前跟同事說幾句話……如果你總有這些習慣,那大概這就是為什么你總是不被上司贊賞的原因了。
伍迪·艾倫說過:“生活中90%的時間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數人的生活層次只停留在為吃飯而吃,為搭公車而搭,為工作而工作,為回家而回家。他們從一個地方逛到另一個地方,使本來應該盡快做的事情一拖再拖。”的確,因各種理由造成拖延的消極心態,就像瘟疫般毒害著我們的靈魂,影響和消磨著我們的意志和進取心,阻礙了我們正常潛能的開掘,到頭來終將使我們一事無成,終生后悔。
3.婚戀型拖延癥
可能你也發現,在你的身邊,剩男剩女們越來越多,你可能也是其中的一員,為什么會剩下,其實也是“拖延”的結果,我們總希望能在工作生活如意的情況下談及愛情、婚姻,認為“不著急”,但如今,我們真的“著急了”。
4.親情型拖延癥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人生一大悲哀。很多時候,我們總在感嘆,等我有錢了就陪父母去旅行,去和愛人和孩子享受天倫之樂,但時間不等人,親情也不能等,如果想表達你對親人的愛,別再拖延了。
總之,生活中的人們,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學習,大事還是小事,凡是應該立即去做的事情,就應該立即行動,絕不能拖延,要盡全力日事日清。我們的一生中,確實有很多個明天,但如果把什么都放在明天做,那明天呢?明天的明天呢?有句話說得好,“我們活在當下”,明天屬于未來,我們只有把握好現在,才能決定明天的生活。
世界上,哪里有什么與生俱來的拖延癥
對于拖延行為產生的原因,在學界歷來眾說紛紜,有的學者給出了生理學上的原因,他們認為,在人的大腦中,負責人的執行功能以及過濾作用的是前額葉皮層,以此來降低其他大腦的某些部分帶來的分散注意力的刺激,而這個部分的活性降低或者損傷,都會減弱這種功能,進而人的執行能力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也有一些學者給出了心理學層面的原因,他們認為,隨著人的成長,我們的接觸面也在不斷地擴大,在充滿挑戰的社會生活中,我們的心理也在逐步發生著變化,也就逐步形成了拖延的習慣,有的人還掉入了拖延的怪圈。
學界說法不一,那么,拖延行為的產生是先天形成還是后天所致呢?其實是后者。我覺得,拖延癥這種癥狀,根本沒有什么與生俱來的。下面我通過我身邊的兩個故事,講述一下拖延癥是如何產生的:
第一件事是發生在我一個朋友小李身上的。小李是一家食品公司的車間主任,在這個崗位上他已經工作三年了,閑下來的時候他經常會和我們回憶曾經那個充滿斗志的自己。三年前,他是一名基層員工,每天都會早早地起來,然后來到車間工作,每每領導來視察的時候,他都在埋頭工作。接連一年多的時間,他每個月都會被評為生產模范,因為工作努力,他被領導選拔為車間主任。
然而后來,身為基層管理人員的小李開始懈怠了。比如,中午吃完飯,原本他準備去看看車間生產情況,但聽到其他主任說:“急什么?有工人在,等會兒再去也行啊?!毙±钚南胍彩沁@個道理,便決定睡個午覺再去工作,醒來的他看到其他領導都在打牌,心里癢癢,也加入其中,大家一起抽抽煙、喝喝茶,一下午時間又過去了。
另一個故事,是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是我和以前女朋友的事情。我以前有個女朋友,原本是個很勤快的女孩,但一起久了,加上我稍微有點愛干凈,慢慢地就發現她變得十分懶惰,什么事情都是能拖就拖。工作上如此,生活上也是如此。有一個周末早上,我先起了床,還為她做好了早飯,來到臥室叫她起床,她推脫著說:“不著急,再睡會兒,周末呢?!笨熘形缌?,我說:“不是說今天去逛街的嗎?還是起來吧?!彼卮鹫f:“好困,你先玩玩電腦,我起來收拾好再出門?!碑敃r的我唯有深深地嘆一口氣,想著原來的那個可愛、勤快的女人去哪兒了?
通過上面兩個事情,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人不是天生就愛拖延,而是后天逐漸形成的。形成拖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對他人的模仿、周圍環境的影響等。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再具體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要明白,人的先天特點中沒有拖延。所謂先天,顧名思義,就是生來即存在的、未曾經過雕琢的。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如同一張白紙,除了對生理的基本需要,我們一無所知。那個時候,除了大聲啼哭以證明我們餓了、渴了以外,我們不懂任何的表達行為。我們逐漸成長,獲得知識、被父母長輩教導,逐漸對這個世界有了認知。
我們的很多行為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的,由于受到了外界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的心理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即便一些學者認為,人的拖延行為與生理因素有關,但這并不代表拖延就是先天形成的。另外,我們的身體機制的運行是自然而然的,雖然我們的身體器官接受了大腦的指令而執行拖延的行為,但執行功能的弱化也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因素的影響。
隨著我們逐漸進入社會,開始參與激烈的社會競爭,我們的內心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所接受的任務難度也在逐漸加大。于是,我們便產生了逃避的行為,也就是拖延。
其實,我們還要明白一點,拖延產生的原因,大都源于外在環境的因素。有時候,我們會認為那些拖延者總喜歡給自己找借口,雖然是借口,但也表明了一點,人的行為是容易被周圍環境的變化而影響的。比如,因為天氣惡劣,我們沒有及時到達公司;因為生病我們沒有按時將任務交給上級等。在拖延者身上,是存在心理和行為分離這一特點的。他們明明知道該怎樣做、該如何行動,但實際情況確是,他們沒有按照自己內心真正所想的去做。比如,原本打算周四前去某個地方,卻到周末了還沒有去;原本計劃下午約見客戶,但到中午了還沒給客戶打電話。
很多人總是會以此作為行動拖延的借口,并且,在自己的拖延行為沒有造成惡劣后果前,會不斷允許自己這樣做,最終,真正的拖延習慣就形成了。
我們還應該明白另一點,人的后天心理變化形成拖延習慣。還記得孩提時代,我們無憂無慮,家長讓我們去做什么,我們立即就去做。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不斷長大,有了煩惱,再到進入社會,面臨著激烈的社會競爭,我們有做不完的工作,面對我們不想做的事,還是必須硬著頭皮去做,工作任務越來越難,我們也覺得自己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此時,我們會產生逃避的心理,只要發現有一點空隙的時間,就會拿來拖延,盡管我們知道這些工作還是必須要去做。
另外,在個人能力沒有提升的情況下,我們總是覺得無能為力,認為自己做不好。久而久之,也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出現,更讓我們有理由去抵制那些高難度的工作。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見別人說:“我生來就愛拖延,這是改不了的毛病?!币坏┰谛睦碚J定這一點,我們就產生了一種不愿意改變現狀的心理定勢,因此我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拖延行為的產生不是先天形成,更沒有什么與生俱來,而是后天所致,相信這一點,我們就有意愿和能力逐步克服自己拖延的行為,只要我們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并努力堅持,相信會取得很好的成效。
任何人的拖延行為,都在一定的內因驅動下形成
我們都知道,拖延是一種不良的行為習慣,然而,任何人的拖延行為,其實都是在一定的內因驅使下形成的。我們周圍有這樣一些聰明的人,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只要是與人打交道,他們總是會在看清楚他人的“招數”前拖延一段時間,因為他們堅信“誰先出手,誰就失利”。這類人拖延的內在動因是為了保護自己。
我有一個朋友,他并不懶惰,卻喜歡拖延,他跟我說過一段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他說:“我覺得人生就是一盤棋局,誰先出棋,誰更容易被看破。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都會慢半拍,在我搞清楚別人的想法之前,我會把自己的手放在胸前,不讓別人看清楚我的心。如果我看到一個心儀的女孩,我不會熱情地追她,因為假如她對我沒興趣,那么我再努力也是徒勞,我會等待她先對我表達好感,我不打沒把握的仗;我也不會主動提出工作調動,因為我不想讓別人看清楚我對什么部門最感興趣;我也不會針對什么事情立即做決定,因為那樣會被別人看清楚我的想法,進而從中撈到好處,要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是這樣猜來猜去的游戲……”
想必,在我們的生活中,帶有這樣心理的人不少。在他們需要做決定的情況下,他們認為拖延能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因為這樣別人就看不清他們的想法,也就不會立即采取制約措施。他們認為,捉摸不定更能讓自己安全感,一旦暴露自己,就會成為任人宰割的對象。
事實上,我們的一生,越是拖延、四處躲避,就越是讓我們殫精竭慮、憂心忡忡,我們總是在擔心會被他人算計,總是提心吊膽,這樣真的會有安全感嗎?任何一個處于自我保護狀態下的拖延者的經歷告訴我們,有時候,主動出擊更能贏得主動權。與其總是猜測他人的想法,還不如先走出去,隨時做好最壞的打算,這樣才會更有安全感。這樣,你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看清楚誰和你站在同一陣營內,誰是敵人,而不是空耗生命。另外,你的需求也會被他人知曉,關愛你的人也會出現。其實,很多情況,人與人之間隔閡地加深就是因為拖延造成的。
我有個妹妹叫麗麗。她畢業六年了,從剛畢業的時候,她就開始我們老家的一家公司做客服。她是個勤快、踏實的孩子。幾年的努力換來了一個主管的職位。正因為她從剛踏入社會,她一個人打拼,也沒有人幫助她,所以,她對那些新來的職員都特別好,能幫上忙的她都義不容辭。
就在麗麗當上主管不久,客服部來了一個新手,是個很單純的女孩,剛好還是和麗麗一個大學畢業的,這下子麗麗更加憐惜。而且,那女生很聽話,辦事能力也很強,無論是麗麗交代做的,還是沒交代做的,她都能做得很好。有不懂的,也不厭其煩地問,麗麗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她把那女孩當親妹妹一樣照顧。由于麗麗的力薦,上司對女孩的表現也很滿意。可是麗麗沒想到的是,這女孩居然以怨報德,出賣了她。
事情是這樣的:經過幾個月的相處,麗麗對女孩已經是無話不說,那時候直接領導麗麗的還有一個上司,這個上司為人還好,就是在業務上能力有點差,麗麗對她倒也沒什么意見,就是閑聊時和這個女孩隨便說了幾句。
有一段時間,公司客服部頻頻接到投訴電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麗麗作為主管,制定了新的客服計劃,本來在會議上都已經通過了,但是第二天她的上司卻通知她計劃取消。當時,麗麗很生氣,當著全體員工的面通過的事情,怎么說取消就取消呢?她很想向上司發火,說幾句頂撞的話。不過幾年的工夫沒白練,她忍住了,她敲開了上司的門,走了進去,很耐心地問:“我想知道原因?我覺得這個方案真的不錯!”
上司看了她一眼:“你是不是翅膀硬了,覺得自己能力已經在我之上了?”麗麗一愣,想起了前天對那個女孩說的話。根據她多年的經驗,她意識到是自己被出賣了!于是她穩住了自己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在策劃上您可能沒有我強,但是在管理上,我卻沒有您有能力!這就是為什么您是領導,我是下屬?!边@話領導聽了,還挺受用。領導看了麗麗一眼,叮囑說:“你不要光顧著工作,要小心身邊的人?!?/p>
麗麗是聰明人,當然明白上司這話是什么意思,她同時也知道了,自己的策劃被通過了。但是關于那個女孩,她并沒有怪罪于她,但她覺得這個女孩還是不聰明,因為她很快就知道了女孩兩面討好的用心。
在這個事件中,我妹妹麗麗和領導之間的誤會就是他人挑撥造成的,而慶幸的是,這一誤會能在麗麗主動開口后解釋清楚。假如麗麗一直不澄清這個誤會,也許就會因為中了同事的離間計與上司樹敵了。
可見,在這種情況下,拖延并不會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相反,它還會吞噬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讓我們失去友誼、關心等。
一些自作聰明的人還以為,拖延能幫助我們復仇,我們被某個人傷害、欺負了,那么,再次交鋒的時候,我們的拖延會讓對方感到苦惱。比如,你的上司在一次工作中批評了你,你懷恨在心,前一天,他急需一份工作季度銷售報告參加公司高層會,但第二天你卻借口推脫稱報告未完成,此時,你是多么希望看到他在大會上出丑的表情。然而,你的目的真的達到了嗎?這樣做只會讓你成為他的正面敵人,職場人士與上司內斗最終失利的只有員工。任何一個有經驗的職場人士都會給我們一個忠告:絕不要與上司作對。
總的來說,我們需要更正一個觀點:拖延并不一定會真的起到保護自我的目的,真正的安全感是隨時為危險做好準備,而不是逃避危險。
習慣可以學習,拖延同樣能被效仿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已經了解到,人的拖延行為并不是先天形成,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后天所致,是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后天心理變化而產生的。因為拖延行為和習慣的產生,我們的預期目標總是無法完成。相信你曾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原本你打算開始工作,但看到其他同事在一起聊天喝茶,你的心情也放松了很多,認為自己也不用著急。我們也常常這樣安慰自己:“他們都還沒開始呢,不著急?!薄懊看嗡麄冮_始一半了,我才開始也能完成工作,他們都還在娛樂呢,我也可以等一等?!蔽覀兛偸且运说臉藴蕘砗饬孔约旱男袨?,如果看到別人還未實施,我們就好像獲得某種恩準一樣可以不工作。
事實上,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的拖延行為和習慣的產生,也是與周圍人的影響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他人行為的效仿和學習也常常讓我們陷入拖延的沼澤中。
只要我們處于一個集體中,都會不自覺地以他人作為參照物來衡量自己的行為,也會效仿和學習他人的行為習慣,盡管這些習慣未必全是積極的。下面我再說兩個發生在身邊的故事:
我剛工作那會兒,有一個同事小徐,他是個很熱情活潑的年輕人,我們都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策劃,他聰明、辦事能力強,與周圍人的關系相處得很好,也深知協作的重要性,所以他總是保持著和同事一致的工作進度。這天,領導又交給大家一個任務,希望大家能分工完成。
那天中午,小徐問我們另外幾個人:“你們開始做了嗎?”
“沒有,周四開始也來得及呢,這個項目我們有很多經驗,花不了多少時間的?!?/p>
“就是啊,每次我們交上去了策劃案,領導還不是過了好幾天才看。”
小徐聽到我們大家都這么說,也覺得是這個道理,于是,就和我們一樣拖到最后才開始。
另一個故事是發生在我大學時,當時我們宿舍是四人間。有兩個北京本地人,我一個,還有一個是來自山東的農村孩子李建軍。剛開學,我們和其他的同學都不是太熟,所以宿舍四個人的關系非常好,無論是上學、放學,還是吃飯、睡覺都是同一個節奏。
建軍是個農村孩子,在老家的時候是個十分勤快的人,學習也一直勤奮努力,做事積極,而我們另外三個人就不是這樣了,北京的兩個室友剛來的時候,連如何洗毛巾都不會,我雖然強一些,但也是城市里的孩子,懶散和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也是有的,其中就有拖延。就這樣過了半個多月,我發現,以前很勤快的建軍也漸漸有了拖延和懶散的習慣。
比如,有一天上午九點半有堂課,現在已經八點半了,大家都還沒起床,建軍問:你們還不起來?。俊?/p>
“再睡一下吧,九點起來也可以。”其中一個北京室友回答。
“就是,半個小時足夠了。”另一個附和。
“那好吧。”于是,大家又沉沉睡去。過了一會兒,建軍一看表,已經十點了……
上面兩個故事中,我的同事小徐和我的室友建軍為什么會產生拖延的行為習慣?原因當然有很多,不過最重要還是周圍人的影響,他們看到周圍人遲遲開始,自己獲得了心理安慰,也就沒有緊迫感。
其實這一情況在我們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我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边@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一個人最終能形成良好的習慣還是惡習,也是環境對我們作用的結果。
那么,哪些因素會讓我們產生拖延的行為呢?
我認為,首要因素就是從眾心理。我們都是社會的人、集體的人,任何人都不可能單獨存在,我們是家庭的成員,是企業的成員,所以,無論你是什么身份,你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你的行為也會受到他們的影響。
同樣,在你的工作環境中,也總是有一些和你關系要好的同事。試想,快到下班時間了,你的任務還沒完成,你原本想,再工作一會兒,別把工作拖到明天,但這時,你的鐵哥們兒已經朝你走過來了,他興致勃勃地對你說:“走,晚上去喝一杯,兄弟幾個好久沒聚了。”
“可是我的工作還沒做完呢。你們去吧?!?/p>
“去吧去吧,大家都等著你呢?!绷硗鈳讉€同事也走過來說。
此時,你動搖了,也就跟同事一起下班了,你的工作,也被你拋到九霄云外了。
的確,人都有從眾心理,尤其是面對那些煩瑣的工作、沉重的壓力,這一心理就會被激發出來,只要我們找到行為的榜樣,我們就會效仿他,就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拖延行為,并且一旦形成,成為習慣,便很難改變。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能從他人的拖延行為中獲得心理安慰。自古以來,人與人之間都會比較,甚至是攀比,有些人會攀比某些外在的因素,比如金錢、社會地位等,一些人會在行為上進行攀比,同樣的工作,別人有沒有做。這不是刻意的比較,而是無意識的,以此來獲得某種心理平衡或者證明自己的價值。
同樣,在工作中,當我們看到周圍的同事還未著手做某件事時,我們也會告訴自己:他都沒開始呢,我何必著急?或者我們的心里有這樣一種聲音:我們能力相當,他也沒做,如果我們同時晚點做,我是能在他前面完成的。這樣,無形中,你們并未同時努力工作,而是同時將工作推后了。
最后要說的一點,就是對他人拖延行為的效仿。我們從出生開始,就在學習和模仿,我們學習如何走路、說話、識字等,這些是好的模仿行為,但也有一些不好的,比如說臟話、懶惰、拖延等。
的確,從正面的、積極的學習和模仿中,我們不斷成長、獲得知識和技能,然而,對那些不好的行為習慣的模仿,讓我們變得消極怠惰。比如,當你看到周圍的人都沒有完成工作也沒有什么嚴重的后果時,你便暗示自己,我也不用那么快完成工作,慢慢來吧,結果可想而知,我們便陷入了拖延的泥潭中。
還有一點,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被周圍的人喜歡,都希望自己能合群,對于眾人的拖延行為,如果你鶴立雞群,與眾不同的話,勢必會被排擠出去,為了避免這一點,在潛移默化中你也在學習如何拖延。
總的來說,我們的拖延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對周圍人的效仿學習,這能使我們獲得心理安慰,對此,千萬不可小覷這一負面影響,認識這一點,當我們處于某一集體中時,一定要懂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否則便會對自己產生不利的影響,形成拖延習慣,甚至難以自拔。
刨根問底,拖延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也許你也是一名拖延者,和所有的拖延者一樣,在你的內心其實也意識到自己的拖延行為,也希望自己可以改正這一行為習慣,然而,每當你滿懷希望地認為自己可以努力做到立即實施時,卻還是被自己打敗,然后還是不斷地拖延、陷入拖延心理的怪圈。難道拖延對我們的誘惑真就那么大嗎?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在不斷地拖延呢?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拖延行為的產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非先天形成,而是后天所致,外在的因素,尤其是他人對我們的影響很大。然而,單單外在的因素是不能直接對我們產生作用的,還需要內因的影響。所以,不要再把所有的責任歸結到他人身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你自身。
那么,產生拖延行為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我們知道,拖延怪圈就像一個惡性循環一樣,在這一循環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我們的拖延行為一次次被原諒,一次次被寬容,然后還是繼續一次次地拖延,寬容我們的對象,可能是我們自身,也有可能是他人,無論是誰,我們總是走不出這樣的怪圈。
我有個弟弟,畢業以后一直在一家網絡公司工作,平時的工作并不是很多,老板人很好,對員工一直和藹可親,即便員工做錯了,也從不罵人。
我這個弟弟在這家公司已經工作了四年,他也沒有想過要跳槽的事,但最近,他的幾個兄弟說換了新單位,工資翻了一番,他心里癢癢,想問問他們是怎么做到的。于是,一個周末,弟弟請我還有他的這幾個兄弟一起吃飯,聽了他們的一段對話,對我感觸很大,對話內容是這樣的。
我弟弟問他們是如何做到換工作后公司翻倍的。
其中一個說:“哪一行都累啊,我們現在不比從前,雖然工資高,但也不輕松,以前工作還能偷偷懶,拖延一下任務,現在可不行,感覺隨時都有人在催著我們做事,老板就像個剝削者一樣,總是在壓榨我們?!?/p>
弟弟說道:“說的也是。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我們老板很好。但在現在這家公司,我確實也感覺到自己越來越懶惰,無論什么事,總是一拖再拖,我也一直在尋找自己拖延的原因,但就是找不到。每次老板交代給我一件事,我覺得時間多著呢,不必著急,到老板催的時候我再開始也不晚,反正每次即使他催工作,我再晚幾天他也不會說什么。還有,我發現,當我把工作成果交給他的時候,他還是照樣把它放置到一邊,過了好幾天才會看?!?/p>
“你們老板也是個拖延者。”另外一個人說。
“是吧,我覺得他也不會責備我,要知道,就這么一點薪水,他要再請員工,是沒有人愿意被聘用的,所以可能是因為老板對我的寬容讓我不斷拖延吧。”
從這段對話中,可以判斷出來,弟弟之所以不斷地拖延,就是因為他不斷地被寬容。的確,無論寬容我們的是我們自身,還是他人,只要有寬容的存在,我們就找到了拖延的理由。
寬容其實分很多中。首先是對自己的寬容,表現在替自己找借口,為自己辯解。一旦我們的工作拖延了、我們遲遲未著手做某件事,就總是能為自己找到各種各樣的借口,盡管這些并不是真的原因。我們找借口只是為了寬容自己,讓自己不受到內心的責備。
比如,我們經常會在內心告訴自己:“今天天氣太冷了,去和客戶談生意,客戶肯定心情也不好,所以我沒去?!薄芭笥炎蛱鞂ξ姨岢龇质至?,我的心情實在太糟糕了,我根本沒有心情工作,這不怪我?!薄巴砩系臏珜嵲谔y喝,我到現在胃里還不舒服,實在無心加班?!蔽覀兯坪蹩偸窃诘却粋€絕佳的做事時機,然而,這樣的時機存在嗎?隨時都有可能出現讓我們情緒不佳的情況,難道我們就不需要工作了嗎?
另外,即便我們心情不好、天氣糟糕,我們還是可以堅持工作,因為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能正常運行。當然,如果你一味地找借口原諒自己,那你只能浪費時間??梢?,借口和自我辯解都只是為了讓自己內心好過一點,不讓自己有過多的負罪感。
寬容的另一個方面是來自于他人的寬容。為了減少負罪感,我們會寬容自己,我們告誡自己,下次我一定會努力開始工作,但下一次你真的做得到嗎?也許你確實下了狠心,但你發現沒有,你的上司或老板似乎對這件事也并不是太在意,當你告訴他因為一些原因還未完成工作時,他告訴你:“沒事,再給你幾天時間,慢慢來?!贝藭r的你怎么想,是不是認為既然老板都不著急,我何必著急?很明顯,老板的寬容更縱容了你的拖延行為。
除了自身的寬容外,他人的寬容也是我們產生拖延行為和習慣的又一催化劑,我們常會這樣認為:我只是一名員工,老板都不在意我是否如期完成,我又何必在意!于是,你更加肆無忌憚。
還有一種情況,就如故事中的小張的領導一樣,上司可能是也是個拖延者,他們也沒有緊急意識,認為今天完成和明天甚至是后天并無分別,于是,我們也會“追隨”他,認為何時完成工作無所謂。時間久了,你的拖延習慣形成后,也就陷入了拖延心理的怪圈。
寬容還有一種變現方式是對自我的自欺欺人和鼓勵。當你再一次拖延后,你對自己說:“這次雖然我沒按時完成工作,但下次我一定努力及早開始,然后準時完成?!彼^的“下一次”只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當你進入了拖延的泥潭中,再想改善現狀真的那么簡單嗎?我們還是在寬容自己,然后把希望放到下一次。當然,你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拖延行為,那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努力改變呢?
如何改變是我們真正需要關心的內容,這需要我們從改變自己的意識開始,也許你認為作為一名員工,上司是你的行為榜樣,他寬容你,你就不必在意自己的拖延,但工作只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如果把工作中的拖延行為帶到生活,帶入我們人生的各個方面,那么,我們永遠都會比別人慢一拍,我們的熱情、夢想都會丟下我們,這樣的人生真的是你想要的嗎?從這一點考慮,我們都有必要戒除那些自欺欺人的寬容,將拖延習慣連根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