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重點難點】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與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毀壞財物罪等罪的界限:(1)如果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方法故意毀損公私財物,沒有危及公共安全的,以故意毀壞財物罪論處;已經危及或者足以危及公共安全的,以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等罪論處。(2)行為人企圖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方法燒死(傷)、炸死(傷)、毒死(傷)特定的個人,如果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行為不足以危及公共安全的,則應當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論處;如果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行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則應當按照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罪定罪處罰。

例17-1(單選):甲為了殺死仇人乙,尋找時機將“毒鼠強”撒入乙家裝米的袋子里,結果將乙和其妻子毒死,其子經搶救脫險。甲的行為構成( )。

A.故意殺人罪

B.投放危險物質罪

C.故意傷害罪

D.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講解】構成故意殺人罪還是投放危險物質罪,關鍵要看是否危及公共安全。由于客觀上投毒范圍僅限于受害人乙一家三口,系特定對象;行為人主觀上也是想把危害范圍控制在特定范圍內,因此不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而是故意殺人罪。

【答案】A

※【重點難點】如果以縱火焚燒、爆炸的方法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電力設備、易燃易爆設備、電視電信設施,其行為具有放火罪、爆炸罪和破壞交通工具罪等罪的特征并危害公共安全的,此時應當以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交通設施罪、破壞電力設備罪、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等罪定罪處罰,而不再定放火罪、爆炸罪;如果沒有危及公共安全的,一般按故意毀壞財物罪定罪處罰。

例17-2(單選):甲為了報復社會,攜帶爆炸裝置乘坐公交車,下車后利用遙控器引爆放在公交車上的裝置導致公交車被毀,5人死亡,數人受傷。甲的行為構成( )。

A.故意殺人罪

B.爆炸罪

C.破壞交通工具罪

D.故意毀壞財物罪

【講解】甲的行為危害了公共安全,因而不構成故意殺人罪和故意毀壞財物罪。甲使用爆炸的方法破壞交通工具,應以破壞交通工具罪定罪處罰,不定爆炸罪。

【答案】C

※【重點難點】(1)《刑法》沒有明文規定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體行為結構與方式,導致“其他危險方法”沒有限定,這與罪刑法定原則的明確性要求還存在著距離。為了避免將“其他危險方法”理解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兜底”條款,宜將“其他危險方法”限于與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危險性相當的方法,而不是泛指任何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質的方法。(2)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相關犯罪的界限:行為人使用與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危險性相當的方法,凡是危及公共安全的,都應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論處。但若行為人的行為符合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交通設施罪、破壞電力設備罪、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的犯罪構成的,應分別以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交通設施罪、破壞電力設備罪、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定罪處罰;行為人使用的危險方法沒有危及公共安全,但符合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毀壞財物罪等罪的犯罪構成的,應以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毀壞財物罪等罪定罪處罰。如果行為符合放火罪、爆炸罪等罪的犯罪構成,應以放火罪、爆炸罪等罪論處。

例17-3(單選):甲實施的下列犯罪行為中,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是( )。

A.甲報復社會,遷怒無辜,持砍刀沖進一所小學,接連砍人,砍死4人,砍傷9人

B.乙攜帶裝有霍亂弧菌的液體注射器,在街上見人就扎

C.丙乘夜將市里主干道的井蓋全部盜走

D.丁在公共場所私設電網致多人觸電受傷

【講解】A、B項表述中,甲和乙的行為雖然造成重大損失后果和社會秩序的混亂,但一次行為只能造成一人死亡、傷害,不屬于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險方法”,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險方法”指的是一次行為便可造成不特定多數人大規模傷亡的結果,因而,A、B項表述應當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假如將A項表述的情形修改為“用機槍掃射”(連發),或者駕車任意沖撞多人死傷,才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項表述中,丙的行為構成破壞交通設施罪。在符合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構成時,不得再認定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項表述中,在公共場所“私拉電網”明顯屬于“危險方法”,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答案】D

※【重點難點】(1)破壞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對象必須是“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這里的“正在使用”,即指已交付使用,包括運行中和交付使用停機待用。如果行為人破壞的是正在制造或者正在修理中的交通工具,或者雖然制造出來但并未交付使用的交通工具,不構成本罪。具言之,交通工具處于下列狀態時,便成為本罪的行為對象:①交通工具正在行駛(飛行)中。②交通工具處于已交付隨時使用的狀態。如果破壞的是沒有交付使用的正在制造、維修或者儲存中的交通工具,則不構成本罪。③交通工具不需再檢修便可以使用的狀態。(2)破壞交通工具罪中的“破壞”,是指對上述交通工具的整體或者重要部件的破壞,不影響交通運輸安全的行為不包括在內。如果行為人雖然實施了破壞交通工具的行為,但不足以使交通工具發生顛覆、毀壞危險,對公共安全不構成威脅的,不能以破壞交通工具罪論處。

例17-4(單選):下列選項中,構成破壞交通工具罪的是( )。

A.甲乘夜潛入公交場站,將四輛公交車的車輪卸下盜走

B.乙為了泄憤大肆打砸公共汽車的桌椅、玻璃

C.丙特意攜帶改錐一把、小鐵錘一把,避開執勤人員看護,乘機竄入停機坪一民航飛機處,用改錐猛戳該機油箱,造成三個凹陷的痕跡,當甲正在用鐵錘打改錐,想在油箱上打出幾個洞時,被執勤人員發現制止

D.丁為報仇將仇人反鎖在其轎車里,并將轎車引燃,將仇人燒死在車里

【講解】A項表述中,車輪卸下,公交車無法開動,不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只能認定為盜竊罪。B項表述中,乙的行為并非對公共汽車的關鍵部位進行破壞,因而無法危及公共安全,只能認定為故意毀壞財物罪。C項表述中,丙的行為構成破壞交通工具罪。D項表述中,不能認定為破壞交通工具罪,應當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和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想象競合犯,定故意殺人罪。

【答案】C

※【重點難點】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體是交通運輸安全,這里的“交通運輸”,是指航空、鐵路運輸以外的公路交通運輸和水路交通運輸,且為“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的交通運輸。交通肇事罪的時空范圍:交通肇事罪必須發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圍內,倘若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圍之外,如在一些廠礦、學校、單位內部開車,一般不以交通肇事罪論處。“重大事故”必須發生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內,這是交通肇事罪和重大責任事故罪、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的區別所在,因為重大責任事故罪和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中的“重大事故”則發生在生產、作業領域內。根據《交通肇事案件解釋》第8條的規定,在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內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交通肇事罪和本解釋的有關規定辦理。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傷亡或者致使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重大責任事故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過失致人死亡罪等規定定罪處罰。此外,行人、自行車、三輪車肇事造成重大事故的,例如,在城區或其他行人較多、有機動車往來的道路上違章騎三輪車,造成重大事故的,就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質,應認定為交通肇事罪。但是,在行人稀少、沒有機動車來往的道路上違章騎三輪車致人重傷或死亡的,就不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質,只能分別認定為過失致人重傷罪或過失致人死亡罪。

例17-5(多選):下列選項中,構成交通肇事罪的有( )。

A.甲騎自行車闖紅燈,將對面走來的75歲的黃某當場撞翻在地,黃某經搶救無效死亡

B.司機乙夜間疲勞駕駛,因沒有注意十字路口紅燈,將正從右往左橫穿馬路的余某撞死

C.丙酒后在高速公路上逆向飆車,有兩輛車因躲閃不及而車主身受重傷,車輛被毀

D.丁欲尋找機會殺死仇人胡某,某日,丁開車時發現仇人胡某正在前面不遠處的路中央行走,便一腳油門將胡某撞死

【講解】A項表述中,交通管制的對象不僅包括機動車,還包括非機動車。對于非機動車駕駛人員,如馬車車夫、自行車騎車人,如果違章肇事,應當以交通肇事罪論處。自行車撞死人案件也屬于重大交通事故。B項表述中,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過失犯罪。C項表述中,丙的行為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項表述中,丁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答案】AB

例17-6(單選):李某是某公司的貨運汽車駕駛員,一次在該公司貨場卸貨,倒車時未注意觀察車后情況,將一卸貨工人軋死。李某的行為構成( )。

A.過失致人死亡罪

B.交通肇事罪

C.重大責任事故罪

D.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

【講解】李某的行為并非發生在交通管理的范圍內,而是發生在本單位內部的貨場,且其造成他人死亡是因為違反與生產、作業相關的規章制度的結果,而不是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結果,所以應當認定為重大責任事故罪。

【答案】C

例17-7(多選):甲在建筑工地開翻斗車。某夜,甲開始時未注意到路況,當場將工友撞死、將丙撞成重傷。甲背丙去醫院,想到蹲大牢,便將丙棄至路溝后逃跑,丙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甲的行為構成( )。

A.交通肇事罪

B.重大責任事故罪

C.遺棄罪

D.故意殺人罪

【講解】甲的行為發生在建筑工地里,而非發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圍內,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而非交通肇事罪。甲將丙棄至路溝后逃跑致丙死亡,對丙的死亡存在放任,系間接故意,構成故意殺人罪。對甲應以重大責任事故罪和故意殺人罪實行數罪并罰。

【答案】BD

※【重點難點】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或者機動車輛承包人指使、強令他人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法定情形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例17-8(單選):甲是某輪渡公司的經理,為了單位的創收和利潤,明知渡船常常超載,對公司員工多次提出不要超載,否則會有危險的勸告置之不理,強令渡船駕駛員超載運輸旅客。終有一日,因渡船超載而傾覆江中,造成多人死亡。甲的行為構成( )。

A.交通肇事罪

B.重大責任事故罪

C.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

D.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講解】交通肇事罪的“交通運輸”包括水上運輸。根據《交通肇事案件解釋》的規定,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或者機動車輛承包人指使、強令他人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法定情形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答案】A

例17-9(單選):A公司司機甲駕駛大卡車到市里另一城區采購藥品,因事情較急車速較快,在某一路口遇紅燈時來不及剎車,此時坐在副駕駛位置的公司總經理乙強令甲闖紅燈,結果與正常行駛的公交車相撞,造成2人死亡7人重傷的重大交通事故。對于甲、乙行為的定性,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甲、乙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

B.甲、乙分別構成交通肇事罪

C.甲構成交通肇事罪,乙不構成犯罪

D.甲不構成犯罪,乙構成交通肇事罪

【講解】根據《交通肇事案件解釋》,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或者機動車輛承包人指使、強令他人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法定情形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或者機動車輛承包人指使、強令他人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對于單位主管人員和駕駛人員分別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而不是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注意:此題表述的情形并非交通肇事罪“過失共犯”的情形。

【答案】B

※【重點難點】交通肇事后,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這是共同故意犯罪的例外,稱為交通肇事罪的過失共犯。

例17-10(單選):甲系車主乙雇用的七人座專拉游客的小車的司機,一日滿載乘客在路途中將橫穿馬路的孫某撞翻。乙為逃避責任,乘客為趕路,紛紛要求甲離開現場。甲也因內心懼怕而將車開走。孫某終因搶救不及時死亡。依現行司法解釋,甲、乙、乘客的責任應認定為( )。

A.甲、乙、乘客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B.甲、乙、乘客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犯

C.甲、乙、乘客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共犯

D.甲、乙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乘客不構成犯罪

【講解】根據《交通肇事案件解釋》的規定,交通肇事后,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據此,選A項。這是共同故意犯罪的例外,稱為交通肇事罪的過失共犯。

【答案】A

※【重點難點】根據《交通肇事案件解釋》第2條的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定罪處罰。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論處:(1)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2)死亡3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1)酒后、吸食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輛的;(2)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3)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4)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5)嚴重超載駕駛的;(6)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未達到上述司法解釋規定的標準的,不能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責任。

例17-11(多選):下列選項中,按照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責任的有( )。

A.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負事故主要責任的

B.死亡3人以上,負事故次要責任的

C.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重大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賠償損失的

D.酒后駕駛機動車輛,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傷,負事故主要責任的

【講解】參照上述《交通肇事案件解釋》第2條規定。

【答案】AD

※【重點難點】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案件解釋》指出,“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了構成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兩項條件同時具備)。“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因逃逸致人死亡”屬于交通肇事罪的結果加重犯。

例17-12(單選):下列選項中,屬于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是( )。

A.甲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現場群眾毆打,逃往公安機關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B.乙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當場死亡,但乙誤認為被害人沒有死亡,為逃避法律責任而逃跑

C.丙交通肇事致人重傷后誤以為被害人已經死亡,為逃避法律責任而逃跑,導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時救助而死亡

D.丁交通肇事后,將被害人轉移至人跡罕至的樹林處,導致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講解】A項表述中,甲主觀上不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不是“逃逸”。B項表述中,被害人當場死亡,死亡并非乙的“逃逸”所致,不符合對因果關系的限定。C項表述中,丙主觀上只要求明知發生了交通肇事,并不要求明知被害人當場死亡,因而屬于“逃逸致人死亡”。針對D項表述,《交通肇事案件解釋》指出: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了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答案】C

例17-13(案例):2018年5月19日中午,王某與幾個朋友在一餐館吃飯,并喝了一杯白酒。餐后,王某駕駛一輛寶馬轎車以46km/h~50km/h的速度行駛。下午,王某駕車將橫過馬路的行人付某撞倒,事發后,王某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和110報警電話(電話中未說明自己是肇事司機)。付某經120救護車送至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在120急救車將付某送走后,王某棄車離開了肇事現場,后來王某得知被害人死亡,王某直至次日14時許才到公安部門投案,經交警認定,王某承擔此次交通事故的主要責任,付某承擔次要責任。

請結合案情分析王某的行為是否屬于“交通肇事后逃逸”?

【參考答案】王某的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王某在發生交通肇事后,在報警時沒有表明自己是肇事司機的身份,在120急救車離開現場后,也未履行法律規定的駕駛員應盡的義務,不等待交警到達接受處理即棄車離開了現場。王某離開現場后,未及時到公安機關接受處理,特別是在得知被害人死亡后,仍未立即投案,一直到事故發生24小時后才到公安機關投案,且投案時未如實供述酒后駕車的事實,主觀上害怕承擔酒后駕車的責任。故王某在交通肇事后棄車離開現場,屬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盡管其實施了救助行為,但并不能因此否定“逃逸”的事實。

※【重點難點】(1)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尚未構成交通肇事罪)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2)行為人在構成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后將被害人轉移或者藏匿使其不能得到及時救助而死亡,或者在構成交通肇事后明知拖帶著被害人而不管不顧逃跑的,應當以交通肇事罪和觸犯的其他罪名(如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按照數罪并罰的原則處理;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仍構成交通肇事罪。

例17-14(單選):甲將私家車借給無照駕駛的乙使用,乙夜間駕車與其叔丙出行,途中遇劉某過馬路,不慎將其撞成重傷,車輛亦受損。丙下車查看情況,對乙謊稱自己留下打電話叫救護車,讓乙趕緊將車開走。乙離去后,丙將劉某藏匿在草叢中離開。劉某因錯過搶救時機身亡。關于本案的認定,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乙交通肇事后逃逸致劉某死亡,構成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B.乙交通肇事且致使劉某死亡,構成交通肇事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數罪并罰

C.丙與乙應對劉某的死亡負責,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共同實行犯

D.丙將劉某藏匿致使其錯過搶救時機身亡,構成故意殺人罪

【講解】(1)乙無照駕駛,致1人重傷,構成交通肇事罪;乙將車開走屬于逃逸(不管是否由丙勸走,但乙對被害人不顧則是事實)。但劉某的死亡是因丙的藏匿導致,不屬于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對乙而言不構成“逃逸致人死亡”,僅是“交通肇事后逃逸”。(2)因劉某的死亡與乙的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并且乙也認識不到,不具有過失,因而不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3)丙沒有交通肇事,不構成交通肇事罪,但《交通肇事案件解釋》指出: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據此,丙負有救助劉某的義務,但丙沒有救助,反倒將劉某藏匿致劉某死亡,構成故意殺人罪。

【答案】D

※【重點難點】(1)危險駕駛行為是指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4種行為之一:①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②醉酒駕駛機動車的。③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④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危險駕駛罪前三種行為方式屬于抽象危險犯,最后一種屬于具體危險犯。只要行為人具有上述4種具體行為之一的,就構成危險駕駛罪。(2)危險駕駛罪和交通肇事罪的界限。二者的區別表現在:①構成交通肇事罪,必須具有“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結果,而構成危險駕駛罪,只要達到對人身安全和重大財產安全形成高度危險的程度,而不需要發生具體的損害結果;②交通肇事罪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而危險駕駛罪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危險駕駛罪是故意犯罪,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行為人醉酒駕駛或者追逐競駛,造成人員傷亡或公私財產重大損失,符合交通肇事罪構成要件的,應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而行為人醉酒駕駛或追逐競駛的行為,將會被作為交通肇事罪從重處罰的量刑情節予以考慮。但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的前提是,危險駕駛行為造成他人傷亡或者出現重大財產損失結果(可以理解為交通肇事罪是危險駕駛罪的結果加重犯,只不過交通肇事罪單獨成罪)。

例17-15(多選):下列選項中,構成危險駕駛罪的有( )。

A.甲和朋友一起喝酒,酒后(酒精含量88mg/120ml,達到醉酒程度)駕駛摩托車回家,路上因超速而將一正常行走的行人撞成輕傷

B.乙嚴重醉酒后,在車輛密集的道路上高速逆向駕駛汽車,并闖入路側自行車專用道,汽車與人群相撞,導致6名騎自行車的人被軋死,3人重傷

C.丙吸毒后駕駛機動車,撞死正常行走的行人1人,撞傷2人

D.丁春運期間在公路上從事客運業務,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原本定額50人,實際承載120人

【講解】A項表述中,甲醉酒駕駛機動車,構成危險駕駛罪。倘若將行人撞成“重傷”,且酒后駕駛,則構成交通肇事罪。B項表述中,乙的行為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項表述中,毒駕并未納入危險駕駛行為,不能認定為危險駕駛罪,但根據《交通肇事案件解釋》的規定,吸食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輛的,重傷1人并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的,構成交通肇事罪。D項表述中,客運業務嚴重超載,構成危險駕駛罪。

【答案】AD

例題拓展

例17-16(單選):陳某欲制造火車出軌事故,破壞軌道時將螺栓砸飛,擊中在附近玩耍的幼童,致其死亡。陳某的行為被及時發現,未造成火車傾覆、毀壞事故。陳某的行為構成( )。

A.破壞交通設施罪的結果加重犯

B.破壞交通設施罪的基本犯與故意殺人罪的想象競合犯

C.破壞交通設施罪的基本犯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競合犯

D.破壞交通設施罪的結果加重犯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競合犯

【講解】A、D項表述中,《刑法》第117條規定,破壞軌道、橋梁、隧道、公路、機場、航道、燈塔、標志或者進行其他破壞活動,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該條規定的“尚未造成嚴重后果”不能理解為破壞交通設施罪的未遂犯,而應理解為破壞交通工具罪的既遂犯(刑法分則規定的都是既遂形態,因而該條規定可為“未遂的既遂化”),該條規定的是破壞交通設施罪的基本犯。如果造成嚴重后果,才是破壞交通設施罪的結果加重犯。《刑法》第119條第1款規定,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電力設備、燃氣設備、易燃易爆設備,造成嚴重后果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可見,《刑法》第117條規定了破壞交通設施罪的基本犯,而《刑法》第119條第1款規定了破壞交通設施罪的結果加重犯。由于陳某的行為并未造成交通工具顛覆、毀壞的結果,構成破壞交通設施罪的基本犯,而非結果加重犯。B、C項表述中,陳某的行為同時因過失造成幼童死亡,一行為觸犯兩個罪名,是想象競合犯。

【答案】C

例17-17(單選):關于甲實施的下列犯罪行為,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為討薪,持一塊大石頭砸壞一輛公交車的車門,甲構成破壞交通工具罪

B.甲偷走倉庫中供安裝下水管道的下水井蓋,甲構成破壞交通設施罪

C.甲偷走高速公路上“前方有加油站”“前方有服務區”等標志(價值5000元),觸犯盜竊罪、破壞交通設施罪,應當擇一重罪處罰

D.甲砸壞輸油管道偷取石油數額較大,觸犯盜竊罪、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應當擇一重罪論處

【講解】A項表述中,沒有危及公共安全,不構成破壞交通工具罪。B項表述中,下水井蓋并非“正在使用”中的交通設施,充其量構成盜竊罪。C項表述中,甲的行為沒有危及公共安全,構成盜竊罪。D項表述中,偷取石油構成盜竊罪,砸壞輸油管道構成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系想象競合犯,擇一重罪論處。

【答案】D

例17-18(案例):2018年4月22日,丁某駕駛出租車,沿一座小拱橋下坡時,由于小拱橋橋面的自然拱起遮擋視線,加之天黑,丁某未發現醉倒在拱橋另一側下坡橋面的李某,將李某碾壓于車下。事后,丁某下車查看,發現有一人躺在其車下,想將被害人從車底下拉出來,但沒有拉動,丁某即用車上的千斤頂將車頂起,將被害人從車底拉出來丟棄在旁邊,駕車逃離現場。李某后被他人送至醫院,經搶救無效于當日死亡。經交警大隊對事故現場進行勘察認定:死者李某是趴在橋下坡約5米處偏右位置,經開車實驗,該位置在汽車上橋是不能發現的,而且汽車是從橋頂下坡,如果是夜里,就較難發現,但即便能夠發現肯定是近距離的,根本來不及采取措施。

請分析:

(1)丁某的行為是否屬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為什么?

(2)如何認定丁某逃逸致人死亡的行為性質?為什么?

【參考答案】(1)丁某的行為屬于意外事件,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丁某主觀上不可能預見橋下坡處躺著一個人,而且客觀上也不可能看見李某,事故的發生純屬意外,因而丁某的行為不構成交通肇事罪。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是構成交通肇事罪,丁某的行為不構成交通肇事罪,因而更無所謂“交通肇事后逃逸”。

(2)李某死亡是由于丁某的不救助所致,構成故意殺人罪。在事故發生后,丁某負有保護現場,救助傷者,通知公安機關等義務,但是丁某是有能力救助而采取了將李某丟棄在路邊,導致李某延誤救治而死亡,李某的死亡與丁某的不作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由于丁某的不救助,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導致李某死亡而放任李某的死亡,系間接故意,因此,丁某的行為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應當按照故意殺人罪論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远县| 瑞金市| 邵阳市| 盖州市| 崇阳县| 宜良县| 尼木县| 喀喇| 抚顺县| 奈曼旗| 东港市| 疏勒县| 乌审旗| 吐鲁番市| 荃湾区| 玉龙| 克拉玛依市| 桦川县| 凤山县| 漳州市| 新竹县| 河东区| 宜都市| 牡丹江市| 惠水县| 河曲县| 洛川县| 诸城市| 平乡县| 泰安市| 抚宁县| 临泉县| 嘉禾县| 巴林右旗| 固安县| 庆元县| 信阳市| 临沭县| 凤山县| 剑河县| 冕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