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這是一個理想的時代,這是一個現實的時代。理想是因為我們有幸趕上了萬眾創新的年代,社會經濟欣欣向榮,人人心懷希望;現實是因為我們早已告別了空喊口號的歲月,人們腳踏實地,為了美好的未來勤勤懇懇、不屈不撓。在這個充滿理想又著眼現實的時代,科技昌明、信息發達、傳輸通暢、社會開放,為商業創新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但商業有商業的規則,它就像個食物鏈,大型企業在供應鏈中占據C位,憑借更強的議價能力,使得上下游企業對其長期賒銷、預付,這使那些流動資金不足的中小企業不堪重負。以往中小企業為解決資金缺口,只能向銀行求助,但自身卻因為達不到銀行要求的信用門檻,難以獲得借貸融資;而大型企業一般不缺乏現金流,它們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卻往往成為銀行青睞的對象,真是讓人扼腕的“三角戀”。
現代信息科技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企業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互動更加便捷,隨之而來的是企業有條件把非核心業務外包,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核心業務上。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生產服務業興起,虛擬生產大行其道。同時,隨著供應鏈中企業間的合作程度加深,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流轉更加通暢,上下游企業之間了解的增強、信任的提升,使商業競爭從原來的單打獨斗,逐漸演變為組團競合,有遠見的企業越來越重視在供應鏈層面上打造一種整體競爭力。這些因素都為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缺口、提升供應鏈整體競爭力提供了創新的條件。
在以往,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長期制約著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供應鏈金融就是一種依托于現代商業社會的思維創新,是在現代供應鏈管理理念下,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在商業生態中以閉合式資金運作模式,針對流動性較差資產,為成長型中小企業提供的一種新型融資模式。從微觀的角度來看,這種模式一來使中小企業能夠借助網絡資源,解決現金流斷裂的問題,從而發揮核心優勢、茁壯發展;二來使大企業可以發揮閑置資源的價值,穩定上下游關系,強化自身的供應鏈實力;三來使金融機構滲透進不同的產業之中,大大拓展自身的業務空間。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這種模式將政府部門、各類服務機構囊括進來,構建起一整套商業的生態系統,使社會各部門有機結合、各司其職,促進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中央政府在2017年強調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倡導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 2018年,商務部等8個部委提出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因此,發展供應鏈金融不僅是中小企業的機遇,也是金融機構、大型企業,以及物流、商貿、電商等一系列服務機構的機遇,更是國家和社會的機遇。我國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5%以上,而絕大多數行業的中小企業占比更是在99%以上,借助供應鏈金融的管理理念,切實可行地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未來中國的中小企業融資市場將會是一片巨大的藍海。
當下,供應鏈金融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相關的模式探索和機制研究更是如火如荼。然而,當前國內關于供應鏈金融的圖書,或是深奧難懂,缺少一定專業基礎的讀者難以迅速掌握其中真諦;或是有失偏頗,對于一些相關理論和現象的解讀無法盡如人意。本書繼承了目前國內該領域的頂級權威——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的宋華教授——多年來對供應鏈金融的理論研究成果,并參考借鑒了大量專著、論文、調研報告、案例集等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統合梳理,旨在將供應鏈金融中晦澀、枯燥的理論以淺顯、風趣的形式呈現出來,以求降低該領域的涉入門檻,讓更多尚不了解該領域的讀者可以迅速構建起供應鏈金融的思維框架,為以后相關的工作和學習鋪路搭橋。
本書共分兩部分, 1~7章主要介紹了供應鏈金融的基本理論、基礎模式,以及相關技術; 8~12章主要涉及了生產性服務、物流、貿易、電商平臺、金融機構等領域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管理理論以及商業模式,并附帶大量案例,盡量做到理論結合實踐。
本書的完成要感謝我的恩師宋華教授,以及各位師門同窗,他們的研究為本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萬聯網的蔡宇江先生、王青竹女士、賴海龍先生、何珊珊女士,以及其他一眾同事給予了莫大的支持和鼓勵,在此一并感謝。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曹沁穎女士,在本書出版過程中的辛勤付出。我的學生魏楊、李金穗、陳錦波等為本書的撰寫提供了大量的技術性支持;另外,以往國內外各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也為本書的撰寫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在此一并向他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管理方式的變革,未來十年將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供應鏈金融的模式創新無論對于企業界、學術界,還是社會管理部門,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希望本書能夠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企業界人士了解和關注供應鏈金融,讓更多的專家學者分析和研究供應鏈金融。筆者才疏學淺、能力有限,且當下該領域的發展迅猛,書中若有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