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與貿易金融的差異:兩種基因的形式和機理
物流金融和貿易金融作為供應鏈金融的兩個基因,就像是我國古代中原的農耕文明和北方的游牧文明,經過長期的交流磨合、相互借鑒,共同衍生出今天的中華文明。這兩種金融業務共同演變出了供應鏈金融,雖有共性,卻也存在若干差異,了解這些差異有助于我們更清楚地辨析供應鏈金融的前世今生。
物流金融與貿易金融的形式差異
首先,服務基礎的差異。兩者雖然都是為交易雙方提供支付、結算、信貸、擔保等金融服務,但物流金融是以運送中的貨物本身為基礎,通過貨物運送的時間差開展的一種融資模式。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的關鍵除了交易雙方的信用,就是對整個物流過程的管控。貿易金融是在買賣雙方真實交易的基礎上,通過發貨和付款的時間差開展的一種融資模式,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的流轉。開展貿易金融業務的關鍵,除了確保雙方的信用,就是保證還款來源的自償性。
其次,償還方式的差異。兩者雖然都是基于上下游企業間的真實交易,但物流金融的還款來源更加側重于物流服務,以及對貨物的控制和管理。貿易金融一般是以授信的方式,基于單次交易提供短期金融產品,以交易本身所產生的確定的未來現金流作為直接的還款來源。
再次,收益來源的差異。物流金融的收益主要包括:物流融資借貸的利息凈收入、貨物監管倉儲運輸等物流活動所產生的服務費用,以及向客戶企業提供的其他衍生性服務收益(比如一些專業技能性服務的服務費、手續費等)。貿易金融的收益主要包括:貿易融資借貸的凈利息收入、促成上下游交易達成的中間業務收益(包括手續費、匯兌收入等)、資金交易的傭金收入。由于進出口商要規避匯率和利率波動的風險,通常會委托金融機構做一些保值性的外匯交易,金融機構還可從中抽取傭金。另外,兩者都可以在融資過程中銷售一些基金、理財之類的金融產品。
最后,業務模式主體構成的差異。物流金融除了交易雙方和金融機構,最大的特點就是會涉及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往往發揮了平臺提供方和風險管理方的作用(如前例中的UPS);物流公司如果實力足夠強大,也會發揮流動性提供方的作用(如UPS的子公司UPS Capital)。在貿易金融中,由于對掌控物流過程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充當平臺提供方和風險管理方的主體,既可以是第三方物流,也可以是商業銀行、焦點企業等其他主體。
物流金融與貿易金融的機理差異
供應鏈金融是一種集物流運作、商業運作和金融管理于一體的商業運營活動,之所以說供應鏈金融是從物流金融和貿易金融中演化而來,可以從物流梯度、商流梯度和信息梯度這三個維度來理解。
物流梯度,也就是物流活動的層級,是指金融業務與物流專業領域的結合程度。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提高,物流服務已經不僅局限于貨物在空間上的移動(如運輸、倉儲、分揀、配送等),這樣的物流活動層級較低;一些物流企業開始根據客戶需求,提供一站式、個性化的、綜合性物流服務方案,這需要很強的物流管理能力。比如后文案例中的廈門弘信,為了迎合客戶的長期物流需求,專門為客戶建立了一套“物流整合一體化方案”,幫助客戶大大降低了生產和運營成本。
商流梯度,也就是商流活動的層級,是金融業務在交易過程中商品價值的創造和傳遞的程度。跟物流比起來,商流的概念不太容易理解。以商貿公司為例,商貿公司本身不進行生產,它只是產品的搬運工,但如果涉及的僅是產品交易環節,這樣的商流活動的層級較低。商貿公司如果要提高商流活動的層級,就需要根據不同客戶的具體情況,幫助客戶降低生產運營成本、擴大銷售,為客戶提供“開源節流”的服務方案,主要表現在產品開發、組織采購、質量管理、流程改進等環節。比如后文案例中的深圳創捷,就是利用特有的管理系統為客戶提供了一體化的生產性服務。
信息梯度,就是信息聚合的層級,它不僅包括信息來源的多樣化程度(即對不同類型參與者的信息整合),還包括信息的廣度、長度和頻度。廣度是指對供應鏈中紛繁復雜的各類信息的整合程度;長度是指信息在供應鏈中的延伸程度,即對上游的上游,以及下游的下游信息的獲取和整合;頻度是指各類信息的更新頻率,交易信息更新得越頻繁,說明效率越高。總體來說,就是需要海陸空、全方位、多維度的信息整合,整合程度越高,信息梯度越高。
結合物流活動層級、商流活動層級和信息聚合層級這三個維度,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模型:物流金融的物流梯度較高、商流梯度較低,也就是說物流金融的收益來源和風險控制更依賴于對物流過程的控制,相應的信息整合也是更加側重于物流信息;貿易金融的收益和風控則更依賴于商流的介入和管理,因而更加傾向于提升交易信息的聚合程度。也就是說,物流金融的重點是對物流的把控,商流在這里面是打輔助的;而貿易金融的重點是對商流的把控,物流在這里面是打輔助的。
在此基礎上,供應鏈金融正是融合了這兩種金融業務的長處,即同時掌控上下游交易過程中的物流和商流,發揮兩者的乘數效應,開展綜合性的金融業務。因此,供應鏈金融的信息梯度很高,既要整合物流中的流程操作的相關信息,又要整合商流中價值提升的相關信息。由此可知,物流金融、貿易金融,以及供應鏈金融是三種關系十分緊密的業務模式,后者繼承了前兩者各自的優良傳統。盡管三者在業務模式上有所差異,但都是對供應鏈上需要現金流的企業提供綜合性的融資方案,促進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協同順暢,實現多方共贏(見圖2-5)。
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在為供應鏈上下游交易提供金融服務時,我們暫且不必糾結于三種金融業務概念上的差別,也無須拘泥于理論上的條條框框,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實際的交易情境有針對性地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金融方案。
此外,現實中還存在一種資金運作形式,既不涉及高層級的物流活動,也不涉及高層級的商流活動,信息聚合更是無從談起。盡管這種方式也時常被冠以“供應鏈金融”的名號,但其運作的套路跟供應鏈管理基本沒什么關系,而是在特定時期、特定區域鉆政策漏洞的一種金融投機行為,這就是套利套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