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狼戰術:華為銷售團隊建設與激勵法則(華為營銷方法叢書)
- 周慶 易鳴 向升瑜
- 4106字
- 2019-12-13 19:08:08
1. 構建狼性團隊作戰能力
任正非指出,未來的一線作戰是“班長的戰爭”。在大數據大流量時代,華為必須“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呼喚炮火”,這就要求一線團隊在最前線發揮主導作用,把握住市場大勢,提高反應速度,果斷出手抓住機會,取得成果。要打好這場即將到來的“班長的戰爭”,就必須強化一線團隊的綜合作戰能力,強化一線團隊抓機會的能力。
1.1 加強綜合能力,推動小團隊作戰
在一線作戰方面,華為推行精兵作戰,最小化核算單位,讓經營單元直接面向客戶,從而靈活應對市場。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就使一個企業既可以依靠大平臺獲得規模優勢,又能像中小企業一般運轉自如。
在“鐵三角”模式下,華為一線作戰要從客戶經理的單兵作戰轉變為小團隊作戰,客戶經理要加強營銷業務的綜合能力,要提高做生意的能力,全面強化客戶關系、解決方案、融資和回款條件以及交付這四個方面的能力;解決方案專家要一專多能,對不熟悉的專業領域也要學會利用求助渠道;交付專家與客戶溝通要高效,讓客戶清楚工程與服務的解決方案,同時對后臺的可承諾能力和交付流程的各個環節了如指掌。
在任正非看來,華為所有的一線團隊都要變成“特種部隊”。任正非說:“美軍的作戰單位已經開始從‘師’變成‘旅’,作戰的能力卻增強了,美軍未來的變革方向,作戰單位將可能從‘旅’直管‘營’,甚至縮小到‘排’‘班’,到時候就是‘班長的戰爭’,這不是沒有可能的,通過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美軍就已經展示了這種能力。通過強化作戰團隊的綜合能力,小規模的作戰單位戰斗能力沒有下降,反而提升了,更加靈活。我們未來組織改革的目標就是將一線打造成具有綜合作戰能力的精兵組織。”
這就意味著一線團隊要具備相應的作戰能力。顯然,如果一線團隊能力達不到要求,或者相關業務知識不牢靠,那么不僅抓不到機會,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還會損害公司的利益。
因此,要支撐一線作戰團隊正確決策,抓住機會,高效作戰,就必須使一線團隊的成員在業務上專業化,同時加強綜合業務能力,強化協調作戰能力。任正非說:“只有把最優秀的人才放在一線,給他們配備最完善的資源,我們才能敢打仗、打勝仗。”
1.2 營銷能力建設應隨業務變化而變化
一線團隊的能力建設,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市場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客戶的需求也在變化,這就要求銷售團隊的營銷能力建設也要跟上市場和客戶需求的步伐,隨業務的變化而變化。
早在1995年,任正非就提出,華為的市場部要轉變銷售思想,樹立戰略營銷思想,貫徹全面客戶服務意識,營銷能力建設要實現從觀念到組織的五個轉變:公關到策劃的轉變,推銷到營銷的轉變,孤軍作戰到團隊作戰的轉變,小市場到大市場的轉變,產品營銷到戰略營銷的轉變。可見,華為在那時便已經意識到營銷能力建設需要應時而動。
在華為內部,關于客戶經理能力要求的變化,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說,客戶經理的能力要求也要像軟件那樣升級,從1.0版本不斷升級,如今已經是4.0版本的時代了。
營銷能力不僅僅是指把產品賣給客戶的能力,而是項目運作或團隊運營等全方位的能力。因此,營銷能力建設體現在多個方面,從客戶關系、合同管理,到項目運作、市場格局、行業趨勢等。
曾經有一段時間華為做工程分包、采購的一線員工有許多人都不懂工程,在部分項目上這個比例甚至達到了三分之二,結果導致華為四百多億美元的工程項目最后是虧損的。因此,任正非堅決要求華為的工程采購人員必須要具有工程項目經驗,否則就不具備做工程采購人員的資質。
華為用了三年左右的時間,把沒有工程經驗的人換成有工程經驗的人,換下來的人員重新接受賦能,補齊工程經驗,再回到工作崗位。一步一步調整,逐步將采購隊伍變為擁有實踐經驗的隊伍,有力地支撐了華為一線項目的作戰。
而近年來,華為由于消費者終端業務和企業業務的快速發展,也有許多曾在運營商業務干出過成績的員工轉身到這兩個業務部門,對此,任正非也表示:“前幾年,公司推動大量具有泛網絡業務優秀實踐經驗的干部補充到了消費者業務,他們敢于挑戰、敢于學習,快速轉身,也做出了成績。華為公司久經革命考驗的人是有價值的,相信他們能夠轉型。”
當然,由于消費者終端業務和企業業務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尤其是消費者終端業務,華為也十分清醒地認識到,一線團隊的營銷能力建設還是任重而道遠。
在任正非看來,銷售團隊的營銷能力是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直接體現,是企業的“門面”。銷售團隊的能力必須要達標,才能撐得起“門面”,讓客戶感到賓至如歸。因此,營銷能力建設一定要圍繞著業務、圍繞著客戶展開。
1.3 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構建學習型組織
華為是一個高科技公司,所涉及的產業也都是高科技產業,在這些領域,技術進步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革的浪潮日新月異。銷售人員也好,團隊也好,企業也好,必須加強學習,提升自我,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
為了推動企業和員工的成長,華為推行“不斷學習”的理念,不僅僅是要求員工自主學習,還要“終身學習”,通過良好的學習氛圍把華為打造成一個學習型組織。實際上,不僅僅是華為,近年來有許多知名企業都相當推崇學習型組織的理念。
美國管理學者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中正式提出了“學習型組織”的管理概念。在他看來,面對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企業組織應力求精簡、扁平化、彈性因應,并且在組織內部能熟練地創造、獲得和傳遞知識。同時,組織內部的成員貫徹終身學習理念,對自身的行為不斷進行修正,進行自我再造,以改善和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能力,進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當然,對銷售團隊而言,學習也要有針對性,要立足于自身的業務,滿足業務需求。任正非就曾批評某些干部在團隊能力建設上主次不分、輕重不分,他說:“我們提倡構建學習型組織,但不是把知識‘一鍋倒’,什么東西都塞給員工,要有所區分,教給他必要的知識,針對性地提升他的技能和能力。有的主管喜歡高瞻遠矚,員工還在做這個項目,主管就把下一層的東西‘倒’給他,員工也有意見。依我看,那不是高瞻遠矚,是好高騖遠。他負責這個項目,你就幫他提升這個項目的經驗和能力,扎扎實實做好眼前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