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高校大學英語課堂應成為中國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2)

清華大學外文系 羅承麗

摘要: 全球化走到今天,世界各國之間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各國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凸顯。與此相應,中國政府近年來也把文化建設放在國家安全的戰(zhàn)略層面予以高度重視,已經采取各項舉措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們開始實施“中國文化走出去”工程,最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在海外建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然而,孔子學院在海外受到抵制的事件卻時有所聞,其昂貴的維護成本也甚為驚人。本文探討,相較于海外的孔子學院和課堂,國內高校的大學英語課堂在傳播中國文化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和巨大潛力,它應該成為中國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堂 孔子學院 中國文化傳播

一、引言

全球化走到今天,世界各國之間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各國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凸顯。與此相應,中國政府近年來也把文化建設放在國家安全的戰(zhàn)略層面予以高度重視,正在采取各項舉措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們開始實施“文化走出去”的工程,那么中國文化如何能走出去呢?在海外建立孔子學院是否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最佳路徑呢?高校大學英語課堂在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工程中是否也大有可為呢?

二、孔子學院的蓬勃發(fā)展及其背后的隱憂

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斗目標,并就“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了一些具體路徑,譬如支持重點主流媒體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yè)和中介機構,鼓勵代表國家水平的各類學術團體、藝術機構在相應國際組織中發(fā)揮建設性作用,組織對外翻譯優(yōu)秀學術成果和文化精品,以及加強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和孔子學院建設等等。 (新華網2011)其中,孔子學院的建設這些年尤其得到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意欲將其打造成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主

要路徑。2015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英期間,親自出席英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參觀全英孔子學院和課堂成果圖片展,觀看學生匯報演出,并為建立在英國奧特利爾中學的全球第1 000所孔子課堂揭牌。中國政府對孔子學院和課堂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據(jù)漢辦官方數(shù)據(jù),自2004中國在韓國首爾建立第一家孔子學院起到2015年底,我國在海外建立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已分別達到500所和1000個,注冊學員總數(shù)190萬人。 (漢辦官網2015)毋庸違言,孔子學院和孔子學堂這些年在海外的蓬勃發(fā)展為世界各國人民學習漢語、了解中華文化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也為推進中國同世界各國的人文交流、促進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并被譽為“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平臺” 。然而,在這些光鮮的數(shù)字和榮耀背后,我們也看到了隱憂。首先是這些龐大數(shù)字背后驚人的維護成本。2006年,財政部研究確定了孔子學院和漢語國際推廣經費保障機制,當年的中央財政撥款是3.5億元人民幣, (漢辦官網2006) ,而到2015年,漢辦為支持各地的孔子學院支出了3.1億美元,其中包括孔子學院(課堂)啟動費,運營費,孔子學院院長、教師、志愿者培訓費,孔子學院獎學金,中外專家巡講,教材巡展和學生巡演費,教材開發(fā)與配送費以及中外專家現(xiàn)場督導等等費用。 (漢辦官網2015)十幾年來,孔子學院(課堂)這些年的累計支出已超過百億元,如此龐大的經費支出,在中國尚有上千萬失學兒童、邊區(qū)教師甚至連工資也遭受拖欠的國情下,是否過于昂貴?而更重要的是,這種高調的中國文化走出去模式極易引發(fā)其他國家的不安,進而招致反感與抵制。2014年是孔子學院發(fā)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迎來了孔子學院創(chuàng)辦10周年紀念。在當年的9月27日,首個全球“孔子學院日”在126個國家的1 200余所孔子學院和課堂同步舉辦。那天, “從太陽最早升起的新西蘭,到太陽最后落下的夏威夷,全球在同一天有3 900多場活動吸引了超過1 000萬人參與” 。 (漢辦官網2014)然而,一方面是我們興高采烈在各地舉辦各種慶祝活動,另一方面是一些國家相繼叫停孔子學院。如美國芝加哥大學在同年,即有108位教授聯(lián)合署名要求校方在孔子學院合約到期后不再續(xù)約。他們提出的理由是,芝加哥大學孔子學院中文教師在聘用、教學和研究計劃資金等方面主要由漢辦掌控,而漢辦是一個中國政府機構,形同由外國政府來決定芝加哥大學校內的課程,這對一個精英級別的美國高等學府來說, “完全不合理,更不符合學術自由的原則” 。 (心路獨舞搜狐博客)類似情形在加拿大和其他國家也有發(fā)生。這一切啟示我們: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并非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最佳路徑,中國文化走出去也不能過分倚重孔子學院和課堂。那么我們還能在哪里找到希望呢?

三、高校大學英語課堂應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平臺

既然建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這種文化出走模式動靜太大,易引致別國的高度警惕與抵制,其后嘩嘩流淌的銀子也讓納稅人心痛,那么有沒有一種模式既不額外耗費政府一分錢,又能讓中國文化以別國易于接受的方式走出去呢?其實答案并不難尋,那就是改革中國的英語課堂,讓中國文化切實地、有分量地成為中國的英語教學體系的一部分,以這種方式傳播中國文化有著孔子學院和孔子學堂不可企及的優(yōu)勢。本文僅討論高校大學英語課堂的情況。

首先是人力資源優(yōu)勢。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盡管這些年在海外以波瀾壯闊之勢在發(fā)展,但直到2015年底,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的中外專兼職教師僅為4.4萬人。 (漢辦官網2015)而我們僅2015年就有在校大學生3 000多萬,(袁貴仁2015)如果從恢復高考制度算起,這30多年來我們一共培養(yǎng)出了多少大學生呢?如果這些學生在校期間在英語課堂上獲得的不僅僅只有英語國家的語言文化知識輸入,同時還有機會接觸有關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進而具備一定的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試想中國文化將以何等的步伐走出去呢?傳媒學告訴我們,人是文化傳播最基本的媒介,而知識分子往往是各個時代中文化傳播的主體。今天的學子就是國家明天的棟梁、社會的精英,在全球化腳步勢不可當?shù)慕裉欤麄冏钣锌赡苡泻芏鄼C會在全球范圍快速流動,如學術交流、旅游度假、外企工作等等。他們走到哪里,中國文化的火種就會隨著他們的腳步播撒到哪里。以這種方式傳播中國文化得到很多專家、學者的認同。如清華大學的崔剛教授認為, “要滿足西方人對于中國文化的求知欲,消除他們的誤解,除了專門機構的宣傳和介紹之外,更要依靠大家在與西方人的交往中,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向他們介紹中國的文化。接受過大學以上教育的人應該是我國對外交流的主流群體。 ”(崔剛2009(3): 86-89)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博士生導師賈磊磊也說: “在文化藝術領域,官方的、政府的角色在國際交流、特別是國際文化交流中應當‘后置’ ,推到前臺的應當是高等院校、研究機構、藝術院團以及民間文化藝術團體。這樣反而能夠達到更有效、更廣泛的傳播效果。 ”(賈磊磊2013(9): 82-87)其次是成本優(yōu)勢。利用大學英語課堂傳播中國文化并不需要政府投入額外的經費。課堂還是那個課堂,學分還是那個學分,只不過課程內容從單一的英語語言文化學習轉變?yōu)橹形魑幕C萃。

時至今日,這樣的轉變有無現(xiàn)實基礎和必要呢? 2007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 “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 ,其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其中,所謂的“跨文化交際”應該是一種雙向活動,跨文化交際能力應該包括獲取未知(unknown)和表達已知(known)這兩個方面,即大學生既需要通過英語學習了解和吸收國外有益的文化知識,也要有能力用英語向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講述、解釋中國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所謂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也理當包括中國文化素養(yǎng)。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都存在一種偏差,即: “在增大文化含量方面卻有著一種共通的片面性,即僅僅加強了對英語世界的物質文化、制度習俗文化和各層面精神文化內容的介紹,而對于作為交際主體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國文化之英語表達,基本上仍處于忽視狀態(tài)。 ”(從叢2000)這種狀況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與大綱的制定有關。現(xiàn)有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雖然體現(xiàn)了對文化因素的重視,然而對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定位卻沒有予以明確的說明,這導致基于大綱推出的大學英語教材中中國文化的分量極少,或者根本沒有。其次,國人對中國文化的主動放逐也是原因之一。改革開放后,面對中西方在科學、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巨大落差,國人煥發(fā)出學習英語的巨大熱情。人們不僅急于學習英語這門語言,而且語言背后的文化也得到國人的大力推崇和仿效。20世紀80年代的外語院校,校園里長期彌漫著國外的節(jié)日氣氛,一個圣誕節(jié)可以過上幾個月。這股熱浪在21世紀初也未見明顯消退。再次,人們普遍存在一種誤解,認為我們生存在自己的文化中,對自己的文化我們當然了然于心,只要有了英語這門工具,我們就能自然而然地用英語進行表達。但事實表明情況并非如此,要用英語有效地表達中國文化是需要專門學習和訓練的。所幸的是,在這一點上已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達成共識。如今,我們在中國知網(cnki.net)上以“中國文化英語教學”為主題搜索文獻,顯示相關論文有9 336篇(截止到2016年6月20的查詢書數(shù)據(jù))。現(xiàn)在已有少部分院校的個別老師開始單槍匹馬開設一些類似“中國文化”的英語選修課,但這樣的規(guī)模、這樣的力度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宏大愿望相比太不相稱。由于大綱是指導英語教學的綱領性文件,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我們期待使用已近10年的《大學英語教學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盡快作出修訂,對中國文化的英語教學給出明確定位,唯有如此,大學英語教學才能適應當今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時代需要,并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宏偉工程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決定[EB/OL]. 新華網http://news.qq.com/a/20111026/000018_3.htm,2011-10-25.

2.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2015年度報告[EB/OL].漢辦官網http://www.hanban.edu.cn/report/index.html.

3.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2006年度報告[EB/OL].漢辦官網http://www.hanban.edu.cn/report/index.html.

4.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2014年度報告[EB/OL].漢辦官網http://www.hanban.edu.cn/report/index.html.

5.心路獨舞搜狐博客.美國再度叫停孔子學院風波的背后. http://heller10.blog.sohu.com/305821397.html

6. 袁貴仁.“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全面加強依法治教,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袁貴仁部長在201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 教育部門戶網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moe_176/201502/183984.html,2015-01-22

7.崔剛. 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滲透[J].中國大學教學, 2009(3):86-89.

8.賈磊磊.全球化時代中國文化傳播策略的當代轉型.東岳論叢,2013(9):82-87.

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7.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0.從叢.“中國文化失語” :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2000-10-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稷山县| 乌海市| 邵阳县| 资中县| 南靖县| 大埔区| 通山县| 弥勒县| 迭部县| 盖州市| 昌乐县| 佛山市| 南江县| 芷江| 福建省| 正定县| 曲周县| 海兴县| 溧阳市| 安新县| 镇原县| 高雄县| 台北市| 奇台县| 会宁县| 海淀区| 马关县| 扶绥县| 合川市| 宁德市| 绥芬河市| 缙云县| 香港| 冕宁县| 闸北区| 红桥区| 沅江市| 安达市| 镇康县| 静海县|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