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一窩蜂創業,“先游一萬米再上岸”
- 創業第二課
- 江游 歐陽文道 邱恒明
- 2839字
- 2019-11-21 10:08:15
創業考驗的不是一個人的資金,而是一個人籌集資金的能力。創業考驗的也不是一個人的人脈,而是一個人擴展人脈的能力。創業向創業者提出的問題,并非你擁有多少資源,而是你如何去獲取這些資源。這一個問題最直接考驗的是創業者對于社會、對于人性的了解程度。
如今已經是一個全民創業的時代,大學生似乎成為創業的主力軍,甚至很多學生選擇休學、輟學來創業。他們年輕的血液里充溢著激情,想通過創業來實現自我價值,這些可以理解。可是,大學生創業的失敗率高達90%以上,大學生僅憑校園里學到的理論知識或者一些創業模擬會上的經驗,遠遠不足以應付真實創業場上瞬息萬變的挑戰。
當然,這并不是說大學生不要創業。因為創業本身也是一種社會歷練,可以讓一個剛踏入社會的人,在一種高強度的訓練下盡快地提升社會閱歷。可是,如果一位大學生更多地是想利用創業來鍛煉自己,那么他首先必須要確保自己擁有接受失敗甚至是多次失敗的承受力。這些承受力包括物質上的和心理上的。
為什么如今這個時代較之以往,創業者年齡普遍較低?因為現在年輕人的家境已經不同于過去,其不再為解決溫飽而愁,因此他們更敢豪賭。拿一個極端的例子來說,王健林給他的兒子王思聰5億元的創業基金。5億對于創業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可以承受數十次的失敗。很多創業者第一次創業的基金,連他的百分之一都沒有。如果擁有接受失敗的承受力,大學生創業不失為提高社會閱歷的最佳途徑。
可是,如果一位創業者不愿意或者無法承受多次失敗,而希望能一舉攻堅。那么,先去找家公司打工,遠比貿然進入戰場更有希望。馬云可算是創業者的神話了,他在2015年首屆“全球女性創業者大會”上就大學生創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大學生創業是九死一生,也奉勸大學生們在20歲出頭時應該好好讀書,在30歲之前先找一家好公司,跟一位優秀的老板好好學習。也許馬云自己的經歷就可以作為這種觀點最好的注腳。他在28歲建立海博翻譯社前,就先積累了4年的社會閱歷。
社會閱歷能使一個人更好、更快地認知社會、認知自我、認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這些都是創業成功的保障。為什么那些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的人更能成功?正是因為他們在社會上經歷的苦難、折磨、錯誤,完善了他們的情商,完善了他們對自己的認知、對社會的認知、對人際關系的認知。在很多實際應用中,這些可以體現一個人情商的認知,其遠比通過書本或一些技巧提高智商有用得多。
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往往對社會和自己的認識還非常有限,而這些僅憑自己苦思冥想是無法找到答案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互動中觀察社會、觀察別人,從而反觀自身,或者征求過來人的意見,讓他們幫忙分析自己的優缺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在這種與社會、與他人的互動中,才能讓自己的心智快速成熟。
阿健在開始他的第一次創業之前,就在職場上潛伏了10多年,而他始終都有著創業之心。在這十多年間,他準備的并不是資金、人才,而是對社會的認知、對自身的認知、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認知。因為他希望能一創業就成功,而不必多經歷幾次失敗。等到他認為這種認知已經到了一定程度時,便毅然決然開始創業。那時候,他才偶然發現十多年累積下來的資金已經足夠自己開始一場創業。他也悟出一個道理,當這種認知上升到一個程度,情商和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在資金和人才方面的籌集也不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但是,現在的大學生年輕氣盛,心也比較躁,實在沒辦法靜下心來多和這個社會聊聊。有些創業者受到成功人士的影響,也選擇休學創業。現在的大學生往往離開教育就是為了馬上創業,并且總會拿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這些美國大佬來說事:他們都沒有完成學業。不過,大學生們應該明白,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無法復制的,尤其是這些擁有高智商頭腦的天才。但遺憾的是,當人們對他們的輟學事跡津津樂道時,總是會忽略他們在這之前所經歷的一切。
蓋茨從小就是一位編程天才,在高中時就有創建公司的經驗。扎克伯格11歲開始研究編程,中學時就開發出足以讓微軟青睞的軟件,大學時代在創立Facebook前,也曾創建過多款社交方面的網絡產品。至于喬布斯,他可不是為了創業而休學;他小時候就參與惠普公司的“發現者俱樂部”,離開學校后,曾在一家電視游戲公司任職,負責開發電子游戲。如果沒有這些積淀,很難說微軟、蘋果、Facebook一開始就能取得后來的成功。所以,這些輟學天才的成功與輟學無關,他們只不過更早地認知了社會、認知了他人與自身。
李開復因創新工場這樣的平臺認識了許多年輕的創業者,對這一個群體的創業事跡有比較深入的了解。他就曾經說過一句話:“沉淀比點子更重要。”為此他講了一個故事。
一位才華橫溢又充滿創意的年輕人,雖然有一個很好的創業點子,卻因為無法吸引到一個優秀的團隊,而使創業路程陷入了招聘的泥沼中。后來,有個比他更有社會閱歷的人,憑借出色的聚攏人才的能力,很快就召集到一個團隊,將產品生產出來,搶占了先機。這一個故事恰好能體現社會歷練、人脈積累等方面的重要性。
阿健所創立的公司在一次轉型期階段,因為需要進行市場調查,他就親自偽裝成客戶,讓同行業的幾家公司的董事長都出來接待他,從而從對方口中探知一些行業情報。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擺出架勢讓對方愿意接待自己,如何能從對方口里挖出一點有用的東西,沒有多年的社會歷練,是很難實現的。所以,還是先到社會上歷練一下吧。如果創業者對職場提不起興趣,也可以參與到創業中,但暫時先不要主導一場創業,可以以共同創始人身份跟隨著創業。
在社會上,一位創業者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在這里提幾個建議:
第一,最好能選擇以后有意涉及的創業行業或者相關行業,這樣才能為以后的創業積累足夠的行業經驗。
第二,在職場上要了解一家公司是如何運轉的,最好能在剛進公司時,就將公司每一個部門的職務、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工作流程理解透徹。創業是掌管一家公司而不是一個部門,具備全局觀很有必要。雖然每家成功的公司都有一條屬于自己的不可復制的成功之路,但如果細心觀察,成功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第三,要和職場中認識的每一個人多聊聊,尤其是優秀的老板。優秀的老板就是優秀的創業者,從他們身上可以學到很多創業經驗。
第四,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多參與公司的其他事務。這樣做不但能讓你更全面地了解一家公司,也可以培養自己全方位的能力。
第五,多學習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吸引身旁的朋友。這一點在以后創業吸引人才時將顯得非常重要。
第六,一定不要怕失敗,為了讓創業時可以更好地避免失敗,在職場的這幾年準備生涯中,多失敗幾次會大有裨益。
僅僅幾點無法將所要學習的一切講盡。社會上等待我們去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很多,而一個人的完善又是無止境的。我們在社會中學習,就像準備游泳游到大海彼岸一樣,永遠都有未知的、超出我們能力范圍的困難等待我們去解決。游1000米和游10000米差很多。游1000米我們可能只學會了如何迎擊海浪,但游10000米,我們可能已經學會了如何與鯊魚搏斗。等我們學會與鯊魚搏斗時,也就是放膽征服未知海域的時刻了。就像我們在社會上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時,就是放膽征服創業之路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