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全球意識觀照下的中國文化

訪問:高永強、楊再立

11月4日晚,記者前往北京大學中關園拜訪湯一介、樂黛云教授夫婦。他們夫婦合用的書房里,線裝的中文書、精裝的西文書不大齊整卻很和諧地共處一室,你會覺著中西文化在這里碰撞、會通、融合。在這里,湯一介教授愉快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問:聽說目前燕園又興“國學”熱。您作為中國文化書院的院長、北大哲學系教授,能否談談現階段提倡“國學”的意義?

湯一介:1949年以后,我們對傳統文化基本持否定態度,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四舊”,對傳統文化破壞得更厲害、更徹底。80年代中期興起的文化熱,基本也是反傳統的趨向。到了90年代,人們冷靜地考慮了一下,只是一味地反傳統是不是有問題?傳統文化中許多優秀的東西都被反掉了,而有些糟粕的東西卻遺留了下來。“文化大革命”時這種表現最為突出,一方面反封建,一方面又眾口一聲地喊“萬壽無疆”。一段時間以來出現了道德斷層。在這個時候提倡國學,是對“全盤否定傳統”思潮的一個沖擊。

問:20世紀初的時候,一些人曾倡導國學。在20世紀臨近尾聲的今天,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國學?

湯一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國學研究將背離我們的初衷。我是比較早提倡國學的,但我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提倡國學,即在全球意識的觀照下提倡國學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西方中心論”的消退,整個世界文化呈多元化趨勢。如果孤立地、盲目地提倡國學,很可能游離于世界文化思潮發展之外。當然我們要考慮我們自己的文化特點,因為我們是多元中的一元,這是沒問題的。可這種考慮必須在全球文化思潮背景下來考慮,否則就會游離于世界文化思潮之外,如果這樣,我們就自己封閉了自己,重新滑入狹隘的民族主義、國粹主義陷坑,拒絕一切,排斥一切,又一次錯過進入現代的機會。這是很危險的。

一種文化,既是縱向的、民族的,又是橫向的、時代的。中國文化的方位應設定在民族與時代的交匯點上。過分強調縱向,就容易忽略時代性,我認為目前強調文化的時代性更重要。

問:文化觀念本身是多面的、復雜的,如果不站在全球的、時代的高度去觀察它,有些概念很難說清楚,有時還會把糟粕的東西當成優秀的東西去弘揚。國學研究是一項艱巨繁重的工作。

湯一介:是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觀念都是非常籠統的,是直觀的、未經分析而得出的觀念。由于未經分析,也就形不成理論體系,不成體系就不易被接受,更談不上“操作”。再好的觀念,如果只是觀念,不能被接受和操作,意義也不大。因此,我們要對這些觀念進行現代詮釋。一個觀念你要證明它,像笛卡爾用幾何學方法證明“我思故我在”一樣去證明它。經過現代詮釋的觀念才有意義。未經現代詮釋的觀念甚至良莠不分。如“天人合一”的觀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是未經分疏、沒有界限的。而我們現在講“天人合一”必須在“二分”的基礎上,講主體性必須在有客體的情況下才有意義。再如“忠”、“孝”等觀念,如不進行現代詮釋,盲目地去“弘揚”,就會出問題。

問:那么,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哪些觀念值得弘揚,可以為我們的現代文化建設及人類發展提供有益的文化資源?

湯一介:比如,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普遍和諧”的觀念,這種和諧可以分四個層面:自然界、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自身身心內外都是和諧的。這是很有意義的觀念,在當今世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價值。西方文化是講“心物二分”,強調征服自然。當然西方近代科學的發展使人類受益匪淺,但隨著對自然的不斷征服,許多問題就出來了:溫室效應、臭氧層、核武器……這些東西威脅著自然的安全,也威脅著人類自身的安全,如果有一種“普遍和諧”的觀念,就有可能避免這些問題。西方現代社會(又稱后現代社會)是一個非常個體化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是阻隔的,就出了許多社會問題,人的心理也不正常了,需要心理醫生了……四個層面都不和諧了。因此許多西方學者把目光投向東方,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

問:談起我國目前的社會,有些學者常用一個詞:“文化轉型期。”那么,“轉型期”有哪些特征?未來的新的社會形態應是什么模式?

湯一介:“轉型”,我認為是指古代、近古往現代轉。其實“轉型期”從五四運動就開始了。那時大致可分為三大派別:激進主義,以李大釗、陳獨秀為代表;自由主義,以胡適為代表;保守主義,以梁漱溟為代表。社會前進,不是一種力量推動的結果,而是多種力量組成合力推動的結果。所以,“轉型期”的文化必然是多元的,當定型后,向縱深發展了,才有一定方向。如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到漢朝定于一尊,儒家成為正統,才有了主導方向;宋明之際,儒釋道三教合流,理學成為正統。其實,80年代以來的文化熱也是由三種力量(西化派、西方人文主義派、保守派)共同推動的結果。“轉型期”恐怕還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新的文化形態的建立需要一個艱苦漫長的過程。

問:現階段社會中,過去的價值系統動搖了,一些人失去了人生目標和行為規范,有人稱之為“道德真空”狀態。我們能否從傳統文化中挖掘材料,重建道德大廈?

湯一介:中國傳統文化中倒有現成的關于道德修養和社會治理的觀念,叫“內圣外王之道”,意思是只要人的道德修養達到完美的地步之后,社會問題就解決了。這其實是泛道德主義。事實上,道德標準是一種內在的標準,它缺乏外在約束力。道德的力量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可以解決現代人和現代社會所面臨的種種深刻的矛盾和問題,“內圣”也不會自然而然地外化出一套理想的社會管理系統。這一點恰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內圣外王”容易導向“人治”而非“法治”。一個健康的社會必須有兩個支柱支撐,一個是社會道德教化系統,一個是完備的法律制度。中國之所以至今沒有建立起健全的法制,與中國這些傳統觀念有很大關系。因此,在我們今天建設中國現代文化的時候,只從國學中挖掘材料是不夠的,還應敞開國門,向世界學習。西方為解決自身的問題向東方學習,我們為了完善自己、發展自己,為什么不能向西方學習?中國有過“海納百川”的歷史,如唐朝,西域音樂、舞蹈、印度佛教都進來了,當時的佛經“百十倍”于儒家經典,中國文化并沒有因此而消亡,反而繁榮發展了。我們現在同樣應該有這種胸懷,這種信心!

原刊于《黑龍江日報》,1993-11-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平县| 镇赉县| 徐闻县| 阆中市| 马尔康县| 绿春县| 申扎县| 靖宇县| 绵阳市| 班玛县| 晋中市| 囊谦县| 盐源县| 新和县| 广南县| 石屏县| 绍兴市| 安岳县| 永清县| 布尔津县| 普陀区| 大冶市| 米脂县| 龙山县| 潞西市| 楚雄市| 胶南市| 邵阳市| 萝北县| 墨江| 山阳县| 东台市| 柳江县| 长阳| 吉木萨尔县| 汾西县| 齐河县| 长白| 日照市| 肃宁县| 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