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里士多德全集(典藏本)
- 苗力田
- 32639字
- 2019-12-13 21:28:46
第九卷
【1】 動物中那些較為暗昧和壽命較短者的性情在感覺上給我們的印象較不明朗,但那些壽命較長者就能造成更為明朗的印象。因為它們在靈魂屬性的各個方面具備了幾分自然的能力,如在智謀與愚蠢、勇敢與怯懦方面,在溫和與兇厲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品性方面。某些動物同時還擁有了幾分學習及教導的能力,有的是在彼此之間,有的則有賴于人類,這指的是那些享有聽覺的動物——不只是那些能聽見聲音的動物,還有那些能夠感知各種表記間的差異的動物。
在一切有雌雄之分的動物種類中,自然樹立了幾乎是同樣地有異于雄性性情的雌性性情。不過最為明顯的還是在人類與具備了一定大小的動物及胎生四足動物中間。因為雌性的性情更為柔軟,更易于被馴服,更愿意接受撫摸,學習的能力也更強,例如拉科尼亞犬中的雌犬就比雄犬更聰明。摩洛細亞種的犬于狩獵方面與其他種類的犬并無任何差異,然而于隨牧方面卻優于其他品種,那是憑借了其身體大小及面對野獸時的勇敢。出自這兩種犬的雜種犬,即出自生長于摩洛細亞的犬和生長于拉科尼亞的犬勇敢而又勤勞。
一切雌性動物均比雄性缺少生命激情,熊與豹屬于例外;這兩種動物中雌性被認為更加富于勇氣。而其他種類的動物中雌性更為柔順,更為邪惡,更不單純,更易沖動,更用心于子嗣的撫養,與之相反,雄性動物更富于生命激情,更悍野,更單純和更少心計。所有動物可以說都有這些性情的跡象,但于那些更完備地具有性情的動物中尤其是于人類中表現得更明顯;這是因為人類的自然本性最為完備,所以在他們中這些品性更為顯著。因而,婦女比男子更有同情心,更容易掉淚,此外還更易嫉妒和怨尤,更愛吵罵和爭斗。女性比男性較為缺乏激情,較易沮喪,較不知恥和較易撒謊,巧于欺詐和長于記憶;此外女性更為清醒,更為畏葸,而且總的來說女性比男性更懶于活動,其進食亦較少。而如前所述,雄性動物比雌性更樂于提供幫助,更加勇敢;即使在軟體動物中,當烏賊為三齒魚叉中時,雄性會過來幫助被叉中的雌性,然而雌性卻會撇下被叉中的雄性徑自逃開。
那些居于同一地區并且賴同樣的東西為生的動物彼此之間會進行爭斗。因為它們的食物若是匱乏,即便是同種的動物也會相互交戰;據說生活于同一區域的海豹也會進行爭斗,雄性與雄性斗,雌性與雌性斗,直至一只咬殺或逐走另一只為止;而且幼豹也都會依樣而行。此外,所有動物均與肉食動物相斗,而這類動物亦與其他動物相斗,因為它們以動物為食。由此占卜者來卜知相離與合聚,以爭斗者為相離,以彼此和睦者為合聚。但若是食物十分豐足,可以設想當今那些令人恐懼的、悍野的動物將會變得馴良起來,無論對于人類還是它們彼此之間。在埃及對動物的照管可以表明這一點:由于享有食物而不致陷于窮頓,即便是最為悍野的動物也彼此相生;由于得到了惠顧它們變得溫馴起來,例如在一些地方,鱷魚這種動物由于食物的照料就對祭司們甚為溫順。在其他地方也可見到同樣的事情發生,以及間或在其中的地區。
鷲與龍蛇相斗;因為鷲以蛇類為食。還有“獵戶”蜂與毒蜘蛛;因為“獵戶”蜂捕食毒蜘蛛。在鳥類中,poikilis、百靈、拾蠹鳥與khloreus相互爭斗,因為它們相互殘食對方的卵。烏鴉與貓頭鷹亦然,因為由于貓頭鷹在白天看不分明,烏鴉便趁午間偷食其卵,而到了夜間貓頭鷹又來偷食鴉卵,一者在白天占上風而另一者在夜間占上風。貓頭鷹與orkhilos相斗,因為后者也殘食貓頭鷹的卵。在白天,其他一些小鳥也圍著貓頭鷹撲翅而飛,人們稱之為“追慕”,它們飛近這鳥并拽拔之;因而捕鳥者以這種鳥為誘餌來捕各種各樣的小鳥。
所謂的“長老”鳥與鼬鼠及烏鴉相斗,因為它們侵食其卵及幼雛。鳩鴿與puralis亦然,因為它們覓食的處所和生活習性彼此相同。還有綠啄木鳥與libuos。鳶與渡烏亦然;仗著鉤爪及飛行敏捷的優勢,鳶竊取渡烏擁有的任何東西,因而食料造成了它們之間的仇爭。此外,依賴海洋為生的動物也相互爭斗,例如brenthos、鷗與harpe。還有雕、蟾蜍與蛇,因為雕捕食后兩者。還有鳩鴿與khlooreus,因為khlooreus啄殺鳩鴿;而烏鴉啄殺所謂的“鼓手”鳥。aigolios及其他一些生有鉤爪的鳥類捕食kalaris,因而它們相互爭斗。壁虎與蜘蛛亦相斗,因為壁虎吞食蜘蛛。馬[1]與鷺亦相仇,因為它嚼食鷺的卵及幼雛。aigithos與驢亦相仇,因為驢路過時在刺叢上擦癢,這樣做的時候,再加上時而的嘶叫,就顛出了鳥卵及其幼雛——因為雛鳥是在驚恐中出生的;由于這種傷害這鳥便與它相斗,叮啄它的癢痛處。狼與驢、公牛及狐貍相斗;因為作為肉食動物,它襲擊牛、驢及狐貍。狐貍由于同一原因又與鷂相斗,因為鷂作為生有鉤爪的肉食動物襲擊它并通過擊打給它造成傷痛。烏鴉與公牛及驢相斗,因為它飛上去撲擊它們,啄它們的眼睛。鷲與鷺亦相斗,因為生有鉤爪的鷲襲擊后者,后者則抵抗至死。隼與aigupioos相斗,而kreks與eleoos、
鳥及金鶯相斗——照有些人的傳說后一種鳥產生于一場葬火;因為kreks傷害它們及它們的幼嗣。五十雀和鷦鷯與鷲相斗;因為五十雀弄碎鷲卵,由于這一緣故和由于其肉食性鷲遂與周圍的所有鳥交戰。“花”鳥與馬相斗,其原因是馬將這鳥逐出其所在的牧場;因為“花”鳥以草為食,其眼睛上覆有白膜因而看不分明,它模仿馬的聲音,飛上去恐嚇馬;馬遂驅逐這鳥,而一旦捉住了便將其殺死。“花”鳥生活于江河側畔及湖澤地帶,它有著美麗的顏色,生活得十分愉悅。驢與壁虎敵斗,因為后者在它的食槽中眠臥,鉆入其鼻孔阻礙其進食。
鷺有三種,它們是灰鷺、白鷺與所謂的星鷺。其中灰鷺于盡責孵育及性配方面頗顯艱難;據說它們在交配時呻鳴并且從眼中滴出血來;它生育的情況也很差,且甚為痛苦。它與那些傷害它的動物相斗,與鷹斗(它攫獵它),與狐貍斗(它在夜間毀害它),與云雀斗(它偷竊它產的卵)。蛇與鼬鼠及豬相斗,當與鼬鼠同處屋內時便與之相斗,因為它們賴同樣的東西為生;而豬要吃蛇。隼與狐相斗;它撲擊和抓扯后者,殺死其幼雛;因為它生有鉤爪。但是渡鴉與狐貍相互友善,因為渡鴉與
隼為敵;故而當狐貍遭受撲擊時它就飛來援助。aigupioos與
隼亦于彼此之間相搏擊;因為二者均屬鉤爪鳥類。aigupioos還與鷲交戰。天鵝也與鷲相斗,而且天鵝常常得勝;天鵝亦屬自相殘食最兇猛的鳥類。
有一些野生動物時時刻刻都處于自相敵對的狀態,另一些則跟人類相仿,僅僅是偶爾如此。驢與紅雀相斗;因為紅雀生息于刺叢間,而驢卻嚼食荊棘的嫩枝。“花”鳥、紅雀與aigithos為敵;據說aigithos的血與“花”鳥的血不能混融。但烏鴉與鷺友善,還有skhoinion與百靈、laedos與綠啄木鳥;因為綠啄木鳥生活于河邊及叢林間,laedos生活于山巖間并且眷戀其居住的地方。pipheks、harpe與鳶相友善,狐與蛇亦然(因為二者均生活于地下),還有鳥與鳩鴿。獅與胡狼互相爭斗,因為作為肉食動物,它們賴同樣的東西為生。
大象自相爭斗時也甚為激烈,它們用自己的獠牙打擊對方。斗敗的象乖乖地被奴化了,不敢違抗勝利者的聲音。眾象之間于勇氣方面確有殊異。印度人像用雄象一樣將雌象用于戰爭,不過雌象體型自然有遜并且遠遠不夠激昂。象以巨大的獠牙撞擊墻垣,將其推倒;它以前額撞擊棕櫚樹,直至將其撞倒為止,然后再以腳踐踏,把樹踏平在地上。獵捕大象的方法如下:人們騎著某些馴服的、勇敢的象去追獵,一旦困住了某頭大象他們便使喚那些馴象去毆打,直至那頭大象精疲力竭為止;這時騎象人再躍上其背,以刺棒進行教導。這之后很快就可以使之馴服和遵從指令。騎象人在背上時,它們全都很溫馴,而他一旦下來后有的象仍然溫馴,有的則不然;但人們用繩索拴住野性發作者的前腿以使其安靜下來。狩獵的目標既可以是已經長得很大的象也可以是那些幼仔。
在野生動物中,友善還是敵斗乃是緣于其食料及生活方式的結果。
【2】 在魚類中,有些群聚的魚類相互友善,而另一些不群聚的魚類相互敵斗。有些魚類于妊娠期間聚集到一起,另一些則是在產卵之后。總的說來,下列魚類為群聚魚類:金槍魚、小鳁、 虎、books、“蜥蜴”(鯖)、鴉魚、合齒魚、紅鯡鯉、sphlainas、anthiai、eleginoi、銀漢魚、sarginoi、管針魚、魷魚、虹
、pelamudes、鯖及花鯖。其中某些魚不僅群聚而且還雙雙成對;其余的魚全都成對伴游,僅于某些特定的時節聚集成群,如前所述,那是在妊娠期間,也有一些是在產卵之后。鱸魚與灰鯡鯢盡管極其敵對,某些時節它們也會相互聚游在一起;因為群聚常常不僅限于同種的魚類,而且包括其食料相同或相近的那些魚類,假若食料豐足的話。灰鯡鯢與海鰻失掉穢物排泄口以下的尾部時常常也活著。灰鯡鯢的尾部是被鱸魚咬掉的,海鰻的尾部則是被鰻鱺咬去的。這里的戰斗由較強者向較弱者發起;因為較強者吞食后者。關于海洋動物就講這么一些。
【3】 正如先前所述,動物的性情于怯懦、溫和、勇敢、馴順、機智及無知等方面有異。綿羊及山羊的性情說來就是愚直和蠢笨;在所有的四足動物中它們最為不濟,它們會毫無目的地漫游入荒野之地,而且常常在寒冷的天氣里從居所內走出;當它們遭遇降雪時,只要牧羊人不來驅動,它們就不思挪離,而是滯留下來等死,除非牧羊人引來公羊;這時候它們才尾隨而行。若是有人拽住一只雌山羊的胡須尖(它像頭發一樣),其他的雌羊會像呆了似的站著,直盯著它看。
睡在綿羊中比睡在山羊中更冷;因為山羊芻嚼更勤而且更喜趨近人身。然而山羊不如綿羊耐寒。牧羊人教群羊聽到某一聲響時匯集到一起,因為若是一只羊遭到了雷擊卻不與群羊匯集,在它正好有孕的情況下就會流產。因此屋內若是有什么聲響,它們出于習慣就會聚到一起。
公牛離開牛群四處晃悠時亦會為野獸所咬殺。
綿羊與山羊按同種關系分別躺臥在一起。當太陽轉得較快的時候,牧羊人說山羊將不再面對面地躺臥,而會翻轉身體相互背離。
【4】 牛群亦按習熟了的同伴聚在一起放牧,假如有一只走入了歧途,其他的牛就會跟上;因此牧牛人若是沒有發現走失了的某一只,很快他就得尋找整個牛群了。
同牧在馬群中,當一匹牝馬死去時,在一起的其他母馬就會代為哺駒。而且總的來看,馬這種動物似乎天生就富于慈愛之情。一個證明是:不育的母馬常常會偷走母親的幼駒,并加以照料,然而由于無奶這些幼駒會死去。
【5】 在野生的四足動物中,牝鹿被認為具有不可低估的機智,它不僅傍近道路生娩(因為由于有人野獸們便不敢迫近),而且分娩后它首先會吞下胞衣。它還會先跑去尋找“舍舍利”草,嚼食之后再回去哺幼。此外,它帶領幼鹿至其居穴,讓它們熟悉當可用來避難的所在;這是一處陡峭的山巖,僅有一條通道,據說牝鹿就把守在這里抵御一切來敵。再者,雄鹿長得肥胖時(它于果實成熟的季節長得極其肥胖)不在任何地方露面,而是躲藏起來,因為肥胖使得它們很容易被擒獲。它們蛻角也在艱險和難于被發覺的地方,由此有了那條諺語:“牝鹿蛻角的地方”;似乎是蛻去其武器后它們要躲避周圍的目光。據說沒有人看見過鹿蛻下的左角,因為這動物把它藏了起來,當作擁有了某種良藥。
牡鹿于第一年并不長角,只不過生有某種芽點作為標記;這芽點短小而毛茸。到了第二年它們才初次長出直直的角,如掛釘一般;因此人們把這時候的角稱為“釘角”。在第三年鹿角長出分叉,而在第四年鹿角長得粗糙起來;并以這種方式持續遞增至第六年。自此以后鹿角總是保持同樣數目上長,因而人們不再能夠憑角來判別其年齡;但是主要可以憑兩種標記來識別老鹿;它們的牙齒要么全然無存,要么僅存少許;再就是它們不再生長其“御尖”。御尖指的是長出的鹿角上向前翹彎的尖端,它們以此來進行抵御;老鹿沒有了這些御尖,它們的角直直地向上長。鹿年年蛻換其角;換角約在薩爾格利翁月前后進行。蛻換之后它們在白天里把自己藏起來,這在前面已經講過了。它們藏身于濃密的灌木叢中,避開了飛蠅。在這期間它們到夜里才出來覓食,一直待到新角長出來為止。新角起初如像長于一層皮中,而且變得毛茸起來;待其長大了時,鹿就置身于陽光中,以使鹿角茁長和變干。當它們以角擦樹不再覺痛時,就到了離開這些地方的時候,因為擁有了用以防御的武器它們感到踏實了。曾有一只阿凱奈鹿被捉住時其角上長著許多青綠的常青藤,表明這藤是于鹿角尚嫩時植入的,就像植入綠木一樣。牝鹿為毒蜘蛛或諸如此類的某種毒物所咬傷時,它們會采集一些蟹來吃下;這東西成汁時飲下似乎對人類也有益,然而它讓人甚難下咽。雌鹿產仔后立即吃掉胞衣,人們無法得到這東西;因為在胞衣落地之前它們就搶去了;這東西被認為是一種藥材。狩獵時,吹奏管樂或歌唱可以捉住鹿,這種快樂致使它們怡然臥地。兩名獵人一者在明地里歌唱或吹奏,另一者則待到前者發出時機信號時從背后躥出。假如鹿的耳朵正好豎立著,其聽覺就很敏銳,不會漏過什么動靜;而鹿耳若是正好耷垂著,它就會聽不見動靜。
【6】 熊在逃跑時把它們的熊仔推在前面,將熊仔銜起并帶走。當被追上時它們就躍上樹去。從蟄居處走出時,如前所述,它們首先要嚼吃一些白星海芋,還要嚼一些樹枝,就像是在磨牙。
其他許多種類的四足動物亦會通過機智的做法來自助其身,一個事實是人們說克里特島的野山羊在遭箭創時會去尋找白蘚;這東西被認為能夠逼出嵌入身體中的箭簇。狗類感到疼痛時會吃下某種草以引起嘔吐。豹吃了被稱為“豹毒”的一種藥后會搜尋人的糞便,因為這對它們有幫助。這種藥亦能毒殺獅子。所以獵人們將裝于容器中的糞便懸掛在某一樹上,這樣一來這野獸就不會躥至遠處;因為豹向那東西跳著,最終斃命于能夠得到它的希望中。人們還說豹悟出了野生動物們喜歡它的氣息,便隱藏其身以伺獵,即是說等待這些動物漸漸走近;以這種方式甚至可以抓住鹿。
埃及貓鼬(“獵戶”)看見名叫角蝰的小毒蛇時,在召來其他伙伴相幫之前它不會先行出擊;為防范打擊與嚙咬——它們先給自己貼上一層泥;即是說它們首先浸泡入水中,如此再到泥土中打滾。
鱷魚張大嘴時,鱷魚鳥(trokhiloi)遂飛了進去,清潔鱷魚的牙齒;一方面它們得以飽食,另一方面鱷魚覺得受了益,于是不忍加害;而當它想它們飛出去時便搖動其頸,以免把它們咬在了齒間。
烏龜吃下了蝮蛇后就去吃薄荷;這種現象為人看見過。曾經有一個人看到一只龜數次做這種事情,它每吃一次薄荷后又回去吃蝮蛇,于是他拔掉了那薄荷;這樣做的結果是烏龜死去了。鼬鼠斗蛇時要吃下一些蕓香;因為它的氣味對蛇不利。龍蛇吃果實時要吸飲一些苦苣汁;有人看見過它們這樣做。狗類體內有蟲時就去吃挺立著的青黍。鸛和其他一些鳥類于戰斗中受傷時,就在傷處敷貼上薄荷。
很多人都看見過蝗蟲竟也在斗蛇時緊緊咬住蛇的頸項。鼬鼠似乎也能運用機智來對付鳥類,因為它撕咬鳥的咽喉,就像狼對羊群所做的一樣。它竭盡全力地跟捕鼠蛇戰斗,因為它也捕食同一種動物。
關于刺猬的感覺,在許多地方都有過這樣的觀察;當北風與南風交替時,居于地中的刺猬會變動其洞穴的開口,而居于房屋內的刺猬會朝向墻壁(來回)改變其居所,因而在拜占庭據說有一個人通過留意刺猬的這些行徑來預言天氣,獲得了相當的名聲。
貂的大小約同于米利太昂狗的小型種,其茸厚的皮毛、外觀、白色的下腹及其邪惡的品性均與鼬相像。它能變得極其馴服,但會損壞蜂巢;因為它愛吃蜜。它也捕食鳥類,像貓一樣。如前所述,它的生殖器官是骨質的,而且雄貂的生殖器官被認為是治療尿淋瀝痛癥的藥物;人們將其研成粉末供給病人。
【7】 總的來看,在其他諸種動物的生活中可以看到許多人類生活的仿照,而且在體型較小的動物中與在較大的動物中相比,一個人更有可能看到其精微的心智;首先以鳥類為例,譬如燕之筑巢。因為在將草與泥相混時,它保持了同一種順序。它將泥與草莖相混合;若是短了泥,它就弄濕自己的羽毛去泥中打滾。此外,其營建活動如像人類,首先把硬實之物鋪墊于底部,而且把巢造得大小與自身相適合。于哺雛方面,雌雄二鳥通力合作,它們給每一雛燕分份,老練地看著它們各得一份,從而不讓誰得到雙份。初時由它們扔出糞穢,但待到雛燕長得大些了時它們就教其扭轉身體,將糞穢排出巢外。
鴿類為這樣一番研究提供了另外一些素材。它們不肯多相配對,也不肯草草地拋棄其伴侶,除非變成了鰥寡之鳥。
生娩期間,雄鴿對雌鴿的照料及對其痛苦之分擔令人十分詫異;倘若雌鴿由于生娩而難以進巢,雄鴿會碰擊她,迫其進巢。雛鴿誕生后,雄鴿會用心于適宜的食物,它嚼碎這食物,撥開雛鳥的嘴后將食物塞入,從而做好了使其受食的準備。當它即將把雛鳥趕出巢外時,雄鴿要逐一對(雌)雛行配。大多數情況下,這種鳥以上述方式彼此忠實,不過在有些時候已有雄偶的某些雌鳥也會與別的雄鳥通配。它們是一種好斗的動物,相互吵吵鬧鬧,侵入彼此的巢穴,當然不算頻繁;盡管它們遠離在外時不大容易爭吵,然而在巢穴近旁時卻會殊死相斗。普通鴿、林鴿與鳩鴿似乎有一特殊之處,即飲水時只要尚未飲足它們就不會抬頭。鳩鴿與環鴿只從于同一雄偶,不委身于其他雄鳥;抱孵則是雄鳥與雌鳥共同承擔。除了借助其內部器官外,不大容易把雄鳥與雌鳥區分開。環鴿可活很長時間,因為25歲與30歲的環鴿均為人見過,有的甚至還活到了40歲。年歲漸長時它們的腳爪也隨之增長,但養鴿人會予以剪修。它們再不見有其他任何顯著的衰老特征。被養鴿人弄瞎了以作餌鳥的鳩鴿與普通鴿可活8年。鷓鴣大約可活15年左右。林鴿與鳩鴿總是在同一些地方建巢。總的來看,雄鳥比雌鳥壽命更長,然而在這些鳥類中,有些人說雄鳥比雌鳥更加早亡,這是憑房屋周遭用來作餌鳥的那些鳥來推斷的。還有一些人說麻雀僅活一年,他們以此為證:在春天它們胡須一帶的黑斑立即就不見了,但隨后又見有了,這說明先前有黑斑者無一存活了下來。他們還說雌麻雀活得更長,因為它們夾在幼雀中被捕獲,而從其喙周圍所生的堅硬部分可辨別出其年齡。在夏季,鳩鴿棲息于涼爽的地方,〔在冬季它們又棲于暖和的地方,〕而磧夏季居于暖處,冬季居于涼處。
【8】 身軀笨重的鳥類不會為自己造巢(因為作為不善飛翔者造巢對它們并無好處),例如鵪鶉、鷓鴣以及諸如此類的其他鳥類;然而它們在平地里的灰土中扒出一處凹窟(因為它們不在任何其他地方產卵),隨后再以刺禾與樹枝掩蓋以防鷹與鷲,它們在這里產卵與抱孵。此后,一俟雛鳥孵出,它們立即將其領出,這是由于它們不能夠利用飛行為其供給食物。鵪鶉與鷓鴣像家雞一樣于休息時把雛兒攏蔽在自己身下。它們不在同一地方產卵及抱孵,以免在一個地方蹲太長時間時被發現了。倘逢有人偶然見著了其巢穴并去捕捉它們時,雌鷓鴣會在捕鳥人前面顛行,儼然是唾手可及的樣子,它把這人引近,裝出自己馬上就要受擒了的姿態,直到其雛兒一個個地逃散;這之后它才振翅高飛,重新召回眾雛。鷓鴣產卵不少于10只,常常是16只。如前所述,這種鳥性情邪惡而且詭詐。在春季,經過鳴喚和爭斗,它們由集群中分散出來,雙雙成對,每一雄鳥都得到了一個雌偶。由于生性淫蕩,雄鳥為了不讓雌鳥孵卵,就把鳥卵滿地亂滾并弄得爛碎——假如它們找到了的話。而雌鳥進行對抗的措施是跑到遠處去產卵,而且常常由于生娩的迫切需求它將卵丟在碰巧到達的任意一處,若是雄鳥迫近了的話,為了保存眾卵,它有意不走近它們。如果它被看見了,那么恰像為雛鳥所做的一樣,雌鳥會引雄鳥遠離其卵,在它腳前表演,直到將其引遠。當雌鳥跑遠了去孵卵時,雄鳥們吵成一團,斗成一團,人們把這些鳥稱為“鰥鳥”。斗敗了的鳥順從斗勝者,只讓后者踏騎在身上。若是一只鳥再為第二只或隨便什么鳥征服,這鳥就偷偷地讓征服者踏騎在身上。這種事情并非時時發生,而是限于一年中的某一季節;在鵪鶉中也同樣如此。有時候在家養公雞中也會發生這種事情;因為在寺廟中,它們被送到這兒作為獻祭,全無母雞相伴,于是它們全都踏騎新送來的公雞——合情合理的。在鷓鴣中,馴養的雄鷓鴣踏騎野生的雄鷓鴣,折磨和虐待它。野鷓鴣的頭領發出對敵作戰的號叫向用以誘捕的鷓鴣沖去。這鳥被捉在網中后,另一只野鷓鴣又發出同一種敵對的號叫沖上去。假如用以誘捕的餌鳥是一只雄鳥,它們就會這樣做;假如是一只雌鳥用作誘捕并作鳴喚,那么當野鳥頭領向其對沖過去時,其他雄鳥就會將這頭領團團圍住,擊打它并把它趕離那雌鳥,因為它撇下了它們去接近雌鳥。鑒此,它常常悄不出聲地趨近,以使其他鳥聽不見它的聲音,自己就不會遭受圍攻。據一些有經驗的人講,在接近時有時候雄鳥會強迫這雌鳥不作聲,以免其他雄鳥聽見后自己被迫與之戰斗。鷓鴣不僅鳴喚還會發出尖利的叫聲及其他一些聲音。常常,正在孵卵的雌鳥察覺到雄鳥正在趨近那用作捕餌的雌鳥時,便會站起身來,呆在原地發出鳴喚,以使雄鳥前來覓配遂而遠離那捕餌。鷓鴣與鵪鶉于性配方面如此興奮難耐,以致它們飛身撲落誘捕者(餌鳥)身上,常常是坐在了后者的頭上。關于鷓鴣在性配和獵捕方面以及關于其性情上的其他狡詐之處就有上述一些情況。如前所述,它們在地面上做巢,如此者既有鵪鶉與鷓鴣,也有其他某些善飛的鳥類。此外,這類鳥中的云雀(百靈),山鷸及鵪鶉不蹲坐于樹上而蹲在地面上。
【9】 啄木鳥不蹲坐地上。它啄擊樹木以搜尋蛆蟲及樹蠹,將它們迫出。它用舌頭舔取爬出來的蟲蠹,它的舌頭生得又寬又大。它能以一切姿勢在樹上敏捷地行走,甚至是頭部朝下,就和壁虎一樣。爬樹時它的腳爪天生就比鴉爪抓得更穩當,行進時它把這爪嵌挖入樹皮。啄木鳥中有一個品種比鳥要小,生有小小的紅記,次一品種大于
鳥,其中第三個品種則比家養母雞小不了多少。它建巢于樹上,這在前面已經講過了,建在油橄欖樹及其他樹上。它以蟻類和樹中爬出的蛆蟲為食。人們說它們在覓捕蛆蟲時啄空了樹木,其程度嚴重到致使樹木因而折斷。曾有那么一只正在被馴養的啄木鳥,把一只杏插入一塊木頭的縫隙中,這樣安穩后啄起來這杏就能固定不動,于是在第三次啄擊時它啄開了杏,再吃其中柔軟的部分。
【10】 鶴類中間似乎也有許多機智的情況。它們遷翔很長的路程,并且飛入高空以眺望遠方,如果它們看見了云塊及惡劣天氣便飄然而降,就地歇息。此外,它們有一名頭領,還有于隊伍尾端號唳以使眾鳥都能聽見其聲音的一些發令鳥。當它們憩坐時,其他鳥將頭掩于翅下安然入眠,輪換著以一只腳著地而立,而頭領鳥的頭卻不加遮掩地注視前方,一旦覺察到某種情況,它就長唳為號。
鵜鶘出現于江河邊,它們可吞下光坦的大貽貝;在胃的前部悶和一陣后再將其嘔出,以便趁貝殼張開時叨出其肉以食之。
【11】 野生鳥類的居巢造型與其生活方式及雛鳥的安全需求相適應。其中有一些是愛幼的生親,悉心照料其雛兒,另一些則相反,還有一些為了生存而精于計巧,另一些則缺少計謀。有一些野鳥將居巢建造于深谷間,另一些建于石罅及山巖間,例如所謂的石鸻;石鸻的顏色與聲音均很差,它們出現于夜間,在白天卻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鷹亦在陡峭的地方筑巢。盡管屬肉食性,它卻不吃捉得的任何鳥類的心臟;有些人在鵪鶉與鶇的身體上發現過這一現象,別的一些人在別的一些鳥身上也發現過。此外于獵捕方面,它們還會變換方式;它們在夏天就不以同樣的方式捕獲獵物。至于兀鷹,某些人說誰也沒有看見過它們的幼雛或巢穴;事實上,智者布呂松的父親希羅多羅斯說這鳥來自于另外某處高原,他既以上述這點為證,又舉證于它們突然間大批地出現,而誰也不明白它們是從哪里來的。不過這一現象的原因實際在于它們生育于人跡難至的山巖;而且這種鳥并不駐留于許多的地區。它產卵一只,或者至多產下兩只。有些鳥類安居于山間或林區,如戴勝和brinthos[2];后一種鳥生活得很自在,有一副好歌喉。鷦鷯生棲于叢林及洞穴中,它很難被捉住,善于逃脫,其性情文弱;但它生活得很自在且技巧嫻熟。它被叫做“長老”或“王”;人們說鷲因此要來同它交戰。
【12】 有一些鳥類棲息于海濱,例如kinklos。kinklos性情狡詐而且難于被捕獲,但是一旦捉住了它們又無比馴順。它不巧有殘疾,因為它不能夠控制好身體的后部。
所有的蹼足鳥類均生活于海洋、江河及湖澤濱畔;因為自然本身就擇宜而行。許多分趾的鳥類亦生活于水濱及沼澤,例如河邊的“花”鳥,其顏色美麗,生活得愉悅自在。瀑鷗生活于海邊,當它將身體扎入深水中時,它呆的時間不短于一個人走完一普勒斯隆[3]遠所花的時間;這種鳥比鷹要小一些。天鵝亦屬蹼足鳥類,它們也生棲于湖池及沼澤一帶;它們生活得很自在,性情優雅,愛護其幼雛,壽命亦不短;假如鷲前來尋釁,它們就予以還擊并取勝,但是它們自己不會挑起爭端。它們歌喉婉轉,尤其會在生命行將終結之際引頸而唱;因為它們甚至會高飛入汪洋,曾有一些沿經利比亞航行的人在海上遇見了大量的天鵝,它們以哀婉的聲音鳴唱著,其中一些被看見死去了。
kumindis極少出現(因為它居住于深山)。它呈黑色,大小同于所謂的捕鴿鷹,外觀上長而纖細。kumindis是伊奧尼亞人給它的一個名稱;它正是荷馬在《伊利亞特》中提及的那鳥,詩云:
hubris——某些人說它與ptunks是同一種鳥——這種鳥不在白日里出現,因為它視力欠佳,然而到了夜間會像鷲一樣尋獵;而且,它們會同鷲作劇烈的搏斗,竟至于兩者常常被牧人活捉了。它產卵2只,這種鳥亦在山巖及洞穴間營巢。鶴類彼此之間亦會發生戰斗,激烈到正斗著便為人捉住了的程度,因為它們都不肯罷休。鶴類亦產2只卵。
【13】 ?鳥的聲音極富變化(因為它可以說是每天換一種聲調);它大約產9只卵,以毛發和絨絮在樹上造巢,當橡實趨于稀落時,它們會擇僻處儲存一些。
至于鸛類,它們反過來受哺于其子女是一個廣為流傳的掌故;而有些人說蜂虎亦會做同樣的事情,并且它們反受子女哺喂不只限于老時,而是一待到子女能夠授哺時就立即開始,父親與母親都呆在巢內。從外觀上看,這種鳥的羽毛下半端呈黃色,其上半端呈翠鳥一樣的深藍色,其翼尖則呈紅色。它在漿果臨近成熟的時節產卵6至7只,在松軟的懸壁上;它掘入土中4肘尺深。
綠鶯得名于其腹下部位淡黃的顏色,其大小略等于百靈,它產卵4到5只,用連根拔起的紫草造巢,并以毛發及絨絮鋪墊于下。kattuphos與?鳥也會做同樣的事情,亦用上述材料裝備巢的內部。懸巢山雀的巢造得也頗見技巧,這巢團攏得像一只麻制的球,有一小小的入口。
“肉桂”鳥據從那些地區來的人們講確實存在,他們說這里所謂的肉桂乃是這種鳥從某處帶來的,它以此來建巢。其巢建于高樹新發的嫩枝上;而附近的居民們在箭簇上安上鉛塊以射下它們的巢穴,從而在這殘片中收集肉桂。
【14】 翠鳥比一只麻雀大不了多少。其顏色間有深藍、綠色與淺紫色;其整個身體、翅膀和頸部均以上述顏色相混雜,而不是每種顏色各自分開;其喙部呈綠色,既長又窄。它的外形就是這樣,其巢則像“海球”即所謂的“海泡”,僅于顏色上有異;其巢帶紅色,形狀近似于一只生有長頸的胡瓜。巢的大小比最大的海綿還要大,因為它們既有較大的亦有較小的。巢上有頂蓋,實的部分與空的部分都很寬闊。即使用一把鋒利的刀子也難以迅速將其切開,不過若是于切割的同時以手搗壓,這巢很快就會像“海泡”一樣裂開。其開口甚窄,剛好接納一條小小的通道,因而即使海水翻覆也不會進水。空的部分近似于海綿中相應的部分。這巢究竟是以何種材料組建起來的令人迷惑不解,看起來最有可能是以管針魚的刺骨做成的;因為這鳥食魚為生。它也會溯飛至江河。它最多產5只卵。它終生可以生育,其開始則在4個月時。
【15】 戴勝建巢最主要地取材于人類的糞便。其外觀于夏季和冬季會作變換,這與其他大多數野生鳥類無異。據人們講,小山雀產卵極多。然而有些人說所謂的黑頂雀產卵最多,僅次于利比亞麻雀;曾發現其產卵達17只,而它無疑能產20只以上的卵。據人們說它產卵的數目總是奇數。這種鳥亦于樹上建巢,并且以蛆蟲為食。這種鳥以及夜鶯較之于其他種鳥類的一個特別之處是它們未生舌尖。aigiothos生活得自在而且子嗣眾多,但它們是跛腳的。金鶯善于學習,亦巧于謀生,然而它飛行能力很差,其顏色也丑陋。
【16】 葦鶯能和其他任何一種鳥類一樣自在地過活,在夏天棲息于當風的陰涼地方,在冬天則棲身于陽和的地方及沼澤周圍的葦叢里。其大小偏短,其聲音甚為動聽。所謂的嘰喳鳥也有一副好嗓音,其色澤美麗,巧于謀生,外形也很優雅。它被認為是一種外域鳥類;因為它極少在其居住的地域之外露面。
【17】 kreks(秧雞)性喜喧吵,于機智方面它非常善于謀生,然而在其他方面它卻是一只不幸的鳥兒。所謂的五十雀同樣性喜喧吵,而于機智方面它靈巧而有條理,生活得十分從容。由于善知能解,它被人們稱做“巫鳥”,它子嗣眾多,而且對子女悉心盡責,這鳥啄木為生。aigolios覓食于夜間,在白天則很少出現;這種鳥亦居住于山巖及洞穴間;因為它吃兩種食物,而于機智方面它善于謀生并富于機巧。還有某一種名曰kerthios(旋木鳥)的小鳥,其性情魯莽,棲居于樹木間,以蟲蠹為食;至于機智方面,它十分善于生活,其聲音清脆。紅雀生活得很糟,其顏色亦不佳,但它的聲音還算婉轉。
【18】 如前所述,鷺中的灰鷺交配時甚顯艱難;但它富于機巧,常載食物而歸,四處搜尋獵物,它在白天里勞作;但它的顏色甚差,其胃也總是濕漉漉的。其余的兩個品種(因為它們分三個品種)中,白鷺的顏色美麗而且交配起來并無傷損,它們在樹上營巢并順利地生殖,其尋食則在沼澤、湖泊、平原及草地。星鷺綽號為“怠鳥”,傳說是由古時的奴隸變來的,與其綽號相稱,它是其中最懶的一個品種。鷺的生活方式即如上述。所謂的phouks有一特殊于其他諸種鳥的地方,即它特別愛吃其獵物的眼睛。它與halpe鳥相斗,因為后者也過著一種與之類似的生活。
【19】 kattuphos有兩個品種,有一種呈黑色且于各處出現,另一種通體白色,其大小與前者相等,聲音也與前者近似;后一種見于阿爾卡第亞的庫勒尼山,但不見于其他任何地方。與黑色kattuphos鳥相像的一種鳥是baios[5],而它于大小稍稍見遜;這種鳥棲息于山巖及屋頂,其喙生得不如kattuphos的紅。
【20】 kikhla有三個屬類。其一為iksaboros,它不吃槲寄生樹的果實與樹脂外的任何東西,其大小等同于?鳥。另一屬類為trikhas,其發聲尖利,其大小則同于kattuphos。還有一類被有些人稱做ilias,是它們中體型最小者,色彩也不太斑雜。
【21】 有一種名叫“藍鳥”的巖鳥;這種鳥在斯居羅最為常見,它于巖壁上消磨時日。其大小遜于kattuphos,但比磧稍大一些。它的足爪生得甚大,可攀爬于巖壁之上。它通體呈藍色,其喙既狹又長,其腿甚短,與〔馬〕[6]的腿肖似。
【22】 金鶯整個身體均呈黃色,這種鳥在冬季里是看不到的,最主要地是在夏至前后開始露面,并于大角星升起時離去,其大小同于鳩鴿。“軟頭”鳥老是蹲伏于同一地點,于是被人們就地擒獲。從外觀上看,其頭部碩大且為軟骨質,其大小則略微小于鶇鳥,其嘴銳利,小而且圓;其全身顏色為土灰色;其足捷而翅拙。人們最經常地利用貓頭鷹來捕獲它。
【23】 還有一種pardalos鳥。這種鳥通常情況下群集而生,看不見它們形單影孤的情景。其顏色全為灰色,其大小與上述的那些鳥相近;其足亦捷但翅卻不拙;其聲音飽滿而不低沉。kollurioon與鳥吃相同的食物;其大小亦不出前面提及的諸種鳥之右。在冬季最容易捕到它。所有這些鳥類都不是在所有季節均出現。此外還有那些習慣于長久地棲居于城鎮的鳥類,如渡烏(大烏鴉)與烏鴉;它們于四時可見并且不更換其居所,亦不作蟄居。
【24】 穴烏有三個屬類。一類為赤鴉,與烏鴉大小相當,其喙為赤色;另一類為所謂的狼鴉;再就是一種小鴉,叫做“嘲鴉”。此外還有另外一種穴烏,見于利比亞與弗呂吉亞一帶,這是一種蹼足鴉。
【25】 百靈或云雀有兩種。一種棲息于地面,生有冠頂。另一種屬聚生鳥類,不像前一種那樣散處獨居;其顏色的確與前一種相仿,但其大小稍遜而且它不具冠頂;它為人類所捕食。
【26】 山鷸常陷落入果園中張設的捕網;其大小如同一只家養母雞;喙長,顏色與雉鴣相仿。它奔跑迅速,對人類頗為友善。椋鳥身有色斑,其大小與鳥相當。
【27】 埃及朱鷺分為兩種,其中一種為白色而另一種為黑色。白的一種于埃及其他各地區均可見,唯獨不在佩盧西昂出現;而黑的一種不出現于埃及的其他地區,卻可見于佩盧西昂。
【28】 鴟鵂(小角鸮)之中,有一些于所有季節均可見到,被稱為“常年鴟鵂”;由于不堪入食人們不捕食它們。另一些有時出現于秋季,最多只露面一兩天;它們可食而且被視為美味佳肴。它們于其他方面與所謂的常年鴟鵂可以說毫無差異,僅于肥腴上不同。它們默不出聲而前一種會鳴叫。關于它們的生成尚未觀察到過除它們隨西風出現以外的任何情況;這一點卻是明白無誤的。
【29】 如我們在別處所述,杜鵑不營巢而是在其他鳥類的巢中生殖,最經常地是在林鴿和在地上的hupolaidos與百靈的巢中,以及所謂綠鶯在樹上的巢中。它產卵一枚,自己卻不抱孵,而是產在哪種鳥的巢中就由哪種鳥代為孵出并哺育,而且(據人們講)當杜鵑的新雛長大了時,那母鳥竟會將自己的親雛擲出巢外,就這樣致使其夭折了。另一些人講正在授哺的母鳥啄殺了其親雛并用它們來喂食,因為杜鵑的新雛生得美麗致使這母鳥看不慣自己的親雛了。上述說法中大多數都為作過親身觀察的人們所認可,然而關于母鳥之親雛的死亡卻并非眾口一詞,而是有的人說杜鵑自己悄悄來探視時吞食了巢主的雛鳥,有的人說由于杜鵑的新雛在大小上超出一截從而搶先奪走了放在面前的食物,于是乎別的雛鳥饑餓而死,還有的人說由于更為強健,這些新雛在一同受哺時啄殺了本巢的雛鳥。看來杜鵑的生衍途徑頗具心機,因為由于它深知自身的怯弱和不能夠提供呵護,因此它把自己的親雛變成了好比是“抱去了的”似的,以保證它們的安全。因為這種鳥異乎尋常地怯弱:小鳥們啄拔其羽毛,它卻趕緊逃離它們。
【30】 那些被某些人稱為kupselous(雨燕)的無足鳥類與燕相似,這在前面已經講過了;除了它們的腿生得毛茸外,甚難將其與燕相區別。這些鳥在泥制成的長形隔室中巢居,僅有一條剛好可供進入的通道。它們在巖石下及洞穴中的遮蔽處建巢,以躲避各種野獸及人類。
所謂的“山羊乳鳥”是一種山鳥,在大小上比鳥稍稍大一點,但比杜鵑要小。它產卵兩只或至多產三只,其性情甚為遲緩。它飛到母山羊身上吸食乳汁,從而獲得了這一名稱。人們說山羊的乳頭被吸食后將會干癟,山羊亦會失明。這鳥白天視力欠佳,但夜里看得很清楚。
【31】 渡烏在一些狹小的地方及食料不足以供養更多只的地方,僅僅兩只兩只地出現;當它的雛鳥已經能夠飛行時,它先是趕出它們,然后再把它們從居地逐走。渡烏產四五只卵。大約在麥迪奧斯的外籍兵被消滅于法爾薩羅的時候,渡烏離棄了它們在雅典和伯羅奔尼撒一帶的居所,這表明它們相互之間有著某種感應。
【32】 鷲分很多種類。一種是所謂的白尾鷲,它出現于平原、叢林與城鎮地區,有些人把它稱做“獵麂鷲”。由于勇猛,它飛入山野及林原;其余種類的鷲則很少飛抵平原及叢林。另一種被稱為plangos,在大小與力量上居第二位。它棲居于山巒、空谷及湖澤,綽號“獵雁鷲”或“黝鷲”;荷馬在普里阿姆遠征記中提及過它[7]。另一種鷲呈黑色,大小上居于最末而強健為諸種鷲之冠;它棲居于山地及林間,被稱做“黑鷲”或“獵兔鷲”。這是唯一一種養大其子女并領其出獵的鷲。它飛翔搏擊迅捷,整齊有序,無所嫉妒亦無所恐懼,好斗、沉靜(因為它既不低吟亦不尖唳)。此外,還有一種鷲,其翼褐暗,頭白色,體型極大而羽毛極短,臀部頎長,與兀鷹相仿;它被稱為“山鸛”或“兀(鷹)鷲”[8]。它棲居于叢林,身具與其他各種鷲相同的諸般壞處卻不具備其他各種鷲的任何一種好處;它為渡烏及其他鳥類所擒獲或追逐;它體軀笨重,生活能力差,撿取死去的動物,總在苦捱之中,不斷地鳴叫著和低吟著。另有一種是所謂的“海鷲”。它們的脖頸生得既大又粗,羽毛彎曲著,臀部寬闊;它們棲居于海濱及尖岬處,抓住獵物時由于不能夠將其帶起,它們常常會負重栽入深水中。此外,另有一個品種,人稱“本真鷲”。人們說這些鷲在包括其他諸種在內的鳥類中是唯一保持了原真者;因為其他種鳥都會相互雜交或通配,既包括鷲類也包括鷹及各種極小的鳥類。這是所有鷲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大于phene,比普通鷲大出一半,其顏色為黃色。它很少露面,與所謂的kumindis一樣。
鷲類勞作和飛翔的時間是從中午至傍晚,因為它從清晨一直蹲坐到集市熙攘時。鷲衰老時上喙漸漸長得更長,越來越彎曲,最終它們將死于饑餓。有那么一個神話講它遭受這一厄運是由于當它曾是一個人時錯待了一位客人。它為了鷲雛把多余的食物儲存起來,因為難以天天供以充足的食養,有時候它從外面返巢時仍是兩爪空空。如果它們撞見有人在其巢穴附近探視,就會以翅撲擊和以爪撕抓。它們的巢不建在平地而是建于高處,大多在陡峭的懸崖,不過也會是在樹上。它們哺雛直至其會飛翔,那時它們就將其趕出巢外并且逐出這周圍的整個地帶。因為一對鷲要占很大一片地方,為此它們不允許別的鳥棲息于其附近。它們捕獵時并不在鄰近其巢的地帶,而要飛出相當遠的距離。當出獵并抓獲了獵物時,鷲把它放下而不是徑直將它帶走,掂了它的分量后便丟開它。鷲也不會徑直逮住野兔,而要讓它們向前奔入開闊的平地。之后它們也不徑直俯沖下地,而是一點一點地由較高降至較低。它們采取這兩種做法是為安全起見,以免中了埋伏。它停棲于高處是因為它從平地翔升時甚為緩慢。它翱翔高空是為了盡可能地俯瞰廣闊的地區,因此人們說它是鳥類中唯一神圣者。一切生有鉤爪的鳥類極少會蹲歇于巖石上,(這是由于此種堅硬對于其鉤爪的曲處形成了妨礙。)鷲捕捉野兔、麂、狐貍以及其余一應它能夠制服的動物。它的壽命很長;這一點可從它的巢能在很長時間里保持原樣得到表明。
【33】 在斯居泰有一種鳥不小于大鴇;這鳥產育兩雛,它不自行抱孵而將它們藏置于野兔或狐貍的毛皮之下。當它不在獵捕時就在樹梢上警戒著,倘若有人爬上來,它就與之搏斗,像鷲那樣以翅膀撲擊。
【34】 貓頭鷹、夜烏和其余一應白天看不清楚的鳥類都依靠夜間尋獵以供自身食料。但是它們并不整夜行獵,而是限于黃昏時分及黎明前后;它們捕捉鼠類、蜥蜴、甲蟲以及諸如此類的其他小動物。
所謂的phene善待其子嗣,生活得很自在,常攜食物而歸,態度祥和,不僅撫養自己的子女還撫養鷲的子女。當鷲攆走其子女時,母phene就收留并哺養它們;因為鷲過早地攆走其子女,那時它們尚缺乏生活能力和不能夠飛行。據認為鷲驅逐其子女乃是出于嫉妒,因為它生性嫉妒而貪饕,再加上敏于奪食。它奪食時要抓取大塊,故而會對日漸長大的雛鷲心生嫉妒,因為它們變得相當能吃了。它以利爪撕扯它們。而雛鷲也會為位置與食物自相爭斗。于是鷲驅逐和撲擊它們,它們在被驅逐時發出哭叫,就在這樣的情形下phene收留了它們。
phene的眼睛上覆有一層白膜,從而有了殘障。然而(海)鷲視力敏銳,當其親雛尚未長羽時便迫使其注視太陽,并擊打那些不愿順從者和扭轉其朝向者;它啄殺它們眼里率先噙淚的那一只,撫養另外的一只。如前所述,它在海邊度日,以獵食海邊的各種鳥類為生。捕獵時它一次捉去一只,伺望著浮露出海面的海鳥。當浮上來的海鳥瞥見了海鷲時,遂于恐慌中再度下潛水中,以圖另覓他處浮出;然而這鷲憑著目光銳利不停地盤旋著,直至迫其溺斃或活捉其于水面。
但是它不在它們成群時進行攻擊,因為它們以翅扇濺使它無法接近。
【35】 人們利用海水的泡沫捕捉kemphos[9],因為這些鳥喜啄泡沫,于是人們向它們濺潑水沫以捕之。它們肉質甚是鮮美,唯獨其臀部有泥腥味。它們長得十分肥腴。
【36】 在鷹類中,最強健的當數雕,其次為隼,第三為鷂。星鷹、獵鴿鷹和pternis為另外的品種。身體較為寬闊的鷹被稱為“半雕”。另有一些品種名為兒鷹、雀鷹、光身鷹和拾蟾鷹;末一種生活得最自在,沿地而飛。有些人說鷹的種類不下于10種。它們互不相同:有的撲擊和擒捉蹲伏于地面的鴿,但不去碰飛翔中的鴿;有的趁其蹲伏在樹上或在別的某種高處時捕獲之,但不逮地面上或空中的鴿;有的不去碰蹲伏于地上或其他地方的鴿,而愿花力氣去捉飛翔中的鴿。人們說鴿能認出上述種類中的每一種,從而當鷹飛臨的時候,若屬專捕飛鴿的那一類,它們就呆在正好蹲伏于的地點,而這飛臨的鷹若屬撲擊歇地鴿的一類,它們就不候留于原地了,而要展翅飛起。
在色雷斯的一處曾經被稱為開德里波利(“杉柏城”)的地方,人們帶上鷹一道去捕捉沼澤地里的各種小鳥。眾人手持木棍攪撥蘆葦和枝叢以使小鳥們飛出,眾鷹則從上空出現,把它們逐向下方。驚恐之中這些鳥重又向地面飛下,于是眾人以木棍相擊而捉之,并與眾鷹分享這獵物;他們拋上去一些鳥,鷹就勢接住。
在邁奧提斯湖一帶,人們說狼亦會隨同漁人們去捕魚;而要是沒有給它們分上一份,它們就會毀壞他們晾曬在地上的漁網。
鳥類的情形即如上述。
【37】 在海洋動物中也可以見到有助于其各自生活的若干種技巧。通常關于batrakhos()即所謂的“釣者”的故事是真實的,還有關于電
的故事。因為
借助于眼睛前面所生的細長如毛須而尖端圓鈍的東西,好比是在每一側裝上了一副釣餌;它在沙或泥里翻攪后把自己隱藏起來,揚起那須狀物,待小魚碰動它們時便收拉須線,直至把它們拉到嘴前。而電
麻木它欲擒獲的各種魚類,利用其身體中的功能捉住它們,以它們為食;它藏身于沙或泥中,捉住一切向它游來并于臨近時遭其麻木的魚類;這一過程確曾為一些人親眼目睹過。刺
也會把自己隱藏起來,只不過方式不一樣。它們以這種方式生活是有證據的;因為作為游得最慢的魚類,它們被捕獲時體內常常含有灰鯡鯢,即游得最快的魚類。其次,不再具有須尖的梢頭的
被捕上來時顯得較為瘦弱。電
看來亦能致使人類麻木。鱈魚、
、psetta和扁鮫皆潛藏于沙中,在使自己不易被看清之后再利用生于口中的被漁人稱為釣竿的東西進行釣捕;各種小魚游近時還以為靠近的是它們賴以為食的海草。
凡是有anthias魚的水域就沒有兇猛的生物;采集海綿的人以此為可以下潛的標記;他們把這些魚稱為“圣魚”。這似乎是一個附隨的結果,恰如凡是在有蝸類的地方就沒有豬及鷓鴣;因為這兩者都要吃蝸類。
海蛇在顏色及形體上均生得近似于海鰻,只不過它更加尖細和更加歡快。如果它受驚[10]并得以脫離,它會迅速地以其尖嘴在沙中鉆出一洞從而潛入其中;它的嘴比一般蛇類生得更尖。所謂的“(海)蜈蚣”在吞下釣鉤后會向外旋翻體內部分直至迫出釣鉤為止;如此之后再將那一部分翻回體內。海蜈蚣常會趨近美味的餌食,就像陸生的蜈蚣一樣。它們不以嘴咬,顯見是以整個身體相刺扎,恰如所謂的海蕁麻。魚類中名叫狐鯊者在覺察到自己吞下了釣鉤時,也像海蜈蚣那樣采取自救措施;它們向著釣線上游相當長的距離并將其攔腰咬斷。但在有的地方用多鉤釣線于湍急的深水中釣到了它們。
鰹在看見某一兇猛生物時會聚集到一起,其中體形最大的一些會圍著它繞游,它若是觸碰了某一條它們就合力逐趕之。它們的牙齒生得甚為強銳,曾見lamia[11]及其他魚類陷身其中后落得遍體鱗傷。
河魚中雄鲇魚花許多精力照料其幼魚。因為雌魚分娩后便游走了,雄魚則伺守于卵胚最集中的地方進行警戒和保護,它的警護僅僅限于隔離開各種小魚,不讓它們偷走幼胚;它這樣警護40至50天,直至其幼胚已然長大而能夠逃脫于其他各種魚類為止。無論它在哪里守護,都會為漁人們發覺,因為在隔開各種小魚時它急沖過去,造成一種嘩響及咕聲。它是如此專注地留守于卵前,以至于漁人們逢上其卵黏附于深水植根間遂而將它們盡可能地拖向淺水處時,它依然不肯離棄其卵胚,而若是正好碰上了的話,它們很快就會為釣鉤所釣獲,因為它要咬住各種游近的小魚;但它若是已經熟悉了并有了咬鉤的經驗,一方面它仍不會丟棄其卵胚,另一方面它會以其無比堅利的牙齒嚙咬并毀壞釣鉤。
一切魚類,無論其遷游還是留居一處,都覓食于它們得以生長的地方及與之類似的地方;因為每一種魚各自專門的食物就在這些地方。肉食魚類尤喜遠游,而所有魚類幾乎都食肉,僅極少數例外,如灰鯡鯢、salpe、紅鯡鯢與khalkis。所謂的pkloolis身上有分泌出的膠質遍糊于其全身,形成一種窩穴狀。
在貝類及無足的動物中,海扇運動得最經常也最遠,它憑自身而作飛行;紫骨螺以及與之類似的生物僅能向前移動一小段距離。
各種魚類在冬季里由于寒冷要從普拉海峽向外游出(因為這海峽更為寒冷),僅 虎除外,隨著春季到來,它們又重新游入這里。在峽內既無瀨魚亦無thritta魚以及其他任何顏色較為鮮亮的魚類,也沒有角鮫、有刺角鮫、小龍蝦、章魚、bolitainai以及其他一些魚類;生長于峽內的魚類中,白
虎不屬于遠洋魚類。卵生的魚類于春季至其生娩時最為興盛,但胎生的魚類則是在秋季——此外還有灰鯡鯢、紅鯡鯢以及諸如此類的其他魚類。所有遠洋魚類和峽內的魚類均在海峽內生殖,它們在秋季里交配,在春季里生殖。在秋季,軟骨魚類也匯合到一起,雌雄相合以行交配,到了春季它們就分散地游進來,直至產卵完畢;于交配中捕上來時許多魚都是雙雙交合在一起。
軟體動物中,烏賊最為狡黠,它唯一地利用墨汁來隱身,而且不只是在受到驚嚇的情況下;章魚與teuthis則由于驚恐才噴射墨汁。所有這些魚均不會一下子噴盡墨汁;而且噴出后墨汁又會增多。而烏賊如前述經常利用墨汁來隱身,一會兒在前面現出身來,一會兒又折回墨汁染黑的水中。此外,它利用其長長的觸手不僅捕獲各種小魚,時常也能捕得灰鯡鯢。章魚盡管呆頭呆腦(因為它竟會朝著置于水中的人手游來),卻是居家理事的好手。它把各種各樣的東西收集起來放入其正好居住的巢穴中,在享用了最為有用的部分后它把介殼、蟹及貝類的殼套、各種小魚的骨刺扔到穴外;而且在捕魚時,它改變自身的顏色,變成與它所鄰近的石頭相同的顏色。它受到驚嚇時亦會使出同一種舉措。據某些人講烏賊亦會有此種舉措,他們說它也把自身的顏色變得接近于它棲息于其間的區域的顏色。不過魚類中僅扁鮫有此種舉措,它像章魚那樣改變自身的顏色。
章魚一類中大多數都不能夠活滿一年;因為這種魚天生有液解的趨向,一個標志是,當它被裹上泥后,它不斷地失去某種物質,最終都看不見了。雌章魚分娩后更容易有此遭遇,并會變得呆笨起來。它們對于波浪顛簸無所覺察,潛入水中用手捉住它們是十分容易的:它們遍身是泥,不再用心去捕食。雄章魚也會變得僅存皮殼,渾身膠黏。它們活不滿一年的證據是在小章魚出生之后,就在夏季至臨近秋季時,不再容易看到一條大章魚;然而稍稍早于這一時節的章魚卻正當最大。產卵之后,雌雄兩種魚都變得極其衰老和孱弱,據說它們竟至于為小魚所吞噬,并且很容易被拖離其棲石;而在先前它們是不致落到這種地步的。此外人們還說,小而年輕的章魚生出后絕不會有此種遭遇,事實上它們比較大的章魚更加強健。烏賊也活不滿一年。軟體動物中唯一爬上干地者是章魚,它貼著粗糙的地面爬行,但要避開光坦處。被握住時這動物于其他部位甚是強壯,其頸部卻顯軟弱。關于各種軟體動物就講上述這些。
據說它們可以把薄而粗糙的貽貝殼做成堅硬的胸甲狀環圍于其自身,它們長大一些就做得大一些,它們從中鉆出時就像從某種隱穴或居所中鉆出一樣。
舡魚乃是一種章魚,其天性及所作所為卻很怪異。因為它從底下深水處浮升上來后漂游于水面上,它上升時其介殼翻轉朝下,以便更容易地上浮并空空地駛行,而漂上水面后又將其殼倒轉過來,在觸手之間它于某處生有蹼狀物,宛如蹼足鳥類趾間的組織,只不過那些鳥生得厚實,而這些魚卻生得纖薄而如蛛網。起風的時候它就將它當作帆用;并放下其觸手來代替舵槳。若是受到了驚嚇,它就灌滿其介殼沉入水下。關于其生成及其介殼之增長至今尚無精細的觀察,但是看來它并非經由交配而生成,而是像其他貝類那樣生長。倘若剝去了這殼后它是否能夠存活同樣尚不清楚。
【38】 在蟲類動物中,并且較之于其他所有動物,最為勤勞者大約要數蟻族與蜜蜂族,還有大黃蜂、胡蜂以及可以說所有與它們相近的種屬。蜘蛛中,身體較為光坦者生活方面最為整潔和最具技巧。蟻類之辛勞是人人皆見的明顯事實,還有它們總是全體成一字行列行進,搬走和儲存食物;月滿時它們連夜間也在勞作。
【39】 蜘蛛與兵蜘(毒蜘蛛)中有許多品種。咬人的兵蜘有兩種,一種與所謂的“狼(蜘)”相仿,形小而有斑,身體尖突,擅長跳躍;它被稱為“跳蚤”;另一種體型較大,呈黑色,前腿生得甚長,行動緩滯,行走遲慢,較不強健,不作跳躍。至于其他所有陳列于藥販那里的種類,有的全不咬人,有的咬得十分輕微。另一種是所謂的狼蜘。這種小蜘蛛不結蛛網,而較大的蜘蛛在地上及干石墻上結厚而粗劣的網;它總是在洞孔上布網,呆在里面觀望網絲之始端,直至有某物落入并掙動時,它再趨上前去。身上帶斑的一種在樹下織結一種小而粗劣的蛛網。另外還有一種,即它們中的第三個品種,它是最聰明和身體最為光坦的一種。它織網時首先將絲線張至各個方向的遠端,然后再從中間點牽出徑(經)線(它們可以足夠準確地找到中點),在這些線上面再布上緯線狀的橫線,然后再交織成網。睡處及捕獲物安排在別的地方,捕獵時它則在中心守望著。當某物掉入時網中心受到牽動,它首先以絲線團團捆裹,直至使之不能動彈,然后它再提起來搬走;如果它正值饑餓,就會吮吸其體液(因為它從中求取的就是此物),但若不餓,它就會再度希求獵獲,先要做的則是修補好破損的部分。假如在這之間某物落入網內,它首先要去到網中心,再從那里折向落網者,就像從始端出發一樣。倘若有人損壞了蛛網;它會于日沒或日出時重新開始織結,因為其獵物最主要地是在這些時候落網。勞作與捕獲皆由雌蜘承擔,雄蜘只是坐享其成。
身體光坦而能織結緊密蛛網的蜘蛛有兩種,一種較大而另一種較小。腿較長的一種懸吊于下方伺守著,這樣就能使各種獵物不致受到驚嚇而警覺,從而在它的上方落網(由于形大它不能妥善地隱藏);形狀較為勻稱的一種則在上面伺守著,躲在網上的一個小洞里。蜘蛛一出生立即就能織網,這不像德謨克里特所說的那樣是出自于其體內的一種分泌物,而是來自其身體,如同樹皮或者如同動物從須毛間投射出的東西,例如豪豬。蜘蛛甚至以蛛絲纏繞并束裹一些較大的動物,事實是它甚至攻擊小蜥蜴,圍著其嘴部繞奔,吐放蛛絲直至封住其嘴部為止,到了這時候它才走上前去咬它。
關于這些動物就講這么一些。
【40】 蟲類中有那么一種(沒)有一個特定的名稱,它們的形態全都生得相親近;這些蟲類皆營建蠟巢,比如蜜蜂及形態與之近似的蟲類。它們中共有九個品種,其中六種為群聚類:蜜蜂、〔蜜蜂王〕、蜜蜂中的懶蜂、胡蜂、年胡蜂以及大黃蜂與地蜂;還有三種獨居蜂:小妖女蜂,色蒼白;另一種妖女蜂,體型較大,黑色而有斑;第三種即所謂的大土蜂,是它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螞蟻不獵捕任何東西,只是收集各種現成的東西;蜘蛛不造任何東西,也不事儲藏,而僅僅獵捕其食物;在方才提及的那九個品種中,其余的品種將在后面述及。至于蜜蜂,它們不獵捕任何東西,但為自己制造和儲藏給養,因為蜜就是它們的食物。養蜂人嘗試提出巢脾時就揭明了這一點,因為煙熏時它們被煙嗆得極其難受,這時候就拼命地吃蜜,而在其他時間里看不見它們特別貪吃,表明它們節儉和儲蜜以供食用。它們還有另一種食料,被某些人叫做“蜂糧”,這東西質地較次,帶有無花果似的甜味,它們將它攜帶于腿上,就像攜蠟一樣。
它們的工作及生活方面存在著眾多的雜異。當一個整潔的蜂房業已傳交給它們時,它們要修建蠟巢,帶回得自于樹木與其他各種花卉的液滴,如得自于柳樹、榆樹及其他一些膠汁豐富的樹木。它們以此涂抹底部以防范其他生物,養蜂人稱之為“上灰”(封蠟)。假若入口太寬它們也會再加修邊。它們首先做好自己在其中生息的巢室,然后再造所謂的蜂王及懶蜂生息于其中的巢室。它們不斷地為自己筑造巢室,只在子嗣太多時為蜂王增造,只有在蜂蜜明顯富足時才為懶蜂增造。它們把蜂王的巢室建于自己的近旁,這些巢室很小,而把懶蜂的巢室建于它們的近旁;后一些巢室在大小上遜于蜜蜂的。它們從上面開始組建,從巢頂開始逐級向下組建,它們建造出許多蜂包一直貫接至底部。存蜜與育蚴的窩房兩端均有開口,因為于同一巢基有著兩個窩房——就像雙酒杯的構形一樣,一者在里而另一者在外。蜂巢始端周圍的附接于蜂房的建造由兩個或三個排成圓圈,它們較矮小而無存蜜,較為充滿者乃是那些特別徹底地抹過蠟的巢室。在蜂房開口周圍,進入的通道的頭一段涂抹了mitui,這種物質相當地黑,就像是它們從蠟中清理出來的一種東西,有一種濃烈的氣味;它是醫治刺傷及此類膿潰的藥物。緊接其后的涂抹物為“脂蠟”,氣味不如mitui刺鼻,藥效也有所不及。
有些人說懶蜂自行在同一蜂房或在它們與蜜蜂分占的一個巢內營造巢室,但是它們不釀任何蜜,而是同幼嗣一道坐食蜜蜂所釀。懶蜂大部分時間都消磨在窩內,它們一旦飛出就一窩蜂地飛上天空,來回盤旋著,好像是在操練自己;演練完畢后再鉆回里面飽餐一頓。而蜂王們若非隨整個蜂群一道是不會飛出來的,無論是為飯食還是為其他什么原因。人們說蜂群假如迷了路將會折轉回來,憑著氣息追尋直至發現其頭領。據說當頭領不能飛時,群蜂甚至會抬著它飛,它死去了蜂群亦將隨之消亡;即便它們還能持續一陣時間而不造巢室,蜂蜜將不再產出,它們很快就會歸于消亡。
蜜蜂爬在花朵上用前腿迅疾地刨扒以采集蜂蠟;它們把這些東西擦刮下來移至中腿,再從中腿移至后腿的曲凹處,這樣裝載好后它們就展翅飛離,顯然都是身負重載。每一次遠翔蜜蜂都不爬上屬類相異的花朵;比如說它由紫羅蘭換上另一朵紫羅蘭,但不去碰別的花朵,直至它飛回蜂房之中。進入蜂房后它們就卸下負載,每只蜜蜂都有三至四只相伴。這種采集物不易為人看見,它們這種勞作采取何種方式亦未被觀察到過;不過在橄欖樹上采集蜂蠟的過程卻已為人觀察到了,由于橄欖葉茂密,蜜蜂在同一個地方停留的時間就要長些。
此后它們才開始其巢居。沒有什么東西妨礙蜂蚴、蜂蜜與懶蜂處在同一蠟(巢)中。如果首領蜂活著,人們說懶蜂將會單獨地產生,如果不是那樣,它們就會由蜜蜂產生于蜜蜂的窩房內,而這些懶蜂將會變得活躍一些;為此它們甚至被稱為帶刺的懶蜂,不是說它們果真有刺,而是因為它們欲刺卻又不能夠。懶蜂的巢室較大。有時候懶蜂的巢房造得自成一列,但通常情況下還是夾雜于蜜蜂的巢室之間;因此,人們可以割除之。
恰如先前所述,蜜蜂分許多品種,首領蜂有兩種,較優的一種色赤,另一種色黑而有較多的斑紋。其大小為勞作工蜂的兩倍。最優良的蜜蜂形小,圓實而多斑;另一種形長,與大黃蜂肖似。另有一種是所謂的強盜蜂,色黑而腹扁。此外還有懶蜂,其身體在一切蜂中為最大,卻無螫刺并且懶散。蜜蜂之中,生于來自作物間者與生于來自山陵者的蜜蜂有所不同;即是說,來自林野間的蜜蜂所生的后代更為毛茸、體型較小、更為勤勞和更為兇悍。勞作的工蜂忙碌著把巢房造得平整,使巢的面蓋處處光潔;巢房有著單一的形式,比如其中全為蜜,或為蜂蚴,或為懶蜂;倘若它們全都匯集到了同一蜂巢內,那么每一種形式的巢室將連續地建造起來,一直穿過混雜的巢區。[12]體長的蜜蜂卻把蜂巢造得不勻整,其巢蓋也凹凸如大黃蜂所造,此外蜂嗣及其他東西均是隨意放置。從它們中產生出卑劣的首領、眾多的懶蜂和所謂的強盜蜂,蜂蜜卻產得要么奇少,要么絕無。
蜜蜂蹲伏在巢房上以使之勻化;倘若它們不這樣做,據說整個巢房就將頹毀,變得如同蛛網。而要是它們能夠蹲伏于剩余的部分上加以護持,毀壞了的部分就會變得像蝕掉了似的;否則,整個蜂巢都將消毀。蝕損了的部分中產生出一些蜂蚴,它們長有翅翼,可以從中飛出。再者,蜜蜂會修正塌損了的巢房,在下面加上支柱以使自己能夠從底下通過;倘若沒有了由以接近的道路,它們就無法前去蹲伏于其上,于是蜂巢就呈蛛網狀。
強盜蜂與懶蜂生出后不事勞作,反而損害其他蜂的勞動成果;一旦被捉住了,勞作的工蜂會將它們殺死。工蜂們會兇狠地殺死大多數的首領蜂,對那些卑劣者更不留情,以免首領太多時分散了蜂群。當蜂房內蜂蚴不多將難以產生一個蜂群時,它們尤其會將其殺死,這種時候它們甚至會毀掉蜂王的巢室——假如它們做好了預備的話,因為蜂王會把蜂群帶出巢外。它們亦會毀掉懶蜂的巢室,要是蜂蜜有緊缺的跡象或巢中存蜜不足了的話;這時候它們最容易與那些帶走蜜者爭斗,驅逐巢中原有的懶蜂,常常看見它們坐在巢房外面。體小的蜜蜂特別愛與體長的蜜蜂爭斗,試圖將其趕出蜂巢;假如它們占了上風,這一巢大概就會轉趨優良。但若是別的蜂轉而落得自顧自的結果,它們就會趨于懶惰,最終不做任何有益的事情,在秋季到來以前就死掉了。凡是工蜂進行的除殺,都努力在蜂巢外面實施;倘若有一只死在了巢內,它們照樣會將其抬出。所謂的強盜蜂不僅損壞它們自己蜂房內的巢室,還在未被察覺的情況下進入別的巢房,一旦被捉住,它們將遭殺戮。要想不被察覺須花相當的功夫,因為不僅每一入口處都有守衛,而且這強盜蜂若是偷偷溜進去了也會由于脹得過飽而不能夠飛起來,只好在蜂房前滾爬,因而它們要逃脫實在需費周折。
蜂王們若無群蜂簇伴自己不會在蜂房處被看見;而在蜂群中,其余的蜜蜂顯然都緊密相挨地簇擁于蜂王周圍。當蜂群將要飛走時,會發出一種單調而奇特的聲音,持續數日,而且兩三天前還會有少許蜜蜂繞蜂房而飛,蜂王是否也在其中至今尚無觀察,因為不容易觀察到。當它們聚集成群后,其他蜜蜂分別傍依其王而飛離;假若一個小群正好位于一個大群近旁,小群并入了大群,而那被撇下的蜂王假若也想隨之并入,它們會將其處死。離巢與群飛方面發生的情況即如上述。
蜜蜂們被指派去做各種活,比如有的采集花粉,有的取水,有的抹光和平整巢房。它們哺幼時要去取水。它們不駐足于任何一種肉類上,亦不吃燒煮過的食物。它們沒有由之開始工作的既定時間,但是假如它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并處于良好的狀態,它們更樂于在仲春季節從事勞作;而若是天氣正當晴朗,它們會不間歇地勞作。而且,一只尚幼的蜜蜂在其蛻去蛹殼的第三天立即就投入工作,只要它具備了食物。當一個蜂群停歇下來時,有些蜂散開了去尋找食物,隨后又返回群中。
在那些旺興的蜂房內,蜂嗣的產生僅于冬至后間斷40天左右。當幼蜂長大些后,它們在其旁邊放上食物并糊封之;一旦能夠,幼蜂就會拱破封蓋走出來。生長于蜂房內損壞巢間的生物由勞作的工蜂加以清除,然而其他的蜂由于其懶惰對于這種毀壞勞動成果的行徑袖手旁觀。當養蜂人提出巢脾時,他們要給蜜蜂們留下過冬的食物;如果這食物維持過來了,這一房蜂就得到了保全,如若不然,要是逢上嚴寒天氣,蜂就將死于蜂房中,要是天氣晴和它們就離房而去。無論冬夏,它們均以蜜為食,但它們也儲存另一種堅硬如蠟的食物,有些人稱之為“山達拉基”(蜂糧)。
蜜蜂最主要地為胡蜂與名叫小山雀的鳥所侵襲,此外還有燕及蜂虎。它們去取水時碰到的澤蛙也會捕殺它們,因此養蜂人要捕殺蜜蜂由之取水的澤池中的蛙;養蜂人還會拆毀鄰近蜂房的胡蜂與燕的巢窩,還有蜂虎的巢窩。蜜蜂不躲避其同類以外的任何動物。它們進行的戰斗既以自己的同類亦以胡蜂為對象。在外面它們既不自相侵襲亦不侵襲其他任何動物,但是在蜂房附近它們要殺死可能制服的任何生物。螫刺后的蜂將會由于不能夠不牽動其腸便拔出螫刺而死亡;假如被螫的人小心翼翼地擠出其螫刺,這蜂常常就可以活下來;然而失去了其螫刺的蜂只有死路一條。它們的螫刺可使那些龐大的動物倒斃,例如曾有一匹馬為蜜蜂所螫殺。可是首領蜂極少使性而施螫。
死去的蜜蜂被搬出巢外。而且在其他各方面這動物也極愛清潔,因而它們常常由于其穢物氣味難聞而飛到外面去排泄。如前所述,它們既為惡臭的氣息亦為香脂的氣息所激惱,所以它們也會叮刺那些施用香脂的人。它們死亡于其他種種偶然的情況,再就是在眾多的首領蜂產生而它們中的每一只各領走一部分蜂的時候。蟾蜍也消滅蜜蜂,即是說它來到巢門口吹氣并伺守著,待它們飛出以吞食之;蜜蜂不會給它造成任何危害,但照管蜂房的人會除殺它。
至于前已述及的蜜蜂中低劣而造巢粗陋的那一品種,有些養蜂人認為這主要是新蜂們由于缺乏知識所為;當年的蜜蜂即為新蜂。新蜂們刺螫的方式亦不相同,因此人們可以帶走蜂群,即由幼蜂組成的蜂群。當蜜所剩無幾時它們會攆走懶蜂,人們則給蜜蜂供以無花果及一些甜食。較老的蜜蜂多在巢內辛勞,由于長久呆在里面,它們的身體甚為毛茸,而在外面采運的新蜂身體就較為光坦。當它們不再有足夠的空間開展工作時亦會殺死懶蜂,因為懶蜂們占據著蜂房最里面的部分。有一次,一房蜂陷入了饑困,它們中的一些就去進攻別的蜂房,戰斗獲勝后就往外搬取蜂蜜;然而當那養蜂人來消滅它們時,別的那些蜂又出來攻擊和驅趕它們,并且不螫這人。
至于最經常侵襲繁旺蜂房的疾病,有一種叫做“克勒羅斯”;這種病在于從底板上生出一些小蠐螬,從它們中又長出一種蛛網狀的東西蔓延至整個蜂房,巢脾就此蝕毀。另一種病發作時蜜蜂像是染上了一種懈怠,蜂房內彌漫著一種惡臭。糜香草是蜜蜂的一種食物,色白的一種優于色紅的一種。蜂房的位置在炎夏不宜在熱處,在冬季里則應在暖和處。當它們勞作于其上的植物染了霉時它們就特別容易生病。若是遇上了大風,它們就攜帶石子于身上以平衡風力。如果附近有河流,它們就不去此處以外的任何地方飲水,首先還要卸下其負載;如果沒有,在別的地方飲水時它們要嘔出花蜜,隨即就投入工作。
采蜜主要在兩個時節,即春季與秋季;春蜜較甜,顏色較白,總體上春蜜要勝于秋蜜。最好的蜜來自于新蜂蠟及嫩花枝。紅色的蜜由于其巢室而質劣,這就像酒為其容器所敗壞一樣,因此需要使其巢室保持干燥。當糜香草開花而巢室充滿了蜜時,這種蜜不會凝聚。金黃色的蜜質地最優,色白的蜜不是來自于純真的糜香草,但它對眼睛及創傷有好處。質地差的那部分蜜總是漂在面上,應當將其去掉,純凈的蜂蜜位于下面。當樹木開花時它們忙于作蠟,所以這時候應當從巢房中取出蠟,因為它們隨即就會造出新蠟。它們常去采擷的花木有如下一些:桃葉衛茅、蜜蓮、水仙、桃金娘、荻蘆、絹柳與金雀花(彗豆)。它們忙碌于糜香草時,在封抹巢室之前先要摻上水。
如前所述,所有的蜜蜂或是飛到遠處去排泄或是排入某一個巢室。小種的蜜蜂如前所述比大種的蜜蜂更加勤勞;它們的翅翼周邊破損,它們的顏色為黑色,飽受了太陽的灼烤。華麗招展的蜜蜂就像那樣的一類婦女一樣,是懶怠的。蜜蜂似乎喜歡嘎嘎的響聲,因而人們說敲得陶器及石片嘎嘎作響就可以把它們集合入蜂房中。當然,它們到底有沒有聽見,它們的這種舉動究竟是出于快樂還是出于恐懼我們并不清楚。蜜蜂要趕出那些懶惰的和不節儉的蜂。它們分派工種,這恰如先前所述,有的勞作于巢室,有的忙于采蜜,有的準備蜂糧;還有一些整建巢房,有些取水入窩室與蜜相兌和,有些出去忙活。破曉時它們靜寂無聲,直到有一只蜂嗡鳴二或三次弄醒它們。于是乎它們成群飛出去工作,重又回巢時它們先是嘈雜作聲,這嘈雜聲漸次減弱,直到有一只蜂嗡嗡叫著繞它們而飛,就像是發出入睡的信號,隨即它們驟然歸入靜寂。從聲音之宏壯與眾蜂出巢及入巢的活動可以斷定一房蜂正當壯盛;因為這時它們正在忙于安置蜂蚴。出冬后開始工作時它們最覺饑餓。然而若是割取時留下太多的蜜它們就會趨于懶散;其實應當按蜂的數量留下適量數目的蜜脾;若是留得不足它們又會缺乏工作熱情。而巢房太大它們也會變得較為懶散;因為它們難得打起精神。從蜂房中取蜜約為一水罐或三個半罐的量,繁旺的蜂房可取出二水罐或五個半罐,極個別可達三水罐。
羊群與蜜蜂為敵,還有胡蜂,這在前面已經講過了。養蜂人捕殺后者,辦法是放置一只碟盤并在里面放上肉,當許多胡蜂落在上面時,他們就罩住它并投入火中。少數懶蜂的存在對于蜂房是有益處的,因為它們使得蜜蜂更加勤奮。蜜蜂可以預見壞天氣與降雨;一個標記是,在晴和的天氣里它們不飛出去卻擠在巢周圍飛來飛去,養蜂人由此得知一場暴風雨正在迫近。當它們擠在蜂房內相互攀吊時,表明這些蜂就要離房而去了。不過養蜂人察覺這一點后可以用甜酒噴灑蜂房。在蜂房周圍種下列植物是有益的:野梨、豆類、波斯草、敘利亞草、雀豌豆、桃金娘、罌粟花、糜香藤、杏樹。有些養蜂人給他們自己養的蜂灑一些面粉從而在它們外出覓食時就可認出來。假如春天來遲或者遇上了干旱,以及在發生霉變的時候,蜜蜂們就較少為蜂嗣而操勞。
【41】 胡蜂有兩種。其中野生的一種乃屬稀有,它們生長在山間,不在地下而在橡樹上生殖;其形狀更大一些,體型更為頎長,顏色比另外的胡蜂更黑;它們身上有斑,全都帶有螫刺并且更為兇悍,其刺螫比另外的胡蜂更能引起疼痛,因為它們的螫刺按身體比例而言更加長大。這些蜂可以活到第二年,即使在冬天也能看見它們從枝葉敗落的橡樹間飛出來,但它們在冬天里要作蟄居;它們在樹木之中度日。它們中的一些是胡蜂母,另一些是工作蜂,就跟在較為馴順的胡蜂中一樣;在較為馴順的胡蜂中,工作蜂與胡蜂母的天性更加分明。因為馴順的胡蜂亦分為兩種,一些是被稱為胡蜂母的首領蜂,另一些是工作蜂。首領蜂體型要大出許多,性情亦較溫和。工作蜂活不滿一年,而是待冬天來臨時悉數死亡(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在冬天開始時其中的工作蜂變得呆笨起來,約在冬至前后就完全看不到了),但被稱為胡蜂母的首領蜂們于整個冬天都可以看得見,它們蟄居于地下,冬季里在翻耕和掘挖時許多人都發現過胡蜂母,然而沒有人發現過工作蜂。
胡蜂之生成有如下述。夏季來臨時,首領蜂們找到一個視野開闊的地點后便開始營造巢室并構建被叫做小胡蜂窩的住所,它大概有四處開口或相近似的所在,從其中產生出胡蜂,但非胡蜂母。當這些胡蜂長大一些后,首領蜂們再另建更大一些的窩房,俟其再長大后又建另外的窩房;結果是秋季結束時有了極其眾多的極大的胡蜂房,在其中被稱為胡蜂母的首領蜂不再產生胡蜂,而專產胡蜂母。它們產生于胡蜂房的表面,為一些較大的蚴,四房或稍多一些的房集連成簇,首領蜂的蜂蚴之產生與(開初的)巢室中的情況相近似。工作胡蜂在巢室中生成后,首領蜂們不再操勞,而由工蜂們給它們帶回食物。這一點可由工蜂們的首領不再飛出去而是安然地呆在房內得到表明。先前的首領在生產了新首領后是否與新生胡蜂一道[13]死亡并且死于同樣的方式,抑或是可活更長的時間,至今尚無有關的觀察;也沒有見過誰在胡蜂母或野生胡蜂中親眼看到了衰老現象,或其他任何這樣一類的情況。胡蜂母寬扁而笨重,比胡蜂更粗壯和碩大,由于笨重它們于飛行方面不大強健,它們大多也不能夠飛行;所以它們總是蹲坐在胡蜂房內,協力于安排房內的事情。
所謂的胡蜂母在大多數胡蜂房內均有出現。它們是否具備螫刺尚有疑義;看來它們就像蜜蜂中的首領蜂一樣雖然具刺卻不伸出且不行刺。胡蜂中有一些像懶蜂那樣無刺,另一些則有刺。無刺者較為弱小,不作抗御,具備螫刺者較強大而且兇悍;某些人把后者稱為雄性,把無刺者稱為雌性。臨近冬天時很多具備螫刺者據信會失去其刺,然而迄今尚無人親眼觀察到過。
胡蜂更多地出現于旱期及崎嶇之地,它們產生于地下,以雜物或泥土做巢,各自發端于一個始點,就像發端于一處根似的。它們的食物得自于某些花卉及果實,但大多數是得自于動物的肌肉。其他胡蜂中的某一些曾經被看見在進行交配;是否兩者均無螫刺抑或一者有另一者沒有,尚不曾為人觀察到過。曾看見過一些野生胡蜂在交配,一者具備螫刺,而另一者的情況未被看清。其子嗣不像是經由分娩而生的,而是一開始就大于一只胡蜂之所生。如若有人捉住一只胡蜂的腳并讓其振翼作聲,無刺者會向其飛近,有刺者則不向其飛近;有的人遂以此來推斷一些為雄性而另一些為雌性。冬天在洞穴中捕到的胡蜂既有具刺者亦有不具刺者。有一些胡蜂營建的蜂房小而且少,另一些建得眾多而且巨大。所謂的胡蜂母常在換季時被捕獲,大多是在榆樹間;因為它們采集那黏稠而膠著的物質。胡蜂母大量地產生于頭一年已有許多胡蜂而且多雨的地方。人們在崖間或地中垂直的裂縫中捕捉它們,它們全都明顯地具備螫刺。
關于胡蜂的種種情況即如上述。
【42】 大黃蜂不像蜜蜂那樣采集花粉為生,而主要是食肉為生(因此它們棲留于糞穢周圍;因為它們要捕食巨蠅,逮住后去掉其頭部再帶著其余的部分飛走),它們也攫食甜果。其攝取的食物即如上述。和蜜蜂與胡蜂一樣它們也有首領蜂;這些首領蜂較之于大黃蜂在大小上比胡蜂首領較之于胡蜂及蜜蜂首領較之于蜜蜂更大。這首領蜂亦在巢內過活,恰如胡蜂的首領。大黃蜂在地下營巢,像螞蟻那樣刨出泥土;它們中和胡蜂中都不像蜜蜂中那樣產生蜂群,而是其新蜂不斷增生并呆在原處,于是它們不斷擴大其巢房取出屑土。這巢房遂而變得極其龐大;曾經從一個繁旺的蜂房中取出了三到四筐的巢室。它們不像蜜蜂那樣儲存食物,而在冬季里蟄居,其中大多數都死去了;它們是否死光了尚不清楚。這些蜂房中不會產生多于一只的首領蜂,不像蜜蜂房中那樣有數只首領蜂來分散了蜂群。但有一些大黃蜂迷失了巢向時,聚集起來飛向某株樹木筑建巢室,常常看見這樣一些巢室就露在表面,在其中它們造就一位首領;當這首領現身并長成后就帶領它們飛走,隨它一道去一處蜂房中安居。
關于大黃蜂的交配情況至今尚無任何觀察,關于其子嗣由何而來亦然。蜜蜂中懶蜂與蜂王均無螫刺,某些胡蜂也沒有螫刺,這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述。但大黃蜂顯然全都有刺。關于其首領蜂則需要作更進一步的考察,以確知其是否具備螫刺。
【43】 大土蜂就在地面之上的石塊下從事生殖,在兩個或稍多一點的窩室里;在這些窩室里發現有某種粗劣的蜂蜜之始樣。
地蜂一方面與大黃蜂很相近,但身有斑紋,另一方面其寬扁又類同于蜜蜂。作為貪饞者,它們一只只地飛到甜點、魚肴以及諸如此類的佳肴上面。這種蜂也像胡蜂一樣在地下生殖,而且多產;它們的巢要比胡蜂窩大出許多并且更長。
關于蜜蜂、胡蜂以及諸如此類的其他蜂種于勞作與生活方面的種種情況就講這么一些。
【44】 關于動物的性情,亦如先前所述,可以看到種種差異,最主要地是在勇敢與怯懦方面,其次是在溫和與悍野方面,即便在野生動物自身之間。
因為,獅子盡管在進食時極其兇暴,但在不餓時及飽餐完畢后亦會極其溫和。其性情既無任何猶疑亦無絲毫恐懼,對待那些與其一同被養大而相熟悉的動物,它們格外樂于相與嬉戲,態度十分親昵。在受到獵捕之際,即使它為人看見也絕不逃竄或尋求庇藏,但若是由于獵人太多而被迫后退時它也是從容邁步、一步步地后退,還頻頻轉頭回顧,當然若是踏上了茂密的林區,它會疾速奔逃,直至它跑入了明處,這時候它又從容地邁步而退。在空曠的地帶,假如它為眾人逼得逃入了明處,它也會竭力奔跑,但不作跳躍。這種奔跑的步伐連續而勻整,就像獵犬的步伐;當然,它在追逐時會縱身躍上近在跟前的獵物。有關的那些傳說是真實的:一是它最畏懼火,恰如荷馬詩云:
另一是它注視著正在投擊它的那人向其猛撲上去。假如一個人投擊而未傷著它,那么它若躍上去抓住了他就絲毫不予侵害,亦不以利爪傷他,而在搖晃及恐嚇后再放其一走了之。它們來到城鎮侵害人類最主要地是在已趨年老之際,由于衰老也由于牙齒久經損磨它們不能夠進行捕獵了。它們可活許多年,被捉住的那只跛獅有許多牙齒都掉落了,某些人以此來推證它們可活很多年;因為若非歷經漫長的時間它不可能落入這般境地。獅分兩種,其中一種身體較為渾圓,須毛較為卷曲,它較為怯懦,另一種身體較長,須毛較順直,它更為勇敢。有時候它們在奔逃時像獵犬一樣尾巴下伸著。曾見一只獅子正將撲向一頭豬,當它看見這豬豎起鬃毛來抵抗時就逃走了。它于肋部忍受創擊的能力很薄弱,而于身體的其他部位它能夠經受多次創擊,而且其頭部生得十分堅硬。凡是它所咬過的或用爪抓過的地方,從傷口里會流出顏色極黃的血水,無論用繃帶或海綿均不能吸盡;這種傷的治法與狗咬傷的治法相同。
胡狼喜近人類;它們既不侵害人類也不怎么懼人;但它們與狗及獅為敵,因而不與其出現于同一地方,小的一種胡狼為最佳。一些人說它們有兩個種類,另一些人說有三種;但是這動物不像是有許多種類,事實上像魚類、鳥類和某些四足動物一樣,胡狼也隨季節而發生變化,其所具顏色于冬季與夏季亦有不同,在夏季變得光溜而在冬季變得毛茸茸的。
【45】 在派奧尼亞,野牛出現在界分派奧尼亞與邁第卡的美薩比亞山上。派奧尼亞人把這動物稱做monapos(單足)。其大小約等于公牛;它比牛更碩壯,因為它的身體不偏長。它的外皮撐開來可以鋪滿一間可坐7人的居室。其外形在別的方面與牛相仿,只不過它像馬一樣有一副綿延至肩部的項鬃;但它的須毛比馬的更柔軟、更貼身。其須毛的顏色較淺,項鬃顏色較深,直披至腿部,且十分濃密。這動物的顏色介于灰色與紅色中間,不像那些被稱為“栗色馬”者那樣;但它的須毛更為糙硬,到下面則多絨毛。它們不以黑色或深紅色出現。其聲音如同牛;其角彎曲,彼此相對而曲遂不適于用作防御,在大小上為一指距或稍多一點,其粗細大概是每一只均能容納差不多半科奧的樣子;這角的黑色美麗而光亮。它的前額毛下垂至眼睛上,使得這動物更易動向側邊而不是動向前方。它沒有上牙,與牛及其他任何有角動物無異;其腿多毛;它是分趾蹄的;它的尾巴與其身體大小相比顯得過于細小,與牛尾巴差不多大。它揚起塵土并掘翻地面,就像公牛那樣。它的外皮強韌而耐創擊。其肉質味美,因此它成為人們獵捕的對象。受到創擊時它拔蹄奔逃,當它精疲力竭時便佇立而待人。它的抵御方法是蹬踢和向其噴糞,噴至4奧爾古斯開外;它可以很容易地使用這種招數,而且常常使用,它以此灼燙獵犬的皮毛以使其腐爛。只有當它受到驚擾和恐嚇時其糞便才能造成這種效果,而在未受驚擾時并無灼燙效果。這種野獸的形觀及本性即是這樣一番情況。俟生娩的季節到來,它們成群地去到山中產犢。分娩之前它們先要在產地周圍排撒糞便,造成一種護欄狀;因為這野獸能排出十分大量的這種穢物。
【46】 在一切野生動物中,大象最為馴服和溫順。它能學習和領會許多事情,事實是它們甚至被教會在君王面前下跪。它感覺靈敏,在其他方面的領悟能力亦屬超群。它與一頭雌象交配并使之懷上孕后將不再與之接觸。有些人說大象可活200年,另一些人說是120年,而且雌象的壽命大致與雄象相等,還說它的盛壯期在60歲左右,它面臨嚴冬及霜凍時甚難耐寒。這動物居住在河邊,卻非河生動物;但它可以涉水而過,一面涉水前進一面使象鼻超出水面上;因為它通過這鼻吹水和呼吸。不過它不是特別能游,原因在于其身體之沉重。
【47】 駱駝不與它們的母親交配,即使在受人強迫的情況下也不肯順從。曾經有一次,在沒有種駝的情況下,豢養者遮裹住了母駝的頭后將子駝牽了過去;交配完畢后這遮裹掉脫了,這時它業已完成了交媾,但它稍過不久就咬死了那養駝人。還有一則傳說,即斯居泰的國王養有一匹優純的牝馬,它所產的子駒全都十分優良;這國王想用出自這母親的最優良的子馬來配種,把它牽過去以行配;它卻不肯;在遮裹了它的頭部后它在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了騎配;當交配完畢現出這牝馬的面龐時,看見了這牝馬的子馬狂奔而去,自投于一處懸崖下。
【48】 在海生動物中,關于海豚的溫和與馴良有不勝枚舉的證據為人們傳說著,特別是在塔倫頓、加里亞及別的一些地區它們對孩童的喜愛與親近。在加里亞一帶,據傳有一條海豚被捉住并受了傷后有一大群海豚游抵了這一港灣,直待到這漁人放走了那只海豚;這時它們才又全體一道游走。小海豚們身邊總有那么一條大海豚相伴以為保護。曾見一群海豚,大大小小地聚在一起,其中某兩條被看見落在后面不多遠處,還有一條死去了的小海豚,每當這小海豚正要沉入深水,它們就在下面支撐著并以背部將其托起——一副憐憫的樣子,從而使其不至為其他某一兇猛的魚獸所吞噬。關于這動物的速度也有令人無法置信的傳說;因為它被認為是一切水中的和陸上的動物中速度最快者,而且它還能躍過巨大船只的桅桿。在它們身上的這種事情最主要地是發生于它們為了得食而追逐某一條魚的時候,這時倘若那條魚逃走了,由于饑餓它們會跟隨著潛入深海,而當回返的路程對它們顯得太長時,它們就像經過了計算似的屏住呼吸,再集中自己的力量像箭矢般疾進,以圖憑借其速度穿越這段距離再作呼吸,如果一艘船正好就在附近某處,它們就會躍過其桅桿。當潛水者潛入深水時,他們亦會做相同的事情;即是說,根據其自身的能力他們也會集中全力地向上沖。海豚們成對地彼此在一起過活,雄性與雌性配對。有關它們的一點疑難是它們為什么要把自己擱在干灘上;因為人們說它們有時候會這樣做,在偶然的時間,不出于任何原因。
【49】 就一切動物而論,正如其行為視其自身偶遇的情況而定,其性情照樣也隨其行為而變化,而且某些身體部分往往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例如在鳥類中發生的境況,家養母雞在斗勝了一只公雞后,會模仿公雞而鳴啼,并試圖踏踩到它的身上,它們的冠與尾巴上翹著,以至于不大容易認得出它們是母雞;有些母雞還長出了某種小距。某些公雞也曾被看見在母雞死后自己承擔起照管小雞的諸般事務,領著它們四處轉悠并哺喂之,結果是它們不再鳴啼也不再試圖踏踩母雞。還有一些雄鳥生來就帶有雌性氣質,以至于它們甘愿順從那些試圖踏踩它們的雄鳥。
【50】 某些動物其性情與形狀不僅隨年齡與季節而改變,而且還會因受閹而改變。凡是具備睪丸的動物均可接受閹割。鳥類的睪丸生在體內,卵生的四足動物的睪丸生在腰部附近,胎生而能行走的動物的睪丸大多數是生在體外,也有一些生在體內,但全都在腹部末端附近。鳥類在臀部位置受閹,恰在它們交接以行配的那一處;若是有人用兩或三根烙鐵灼烙此處后,假若這鳥已經長成,其冠將變成淡黃色,它將不再鳴啼,亦不嘗試行配,而假若它尚年幼,它在長大的過程中根本就不會出現上述現象中的任何一種。人類的情況亦同于上述;假如尚是孩童時受到了殘傷,后生的毛發就不會生長,其嗓音亦不會改變,而是保持尖亢;但若是已經過了青春期,其后生毛發將會脫落,僅被覆于陰部者除外(這些毛發雖將趨于稀少,但仍保留著),然而與生俱來的毛發卻不會脫落,因為沒有一位宦官變成了禿子。在一切受到閹割或殘傷的四足動物中,其聲音會轉變為雌聲,其他四足動物若在已過幼年時閹割將會斃命,唯獨在公豬那里不見任何差別。一切于年幼時受閹的動物將會長得比那些未經閹割的動物更肥大和更光溜,而若是它們業已長成,將不再作更多的增長。如果牡鹿在由于年齡尚未生角時受閹,其角之大小將保持不變并且不會蛻去。牛犢在一歲時受閹,如若不然,它們會變得較丑和較小。年幼的公牛以下述方式受閹:將它們放翻在地,從下面切去陰囊的一部分后擠出其睪丸,然后將其根部盡可能地向上推回,再以須毛扎住切口,這樣血水就可以流出;倘若發了炎,人們就烙炙其陰囊并予以敷貼。如果睪丸已長成的公牛受了閹,從外表上看它們仍能在生殖方面出力。雌豬身上的“卡普里亞”(卵巢)亦可閹除,結果是它們不再需求交配,而是迅速地增肥。斷食兩日后吊起其后腿即可進行閹割。人們切開其下腹,就在最切近于雄豬睪丸所生的位置;因為此即“卡普里亞”附生于子宮上的地方,人們切去其一小部分再縫上切口。當人們想將其用于戰爭中時亦會閹割雌駱駝,以免它們懷上了小駝。上方地區的一些居民擁有多達3 000只的駱駝,若是須跑很遠的話,它們比尼賽亞的馬跑得還快,這要歸因于其跨步之大。總的說來閹過的動物比未閹過的動物長得更長更大。
凡是反芻的動物均得到益處和感到快樂,而且它們反芻就如同在進食一樣。那些不齊備上下齒列的動物均會反芻,如牛、綿羊及山羊。對于野生動物至今尚無任何觀察,除有時候受人馴養者外,比如說鹿,這動物確會反芻。所有動物反芻時都更喜歡躺著。反芻最經常地在冬季里進行,那些廄養的動物大約這樣做7個月時間,但那些群牧的動物由于在外面覓食就較少反芻,其反芻時間亦較短。某些齊備上下齒列的動物也會反芻,例如滂沱鼠與一些魚類,包括由于此種動作而被一些人稱為“反芻(魚)”的那種魚。
那些腿長的動物胃里稀濕,而那些胸寬的動物比較容易嘔吐,在四足動物、鳥類以及人類中,大多數時候均是如此。
【49犅】 在鳥類中,很多種鳥均隨季節而變換其顏色及聲音,例如鳥由黑色轉為蒼黃,其聲音也變了樣;因為在夏季它鳴唱著,到了冬季轉為啼叫,發出一種噪聲。鶇也變換其顏色,其頸間部位在冬天僅有一些小斑點,在夏天變成雜多的斑塊;當然其聲音毫無改變。夜鶯在山上一片蔥郁時要不停地歌唱15個日日夜夜,此后它雖仍作歌唱,但不再是連續不斷。隨著夏季推移它發出的聲音漸漸不同,不再富于變化,亦不歡快與婉轉,而是單調無味;并且其顏色亦會改變,在意大利,這一季節前后它被冠以另外一個名字。它露面的時間并不長,因為它要蟄居。
紅襟鳥(知更)與所謂的朱尾鳥可以由彼此互變;紅襟鳥是一種冬鳥,而朱尾鳥乃為夏鳥,它們彼此間除僅見于體色上的差異外可以說再無任何不同。同樣的情形亦見于小鳴鶯及黑頂鶯;因為它們也由一者變為另一者。小鳴鶯約在果實成熟時出現,黑頂鶯則于秋季后緊接著就出現。它們彼此間除體色與聲音方面外亦無任何不同。二者為同一種鳥的事實業已為人察知:處于轉變期間的每一種鳥都被觀察到了,在尚未完全完成轉變的狀態時它不呈現兩者中的任何一種形態。在這些事例中假若聲音或顏色發生了改變那也毫無奇怪可言,即使是環鴿在冬季也會停止咕叫(不過曾有某個時候在嚴寒之后出現了好天氣時它們發出了咕叫,令那些有經驗的人大為驚奇),但是待到春季來臨時它們會重新出聲。總的來看,各種鳥類忙于交配時發聲最頻繁和最富于變化。杜鵑亦會變換其顏色,在它將要離去之前其聲音不再清脆動聽;它在天狗星當空時離去,再在春季里開始露面,直到天狗星上升時。被一些人稱做oinanthe的那種鳥也在天狼星上升時離去,而在它沉降時出現,因為它一時逃避寒冷,另一時又逃避炎熱。戴勝亦會變換其顏色和外觀,恰如埃斯庫羅斯在以下詩句中所述:
鳥類中有些作塵浴,有些作水浴,有些既不塵浴也不水浴。那些不善飛行而棲于地上的鳥類均作塵浴,如家養母雞、鷓鴣、雉形鷓鴣、云雀、錦雞;某一些直爪的鳥類,以及一切棲息于河邊、澤地或海邊的鳥類均作水浴;還有一些鳥類兼取兩者,既作塵浴又作水浴,比如鴿類與麻雀;但大多數生有鉤爪的鳥類不取其中任何一者。關于這些事情即是這樣。發生在某些小鳥身上的一個特異現象在于它們的發聲,例如鳩鴿;這樣一類鳥用力搖動其尾端一帶,同時發出聲音。
注釋
[1] 或作“啄木鳥”。
[2] 或作brenthos。
[3] plethron。
[4] 荷馬:《伊利亞特》,XIV,291。
[5] 或作laios。
[6] 或作“啄木鳥”。
[7] 荷馬:《伊利亞特》,XXIV,316。
[8] 或作“半鷲”。
[9] 或作kepphos。
[10] 或作“被捉住”。
[11] 或作“鰹”。
[12] 原文費解。
[13] 作“meta”。
[14] 荷馬:《伊利亞特》,XI,554;ⅩⅤⅡ,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