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里士多德全集(典藏本)
- 苗力田
- 14594字
- 2019-12-13 21:28:38
論宇宙
徐開來 譯
【1】亞歷山大[1],我經常以為,哲學似乎是一項神圣而超自然的工作,尤其是它獨自高高在上地思考普遍的東西,并竭力探求其中的真理。由于這種探求的艱深和廣泛,其他知識部門都避而遠之;但哲學從不懼怕這一任務,也不認為自己不配研究這些最美好的東西,相反,它相信這些研究最接近、也最適合自己的本性。因為既然不可能像蠢笨的阿羅阿戴曾企圖所做的一樣,憑借身體來離開大地、到達天界,去探察那塊神圣的地方,那么,靈魂就依靠哲學,以理性為向導,通過一條易于穿插之路,跨越中間地帶,向前邁進,并依據理智把握那些在地點上彼此遙遙相隔的事物。我以為,它容易理解與自己相關的那些東西,并憑借“靈魂神圣的眼睛”[2]認識神圣的東西,再解釋給人類。其所以如此,是它想盡可能地把自己的殊榮慷慨地分一份給眾人。因此,那些竭力地對我們描述某一地點的本性、某一城市的概貌、某條河流的大小、某座山峰的秀美的人,正像某些人所做的一樣——他們中間的有些講俄薩(Ossa),有些說尼薩(Nussa),有些講哥利基昂的洞穴(Korukion antron),還有些人碰巧說了其他情節——人們或許會可憐這些人思想的粗陋與貧乏,既然他們局限于這些平庸之事,并為微不足道的景觀而沾沾自喜。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從不思考較高尚的事情,我意指的是宇宙以及宇宙中最偉大的事物。因為如果他們專心致志于這些東西,就不會對其他什么有新奇感了;相反,對他們來說,與這些無與倫比的優越相比,其他一切都似乎不值一文了。
那么,就讓我們來討論這些問題,并盡其所能考察整個天的特征,說明每一個的本性、位置和運動。我以為,即使是你這位至善的領袖,也應進行最偉大事物的研究;哲學沒有任何卑微的動機,而是以這類禮品歡迎最為高尚的人。
【2】宇宙是一個系統,由天、地和被包含在它們之中的自然事物構成。在另一個意義上,宇宙是神所保護的、并經由神的整體的次序和排列。宇宙的中心由產生生命的地球占據,它是不能被運動的、固定的,是一切生物之家和生命之母。在宇宙的上面區域,為一有固定上界的整體,是諸神之居所,被稱為天。其中充滿著的神圣物體,我們稱之為星體,它們永恒地被運動著,以莊嚴肅穆的韻律在同一的圓形軌道上和所有天體一起永無止息地旋轉。正如我們所說過的,整個天和宇宙是圓環形,且被連續地運動著。但是,必然有兩點是不被運動的,它們正好彼此對立,恰如在雕刻架上被轉動著的圓球一樣。這兩點保持不動,使圓球結合在一起,整個體積都圍繞它們進行環形旋轉;它們被稱為兩極。如果我們想畫一條連結兩點的直線(有人稱之為軸線),就會形成宇宙的直徑,以地為中心,兩極為外緣。在這兩個不能被運動的極中,有一個是我們通常所能見到的,就處在我們頭頂之上的北方,被稱為北極;另一個則總是躲在地球的下面,在南方,被叫做南極。
天和星體的實體我們稱為“以太”,這不是像有些人所以為的,由于它的本性像火,能燃燒(他們搞錯了它的功能,其實與火很不相同),而是因為它總以環形方式在運動。它是不同于四元素的另一種元素,純粹而神圣。在它所包裹著的星體中,有些是固定的,與整個天一起旋轉,總是占據著同樣的位置。在它們中間,是所謂的“黃道帶”[3],它斜橫著通過回歸線,被分成黃道帶的十二個區域。另一些星體則是行星,自然地被運動,其速度既區別于前面所說的恒星,自身內部也彼此不同,而是各有不同的環形軌道,所以,其中有的靠近地球,有的更高一些。恒星的數目不能為人們所確知,雖然它們全都在一個可見的表面,即整個天體的表面被運動。行星分為七等,排列在相互接續著的七個環形軌道中,所以,較高的總是比較低的更大,七個圓環雖然彼此包圍,但全都被恒星球體所圍繞。靠近這個球體的那個位置總被啟明星(Phainon)——同時也是所謂的土星(Kronos)——的軌道占著。接下來是發光星(Phaethon)或所謂的木星(Zeus)的軌道。再下來是火似星(Puroeis)——也被叫做赫拉克勒斯(Herakles)和火星(Ares)——的軌道。再接著是閃耀星(Stilbon)——有些人稱為是獻給水星(Hermes)的,有些人則說是獻給阿波羅(Apollon)——的軌道。在這之后,是生亮星(Phosphoros)——有些人命名為金星(Aphrodite),有些人則稱為赫拉(Hera)——的軌道。接下來是太陽的軌道。最后是月亮的軌道,它被地球所限制。可見,以太包圍著神圣的物體以及它們有次序的運動軌道。
在以太性的和神圣的元素之后(我們說,它是按次序排列的,而且不變亂、不質變、不受外來干擾),緊接下來的是這樣一種元素:它完全要受外來影響,能變化,總而言之,可以消滅和衰敗。在這種元素的第一部分,有由細薄小片構成的、像火一樣的實體,由于體積大、運動速度快,它被以太元素所點燃。在這個所謂像火的和無序的元素中,閃光放射,火星迸出,所謂的“梁柱”、“凹坑”和彗星保持不動,并經常耗盡。
接在它下面的是四處漫彌的氣,其本性是晦暗與凍結,但被像火的元素的運動照亮和加熱時,就變得較亮和溫暖。在氣中,自身也有承受作用和進行各種質變的能力,所以,它會結成云,降下傾盆大雨,也有雪、霜、冰雹、暴風和颶風、雷鳴、閃電和落下的霹靂,還有無數的云雨撞擊在一起。
【3】接著氣元素的是大地和海洋,它們有著固定的位置,充滿了植物和動物,還有小溪和河流,有些盤繞在大地上,有些則流入海中。大地裝點著無數蒼翠的植物、巍峨的高山、蔭翳的林木和由智慧的動物——人所建造的城鎮,還有海中的島嶼和陸地。通常的說法是把這個人們居住的世界分成島嶼和陸地,而沒有認識到,它的整體其實是一個島嶼,被所謂的大西洋所包圍。在海的對面,遠離我們這塊土地,可能還有其他許多陸地,有些比這塊更大,有些更小;但是,除了這塊土地外,所有的我們都沒看見過。因為正如我們的島嶼與我們的海相關,整個的這片居住區與大西洋相關一樣,許多其他陸地與整體的海相關;它們或許是某些被大的海洋環繞的大的島嶼。整個的濕元素處于大地的表面,讓所謂的居住世界通過大地凸出的地方而顯現出來,它應該是緊接著氣的一種元素。在它之后,是處于宇宙最中心的整個土,它是充滿的,擠壓得很緊密,不能被運動,也不被震動。這就是我們稱為宇宙低處的整個部分。那么,這些就是處在五個球面區的五種元素,其中,較小的球面總是被較大的環繞——我的意思是,土在水中,水在氣中,氣在火中,火在以太中——,它們構成整個宇宙。整體的上方代表諸神的住所,下方則是有死生命的家園。在下方中,有的是潮濕的,我們慣于將其稱為河流、泉水和海洋,有的是干燥的,我們則將其命名為大地、大陸和島嶼。
在島嶼中,有些較大,正如我們所說的這作為整體的居住世界(還有被大的海洋環繞著的許多其他這樣的地方),有些則較小,它們是我們所能見到的,就在我們自己的海中。其中有些很大,如西西里島(Sikelia)、撒丁島(Sardo)、科西加島(Kurnos)、克里特島(Krete)、埃維厄島(Euboia)、塞浦路斯島(Kupros)和累斯博斯島(Lesbos),有些則相當小,如斯潑拉得群島(Sporades)、庫克拉得群島(Kuklades)以及有著不同名稱的其他小島。
在居住區下面的海是大西洋,或稱為“大海”(Okeanos),它包圍著我們。這個洋有條朝向西方的狹窄通道,即所謂的“赫拉克勒斯之柱”(Herakleiai stelai),所以,就形成了流入內海的入??冢q如流進港口;然后逐漸開闊、拓展,環抱彼此連接的大港灣,時而收縮為狹窄的海峽,時而再度開闊。如果有人乘船穿過“赫拉克勒斯之柱”,從右邊過去時,第一個港灣據說就成了兩個,即所謂的“沙洲”(Surtis),有人叫“大沙洲”,有人叫“小沙洲”;但在另一邊,就不形成同樣的港灣,而是三個海,即撒丁島的海,小亞細亞的(Galatikon)海和亞得里亞的(Adrias)海。接著這些,是西西里海,再下來是克里特;再連下去,一邊是埃及的海、潘菲利亞(Pamphulion)的海和敘利亞(Surion)的海,另一邊則是愛琴海和摩爾托(Murtoon)海。在這些已提及的海對面,是旁托斯,它由許多小部分構成,最里面的那部分叫邁俄提斯(Maiotis),最外面的部分通向赫勒斯旁托(Hellesponton),通過一條海峽與波羅旁提斯(Propontis)相連。
在東邊,這條大海再展開,流入印度灣和波斯灣,并顯露出與它們連接的埃勒思雷海(Eruthran)。在另一條支流,它穿越一條狹長的海峽,再度展開,劃界出呼爾卡利亞(Hurkania)海和卡斯皮安(Kaspian)海。在這之外,它占據了邁俄提斯湖外面的深谷。然后,在斯庫薩斯(Skuthas)和克爾梯克(Keltike)陸地外面,它逐漸被小亞細亞海灣和前面說過的“赫拉克勒斯之柱”限制。此外,這條大海也繞著大地流動。在它之中,有兩個極大的島嶼,即所謂的不列顛群島、阿勒比昂(Albion)[4]和依爾勒(Lerne),它們比已提到過的任何島嶼都大,位于克爾梯克陸地外面。與這兩個島不相上下的是在印度外面的塔普洛巴勒(Taprobane),它斜對著居住地區,也被稱為費波爾(Phebol),其位置靠著阿拉伯海灣。還有許多小島在不列顛群島和依柏利亞(Iberia)[5],環形地圍繞著這塊居住區,正如我們所說,它自身也是島嶼。從該大陸最大的地方丈量,它的寬度不足40000斯塔得,據最優秀的地理學家們說,其長度約70000斯塔得。它被劃分為歐洲、亞洲和利比亞(Libue)。
歐洲是被“赫拉克勒斯之柱”、旁托斯海里面的部分和呼爾卡利亞海環形地界圍著的地區。那里有一狹小的地峽伸入旁托斯海;但有些人說,是塔奈斯(Tanais)河,而不是這個地峽。亞洲是從所說的旁托斯海的這個地峽和呼爾卡利亞海到另一個地峽——它位于阿拉伯海灣與地中海(eso thalasse)之間——的地區,被地中海和環繞世界的那條大海所包圍。但有些人卻把亞洲定界為從塔奈斯河到尼羅河口。利比亞則是從阿拉伯地峽到“赫拉克勒斯之柱”,雖然有些人說它是從尼羅河到“赫拉克勒斯之柱”。埃及則被尼羅河口所封圍,有些人把它歸于亞洲,有些則將其劃歸利比亞;有些人把這些陸地排除出去,有些人則將它們并到最鄰近的地區。
上述這些,就是對我們稱之為居住世界的陸地與海洋的本性和位置的一些說明。
【4】現在,讓我們轉而對地球上以及它周圍的一些最值得述說的東西作些說明,但只是扼要概述。
有兩種蒸發物連續地從地上升起,進入我們上面的氣中;它們由細薄的小部分構成,完全不可見;只有在有時的清晨,才能看見它們沿河邊溪旁冒起。其中的一種是干燥的,像煙霧,從地中散發出;另一種是潮濕的,似蒸汽,從濕元素中蒸發出。從濕氣中,產生出霧、露、各種類型的霜、云、雨、雪和冰雹。從干燥的蒸發物中,生出風、不同的微風、雷、光、閃電、霹靂以及諸如此類的其他現象。霧是不產生水的一種汽狀散發物,比氣濃厚,但又不如云濃;它或者是從最初的云中,或者是從殘存的云中生成的。與此相反的天氣叫晴空,因為只有氣,沒有任何云和霧。露是從晴空中降下的、凝結了的細微濕氣。冰是凝固的水,在晴空中凍結而成。白霜是凝凍了的露,露霜是半凝凍的露。云由濃厚的蒸汽構成,生成于水。雨產生于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云的擠壓,其差異依據云所形成的壓力;如果壓力輕,就播撒綿綿細雨,但如果壓力重,雨滴就密集些。這后一種情形,我們稱之為傾盆大雨,因為它比陣雨更大,是持續地傾注到地上。雪形成于密集的云在變成水之前的破碎與撕裂。正是這種撕裂,造成了雪的泡沫狀和晶瑩的白色;雪的寒冷則由于其中凝結著的潮濕還沒有消融與稀釋。當雪凝固、并變重時,由于增大了濃密度及下落的速度更快,就生成了冰雹。依據撕裂了的云片的大小,冰雹的體積增大,下落速度加快。這些就是源生于潮濕散發物所產生的自然結果。
當干燥的散發物被寒冷逼迫而流動時,就產生了風;因為風只不過是一定數量的氣的集群運動。風也被稱為“氣息”?!皻庀ⅰ钡牧硪缓x是指存在于植物、動物之中、并滲透于一切事物內的生命與生成之實體,不過,現在我們沒必須細說它。在氣中呼吸的氣息我們稱為風,源于潮濕的氣息我們叫做和風。生于濕地的風是陸風,源于海灣的風叫海風,與它們類似稱呼的還有從河流與湖泊中吹出的風。那些靠云的破碎和稀釋其密度而造成的風,是所謂的云風。伴隨著水而突然發出的風叫做雨風。源于日出而連續吹動的風是東風(Euros),來自北方的風叫北風(Boreas),源于日落的風是西風(Zephuros),來自南邊的風叫南風(Notos)。在Euros中,從夏季日出之地吹來的風叫東北風(Kaikias),從在赤道日出地區吹來的風是東風(Apeliotes),從冬季日出之地吹來的風才叫Euros。在與此相反的Zephuros中,源于夏季日落之地的是西北風(Argestes),但有些人稱為Olumpias,另一些人稱為Iapuks。只有日落于赤道地區時吹來的風才叫Zephuros;生于冬季日落之地的風是西南風(Lips)。在北風中,緊接著Kaikias的,是所謂的Boreas,它是這個詞的特有含義;接著是Aparktias,它是從北極吹到南方的風;Thraskias是接著Argestes的風,但有些人把它稱為Kirkias。在南風中,從不可見的那一極吹來的、與Aparktias對反的才叫Notos,在Notos與Euros之間的是Euronotos。在另一邊,介于Libos和Notos之間的風,有些人稱為Libonotos,有些人稱為Libophoinika。
有些風是直的,即沿著直線向前吹,有些的風向則是彎曲的,正如所謂的Kaikias。有些風在冬天肆虐,譬如Notos,有些風則在夏季盛行,例如所謂的Etesiai,它是北方的風和西方的風混合成的。那些所謂的Ornithiai出現在春天,屬于北風這一類。
在暴風類中,狂風是突然從上面吹刮下來的風;陣風是瞬間突然冒出的暴風;旋風是螺旋式從下而上旋轉的風;地上噴出的風是從某個深谷或縫隙中發出的氣流所引起的陣風;當它劇烈地旋轉運動時,就成了地暴風(Prester)。當風在有水的厚云層中旋轉,并從中沖出,兇猛地撕裂連續的厚云層時,造成巨大的吼聲和轟鳴,這就是所謂的雷,正如風急速穿過水時所造成的音響一樣。風在撕裂云時,生成火、發出光,這被稱為閃電。閃電先于雷鳴被我們感知,雖然它產生在后;既然聽到的東西其本性要比看到的東西移動得慢,原因在于,后者隔很遠就能看見,而前者只是在接近耳朵時才能聽到;尤其是,一個是火元素,移動得最快,另一個的本性是氣元素,速度較慢,且只有在接觸中才能撞擊耳膜。當閃耀的物體燃了火,并猛沖到地上時,就叫霹雷。假如它只有一半的火,但卻強烈和濃密,就是所謂的火霹靂(prester);假如它完全無火,則是煙霹靂(tuphon);但由于它們全都沖落到地上,故而又叫落地霹靂(skeptos)。閃電有時像煙,所以也叫煙閃電;當它穿行很快時,叫活閃電;當其曲線運動時,則是杈狀閃電;當沖降到地上時,就叫落地閃電。
總之,發生在氣中的現象有些是外表性的,有些則是實質性的。外表性的有虹、空中的脈紋以及類似的東西,實質性的是閃光、流星、彗星以及其他的這類現象。虹是部分太陽光或月亮光的反射,猶如鏡中的影像一樣,能看到它出現在表層潮濕、低凹、連續的云中,形狀似圓弧??罩械拿}紋是以直線形式顯出的虹。暈是光亮照在星體周圍而產生的表象。它與虹的區別是:虹出現于太陽與月亮的反面,暈則環形地完全繞著星體。光是氣中火團的燃燒。有些光是投射性的,有些是固定的。投射性的光由火的摩擦生成,因為火在氣中運行很快;正由于快,就產生了一條長的印痕。固定的光是被拉長了的,但位置不變,猶如扯長了的恒星;如果在一頭加寬,就是所謂的彗星。有些光經常持續很長時間,有些則瞬間熄滅。在天空中,還能看到許多其他現象,可以參照與這些現象相類似的物體,給它們命名為所謂的火炬、梁柱、桶缸和凹坑。它們中的有些能在西方被看見,有些能在東方看見,有些在東西方都能看見,但極少有在南方和北方出現的。它們全都不是固定的;因為它們無一能在同一個位置上被窺見。氣中的現象就是這樣一些。
正如在土自身中包含有許多水的源泉一樣,它也蘊含著不少風和火的源頭。其中有些在地下,因而不可見,但許多卻有出口和噴水孔,正如黎巴拉(Lipara)、埃特奈(Aitne)以及小亞細亞島上的那些。它們常常像河一樣流淌,或冒出似火一般熾熱的塊團。有些靠近水源的地下泉眼給這些加熱,使有些微溫,有些滾沸,有些溫熱適宜。
同樣,在大地表面也有許多為風敞開的孔口。有些使靠近它們的風變得狂亂,有些使它們減弱,有些則使它們感應預言,正如在德爾斐神廟和勒巴德亞(Lebadeia)的那些,有些甚至完全毀滅它們,譬如在弗盧吉亞(Phrugia)中的那個。也常有生于地上的和風,被逐入地中深深的裂縫之內,脫離了自己固有的地方,在許多部分造成震動。還常有從外面來的大風進入地中的洞穴,并被封閉起來,它使大地強烈震動,由于要為自己尋找出口,就造成了我們通常稱為地震的后果。其中,那些成銳角的傾斜性震動,我們稱為地平性地震;那些垂直性的上下震動,叫沉重性(brastai)地震;那些使地下沉到凹坑中去的,是陷落性地震;而那些裂開縫隙、扯破地表的,叫撕裂性地震。在它們之中,有些釋出風,有些拋出石頭,有些冒出泥漿,有些則使以前沒有的泉水顯露出來。有些靠著一次性震動造成破壞,被稱為強突性地震。有些來回搖動,并通過向一邊傾斜及波動,來補償其震動的影響,這些被叫做擺動性地震,其結果類似于顫動。還有些是轟鳴性地震,它們晃動大地時帶有吼響聲。有時雖無地震,但大地也經常出現轟響;這是由于,風雖不足以引起震動,但在地中被擠壓在一起時,它也能以其沖力拍擊。滲入地內的風亦由隱匿于地中的濕氣來賦予形體。
在海中,也有類似的現象發生。因為海中也形成縫隙,常有波進浪退的情形;有時出現反沖,有時只是前涌,誠如據說在赫里克(Helike)和鮑拉(Boura)發生的情況一樣。在海中,也常有火的散發、泉的噴涌、河的流注、樹的生長;有潮流與漩渦,與氣中的風引起的那些類似,有些在海中間,有些在狹窄的水道。還有許多潮汐和潮浪,據說總與在某些確定時間內的月亮的運行相伴隨。
總而言之,由于元素是彼此混雜在一起的,所以,發生在氣中、土中和海中的現象就自然地有這些類似之處,它們雖造成部分的消滅與生成,但卻保證了整體的不生不滅。
【5】然而,有的人會感到不可思議:如果宇宙是由相反的本原(我指的是干與濕、熱與冷)構成的,那么,它過去怎么沒有被消滅和衰敗呢?正如當一個城市由最相反的階層(我的意思是,例如富翁與窮人、年青人與老年人、瘦弱者與強健者、壞人與好人)構成,而又能繼續存在時,人們仿佛覺得奇怪一樣。他們沒有認識到,這正是城市居民和睦相處的最不可思議之處,我的意思是,從多中求一,從相異得相同,接納一切自然的和由于機會的東西。也許,自然喜愛相反的東西,且正是從它們中,而不是從相同的東西中,才求得了和諧,就像自然把雌與雄結合在一起,而不是使每對相同性別的東西結合一樣;所以,最初的和諧一致是由于相反,不是由于相同。在這方面,技術似乎也模仿自然。例如,繪畫就是把白與黑、黃與紅混合起來,才創造出與自然物一致的作品;音樂是糅合了高音與低音、長音與短音,才譜寫出一曲不同音調的悅耳樂章;文法也是把母音與子音結合在一起,才從中形成了這門整體的藝術。這大體上就是赫拉克利特說法的意思,他說:“組合是整體又不是整體,是聚集又是分散,是協調也相抵觸。一出于一切,一切出于一”[6]。整體(我指的是天、地以及整個宇宙)的組成也是如此,單一的和諧秩序是由最相反的本原混合成的。因為干與濕混合、熱與冷混合、輕與重混合、直與曲混合、整個的地、海、以太、太陽、月亮以及整個天都由滲透到萬物中的某種單一的力量安排次序;從未被混合的、不同的元素——氣、土、火和水——中,它造就了整個宇宙,把一切都包裹在單一球體的表面上,迫使宇宙中最相反的本性彼此諧和地聚在一起,從而從它們之中,保證了整體的穩定。整體穩定的原因是元素的一致,元素一致的原因則是它們的部分相等,其中沒有哪一個比另一個更有力量;因為重與輕、熱與冷是相稱的。在這些重大問題上,自然教會我們,相等在某種意義上維持和諧,和諧則維持宇宙——它是萬物之祖先,也是萬物中最美好的東西。因為,有什么自然事物會比它更為美好呢?人們能言說的任何東西,都只是它的部分。一切美好之物和排列齊整之物都命名于它;因為正是從宇宙秩序中,才有所謂的“井然有序”。有什么特殊現象能與天體的排列,星星、太陽和月亮的移動(它們以最準確的時間為尺度,永永遠遠地被運動)等量齊觀呢?什么能與這些良好的節令維持的規律相比——它們造就了萬物,以合適的次序引出夏季與冬季、白晝和黑夜,從而實現了年月的完滿?此外,在大小上,宇宙無與匹敵,在運動上,它速度最快,在亮度上,它最為光彩奪目,在能力上,它永葆青春、不可消滅。它使生活在海中、地上和氣中的生物各具不同的本性,并用自己的運動來度量它們的生命。一切有生物由它而呼吸和具有生命。甚至發生在它之中的、不曾預料到的變化,也是以恰當的次序實現的——沖撞到一起的各種風,自天而降的霹雷,傾盆澆注的暴雨。通過這些,造成了濕氣的排除和火的散發,從而導致了整體的和諧與穩定。大地亦裝飾著各種植物,涌出泉水,充滿了生物,在合適的季節生出、養育和回收萬物,產生了無數的種類和性質,但它卻總是保持著不老的本性,雖然有地震顫動,洪水淹沒,以及有的部分被火焚燒。所有這些,似乎都是為了地球的善,保證它永遠存在而生成的;因為當地震發生時,風就滲入其中,穿過縫隙找尋出口,正如我們在上面所說的[7];當它被雨水沖刷時,就滌盡了一切污穢之物;當微風吹拂著它時,就純潔了它的上、下之物。再有,火烤軟凝結之物,冰霜則減弱火的力量。在特殊的事物中,有些正在生成,有些處于鼎盛,有些卻在滅亡;生成抑制消滅,消滅又減緩生成。從彼此對抗性交替——一時是支配,另一時則是被支配——的這一切中,能發現某種不間斷的持久性,它保證整體的安全,永遠不可消滅。
【6】在討論了其他問題之后,留待我們現在要簡略說明的,是使萬物得以結合的原因。因為在描述宇宙時,雖然不詳細,但至少一般地說明了:如果忽略宇宙中這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錯誤的。我們從祖先處繼承下來的一個傳統理論是:萬物都來源于神,也由神構成,如果離開了他的庇護,沒有一個自然物在本性上是自足的。因此,有些古人就率先宣稱,這所有的事物都充滿著神靈,而這些神靈通過我們的眼睛、耳朵和一切其他感官呈現給我們。這種說法雖然與神的能力一致,但卻和他的本質不符。確實,神在任何意義上都是這個宇宙中的一切東西的保護者和生成者,但是,無論如何完滿,他并不是為統治和生成某一東西而勞作,而是運用不倦的能力,并因此而支配甚至似乎遠離他的事物。神有自己的居所,在最上面的和第一的地方,因此,該地被稱為“最高處”,按照詩人的說法,是在他居住的整個天的“極頂”[8]。離他最近的物體最分享他的能力,接著該物體的東西次之,如此接續,直到我們居住的地方。所以,由于隔神的恩典最遠,地球及地上的事物,似乎是軟弱無力的、不協調的,充滿了諸多混亂;其實不然,因為滲透于萬物之中乃是神靈的本性,因此,我們周圍的事物與我們上方的東西受神恩惠的方式是相同的,區別只在于,所得恩典的多寡隨與神距離的遠近而改變。因此,較好的假定是(對于神來說,這也是較符合與最適宜的),在天中確立的力量也是在最遙遠之物中的維護原因,正如我們可以說,它是一切事物的維護原因;或者還不如說,它滲透和出現于這樣的地方,在那里,它若要掌管地球上的事務,則似乎是不光彩的,也是不合適的。因為即使是在人類,統治者——例如軍隊的統帥、城市的長官或家族的尊長——要統轄每一個行為活動也是不適宜的,假如有必要做包捆家具以及其他由奴隸所做的低賤事務的話;而是寧可如記載中所說的,像在大王統治時期[9]那樣行動。康布塞斯(Kambuses)、塞爾塞斯(Kserkses)、大流士(Dareios)就是以極度的排場和光彩而富麗堂皇地安排了壯觀的府邸。那份記載說,國王自己住在蘇薩(Sousa)或伊克巴塔那(Ekbatana),完全見不到,深居于用黃金、琥珀和象牙裝飾著圍墻的華麗宮殿中;它有許多連接著的門廊和通道,彼此分開,相隔一定距離,其安全靠銅門和高墻來保證。除這些外,頭領們以及諸多最著名人士各有排定的職位,有些是國王的貼身警衛和侍從,有些則守護著每道圍墻,是所謂的守門人和“耳目”,所以,作為他們的主人和神的國王本人,可以看到一切、聽到一切。此外,還有些人被任命為財稅官員、在戰爭中和狩獵時的首領,以及貢品收禮官,其余的人也各自掌管一切必要的事務。被西方的赫勒斯彭特海峽(Hellespontos)[10]和東方的英德斯(Indos)界定的整個帝國,依其種族分為將官、地方官、國王和該帝國的奴隸,還有郵差、守夜人、傳令官、烽火監管。該組織體系的分工就是如此;尤其是用烽火傳達信號的作法,形成了從該帝國最遠的地方到蘇薩和伊克巴塔那的連續傳送,所以,國王能在同一天就知道發生在亞洲的情況。我們必須假定,這個大王的權威遠不及統治宇宙之神的權威,正如最卑微、最弱小的生物不如國王的尊嚴一樣,因此,如果說要顯示自己是萬物的支配者、實現自己的愿望、管理該帝國會有損塞爾塞斯的尊嚴的話,那么,對于神,這似乎更不合適。對他來說,更高尚、也更相宜的是:居住在上方地區,而且,由于其力量滲透于整個宇宙,他能使太陽和月亮運動,使整個天旋轉,成為保證地球上一切事物穩定的原因。他無需任何技巧和其他東西的幫助,不像我們人類的統治者,由于自己力量的弱小,需要許多助手;他是最神圣的東西,能靠單純的運動,輕易地實現各種意圖,恰如機器操作者,借助于機器的轉動,就能實現許多不同種類的活動。玩木偶戲的人也是這樣,他們只要拉扯一根線繩,就能使木偶的頸、手、肩、眼、有時甚至是全身各部分進行某種和諧的運動。神圣的本性亦如此,他通過最接近的第一元素的單純運動,把力量傳給連續著的下一個東西,然后到較遠的事物,直到滲透于萬物之中。因為當一物被另一物運動時,它自己又以合宜的序列運動第三個事物,一切東西都按自己的構造活動,萬物的路徑不是同一的,而是相異的和不同的,有時甚至是相反的,雖然運動的最初生成可能是單一的。正像假如某人從一定高度同時擲出一個圓球、一個立方體、一個圓錐物或一個圓筒,它們各自都將按自己特有的形狀被運動?;蛘?,如果某人把水生動物、陸地動物和鳥類包在罩袍中,然后把它們同時放出,那么,很顯然,雖然使它們各自得以按自己的方式運動的最初原因是單一的,但浮游動物會跳進自己的水域游走,陸地動物將爬到自己的巢穴和草地,鳥類則會從地上升起,飛進云空。宇宙也有這種情形;通過整個天的分為白晝與黑夜的單純旋轉運動,所有天體的不同運動便生成了,雖然一切都包含在單一的球體中,但依據其距離和各自特有的構造,有些被運動得較快,有些則較慢。因為月亮是在一個月中完成它的周期,先圓盈、再虧缺、后消失;太陽和與它的軌道長度相等的其他天體(即生亮星和水星)則是一年轉一圈;火星轉一圈則需這個時間的兩倍;木星要十二年才轉一圈;最后,所謂的土星則是在它下面的那個天體所需時間的兩倍半[11]。由聚在一起的所有這些天體的輕歌曼舞所造成的單一和諧,生成于同一的開端,也要達到同一的目的,所以,整體的真實名稱是“井然有序”[12],而不是“無序”[13]。正如在一支合唱隊中,當指揮示意開始時,整個男人的合唱隊(有時也可以是女人的)便一齊高歌,有些音高、有些音低,由這些不同的音調混合成和諧悅耳的一曲。統轄整個宇宙的神也是如此:音調由可以恰當地被稱為合唱隊指揮的神從高處發出;星星和整個天總是被運動著;普照萬物的太陽作雙向旅行,靠它的升起與下落區分出白晝和黑夜,隨著它移向北方和移回南方,帶來了一年中的四個季節。在適當的節令,有雨、風、露以及在大氣中出現的其他現象,它們全都由最初的、第一的原因所引起。在這些現象之后,又跟隨著溪河的流淌、海洋的漲潮、樹木的生長、果實的成熟、動物的繁殖以及萬物的培育、繁榮與枯滅,正如我說過的,每個事物的構造,都要歸于這種過程。因此,當萬物的統治者和生成者(它是不可見的,除非根據理智的力量)給在天地之間的一切被運動的自然物發出信號時,萬物就在自己的軌道上和自己特有的界域內連續地被運動,有時消失了,有時又顯現出來,表現出無數的形式,又將它們遮蔽起來,但全都出于單一的本原。這種情形,與戰爭期間當號角吹響、發出信號時軍隊中發生的情況極為相似。因為在每個兵士聽到號音時,有的操起盾牌,有的綁上胸甲,有的則戴上護脛、頭盔或劍帶;有的套上馬具、有的登上戰車、有的下傳口令;隊長匆忙趕到自己的連隊,旅長回到軍旅,騎兵回到騎兵營,步兵跑向自己的崗位;一切人都依照最高統帥的命令,被單一的號聲指揮得匆忙行動。我們也必須假定宇宙有這種情形;通過某一刺激力,萬物都動作起來,發揮自己特有的作用,而這個力是看不到的、不可見的。雖然它不可見,但既不妨礙自己的活動,也不影響我們對它的信念;因為靈魂(正是由于它,我們才有生命,并有了居所和城市)雖不可見,但我們卻能見到它的活動;因為所有的生命系列,都是通過它而被發現、被安排和被連結在一起的——土地的翻耕播種、技術的發明、法律的使用、城市的組織系統、家務和公務活動、與外邦的戰爭與和平。這樣,我們也必須相信神,其力量最強大、容貌最漂亮、生命永不朽、德行最高尚,因為雖然一切有死的自然物不能見到他,但通過他的活動,可以看到他。因為發生在氣、土、水中的一切現象,都可以真實地被說成是支配宇宙的這個神的作品。按自然哲學家恩培多克勒的說法,從神之中:
作個粗淺的比較,它確實像拱形建筑中的所謂拱心石——它們處于中間,把兩邊連結起來,保證整個建筑結構的平衡、次序與穩定。他們也說是雕刻家斐第阿斯(Pheidias),當他在衛城(Akropolis)建豎起雅典娜[15]時,把自己的特征刻在了她的盾牌中間,通過某種隱秘的技巧,就將其附著于這座雕像,所以,假如某人想取走它,必然會打碎和傾覆整座雕像。宇宙中的神就有類似的地位,他保證整體的和諧與安全。唯一的區別是他不在宇宙的中心(因為那里是土的位置,是混亂的地方),而是極度純潔,處在純潔的地方;由于它是上方的界域[16],所以,我們正確地把這里稱為天[17];它也被叫做奧林波斯◣注:奧林波斯(Olumpos),是馬其頓的特薩勒邊境上的一道高墻,被相信為
是諸神之家,其門道被厚厚的云層所守護。◢,因為它通明透亮[18],擺脫了一切昏暗與混亂無序的運動;這些混亂現象之所以出現在我們地球上,是由狂風暴雨引起的。因此,詩人荷馬說:
人類生活的習慣——把上方的地點給予神靈——也表明了這一點;因為當人們祈禱時,大家都是把雙手舉起,伸向天空。依據這個道理,詩人下面的說法也是極好的:
所以,同一個地方也被最高貴的感性物體——星星、太陽和月亮占有。也正是由于如此,唯有天上的物體才總是保持著相同的次序和排列,從無變化與質變,地上的流逝之物則有許多質變,并承受影響。因為在此之前,強烈的地震撕裂過地球的許多部分,傾盆大雨鋪天蓋地、淹沒過它,波浪的漲落常使干燥的陸地變成海洋,或使海洋變成干燥的陸地,瘋狂的風暴和颶風有時摧毀了整座城市;來自天上的火焰以前曾焚燒了地球的東部,正如人們所說,這發生在發所托(Phaethontos)的時代;有些火焰則從西方的地中冒出,就像當埃托那(Aitne)的火山口噴發,并如山洪在大地上流動時一樣。在這里,那個虔誠者的種族尤其受到神靈的珍寵,因為當他們受到滾滾而來的巖漿襲擊時,他們將年邁的長輩舉在肩上,以求保證他們的安全;當火的河流涌到他們身邊時,他們就將其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轉向這邊,一部分轉向那邊,以使年輕的人和他們的長輩不受傷害。
總之,正如舵手在船中,馭手在戰車中,指揮在合唱隊中,立法者在城市中,將帥在軍隊中一樣,神也在宇宙中,區別只在于:他們的統治是疲乏的,充滿了許多變動和擔心,而神則沒有愁苦與勞累,也擺脫了一切肉體方面的虛弱。因為他位處不能被運動的東西中,在他意愿的地方并以他意愿的方式運動和旋轉存在于不同形式和本性中的萬物;猶如城市的法律,在遵從它的人們的靈魂中是不能被運動的,但卻規范該城市的一切。因為,為了服從法律,行政長官要去履行自己的職責,法官要去適于他們的法庭,議員和陪審團成員要去指定的碰頭地點議事;有的人要走到公共建筑物去用餐,有的人要去法庭為自己辯護,有的人則到獄中被處死。也出現了由法律規定的公眾節日和一年一度的慶典,祭獻神靈、崇奉英雄、祭奠死者。根據單一的指令或法律的權威而進行的一切活動,都在詩人的詩句中得到了很好的表達:
所以,我們必須假定,那個更大的城市(我指的是宇宙)的情形亦如此。因為對于我們,神是公正不倚的法律,不容任何更改或變動,肯定比刻寫在書板[22]上的那些法律更好、更穩定。在他不動而和諧的統治下,天和地的一切秩序都被安排,通過適合于依據種、屬劃分出來的各類動物、植物的生命種子,擴展到自然萬物。葡萄樹、棕櫚樹、鱷梨樹、“甜的無花果樹和橄欖樹”荷馬:《奧德賽》Ⅺ,590。,以及正如詩人所說的,那些雖不結果、但有其他用途的梧桐、松樹和黃楊樹,“赤楊、白楊、香甜的絲柏”[23],在秋季有愉快的收獲、但難以貯藏的樹,“梨樹、安石榴樹和果實艷麗的蘋果樹”[24];還有野生和家養的各種動物,有些生活在氣中,有些在地上,有些在水中,它們的生成、長大和滅亡,全都服從于神的法則;因為正如赫拉克利特說:“一切爬行動物都被他鞭打,驅趕到牧場”[25]。
【7】神雖然是一,但依照他自己造成的不同影響,又有多個名稱。我們把他稱為芝那(Zena)和底亞(Dia),交替著使用這兩個名稱,仿佛我們說他是因為我們通過他(dia hon)而活著(zen)[26]。他也被稱為克羅諾斯[27]的和時間的兒子,因為他從一個無限的時代[28]活到另一個時代。他也從自然現象中獲得了下列名稱——光神、雷神、氣神、以太神、霹靂神、雨神等等。他也被稱為豐收神和城邦神、和族神和家族神、親屬神和祖先神,因為他與這些有關系;他還叫做朋友神、友愛神和款待神、戰爭神和勝利神、潔凈神和復仇神、祈求神和寵惠神,正如詩人們說,他是真正的救世主和拯救者??傊?,他是天神和地[29]神,從一切自然的和技術的事物中得到名稱;因為他是萬物的原因。因此,《奧菲詩》[30]中正確地宣稱:
我以為,“必然性”作為不可征服的原因,只是他的另一個稱呼;“天命”則是由于他把事物束縛在一起,并無阻障地運動它們;“命定”則因為萬物都是有限的,世上無物無限;“命運”源于萬物的被分割;“報復”則出于對每一個的分派;“亞得拉斯提亞”[32]是依照本性不可避免的原因,“天意”則是永遠存在的原因。關于“命運”女神和紡錠的故事,在某種意義上也有同樣傾向;因為命運女神有三個,對應于被分開的不同時間,在錠子上的那部分生命之線已紡成,有一部分有待于紡,另一部分正在被紡。已紡成的相關于命運女神之一,即亞托洛波斯(Atropos),因為一切過去了的東西都是不可逆轉的;將紡的屬于拉赫色斯(Lachesis),因為依據自然而命定的運氣在等待著萬物;現在的則屬于克羅梭(Klotho),安排每人特定的命運并紡線。這個故事講完了,而且說得不錯。
所有這些其實都只不過是神。正如思想高深、出身名門的柏拉圖所說:“恰如古代的故事所講的,神把持著存在萬物的開端、終結與中間,以一條直線運動,合符自然地把它們引向完成;而且,總是追隨著公正,懲罰一切達不到神圣法則的東西——使每個人從一開始就有它,假如他想分享寵賜的至福的話”[33]
[1] 據說此文是寫給亞歷山大的信。
[2] 可能是引用柏拉圖所謂“靈魂的眼睛”。參見《國家篇》,533D。
[3] zoophoros kuklos。
[4] 不列顛的古名。
[5] 西班牙半島的古名。
[6] DK殘篇10。
[7] 395b26。
[8] 荷馬:《伊利亞特》Ⅰ,499。
[9] 指的是公元前6—前5世紀時波斯王朝的繁榮時期。
[10] 是現在的達達尼爾海峽的舊名。
[11] 即30年。
[12] kosmos。
[13] akosmia。
[14] DK殘篇21。
[15] 雅典娜(Athena),雅典的守護女神。
[16] horos ano。
[17] 天(ouranos),從詞源上講,ouranos是從horos ano中推出的。
[18] 通明透亮(hololampes),在詞源上,Olumpos是從Hololampes中推出的。
[19] 《奧德賽》Ⅵ,42—45。
[20] 《伊利亞特》XV,192。
[21] 索福克勒斯:《俄狄甫斯王》,4-5。
[22] 書板(kurbeis):一種三角形的板塊,雅典的一些早期法律曾刻寫于上。
[23] 荷馬:《奧德賽》,V,64;XI,589。
[24] 荷馬:《奧德賽》,V,64;XI,589。
[25] DK殘篇11。
[26] Zena源于zen,Dia源于dia hon。
[27] Kronos。
[28] aionos。
[29] chthonios。
[30] Orphikoi。
[31] 科恩(Kern),《奧菲詩殘篇》,21a。
[32] 報復女神的名稱之一。
[33] 見柏拉圖:《法律》,715E—716A;730C。柏拉圖的原文是兩段話,這里被合并到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