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卷

【1】所有變化的東西都以下列方式之一進行著變化:它或者由于偶性而變化,例如,當我們說那個文雅的走來了時,說的是走來的人具有文雅的偶性;它或者由于某部分的變化而被籠統地說成是整個地在變化,例如,有病的眼睛或肺部(它們是整個身體的部分)被治愈而被說成是身體的康復;此外,還有某種東西,既不是就偶性而言被運動,也不是就它所屬的某個其他的部分,而首先是就自身在被運動;這是一種就本性自身而能被運動的東西。這種運動又是彼此各不相同的,例如能發生性質變化的東西。而且,性質變化中又有能被治愈的或能被加熱的等不同。

在運動者方面也有同樣的區別。因為有的是就偶性而運動,有的是就部分(即就屬于它的某東西)而運動,有的是就自身直接而運動,例如醫生治病,手指敲打等。

現在,我們有了某個最初運動者,某個被運動物,以及運動在其中進行的東西(即時間),除了這三種要素之外,還有運動由以出發以及所要達到的東西(因為一切運動都是從某一點出發到達某一點的;而最初的被運動物又總是不同于被運動所達到的以及由以開始的東西,例如燃燒著的木頭,灼熱和陰冷,在這三者中,燃燒著的木頭是被運動物,灼熱是運動所要達到的,陰冷則是運動由以出發的)。因而,很顯然,運動存在于木頭之中,而不是在形式中;因為形式、地點和數量既不運動,也不被運動。但是,卻有著運動者、被運動物以及被運動所歸宿的東西(被運動所歸宿的東西比由以出發的東西更為重要。因為變化乃是依它為名的。正是如此,趨于非存在的變化才叫做消滅——盡管被消滅物的變化是從存在出發的——而趨于存在的變化才稱為生成,雖然這種變化是以非存在為起點的)。運動是什么的問題,前面已經說過,從中可以看出:被運動物的被運動所歸宿的形式、屬性和地點都是不能被運動的,例如知識與灼熱。(有人或許會提出問題:如果屬性即所承受的變化是一種運動,而白色是一種屬性,那就會出現趨于運動的變化了。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回答說:白色并不是運動,只有變成白色才是運動。)

在上述的這些歸宿中,有的是就偶性,有的是就部分和就其他東西,有的則是最初的,不就其他什么。例如,一個被變白的東西變成為被思想的東西是就偶性(因為作為顏色,它只是偶然地被思想);它變成有顏色的只是因為白色是顏色的部分,正如說去了歐洲乃是因為雅典是歐洲的部分一樣;只有它變成白的顏色才是就它自身。

到此為止,我們說明了事物的被運動在什么意義上是就自身的,在什么意義上是就偶性而言的,在什么意義上是就其他什么的,而且也說明了在運動者和被運動物兩方面自身直接是什么意義。很清楚,運動不在形式中,而在被運動著的東西中,而且,是在就實現活動而言的能被運動的東西中。

在這里,我們且不去理會就偶性的變化;因為這種變化會永遠存在于萬事萬物中以及在它們的一切方面中。相反,不就偶性的變化卻并非無處不在、無事不有,它只是存在于對立物及其居間者和矛盾中。這可以從事例的歸納中加以確證。變化來自居間者,因為居間者自身可被用作對立雙方的對立面,原因在于,在一定的意義上,居間者也就是極端。因此,它與對立雙方的關系以及對立雙方與它的關系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一種對立。例如,中音對于高音來說是低音,而對于低音來說又是高音;灰色相對于黑色為白色,但相對于白色又成了黑色。

既然所有的變化都是從一物變成為另一物(變化一詞即metabole就能表明這一點;因為meta就是“某物在他物之后”,這就表明是一物在先,一物在后),那么,變化物的變化就應該有以下四種:或是從主體到主體,或是從主體到非主體,或是從非主體到主體,或是從非主體到非主體(我所謂主體的意思,是被肯定表示的東西)。所以,在以上所說的四種變化中,必然只有三種能成立——從主體到主體,從主體到非主體以及從非主體到主體。因為從非主體到非主體的變化并不存在,原因在于這種情況不存在反對關系,既無對立,也無矛盾。

在這幾種變化中,從非主體到主體這一由于矛盾的變化就是生成,它又分為籠統的生成和特定的生成兩種。例如,從非白的東西變成白的東西就是特定的生成,而從籠統的非存在變成實體(或存在)則是籠統的生成;我們說的籠統的生成,只是指有個什么由此而生成,并不是說生成了某個特定的東西。從主體到非主體的變化則是消滅,如果從實體變成了非存在,就是籠統的消滅,如果是變成了某個否定的對立面,就是特定的消滅,正如在生成方面所說過的那樣。

盡管非存在有多種含義,但是,不論是就組合或分離而言,還是就潛能與一般意義上的就實現的存在相對立,它都是不可能被運動的(雖然非白的東西或不好的東西可能有就偶性的被運動——因為那個非白的東西或許是人——,但是,在一般意義上的非存在這個東西決不能被運動),可見,非存在是不能被運動的。如果這一點成立,那么,生成也就不會運動;因為非存在有生成(如果就偶性生成的說法更為合適,那么,說就一般而生成的非存在也同樣正確)。因此,非存在也不能靜止。這些就是認為非存在能被運動所導致的困難。此外,一切被運動的東西都在地點中,而非存在卻不在地點中,不然的話,它就應該是在某處了。消滅也不是運動;因為與運動相反的或者是運動,或者是靜止,與消滅相反的卻是生成。

既然一切運動都是某種變化,變化只有上面所說的三種,而在這三種之中,生成與消滅方面的變化(它們是相互對立的)又不是運動,那么,必然只有從主體到主體的這一種變化才是運動。這兩個主體或者是相反的,或者是居間的(因為短缺也可以作為相反的一方,并且能用肯定語詞來表達——如裸體、豁牙與黑色)。

可見,如果把范疇區分為實體、性質、何處、何時、關系、數量、動作和承受的話,那么,運動就必然地有三類——性質的運動、數量的運動和地點上的運動。

【2】運動不就實體而存在,因為沒有什么存在與實體相反。

也無關系運動。但是,在相關的一方發生變化時,不變的另一方就不可能與之對應了,所以,關系有就偶性而言的運動。

動作和承受也沒有運動,一切被運動的東西和運動者亦無運動,因為不能有運動的運動,也沒有生成的生成,總之,沒有變化的變化。

因為首先,運動的運動可能有兩種含義:或者作為主體,例如一個人因為從白變成黑而被運動,所以,運動也像這樣作為主體或變熱、或變冷、或變更地點、或增加和減少——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變化不能作為某個主體——;或者由于另外的某一主體從一種變化變成另一種形式,例如,一個人從疾病變為健康。但是,除了就偶性而言之外,這種情形也不能成立。因為運動本身是從一種形式向另一種形式的變化。(生成和消滅也是這樣,盡管它們是直接矛盾,而運動則不過是差異。)所以,如若有運動的運動,那么,人在從健康向疾病變化的同時也就在從這個變化轉入另一個變化。因此很明顯,當一個人已經病了時,他可以轉入另一個有關的變化過程(因為他可能靜止),而且,這個轉變的過程永遠不會是耦合,而是從某種確定的東西變為另一種確定的東西;這樣,它也就包含了一個對立的變化,即康復的過程。但是,變化的變化也可能偶然地發生,例如,隨著變化所屬的主體有時變得有知,有時又變得無知,也就發生了從記憶到遺忘的變化。

其次,假若變化有變化,生成有生成,那么,就會步入無限。如果在后的變化是前一個變化的結果,前一個變化必然也是這樣。例如,如若一個一般的生成曾在某時生成,生成的東西也曾生成,那么,它就還不是一般生成的東西,而只是某個生成的東西在生成;而這個東西又曾在某時生成,所以,它在那時也還不是生成的東西。既然在這無限的系列中沒有什么環節是最初的,所以也就沒有一個相繼的環節。這樣,也就沒有生成,沒有運動,沒有什么變化的東西。

再有,同一主體的運動也會是與它相反運動(以及靜止)的主體,生成和消滅也是這樣,所以,生成的東西在某時已經生成時,它在那時也會消滅。但是,它既不能在生成時立即消滅,也不能在生成以后消滅;因為消滅過程中的東西必定是存在著的。

再有,在生成和變化的下面必須有質料。這質料是什么呢?正如身體或靈魂是性質變化的基礎一樣,生成運動或生成的載體是什么呢?再者,被運動所達到的目標又是什么呢?因為某物的運動或生成必定是從這東西到那東西。但是,它同時又將怎樣做到這一點呢?因為學習的生成并不是學習,所以,既不會有生成的生成,也不會有某種變化的變化。

此外,如果只可能有三種運動,那么,作為載體的自然以及運動所達到的目標也就必然是三者之一;例如,移動必定性質被變化或被移動。

總之,既然一切被運動的東西只以三種方式被運動,即或者就偶性,或者就某個部分,或者就本性自身,那么,就只有就偶性而言,變化的事物才可能變化。例如,一個正在恢復健康的人可以奔跑或者學習;但是,我們早已說過,就偶性的變化我們是存而不論的。

既然實體、關系、動作和承受都不能有運動,那么,剩下來的就只有性質、數量以及在何地的運動了;因為在它們各自之中都有對立面存在。在性質方面的運動就是質變;因為這個共同的名稱包含了這方面的對立。我這里所謂的性質不是指實體之中的性質(因為屬差也是一種性質),而是指的可承受性,即事物由此而被說成承受或不承受什么變化的那種性質。數量方面的運動無共同的名稱,只能把一方叫做增加,另一方稱為減少——趨于完滿量度的運動是增加,從完滿量度出發的相反運動是減少。地點方面的運動既無共同的、也無個別的名稱,權且用移動作為共同名稱來述說吧。盡管嚴格說來,被移動這個詞僅僅適于述說那些在變更地點時自己沒有能力停下來,也不能把自己從一個地點運動到另一個地點的東西。

在同類的變化之中,那種在較大或較小程度上的變化也是性質變化。因為從相反的一方到另一方的運動或者是一般的,或者是特定方式的;因為向較小程度方面的運動被稱為向相反面的變化,而向較大程度方面的運動則被叫做是從相反面出發向自身的變化。特定的或一般的變化沒有什么區別,只是在特定的變化中,對立雙方的相互反對是在特定的意義上而已。較大和較小只不過是意味著在較多或較少的程度上具有或不具有這種對立的性質罷了。

從這些清楚可見,運動只有那三種。

不能被運動是指:首先,根本就不能被運動的東西(正如聲音不能被觀看一樣);其次,在較長時間中很難被運動,或者不容易被開始其運動(被稱為難以被運動的東西);第三,盡管在本性上能夠被運動,但在一定的時間、地點或方式下,這個本性能被運動的東西卻沒有被運動。靜止就僅僅是指的這最后一種不能被運動的情形;因為靜止是與運動相反的,所以,它是能夠接受運動之物的運動的短缺。

那么,什么是運動,什么是靜止,以及變化有多少,運動又有哪些種類,這些問題上面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3】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說明什么是并存和分離、接觸與居間、順接、接續和連續,而且表明這些術語各自自然地適用于什么。

當事物處于同一個原始的地點時,它們就被稱為是在地點上的并存,相反,當它們處在不同的地點時,就被說成是分離著。

當事物的終端是在一起時,它們就是彼此接觸著。

〔既然一切變化都處于對立的雙方之中,在對立的東西中,有些是相反的,有些是矛盾的,而矛盾雙方沒有什么居間者存在,那么很明顯,居間者只會存在于相反的東西之中。〕[46]在本性方面能連續變化的變化物,在它還沒有被移動著變化到那個最后的目標之前所自然地達到的那個階段,就是居間。所謂居間,至少也會有三個方面存在;因為相反者是變化的終點;如果在事物的運動過程中沒有間斷,或者只有最小的間斷,那么,它就是在連續地被運動著——這里說的間斷不是指時間方面的(因為時間的間斷并不妨礙連續,相反,在最低音調之后可以立即發出最高音調),而是指事物方面的——即被運動發生在其中的那個事物的中斷。無論是在地點方面的變化中,還是在其他種類的變化中,這一點都是顯而易見的。在地點上的相反者則是指在直線中距離最遠的東西;因為最短的線是被定限的,而被定限了的東西就是尺度。

一物順接著另一物,是指它處于或按位置,或按形式,或按其他什么所確定的起點之后,而且沒有任何與它同類的東西把它和它所順接的事物隔開(我所謂的與它同類的東西,是指例如,一條線段或多條線段之間隔著線段,一個單元或多個單元之間隔著單元,一幢房屋之間隔著房屋;但是,沒有什么妨礙不同類的東西間隔其中)。因為順接的東西是順接于某一特定的東西,而且是一個在后的東西;因為一不順接于二,一個月中的第一天也不順接于第二天,而是相反,二順接于一,第二天順接于第一天。

如若一物順接著而又接觸著,它就是接續著他物。

連續是接續的一種。我所謂的連續,是指事物彼此接觸的每一個限界變成為同一個,而且(正如這個詞本身所表明的)相互包容;如果終端是兩個,連續性就不可能存在。在作了上述的規定之后,就可明白,連續性存在于這些事物之中,它們依據于來自相互間的接觸而自然地形成為一體。而且,把它們包容在一起的東西以什么方式變成為一體,其整體也會這樣地形成為一體,如通過鉚合、黏結、接觸或有機統一等方式。

顯然,順接是第一的。因為接觸著的東西必然是順接著,而順接著的東西并非全都接觸著(因此,順接存在于原理上在先的那些東西中,例如在數目中,但接觸則不是這樣)。而且,如果有連續,就必然有接觸;但如果有接觸,卻不一定有連續。因為,它們的終端即使并存著,也不必然是一個,但是,如果是一個,就必然并存著。所以,在生成方面,自然結合是最后的;因為如果終端要被自然地結合,就必然要有接觸;而接觸著的東西并非全都自然地結合著,也就是說,在接觸不存在于其中的事物里,自然的結合也顯然不存在于其中。

所以,即使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有自身獨立的點和單位存在,這種點和單位也不會是相同的;因為點與點能彼此接觸,但單位與單位只能依次順接。而且,在點與點之間可能存在某種東西(因為所有的線段都是點之間的居間者),而在單位與單位之間并不必然有什么;因為例如,在一與二之間就不存在著什么。

那么,什么是并存與分離,什么是接觸,什么是居間和順接,什么是接續與連續,以及它們每一個各自適用于什么,所有這些問題我們都已說過了。

【4】運動被說成是單一的有多種含義;因為我們所謂的“單一”就有多種含義。按其范疇的不同性質,運動在種上是單一的;所以,每一移動與所有其他的移動在種上是單一的,但質變與移動在種上則是不同的。

當運動不僅在種上是單一的,而且也發生于不可分割的一個屬中時,它就在屬上是單一的。例如,顏色有不同的屬,所以,變黑和變白在屬上是不同的;但是,每一個變白和所有其他的變白在屬上都是同一的,每一個變黑與任何其他的變黑也如此。而白在屬上不可再被劃分了;因此,每一變白和所有其他變白在屬上是單一的。如若運動恰巧是種同時又是屬,那么顯然,它就只是在某種意義上的屬的單一,而不是完全的屬上的單一。譬如學習就是一個例子。因為知識既是領會[47]的一個屬,又是各種知識的種。

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當同一東西從同一起點出發向同一目標變化時,這樣的運動(例如一個點周而復始地從這一地點向那一地點運動)是否在屬上是單一的?如果它在屬上是單一的,那么,圓周移動就會與直線移動相同,滾動就會與步行同一了。但已被確立的原則是:如果運動在其中進行的東西在屬上各異(譬如這里所說的圓周和直線就是在屬上各異的),那么,運動本身也就在屬上不同。

那么,運動在種上以及在屬上單一的問題就是如此。

只有在本質上和數目上單一的運動才是無條件的單一。下面的辨析將表明這種運動是什么。與我們所說的這種運動相關的因素從數目上看有三個方面——什么東西、在哪里、在何時。我的意思是,必然有某個被運動的東西,例如人或者金;而且,還必然要在哪里被運動,例如在地點上或者在屬性上;此外,還必須有時間,因為萬物都是在時間中被運動的。在這三個要素中,使運動在種上或屬上單一的因素是運動發生于其中的那個地方,使運動具有接續性的因素是時間,使運動無條件的單一的則是所有這三者。因為要使運動成為無條件的單一,必須是運動處于其中的地方是一個,而且是不可再分的(例如屬);運動所經的時間是一個,而且沒有中斷;被運動物是一個,而且不是就偶性(就像白的被變黑,科里斯考斯在行走一樣;雖然科里斯考斯和白的都是一,但這是就偶性而言的),也不是在同做某事的意義上(因為也許有這種情況:兩個人同時在被醫治同一種病,例如眼炎,使之恢復健康,但這種運動實際上不是單一的,只是在屬上單一)。

現在,假定蘇格拉底一而再、再而三地經歷了在屬上相同的某種質變。如若已經消逝了的東西可能再度生成,而且在數目上仍是同一的,那么,這種質變就或許是單一的;反之,如若不同一,這種質變就不是單一的。

還有一個與此相似的疑問:健康是否是單一的?或者一般地說,身體中的狀況和屬性在本質上是否是單一的?因為具有著這些狀況和屬性的身體顯然是在運動著和變動著的。如果黎明時的健康與此時的健康是同一的,那么,當一個人在中斷了健康而又再度獲得健康時,前一種健康與后一種健康為什么不可以是在數目上的單一呢?因為道理是相同的。當然,也有以下的區別:如果這同一的主體在數目上可以是兩個的話,狀況也必然如此(因為在數目上單一的主體,在數目上的實現也是單一的);但是,如果狀況是單一的,就還不能足以使我們把實現也當作是單一的,因為當一個人停止行走時,行走就不再存在了,一旦他再度行走,行走也就會再次出現。所以,如若健康是同一的,那么,同一個東西就會反復多次地消滅而又生成了。當然,這些疑難是在我們當下的考察范圍之外的。

既然一切運動都是連續的,那么,在一般意義上單一的運動也必然是連續的(既然一切運動都是可分的),而且,如果是連續的運動,也必然是單一的。因為在任何運動與任何其他運動之間是不會生成連續的,就像巧遇的東西與任何其他巧遇的東西之間不會有連續,只有終端同一的東西之間才可能有連續一樣。有些東西沒有終端,有些東西的終端在屬上各異,盡管都有終端這個相同的名稱。例如,線段的終端和行走的終點怎么可能相互接觸或者成為同一呢?無論在屬上還是在種上都不相同的運動確實可以依次接續;某人可能在奔跑之后立即得了熱病,而且,在火炬接力賽中,我們看到的也是接續移動,而不是連續移動;因為只有在兩物的終端成為單一時,才會是連續的。所以,依據時間的連續,運動可以是接續的和順接的,但只有依據運動本身的連續,它才可以是連續的;這就是說,只有在兩運動的終端成為一個時才行。因此,必然是屬上相同、主體同一而且在同一時間之中的運動才會是一般意義上的連續和單一,——之所以在時間上要求沒有不動的居間者,是因為在運動中斷的地方就必然是靜止。間夾著靜止的運動是眾多,而不是單一的;所以,如果某個運動被靜止所阻斷,它就不是單一的,也不是連續的;而如果時間有居間,它就會被阻斷。盡管運動在屬上不是單一的,但如果時間未被阻斷,那么,時間就是單一的,而運動則在屬上各異。因為單一的運動在屬上必然是單一的,盡管在屬上單一的運動并不必然是一般的單一。那么,一般意義上的單一運動是什么,就已經說過了。

再有,如若運動是完全的,它也被說成是在種方面、在屬方面以及在本質方面的單一,就像在其他場合中,完全和整體是單一的特性一樣。在有的時候,只要運動是連續的,即使它還不完全,也被稱為單一。

除了上述的那些情形外,規整的運動也被叫做單一。因為與不規整的運動相比,人們更愿意把規整運動認作單一,就像直線運動那樣;因為不規整運動可以被分為彼此不同的部分。但是,二者的差異似乎只是多寡程度的不同而已。在每一種運動中,都有規整與不規整之分;因為可以有規整的性質變化,也可以有規整的移動(例如在圓周上或直線上的移動),增加和減少方面的情形也如此。造成運動不規整的差異有時是在被運動所經的路線上——因為,如果路線不是一個規整的大小,運動也就不能是規整的,例如折線運動、螺旋運動或者任意挑選的兩個部分不能彼此適合的其他大小的運動——,有時候,這種差異既不是在某地,也不是在某時,也不是在所要達到的目標中,而是在運動的方式中;因為在有些場合,運動是依據快慢而被區分的:如果速度相同,運動就是規整的,反之則不規整。因此,快和慢既不是運動的屬,也不是運動的屬差,因為它們與一切千差萬別的運動相關聯。所以,同一東西的重和輕的運動(例如土對土自身或火對火自身)也不是屬或屬差。可見,不規整運動依據連續也是單一的(但它是較小程度的單一,折線移動就可以作為這種情況;程度較小的東西總是有相反因素的滲入)。既然每種單一的運動都既可能是規整的,也可能是不規整的,那么,雖然接續著、但在屬上不相同的運動就不應是單一的,也不應是連續的;因為,由質變和移動復合而成的運動怎么可能是規整的呢?因為不然的話,質變和移動就會彼此適合了。

【5】此外,我們還必須確定什么性質的運動與什么性質的運動相反,而且要以同樣方式來確定有關停頓的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判定:從同一事物出發的運動是否與達到這同一事物的運動相反(例如出發于健康的運動與達到健康的運動),這二者之間的相反似乎相似于生成與消滅之間的相反;或者,從相反雙方出發的運動是否相反(例如從健康出發的運動與從疾病出發的運動);或者,達到相反雙方的運動是否相反(例如達到健康的運動與達到疾病的運動);或者,從相反的一方出發的運動與達到相反的另一方的運動是否相反(例如出發于健康的運動與達到疾病的運動);或者,從相反的甲方出發達到相反的乙方的運動與從相反的乙方出發達到相反的甲方的運動是否相反(例如,從健康出發達到疾病的運動與從疾病出發達到健康的運動)。因為運動之間的相反情形必然是上述這五種方式中的一種或幾種,此外再沒有使它們對立的其他方式了。

從相反的一方出發的運動與達到相反的另一方的運動是不會相反的(例如,從健康出發的運動與達到疾病的運動不相反),因為它們是同一的;當然,它們的存在并不相同,就像出發于健康的變化與達到疾病的變化不同一樣。從相反的一方出發的運動與從相反的另一方出發的運動也不相反;因為運動出發于相反的一方也就同時是要達到相反的另一方(或者是趨于中端;但是,關于這一點,我們在后面再說),而達到相反一方的變化與出發于相反一方的變化相比,前者似乎更應該被認為是相反運動的原因。因為后者是相反的缺失,前者是相反的獲得;而且,每一運動的被命名更多地是依據變化所要到達的終點,而不是它所出發的起點,例如,達到健康的運動是康復,達到疾病的運動是患病。

所剩的問題還有向相反雙方的運動,以及向相反雙方、出于相反雙方的運動。現在,向相反雙方的運動與出發于相反雙方的運動或許是差不多的,但是它們的存在卻可能不同(我指的是,達到健康者不同于出于疾病者,出于健康者不同于達到疾病者)。既然變化區別于運動(因為運動是從某一特定主體出發向另一特定主體的變化),那么,從相反的甲方出發向相反的乙方的運動就是與從相反的乙方出發向相反的甲方的運動相反的(例如,從健康出發向疾病的運動與從疾病出發向健康的運動相反)。通過歸納也能表明什么性質的運動被認為是相反的。例如,患病與康復是相反的,被人教以知識與被人授以謬誤是相反的(因為所向的目標是相反的;因為就像知識的獲得一樣,謬誤也既可以就自身,又可以就他人而發生),向上的移動與朝下的移動是相反的(因為它們在長度上相反),向右的移動與向左的移動是相反的(因為它們在寬度上相反),朝前的移動與朝后的移動也是相反的(因為它們在深度上相反)。如果只有趨于相反的一方,那就不是運動,而是變化。例如變成白色就不是從某一特定的顏色出發的。而且,在沒有對立面的一切場合中,出發于同一物的變化與向著同一物的變化是相反的。因此,生成與消滅相反,丟失與獲得相反;但它們都只是變化,而不是運動。

在相反雙方有中端的一切場合中,必須把趨于中端的運動看成是在某種意義上的向著相反的一方或另一方的運動。因為無論變化朝哪一個方向進行,中端都被當作是與運動相反的一方,例如,在由灰向白的運動中,灰色被當作由黑色出發的起點,在由白向灰的運動中,灰色則被當作向著黑色的終點,在由黑向灰的運動中,灰色又被當作向著白色的終點。因為就像我們在前面所說過的,所謂中端,就是在某種意義上分別地與兩個終端相對立。

所以,從相反的甲方出發向相反的乙方的運動與從相反的乙方出發向相反的甲方的運動是相反的。

【6】既然運動不僅被認為與運動相反,而且也與靜止相反,那么,就必須考察這后一種情況。因為,一般說來,運動既與運動相反,也與靜止對立(因為靜止就是運動的短缺,而短缺就可以被稱為它的相反面),而且,還有這類運動與這類靜止的對立,例如,地點上的運動與地點上的靜止對立。

但是,現在要對這種籠統的說法加以限制:和停頓于此地相對立的是出發于此地的運動呢還是朝向此地的運動?因為很明顯,既然運動是發生于甲乙兩個主體之間,那么,從甲出發向相反的乙的運動就在甲處的停頓中有它的對立面,相反,從相反的乙出發趨于甲的運動就在相反的乙處的停頓中有它的對立面。

同時,這兩個停頓也是彼此相反的。因為如果只有運動的彼此相反,而沒有靜止的相互對立,這種看法是荒謬的。在相反中的靜止是對立的,例如,健康中的靜止對立于疾病中的靜止。而且,健康中的靜止也對立于由健康到疾病的運動;因為,說它對立于由疾病到健康的運動是不合理的(因為向事物停頓于其中的那個東西的運動更多地是達到靜止的過程,而向靜止的過程與向那個運動過程是共存的),而且,與健康中的靜止相對立的必然要么是由疾病到健康的運動,要么是由健康到疾病的運動。因為無論如何不會是白中的靜止與健康中的靜止相對立。

凡是沒有對立面的事物,都不會有運動,但是,卻有著從它出發的與趨向于它之類的對立變化,例如從存在出發的變化與向著存在的變化對立。這樣的事物也沒有停頓,雖然有不變化。如若有某個主體,那么,它存在中的不變化與非存在中的不變化就是對立的;如果非存在不是某個主體,有人就或許會提出疑問:存在中的不變化與什么對立?還有,這個不變化是不是靜止?如果它是靜止,那么,就會要么并非一切靜止都和運動相對立,要么生成與消滅都是運動。現在很明顯,既然生成與消滅不是運動,那也就不能說它們是靜止,只能說是相似于靜止的什么,即不變化。存在中的不變化或者相反于無,或者相反于非存在中的不變化,或者相反于消滅(因為消滅是出發于存在中的不變化的變化,而生成則是趨向于存在中的不變化的變化)。

或許有人還要提出疑問:為什么在地點上的變化中有合乎自然和反乎自然的停頓與運動,在其他方面的變化中就沒有呢?例如,沒有合乎自然的質變和反乎自然的質變,因為康復并不比患病更合乎自然或更反乎自然,與變黑相比,變白也無所謂更合乎或反乎自然;增長與減少方面亦如此(因為增減雙方彼此之間沒有一方合乎自然另一方反乎自然這樣的對立,增長與增長之間也如此)。生成與消滅的道理也相同;因為不可能是生成合乎自然,消滅反乎自然——因為變老就是合乎自然的——,我們也不會看到一個生成合乎自然,另一個生成反乎自然。對于這個疑問,我們的回答是:如果反乎自然是強制意義上的,那么,強制的消滅就應該是反乎自然的,而且與合乎自然的消滅相反。那么,是否有一些生成是強制的和非命定的,所以是與合乎自然的生成相反的呢?而且,有強制的增長和減少嗎?例如,能否通過精美食物催人快快長大,或不用土把種子蓋嚴使之迅速成長?再有,質變方面的情形如何?我們回答說:是同樣的。因為有些質變是強制的,有些則是自然的,例如,疾病在危險期好轉就反乎自然,在非危險期好轉就合乎自然。這樣,消滅就會彼此相反,而不是與生成相反。難道有什么妨礙嗎?因為假如一個是歡樂另一個是痛苦的話,那么,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這種相反情形;由此可見,消滅與消滅的對立不是無條件的,而是就它們雙方各自具有這種特性而言。一般說來,運動和靜止的對立則以上述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向上的運動與朝下的運動、向上的靜止與朝下的靜止相反,這些是地點上的對立;火向上移動是合乎自然的移動,土朝下移動也是合乎自然的移動,它們的移動就是對立的。而且,火向上是合乎自然的,朝下是反乎自然的,它的合乎自然的移動一定相反于反乎自然的移動。停頓也如此:在上面的停頓與由上向下的運動相反,對于土來說,在上面的停頓是反乎自然而發生的,由上向下的運動則是合乎自然的。所以,一個事物的反乎自然的停頓相反于它的合乎自然的運動(因為同一事物的運動也是這樣相反的);因為它的運動——向上或朝下——一個是合乎自然的,另一個則是反乎自然的。

這里有一個問題:是否一切并非永恒的靜止都有生成?而且,這個生成與停頓是否同一?如若是,那么,反乎自然而停頓的東西,例如停頓于上面的土,就應該有生成了;這樣,當它強制地被朝上移動時,它就是在趨于停頓了。但是,趨于停頓的東西似乎總是被移動得愈來愈快,而強制著被移動的東西則似乎總是愈來愈慢;因此,沒有靜止生成的東西就會處于靜止狀態中了。此外,趨于停頓的東西或者一般地被認為是事物趨于自己特有地點的移動,或者被認為與這種移動共存。

還有一個問題:在某處停頓的運動是否與出發于該處的運動對立?因為當事物正被運動著出發于什么或失卻什么時,它仍被認為具有著那個正被失卻著的東西;所以,如果這個靜止與從這里出發趨于它的對立面的運動相反,那么,靜止與運動這對對立就會同時屬于該事物了。或者,只要事物仍然停頓著,它就在一定程度上靜止著?而且一般說來,當事物被運動著時,它就既處在起點狀態中,又趨于變化所要達到的終點狀態中;因此,和運動相對立的與其說是靜止,還不如說是另一運動。

關于運動和靜止,它們各自如何是單一的,以及什么與什么相反等問題,現在都已論述過了。

關于趨于停頓的問題,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是否像對自然的運動那樣,有與反乎自然的運動相對立的靜止呢?如果說沒有,那是荒謬的;因為事物停留在那里,可能是在強制下;所以,就會有某物沒有生成,但又并非是永恒靜止的。不過,這種情形顯然存在;因為正像某物能反乎自然地被運動一樣,它也可以反乎自然地靜止。

此外,既然有些事物有合乎自然的與反乎自然的運動,例如,火有合乎自然的向上運動,也有反乎自然的朝下運動,那么,與此相反的是火本身反乎自然的朝下運動呢還是土的朝下運動(因為土朝下移動是合乎自然的)?顯然二者都是,雖然不是在相同的意義上:土合乎自然地朝下移動是與作為同樣合乎自然的火的向上移動相反;而火本身向上移動與朝下移動的相反則是作為合乎自然的運動與反乎自然的運動相反。二者停頓方面的相反情況也如此。當然,運動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能是與靜止對立的。[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州市| 山阳县| 德阳市| 黑山县| 宜春市| 柯坪县| 甘孜县| 秭归县| 滁州市| 宜阳县| 哈巴河县| 吉安市| 通渭县| 镇原县| 张掖市| 晋中市| 泰州市| 宁国市| 河间市| 历史| 枣阳市| 凭祥市| 湖口县| 新营市| 车险| 昆明市| 新津县| 山东省| 马山县| 栾川县| 祁阳县| 应城市| 封丘县| 苍溪县| 南丹县| 土默特左旗| 邵阳县| 乌苏市| 大邑县| 吉林市| 耒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