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器心學:武器意象的心理臨床
- 苑媛
- 942字
- 2019-12-06 20:13:17
一、理論基礎
“挑武器”是意象對話療法的創新技術之一。其理論基礎是榮格分析心理學和意象對話心理學中的意象對話療法。
就系屬而言,意象對話療法與榮格分析心理學的淵源更深。20世紀90年代,中國著名心理學家朱建軍教授創立意象對話療法,不僅將榮格分析心理學在理論和方法上向前推進了一步,運用集體無意識的意象象征意義進行“下對下”的心理咨詢,還因吸收了經典精神分析、J.E.肖爾的意象治療、阿薩鳩里的心理綜合理論、人本主義等西方心理學的思想,以及融合了東方傳統文化中的佛學和道學精神,而成為兼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目前,意象對話療法是國內受訓人數較多的心理療法。
人類的原始精神機構充滿生命力,幾乎每時每刻都很活躍,而且其認知層面和認知方式也很獨特——是在潛意識(unconscious)層面,運用意象這種人類早期的認知符號去認識世界、感知世界和解釋世界,從而使得意象具有了比它本身所指示或表示的更多的含義,即象征。當人們去探索這種象征的意義時,心靈就被引向一種超越性的觀念。由于有無數事物為我們人類的理解力所不及,所以我們常常采用象征性表達法和意象來表示它們。但是,這種象征方法的自覺使用只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心理學事實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我們還在夢中自發地、潛意識地構造象征。
因此,個體在遇到創傷性的事件并產生一種消極感受時,內心就會形成一個消極的意象,這個消極意象象征著當時他的內心感受和他對這個遭遇的認識(朱建軍,2008,p.93)。覺知這個消極意象,就能將其所負載的消極能量轉化為積極能量。
“挑武器”意象技術正是運用意象的原始認知活動特點,弗洛伊德稱之為“原本過程”(primary progress),以及榮格所強調的象征性的心理意象的作用,關注武器意象所承載的心理現實及其心理能量,特別是與人際沖突、自我防御、憤怒、攻擊或敵意情緒相關的心理內容。
通過“挑武器”的意象體驗,以意象對話作為理論背景和操作基礎,以原始認知方式作為溝通基礎,以集體潛意識層面的武器意象象征意義作為溝通符號(朱建軍,2006,pp.32~34),同時充分尊重個體化的心理意義,該技術能夠生動而清晰地呈現來訪者應對人際沖突情境的具體方式,并且,可由此探知他/她所要保護的心理底線和心理邊界。
“挑武器”意象對話技術不僅深化了武器意象的理論價值,而且實現了在臨床應用上的技術化和操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