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隊支書的逆襲(下)
書名: 戰匈奴之狼族的崛起作者名: 冬郎本章字數: 9901字更新時間: 2019-11-13 16:48:19
就在劉邦進入咸陽不久,項羽也到了函谷關,見到有兵防守,還是楚軍!心里涼了半截,隨即又被怒火燒熱,一怒之下讓手下把這個關強攻下來,一路打到咸陽附近的新豐鴻門。
在巨大的壓力下,劉邦強忍著秦宮的誘惑,將秦宮和秦代的國庫封鎖起來,一點都不敢動。
這時候,劉邦隨時可能會被項羽滅掉,畢竟實力懸殊。項羽前后已經集結了四十萬人,劉邦此時只有十萬人。論士兵作戰經驗和作戰素質,劉邦也并不占上風。
這個時候劉邦手底下出幾個內鬼就太正常了。左司馬曹無傷立馬向項羽打小報告:“項將軍,劉邦現在很狂啊,不把你放在眼里啊,他想稱王啊,秦宮都是他的了!”而項羽的首席謀士范增從政治軍事上分析,也認為劉邦必須得除掉。項羽當即下令,明天好好吃一頓,把劉邦滅了!
但是別忘了人脈的重要性,不僅劉邦人緣好,張良人緣也好。項羽的叔叔項伯,是張良的死黨,或者說,張良是項伯當年的救命恩人。項伯連夜找到張良,告訴他五個字:“毋從俱死也!”別跟著你們老大一起死啊!張良果斷地來句:“哎呀,現在哥就這么走了,不仗義!”于是讓項伯等著,自己去見劉邦:
“老大,你完蛋了啦!誰叫你把關口封鎖起來,不讓項羽進來的!項羽要來打你了你知道么?”
“一個傻子勸我,說只要不把諸侯放出來,秦地就是我的。”
“你打得過項羽么?”
劉邦沉默了一下,說:“打不過,但是,現在我該怎么做?”
“項羽叔叔項伯在我帳內,你去把他找來,你在他面前好好給項羽裝孫子。”
“欸,你們怎么認識的?”
“人家在過去救過他一命,現在特地來告訴我,說項羽明天要來打你。”
“跟張先生你比起來,你們誰歲數大?”
“比我大哦。”
“把項伯兄叫過來,從此他就是我親哥了!”
于是張良把項伯帶到了劉邦這兒,劉邦畢恭畢敬地送上一杯酒,還非得嫁個女兒給他們項家,搞得項伯都不好意思了。劉邦說:“這個,我啊,為什么封關呢?就是怕別的什么亂七八糟的諸侯進來,是不?我在關內,拿錢了么?動國庫了么?我不就統計了下戶口么?我可是天天盼著項羽將軍入關啊,怎么還敢造反稱王啊。”項伯只好說了句:“我會轉達你的意思,但是,明天早點來見項王。”
項伯又連夜趕回,向項羽轉告了劉邦的“意思”。
鴻門宴,上演了。
第二天清晨,劉邦帶著樊噲、張良和一百多騎兵到了項羽駐地。劉邦見了項羽就一頓猛扯:“小弟我跟將軍多少年交情了,一起齊心協力從事反秦的事業。將軍在河北作戰,我在河南開辟了第二戰場,一不小心追殺敵軍,入了關。現在不知道哪個小人說我壞話,挑撥我們哥兒倆感情。”
項羽凌亂了,只好搪塞道:“這是你手下左司馬曹無傷說的,要不然,我也不至于……你說是吧?”
作為作者的我能說什么呢?人家到你那告密那是想投奔你,人家頭子幾句話一說你就把他賣了,今后還有誰愿意告密,今后還如何探聽劉邦軍隊的消息?我只能說項羽的智商是個硬傷,下面的事情也一再證明這個觀點是正確的。
于是項羽擺了桌宴席,算是給劉邦壓驚。項羽、項伯面朝東坐,范增面朝南坐。沛公面朝北坐,張良面朝西陪侍著。這個座位的排次很有味道,項羽、項伯是主人的位置,范增是長者的位置,劉邦是客人的位置,張良是個陪客的。也就是說,對于項羽而言,項伯的地位高于范增,劉邦則是個小人物——可見這項家人多么目中無人!
宴會上,范增幾次給項羽使眼色,并且悄悄舉起身上佩戴的玉玦給項羽看,意思讓項羽下決心把劉邦給做了。可惜項羽就像個木頭,遲遲不知如何是好。范增終于按捺不住,出去叫來了項莊。
范增在外面跟項莊說:“小莊啊,咱們頭子總是心太軟,一會兒你假裝去敬酒祝壽,然后舞劍祝壽,找準機會把劉邦給做了。不然的話,我們以后說不定就得在劉邦的戰俘營里見面了。”
于是項莊按照范增說的,去敬酒祝壽,然后請示想舞劍助興,項羽同意了。于是項莊拔劍起舞,這架勢一看就不對,項羽愣住了,不知所措。接著,項伯也不能淡定了,拔劍起舞,時不時地保護劉邦,項羽徹底凌亂了。不僅項羽凌亂,張良也凌亂了,急匆匆地跑出去,他可不是被嚇的,相反,他很冷靜。他找到了樊噲,樊噲著急地問:“今兒事怎么樣?”
“現在很危急啊,項莊說是舞劍,那意思分明是想殺咱們頭兒!”
樊噲大吃一驚:“看來我只有闖進去,跟老大同生死了!”
于是樊噲帶著劍,拿著盾牌就往里面一撞,門口的衛士都被撞出一丈遠,沖了進去。樊噲面對項羽,怒睜著眼睛,頭發都要豎起來了,看得項羽直發毛。
項羽下意識地支起身子,按住劍,問:“你哪部分的?”
張良悠悠地走進來,悠悠地說:“保護沛公的衛士,樊噲。”
項羽很是欽佩樊噲的勇武,稱贊他是壯士,并賜了他一整只咸豬手。
樊噲沒有座位,把盾牌放在地上,咸豬手放在盾牌上,拔劍切了吃。項羽接連稱贊,問:“壯士,能不能喝酒啊?”
結果,項羽被樊噲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通:“老子死都不怕怕喝酒?咱們反抗政府的暴政和腐敗,懷王都說了,誰先入關誰就可以稱王,我老大稱王了么?動國庫了?動皇宮了?都一點沒動,等您老人家入關來稱王呢!找幾個人看守函谷關,那是怕別的什么諸侯鉆空子進來。我們老大功勞那么大,有賞賜么?沒賞賜也就算了,你聽信小人的讒言,看這架勢是要殺我們老大,難道你想走秦朝滅亡的老路子?我看大王不會這么蠢吧!”
項羽一時無話可說,只好打個哈哈:“壯士……淡定……坐吧,吃肉,吃肉啊……”
樊噲靠著張良坐下,場面異常尷尬。沒多久,劉邦起來,說:“我去出恭,樊噲你去不去啊?”
樊噲秒懂了,跟著劉邦一起出去。劉邦也糾結,問樊噲說:“我們現在要是就這么走了,一聲再見都不說,是不是不合適?”
樊噲那個急啊:“都什么時候了還管什么合適不合適,現在他們是砧板和菜刀,我們是砧板上的魚肉,說什么再見!”
于是把張良也叫了出來,張良主動提出留下來斡旋。劉邦把準備交給項羽、范增的禮物交給張良之后,獨自一人騎馬,從小道回營,樊噲、夏侯嬰、紀信、靳強四人拿著武器在后面徒步跟著。臨行前,還向張良交代:“回營從小路走大概二十里地,你算下時間,估計等我們回了營,你再進去。”
時間差不多了,張良進了帳子,說:“我們頭兒不勝酒力,已經回去了,這里是沛公給你們的禮物,白璧一對,送給項王的,玉斗一對,送給亞父,喜歡么?”
項羽追問:“沛公現在在哪兒?”
張良回答說:“聽說項王您有點怨恨他,沛公就一個人回營了。”
項羽接過玉璧,很是開心地放在座位上賞玩。范增一刀把玉斗劈成兩半:“完了,今后要在劉邦戰俘營里度過晚年了。”
劉邦回到營中,第一件事就是殺了曹無傷。
這個小小的宴會,無論是洋洋灑灑的《史記》還是嚴謹的《漢書》,都是大書特書,濃墨重彩。不僅因為這是楚漢之爭的第一場對決,更重要的是,其實從這件事上,就能看到項羽的未來——像黑夜一樣暗淡。宴會上,范增與項伯分為兩派幾乎是互相爭斗,項羽根本插不了手。之后樊噲的到來讓項羽陣營方寸大亂,直到劉邦已經潛逃,項羽仍不知自己失去了什么樣的機會。而劉邦陣營,其內部之團結,其部下之忠誠,其謀臣之機智,遠不是項羽陣營能比。
接下來的日子,對咸陽一帶的人來說簡直是末日,項羽殺了秦王子嬰,焚燒了秦朝的宮室,把這一帶的寶藏、美女搜刮干凈,準備回到楚地。有人建議他稱王關中,結果因為幾句話不合心意,把這個人給燉了。
項羽回到懷王那兒,怨恨懷王不肯讓他率軍西征,而是北上救趙,給懷王上了個義帝的封號——義帝,就跟義父義兄一樣,不是親的。實際上,項羽已經把他架空了。
在項羽的主持下,義帝開始分封諸侯,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劉邦被封為漢王,管巴、蜀、漢一帶的三十多個貧困縣。劉邦的北面是秦末名將章邯、雍王,除此之外還有董翳和司馬欣兩個藩王,三個都是秦軍舊部,這意思很明顯了,就是防著劉邦。
要不是蕭何、張良勸住了,劉邦立馬就想去把項羽滅了。雖然結果必然是相反的。因為在當時,四川、重慶一帶實在不是什么天府之國。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把通往中原的棧道都給燒了,以示不想東進,只想安心做個藩王。
劉邦的實力還是太弱,更要命的是張良還要去韓王那兒。張良臨走前,劉邦送了他很多黃金和珍珠。不過,張良這人夠義氣,立馬把這錢送給項伯,讓他勸項羽多封點地,結果,劉邦又得到了漢中地,并在漢中的南鄭定都,相比較當時蠻荒的巴蜀,這里多少算個城市。
張良走了,另一個人來了。
這時候,很多人想回家,動不動就開小差,劉邦心里那滋味可不好受。結果這天,有人說,蕭何不見了,劉邦心里可是涼了大半截。
過了兩天,蕭何回來了,劉邦悲喜交加,說道:“你是跟著我從沛縣打出來的老革命啊,我做夢都想不到,你的革命意志也不堅定!說,為什么要當逃兵?”
蕭何回答說:“漢王,我的革命意志你是知道的,我不是當逃兵,我是去追一個逃兵。而且,告訴你個好消息,我還把他追回來了。”
“你追的誰啊!”
“韓信啊。”
劉邦想了想:“不對啊,他才是個看軍糧的,算個毛啊,值得你一個相國去追?”
“你啊,要是想一輩子待在漢中,那我就白追了,要是想當天下共主,還是得重用韓信的。”
劉邦很無奈,說:“好吧,封韓信做個將軍吧。”
蕭何更無奈,說:“我看,這樣韓信還是得跑。”
劉邦信不過韓信,但是信得過蕭何,于是一拍桌子:“封他做大將軍,全權指揮漢軍!”
接下來,在蕭何的主持下,一場浩大的拜將儀式隆重召開,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會被封為大將軍,結果,被封的是韓信,小伙伴們都驚呆了。
但是,當晚韓信與劉邦徹夜長談,讓劉邦徹底感覺到眼前這個青年的可怕——對時局的把握,對戰略的思考,對敵我元首性格的揣摩。此時,讓劉邦膽寒的不僅是敵人。然而,劉邦需要他。
這時,項羽稀里糊涂又去惹齊國,與齊國打得不可開交。更要命的是,他還暗中指使英布殺了義帝。這下子項羽幾乎成了公敵。韓信抓住這個機會,以為義帝報仇的名義,上演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率軍北上,全殲章邯部,章邯兵敗,退守在廢丘一隅。董翳、司馬欣也投降漢王。隨后趁機東進,收復函谷關等地,與項羽勢力對峙。
項羽的錯誤遠不止是殺了義帝并且與齊國糾纏不清。當時,韓王成沒有拿得出手的軍功(因為軍功都是借的劉邦的兵),項羽意見很大,隨便找個借口就把韓王殺了,這樣一來,徹底將張良逼到了劉邦陣營。
張良一路逃亡到了關中,回到了漢王劉邦的陣營。這時穩居關中的劉邦封張良為廣信侯。從此,張良成為首席謀士,幾乎是不離左右。
這時,漢三杰全部就位,蕭何管后勤,張良管出謀劃策,韓信管野戰,天下注定要姓漢,一個繁盛的時代注定到來。而這個繁盛的時代,也讓一個像銀河一樣燦爛悠久的民族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
趁著此時天下諸侯反對項羽的呼聲很大,公元前205年(漢二年)5月初,在劉邦的號召下,中原聚集了五十六萬人的諸侯聯軍,一共五路諸侯參與,討伐項羽。
這五十六萬人不費吹灰之力攻下彭城——因為項羽的主力遠在齊國。
但是,項羽這個人二歸二,打仗還是有一手的。五十六萬大軍看似強大,實際上隱患很多,諸侯們日日“置酒高會”,也就是說天天開派對,根本沒想過項羽可以從齊國抽身。
結果,還真沒項羽做不出來的事情——項羽命令部下繼續穩定齊地的局勢,自己帶著三萬人悄悄前往彭城。到了戰區,項羽先在蕭地休整,隨后率領三萬人在清晨攻擊漢軍,中午,沒有設防的漢軍已經被擊潰。
漢軍開始四散奔逃,楚軍一路追殺。漢軍士兵們被楚軍逼迫到靈璧縣東的睢水附近,據說睢水都因為漢軍太多不能流動。漢軍再次被楚軍擊敗,漢軍的傷亡前后估計已經超過二十萬人,劉邦及其衛隊也被楚軍團團包圍。
接下來很多事情,只能用天意來解釋。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場大風決定了中國歷史的走向。這場大風從西北來,折斷了樹木,飛沙走石,楚軍人心惶惶,趁著楚軍的慌亂,劉邦一行人率領數十騎兵一路逃了出去。
事實一再證明,劉邦除了個人戰斗力,其他方面完爆項羽。
此時的劉邦,沒有了各路諸侯的扶持——董翳、司馬欣什么的都屈服于項羽的淫威了。
好在劉邦的大舅子呂澤駐軍在下邑(今河南夏縣),劉邦帶著這幾十號人前去投奔,然后四處招收走散的軍隊,在碭縣安頓下來。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遠點。短暫的休整后,劉邦帶著殘部一路向西,準備回關中。此時的劉邦,不僅失去了勝利,還在亂軍中失去了家人的消息,他的父親、妻子、兄弟都走散了,好在一對兒女還在身邊。
一路上,劉邦一邊休整,一邊行軍,到了虞地,上天又派來一個人幫助劉邦,這個人叫隨何。
隨何在這個時候,只是個傳話跑路的,古人叫謁者。這天,劉邦對著身邊的近臣發牢騷:“你們哪,要是有點用就好了。”隨何聽了心里不舒服,問道:“陛下,你這是什么意思?”
“你們誰能幫忙說服九江王英布站到我這邊,讓項羽率軍與其爭斗,拖他個幾個月的時間,等我安全回到關中,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沒想到這個隨何還真有種,說一不二,自請命出使九江王。劉邦死馬當活馬醫,派了二十人做他隨從,湊了個使團。不過這個隨何當真能扯,一大段論述搞得英布稀里糊涂,義憤填膺,歸順漢王。項羽派手下大將龍且前去平叛,一連打了好幾個月。這樣劉邦回關中的時間,更加充裕了。隨何也從此成為名嘴的典范。
五月底,劉邦到了滎陽(鄭州西部),基本上已經出了項羽的勢力掌控范圍。蕭何派來的增援也到了軍中,雖然都是關中地區臨時征發的老弱,但是總比沒人強。不久,韓信也一路收兵到了滎陽,劉邦的勢力,逐漸恢復了。
之后,在韓信的指揮下,不僅保住了滎陽,打敗了追擊的楚軍,還攻取了當時最大的倉庫之一的敖倉,實力的逆轉,就在一月之間。這時,魏王魏豹舉棋不定,在楚漢之間徘徊曖昧。
六月,劉邦回到了關中,在櫟陽建都,封兒子劉盈為太子。一肚子火的劉邦命令漢軍用水去淹廢丘,章邯兵敗自殺,關中的最后隱患被永久解除。從此,劉邦學會了穩扎穩打,絕不冒進,更不冒險。
經過了半年多的休整,漢三年,劉邦再一次雄起,先是派韓信擊敗了徘徊不定的魏國,并俘虜了魏王魏豹。之后,劉邦派張耳協助韓信,兩人共同指揮,很短的時間內,又擊敗了代國。為了打通到滎陽的要道,漢三年十月,張耳和韓信又共同指揮了針對趙國的井陘之戰,此戰是韓信眾多戰役中,最為重要的一戰。
井陘關,最窄處只能過兩輛戰車。
當時,趙軍副將李左車提議,等漢軍到來時,他親率三萬人包抄漢軍后退和運糧通道,主將陳余在關前堅守,將韓信、張耳困于關前。
這計策,本是極好的。可惜主將陳余認為——兵書上不是這么說的,沒有采納。
韓信心里其實也沒底,但是他的情報工作十分到位,確切得知陳余沒有采納李左車的建議后,一路行軍至關前三十里駐扎。
半夜,韓信命人選了兩千騎兵,每人拿一面漢軍紅旗。韓信命令他們在山間隱蔽起來,一旦發現趙軍主力全部出關作戰,就迅速偷襲關口,拿下之后,把漢軍紅旗插在關上。
甚至,韓信還玩了一把美式幽默,他命令后勤部準備會餐,說,中午拿下關口之后,我們吃一頓。大家都將信將疑。
之后,韓信派出一萬人的先頭部隊,渡過黃河,背靠黃河布陣,慢慢向關口挺近,后面的主力甚至吹吹打打,舉起一面面鮮紅旗幟,壯觀得很。趙軍簡直是在看笑話,之后二話不說,打開關口,幾乎傾巢出動,與漢軍交戰。
激戰幾個小時,快到中午,韓信突然下令后撤,漢軍慌忙向河邊的陣地跑去,一路丟旗幟,丟軍鼓。趙軍一路緊跟,駐守關口的少量部隊竟然也不閑著,出關去拿關前的戰利品。就在此時,兩千騎兵突然出現,迅速奪占了關口——趙軍被包圍了。
趙軍陷入極大的混亂之中,韓信趁機整理陣形,幾乎全殲趙軍,并一路勢如破竹,俘虜了趙王趙歇。
但是,《漢書》中記載的時間順序好像有點不大一樣,我基本上以《史記》為準。
這一年的年底,英布被楚軍龍且部徹底擊垮,不得已,英布來到關中,實際上成為劉邦的將領。劉邦與他一起攻下了成皋(滎陽西面的一個地方)。
項羽這時才反應過來,劉邦的實力已經完全恢復,天下一半已經姓劉了。接下來,曠日持久的滎陽會戰開始了。
項羽率領楚軍主力來到滎陽,與劉邦對峙。項羽是一名出色的騎兵指揮官,其行軍之迅速,戰術反應之靈敏最讓劉邦忌憚。此時,劉邦的戰略構想遠遠沒有實現——韓信在北部開辟第二戰場,滅掉齊國后對楚國實施戰略包圍,英布等人在敵后進行襲擾。
項羽對滎陽長期圍困,以增加漢軍后勤的困難。劉邦迫于無奈,打算請和,以滎陽為界。可是項羽并沒有和談的打算,也沒有進攻的想法——他向來如此優柔寡斷。
每當劉邦遇到困難總有人幫忙,這次也不例外。劉邦給了謀士陳平四萬斤黃金,命他從事破壞工作——也就是離間計。這些黃金買通了眾多楚軍基層軍官,四處散布謠言。
甚至,為了除掉楚軍首席戰略顧問范增,陳平還玩起無間道。
一次,楚軍的使者來到劉邦軍中,陳平負責接待,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陳平準備了最為奢華的美食和最為精致的餐具,送到了使者的住所。陳平親自問詢范增的各種情況,最后湊到使者身邊,故意小聲地說:“范大人最近可有什么情報?”
使者心里一驚,說:“我們是楚王的使者,不是范增的使者!”
陳平二話不說把美食、餐具都撤了,安排使者去了一個簡陋的住所。
使者回到楚軍,項羽對范增的態度也是一落千丈。范增可是老狐貍,看這形勢,只好告老還鄉,沒多久就憂郁而死。
可是,楚軍雖然指揮中樞被瓦解,卻沒有一點退兵或者講和的意思。上天又派來一個人幫助劉邦——紀信。
紀信算是個新人,劉邦到了關中以后才跟著他鬧革命,現在是個部曲長,營級干部。可是這小子臉形、身材跟劉邦有幾分相似。在陳平的介紹下,紀信見到了劉邦:
“漢王啊,讓我假裝您去投降楚軍,好讓您去安全的地方!”
劉邦心里那叫一個感動啊。現在很多人都說劉邦是流氓無賴什么的,確實人家是有黑社會的背景和出身。但是,他身邊的手下,無論新人舊人,都愿意盡心盡力地去幫他,在這一點上,他成為皇帝一點都不讓人意外,皇帝位,非他莫屬。
劉邦同意了,當即寫了一封投降信,約定在東城受降。為了迷惑楚軍,漢軍還讓城中兩千婦女披上盔甲,紀信乘坐漢王的車駕,身穿漢王的衣冠,在后面浩浩蕩蕩地走來。楚軍非常興奮,山呼萬歲。那情景,估計和日本投降時的美國水兵沒有區別。
項羽親自到了“漢王”面前。
“咦,劉邦,你在哪兒整容的?不對!漢王呢?”
紀信不說話,只是哈哈大笑。劉邦早就帶著指揮部從西城門往關中方向逃去,留下魏豹和周苛防守滎陽。
項羽一怒之下,把紀信給煮了。隨后發兵一舉攻下成皋。周苛害怕魏豹反復無常,干脆把他殺了。魏豹的死很關鍵,因為這樣他的老婆就正大光明地嫁給了劉邦,然后生下漢文帝。好吧,這是后話。但是,沒多久,滎陽失守,周苛壯烈殉國,也是被項羽煮了。項羽如果不在亂世,可能是個煲湯的高手。
項羽奪回了滎陽,但是滎陽會戰并沒有結束。
這次作戰,劉邦對一個人產生了很大的意見,這個人就是韓信。在劉邦被圍的日子里,韓信始終沒有南下增援的意思。
劉邦沒有逃回關中,而是到了韓信的駐所,親自到他的臥室里,親自拿走了當初親自交給他的虎符。劉邦對軍隊進行了調整,命令張耳北上繼續收服趙地,韓信東進,準備攻打齊國,盧綰、劉賈帶領兩萬步兵,數百騎兵,率軍渡過白馬津,與彭越一起,攻占梁地,在楚地進行敵后襲擾。與此同時,酈食其的外交攻勢也在開展。
彭越等人的敵后襲擾效果非常明顯,項羽命大司馬曹咎守成皋,一再叮囑:“不要冒進,不要主動出擊,堅持十幾天,我就能平定梁地再回來。”可是,項羽看錯了人。漢軍回到成皋城下,一連罵了三天,曹咎忍不住了,不僅出城作戰,還打算渡過汜水,結果登陸場還沒穩定就被漢軍全殲。于是劉邦率軍收復成皋,駐軍廣武,順便還收復了敖倉,極大緩解了蕭何的后勤壓力——關中前年還發生了饑荒。
但是北方戰場的韓信到了齊國邊境,突然聽說酈食其已經說服齊國歸順。韓信一時沒了主意,在一個酒徒蒯徹的建議下,竟一怒之下不顧齊國的歸順,一路打過去。
因為韓信的魯莽,酈食其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雖然因為齊國沒有防范漢軍而迅速被攻占,但是齊國的殘余勢力,也死心塌地地跟著項羽了。好在項羽戰略水平不高,派遣了龍且增援齊地——三線作戰。戰略上,他已經被包圍了。
就在漢軍駐軍成皋,圍攻楚將鐘離昧駐守的滎陽之時,項羽火速趕到滎陽戰場,在廣武與漢軍又一次發生對峙。
此時,項羽軍已經大勢不再,曹咎部被全殲,龍且部在齊地維持局面,士兵們的厭戰情緒十分明顯。一到這種關頭,項羽就會犯二。
項羽獨自一人來到陣前,大罵劉邦:“天下大亂幾年了,就是因為我們兩個打來打去,不如你出來我們打一架吧,省得再打仗連累士兵了。”
劉邦哭笑不得,回答說:“有本事我們比腦子,不比力氣。”
項羽很是生氣,派了幾個能打的去叫陣。此時,漢軍中有個善于騎射的樓煩人,楚軍來一個射死一個,來一個射死一個。項羽頭腦一熱,自己穿著盔甲拿著戟去挑戰。
那個樓煩人正想開弓,項羽一聲怒吼,活生生把樓煩人嚇回去了。劉邦一看這架勢,嗬!親自上去——罵!
劉邦一連舉出項羽的十宗罪,項羽無話可說,只好拿出藏著的弩,一箭射中了劉邦的胸口。
劉邦倒下了,默默地折斷箭,起來,然后彎腰摸著腳趾,說:“你丫的不厚道,射我腳趾頭!”
這下,對漢軍的士氣的影響是很大的,劉邦身負重傷。張良強行勸說劉邦起來勞軍,防止項羽乘機前來,漢軍的士氣開始恢復。當晚,劉邦回到成皋,雙方的僵持局面依然。
十一月,韓信徹底平定齊地,并且還殺了楚將龍且。彭越也在梁地建立了穩定的根據地,時時偷襲楚軍的后勤輜重,楚軍苦不堪言。劉邦也痊愈了,在關中養病幾日就回到廣武,并帶來了關中的全部家當。
第二年初,韓信再一次犯了錯誤。平定齊地,本應該是將功折罪,可是,他偏偏不識抬舉,向劉邦請封,意思是,齊地現在處在無政府狀態,干脆封他自己做個代理齊王。
韓信的使者見到劉邦,說了韓信的想法,劉邦的心情可想而知,大罵韓信:“這個臭小子,不怕我率軍去打他是吧……”
張良迅速踩了劉邦一腳,小聲說道:“決戰之際,只能順著他!”
劉邦話鋒一轉:“真沒出息,封什么代理齊王,我就封他做真齊王,不像話!”為了彰顯恩遇,由張良帶著王印前往齊地。二月,韓信被正式封為齊王。他得到了封號,輸掉了前途。
到了漢四年(前203年)的八月,韓信率軍進入楚地,正式開始準備合圍。劉邦抓住機會,一連派出兩名說客,項羽終于決定和談,雙發劃定了歷史上著名的楚河漢界。下象棋的都知道,雙方以鴻溝為界,東為楚地,西為漢地。九月,一直在楚地做俘虜的劉太公和呂后被遣送到漢軍陣營,漢軍士氣大增——這是項羽第一次服軟。
項羽受不了了,帶著疲憊的士兵準備回到楚地,由于長期的對峙消耗和彭越等人對后勤補給線的破壞,楚軍戰斗力已經大不如前。滎陽會戰,以劉邦的全勝告終。
張良、陳平作為謀臣,做出了最后決戰的謀劃:“現在漢軍已經占領天下大半,諸侯都依附我們。楚軍現在士氣低落,疲憊并且饑餓,‘宜將勝勇追窮寇’,現在不去打,就是養老虎給自己找麻煩。”
十月,也是漢五年的第一個月(漢代就是這么規定的,十月是年號紀年或者帝王紀年一年的開始),漢軍追楚軍到了陽夏(安徽中部一帶),約韓信、彭越一起圍攻楚軍。可是,彭越、韓信都沒有如約而至,漢軍又一次遭受挫敗。
劉邦很疑惑,問張良。張良說:“楚軍就要徹底失敗,韓信、彭越等人還沒有正式的封地,現在只好先和他們共分天下,擴大他們的封地。”于是劉邦派遣使者前去,將未來封地的計劃告訴了韓信、彭越等人。
這年十二月,除了韓信和彭越,漢將劉賈也進入壽春。楚軍大司馬周殷起義,率領九江一帶的所有士兵與英布會合,徹底完成了對楚軍的合圍。十二月,項羽退守到了垓下(今安徽靈璧縣)。
接下來的故事,膾炙人口,已經不用說了,凄美的霸王別姬,悲壯的烏江自刎。但是,真相并沒有那么唯美。
首先,虞姬不是自殺而是被項羽殺死。虞姬只是項羽的玩具,史書記載“有美人姓虞氏,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將虞姬與烏騅馬并論,并且措辭間已經有貶低的意味。根據一些零星的記載,尤其是宋代的《太平寰宇記》中,濠州鐘離縣(今鳳陽,朱元璋老家)縣志的記載:“虞姬冢在縣東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項羽敗,殺姬葬此。”項羽本人在《垓下歌》中,“虞姬虞姬奈若何”一句,也透露著殺氣——虞姬啊虞姬,我該怎么處理你呢?
第二,項羽在楚地很不得人心,逃亡過程中曾經向老鄉問路,結果一路走到了沼澤地。
第三,項羽雖然一路展現著個人英雄主義,但是其冷血的一面讓人覺得難以理解。他不承認失敗的自身原因,在烏江拒絕亭長東渡稱王的請求,表示要留下來死,但是把烏騅馬交給亭長,說是不忍心殺了這馬,要求亭長把這馬帶到江東——對應了前面虞姬的結局,一個女人在他眼里還不如馬。更重要的是,送走了烏騅馬,跟他一路突圍到這里的二十八個騎兵,還是和他捆綁在一起,全部死于烏江邊。
總之,瑪麗蘇和項羽粉們幻想的那個在最后一刻重感情、柔情似水的項羽,并不存在。對于項羽而言,不屬于他的,他寧可毀掉——那些被他攻占的城池,沒把握占領他就會屠城;那些他沒把握收編的俘虜,全部都要坑殺;最后的虞姬,也是難逃一死。
項羽被消滅,項羽的家人,比如項伯什么的,都被賜姓劉。
漢朝的天下,開始了。我們的故事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下面我們直接跳到主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