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劼人研究·2016
- 成都市李劼人故居紀念館 李劼人研究學會
- 279字
- 2019-12-06 18:30:01
400316 致蕭蔓若
蔓若先生大鑒:
十五日函,十六日下午一點許遞到,十里郵程,亦可謂快矣。拙稿事憑尊意處理之可也。本來應命行筆,跡近塞責。三月二十六日又將起身赴嘉定,四月上旬可歸,俟有余日,再寫《說貴陽》。賤恙不能說好,連日以琉肝溶水痛洗,奇癢稍止,手指間流黃水,結血疤如故。菱窠掘井,十四日及泉,泉水涌出,歷半日即深六尺許;方正在欣喜,而十五日一雨,井周黃土全坍,工友以術堵之,術不驗,不顧而去,諉謂運氣不好。井深四丈,黃土占多半,紅砂石占少半,費工一百〇五個,大約六十余工,窮諸虛牝矣。雨我公田誠可喜,而瞻顧斷井,則又悵悵。專復,并頌無恙!
李劼人再拜(三月十六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