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社會保險作為關乎民生的社會和經濟制度,是公共政策所關注的重要領域,很多學科,如公共管理學、社會學、人口學等在此領域都已形成各自的研究體系。相較于這些學科,經濟學對社會保險問題的探討更多與該學科各分支領域關注的問題相聯系,例如,養老保險與宏觀經濟學中的最優儲蓄率問題、養老保險與勞動經濟學中的勞動供給行為、醫療保險與微觀經濟學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失業保險與勞動經濟學中的搜尋理論等。隨著各國社會保險制度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經濟學對社會保險制度設計、改革及可持續性的關注也隨之增加。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學者對社會保險制度的研究興趣與該領域的改革實踐緊密聯系。第一次研究熱點是90年代中后期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引發關于現收現付制與個人賬戶制以及多支柱模式的爭論。我本人也在《經濟研究》上發表過三篇文章討論養老保險制度設計與宏觀經濟運行的關系。第二次研究熱點是2003年在農村地區進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這一制度旨在減輕廣大農民的醫療負擔,但也面臨逆選擇以及公平性方面的問題,經濟學家對這些問題的討論至今仍未停止。第三次研究熱點是2009年開始在農村試點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和2011年在城市推出的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這些制度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具有示范作用,有大量研究討論了其全方位的影響,包括消費、居住模式、健康、家庭內部轉移等。第四次研究熱點目前已經出現,即在當前減稅降費背景下,我國企業社保繳費率下調、社保征收體制改革等帶來的影響。
封進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和教學工作,在長期積累的基礎上用了近10年時間寫成了《社會保險經濟學》,這本教材有如下一些特點:
一是從經濟學視角解讀社會保險問題。本教材注重考慮到社會保險帶來的福利改善與福利損失的權衡,分析社會保險項目對個體行為的影響,指出個體對社會保險項目內在的參與激勵等。這些視角對解讀我國社會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以及完善制度設計具有啟示作用。
二是介紹經濟學分析工具在社會保險領域的應用。一些經濟學常用的工具,如社會福利函數、基于大樣本數據的計量模型等在社會保險問題分析上具有很強的適用性。掌握這些工具無疑有助于對問題的深入分析。
三是剖析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問題及內在機制。本教材較為系統地剖析了五項社會保險各自的特征、面臨的挑戰及內在機制,適合對社會保險制度不是很熟悉的讀者快速掌握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主要內容及其運行原理。
四是注重學科之間的融合。社會保險具有跨學科特征,涉及公共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人口學、保險學、經濟學、公共衛生學等諸多學科領域的知識與方法。本教材強調經濟學的方法和視角,同時也兼顧了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相信對于各相關專業的學生都具有一定的適用性。
本教材是對現有社會保障類教材的有益補充,也是復旦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的又一項工作成果。我們團隊在2005年出版并于2016年再版了《養老保險經濟學》一書,本教材與之相互補充,可配套使用。
社會保險實踐發展迅速,需要我們在理論和方法上都能與時俱進,本教材未來還有很大空間可以繼續完善,還需不斷吸收來自改革實踐、前沿理論和方法及其他學科發展的成果。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復旦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