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神: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嚴優
- 843字
- 2019-11-29 16:13:02
作為雨神的龍
在前面講的那些司雨的神之外,后來我們最熟悉的一類司雨的神,是龍。
應龍大概是最早的一位負責下雨的龍形神獸。它的壽命在千年以上,脊背上長了一對十分寬大的翅膀。在黃帝與蚩尤的戰爭中,它是黃帝那邊的戰將,負責對抗蚩尤那邊的雨師和風伯。應龍特別擅長蓄(xù)水,他用神力將大量的水儲存在天上成為烏云,等到需要的時候灑下來,就成了大雨。不過,應龍的神力沒有風伯雨師聯合起來強大,雙方斗法的時候,風伯雨師壓制住了應龍的雨勢,大雨都沖著黃帝那邊潑灑下去,黃帝的部隊就倒了大霉。
戰爭結束以后,也許是黃帝責備它沒有立功,也許因為與風伯雨師斗法時耗費了太多神力,應龍再也回不到天上去了,只得在南方留了下來。到今天我國的南方地區仍舊多雨,人們說,這就是因為應龍在那里長期居住的緣故。
一開始,龍的地位在神獸中并沒有那么顯赫,所以龍作為雨神的職責并沒有得到強調。后來,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下,人們對龍的崇拜逐漸上升,人間的皇帝還把龍封為了王。于是漸漸地,東南西北四海龍王出現了,專門負責興風布雨,調劑人間的水量。如果你聽過“哪吒(né zha)鬧海”的故事,你大概記得:哪吒招惹了東海龍王,搞得四海龍王一起大怒,揚言要發大水淹了陳塘關,將當地的老百姓全部淹死。面對這種死亡威脅,為了拯救老百姓的生命,哪吒就自殺了。可見,龍王在興雨方面的能量有多么強大。
再往后,人們對于龍與水的關聯越來越明確,凡是有大水的地方都有了龍,就連那些古老的井里,說不定也有一條井龍呢。于是江河湖海,到處都有了屬于自己的龍王,只不過有的大、有的小而已。每逢天旱的時候,人們就要抬著牛啊、豬啊、羊啊各種祭品,去祭祀當地的龍王,求他快快下雨,不要讓莊稼渴死。如果求來求去龍王不理睬,人們甚至還會獻出童男童女給他呢——唉,這樣的祭祀方法,也未免太殘忍了!
今天我們國家還留存著不少龍王廟。如果你出門旅游的時候碰巧參觀過龍王廟,你也許注意到了那里面供奉著的威風凜凜的老龍王像。這大概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現任雨神的“真容”吧。

應龍(《山海經》明代繪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