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晏歐三家詞研究與傳承史論
- 顧寶林
- 1694字
- 2019-11-29 16:18:01
序一
當我提起筆來,為兩年前畢業的我的博士生顧寶林君的優秀學位論文的修改稿《清代晏歐三家詞研究與傳承史論》寫序時,我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因為,他的踏實肯干和誠懇樸實,既在2012年使他的論文獲得了基本成功,贏得了答辯委員們的一致肯定;工作兩年以來,他又邊搞教學工作邊擠時間精心修改打磨這篇論文,還好幾次打電話懇切地向我請教一些專業問題,這又使論文增加了理論深度,提高了學術水平。
現在讓我為大家簡略地回顧一下,當初寶林君這篇論文為什么要確定這么個選題,文章論述了一些什么東西,解決了一些什么有意義的問題。
記得早在十四年前,我就在國內學術刊物上(記得是《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發表一篇論文,向詞學界倡言:當前我們詞學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通過總結和撰寫詞學學術史,來實現理論的升華和超越”,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們的詞學研究和當代曲子詞的創作推向前進。而我們的詞學研究過去幾百年一直到今天大都集中在唐五代兩宋詞上,那片熟土地其實已經沒有什么可以開墾的了,“創新”基本上無從談起,因此我建議同行們從那片熟土地上“撤軍”,轉到元明清詞領域,尤其是到有大片荒地待開墾的清詞領地上去耕作!
寶林君是積極響應我的呼吁的詞學界新兵之一。記得他剛到北京上學不久,就在來我家客廳聽我講課時對我說,江西在宋代是文藝發達、名家輩出的文化區域,除了古文大家歐陽修、曾鞏、王安石和詩歌的江西詩派之外,曲子詞的大家、名家一數就是一大串。他自我介紹說,他就是江西(贛西南萍鄉地區)人,他在我門下搞詞學,能不能就搞他的這些江西先賢的詞?將來博士論文能不能就往這方面考慮?他的這番自我表白,我聽了覺得“正中下懷”——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祖籍江西高安的貴州人!不但如此,我自己前一階段的詞學研究,就是以宋代江西籍詞人辛棄疾、韓元吉等以及江西土生土長的詩人、詞人姜白石、劉辰翁、文天祥等為主,并已出版了一些成果,正好可以給顧君講課和輔導他寫這方面的論文。
自那以后,顧君邊學習邊考慮博士論文選題,并不時來我家討教。我向他介紹了我有關研究的情況,說明宋詞的江西大家已有若干人研究過并有許多研究成果問世,只是似乎北宋初中期的晏殊父子和古文大家、詩人兼詞人歐陽修,他們在北宋前期算一個有成就和在當時與后世頗有影響的江西詞人群體,還沒有人對這個群體進行過系統研究。我說完這些話,就拿出我剛出版的《唐宋詞流派史》一書翻給他看,指明我那本書已經將晏氏父子和歐陽修一起定性為“北宋江西詞派”,并說明那是一部“通史”,比較簡略,不可能對每個流派與群體深透地研究,全面仔細地描述,他正好補我之缺,寫出點新東西來。終于,顧君全面采納了我的意見,確定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選題。
看了我介紹的這些情況之后,讀者就基本明白了顧君這部書稿的選題意義。本書是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加以修改的,記得當初我所給的博士論文指導評閱書曾這樣寫道:
兩年后,可以對照此書,看看他到底在里邊論述了一些什么東西,解決了哪些有意義的問題。作為顧君的第一本學術專著[1],本書當然是一部好書,不過客觀地說,顧君此書仍存在某些不足,比如,有的語句不夠簡潔明了,個別結論有待商榷,等等。這是一個年輕學者出版書籍都容易出現的問題。
我祝顧君以此書為一個好的開端,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不斷創新,勝利前進!
劉揚忠
2014年7月于北京東郊望京東園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