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國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嗎:基于工業化路徑的跨國比較[50]
王麗莉 文一
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的工業化使中國在35年內由一個低收入的農業國,發展為中等偏上收入的工業國和全球第一的制造業大國。本文基于工業化路徑的跨國比較,解密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奇跡,并試圖回答中國能否及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個重要問題。我們發現中國改革開放后的工業化依次經歷了作坊式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978—1988年)、規模化輕工業繁榮發展(1988—1998年)和規模化重化工業重新崛起(1998年起)三個階段。雖然目前還沒有完成第三個階段,但卻與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等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和地區遵循著相同的“胚胎發育”式的市場和產業升級路徑;相反,陷入中、低收入陷阱的國家則違背了以上工業化的發展順序。其中,被困在中等收入陷阱中的東歐、拉美國家未能充分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過早進入資本密集型的重化工業化階段和金融業現代化,而被困在貧困陷阱中的非洲國家則嚴重缺乏啟動規模化勞動密集型產業革命所必需的原始(鄉村)工業化過程,盲目上馬違背自身比較優勢的現代企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因此,本文認為一個由下而上的、從農村到城市的、由輕工業到重工業的、立足于制造品(包括原始手工品)出口而不是農產品和原材料出口的工業化發展路徑和產業升級政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成功跨越各種收入陷阱的關鍵。
關鍵詞
發展經濟學 華盛頓共識 中等收入陷阱 新結構主義 新階段論 胚胎發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