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戰略管理領域的早期發展

公司戰略:Rumelt的分類與檢驗

20世紀70年代,主流派的戰略管理研究出現了較大的突破。Rumelt于1974年出版了《戰略、結構和經濟績效》(Strateg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一書,在哈佛前輩學長之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后來具有廣泛影響的“公司層”戰略的分類法,提請大家注意相關多元化經營的競爭優勢(由于一個企業的不同業務間共享研發、品牌和渠道等資源所導致的范圍經濟或協同效應),以及選擇與企業戰略相應的組織結構對企業經營績效的重要性。該著作接續Chandler的開山之作《戰略與結構》(Chandler,1962)中的主題,并開戰略管理研究中大規模數據應用和統計分析之先河。自此,戰略管理領域的研究日益推崇現代科學方法論和實證研究(Positivism)的范式,開始逐漸形成重視正規與嚴謹的理論發展之風氣。

業務戰略:PIMS研究

20世紀70年代早期,另外一個尊崇實證研究的分支,來自營銷戰略研究的貢獻,可以說引領了“業務層”戰略研究中統計分析的潮流。這一分支就是所謂的PIMS(Profit Impact of Marketing Strategy,市場營銷戰略對利潤率的影響)研究項目。參加該項目的研究人員來自市場學、管理學和經濟學等領域。通過對不同制造業產業樣本的統計分析,該項目早期的基本結論是市場份額與企業的利潤率成正比,企業可以通過獲取市場份額而提高其利潤率。該項目由哈佛商學院的Buzzell教授倡導,后來演變成一個獨立的常設機構,稱為戰略規劃研究院。當然,后續的研究結果表明,市場份額與利潤率之間并不一定存在正比的關系;即使是正比,也不一定代表因果關系。所以,不擇手段地建立市場份額的方法并不能夠保證提高企業的長期利潤率。

戰略規劃運動:來去匆匆

對于應用研究而言,20世紀70年代的另外一個風流占盡但終究曇花一現的時尚潮流,是所謂的戰略規劃(Steiner,1979)。美國通用電氣和歐洲的殼牌石油公司等大企業是戰略規劃運動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同時也資助了關于戰略規劃的大量研究。著名的波士頓矩陣和麥肯錫業務屏等幫助多元化企業進行業務組合管理的戰略規劃手段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提出的。雖然關于戰略規劃的論著在后來仍不斷出現而且戰略規劃的傳統和組織機構在很多大企業至今仍然存在(可參閱Mintzberg等(1996)對戰略規劃興衰的述評),但戰略規劃的說法逐漸為戰略管理所代替,戰略本身的形成和實踐意義早已逃出了規劃體系和機構的束縛。在很多大企業里,戰略規劃部門所做的工作不過是該部門職員每年自娛自樂的季節性游戲而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增城市| 密山市| 和平县| 南乐县| 都江堰市| 北票市| 定陶县| 灵武市| 定陶县| 永德县| 武强县| 景洪市| 乌兰县| 岚皋县| 富宁县| 锡林浩特市| 锡林郭勒盟| 习水县| 太保市| 屏东市| 湖南省| 东平县| 离岛区| 正阳县| 岳池县| 西青区| 油尖旺区| 湘潭县| 和平县| 连城县| 青阳县| 浮山县| 奇台县| 白水县| 自贡市| 长垣县| 巫山县| 东辽县| 改则县| 横峰县| 阿勒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