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18
- 孫祁祥 鄭偉等
- 3717字
- 2020-01-07 15:30:31
第一節 2017年中國保險業發展概況及評價
一、保險業總體概況
本部分從保險業機構情況、保險業經營情況、保費收入、賠付支出等方面討論2017年中國保險業的總體概況。
表1-1顯示了2017年中國保險業機構情況及同比變化。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保險市場共有219家保險機構[2],比2016年增加17家。
1.按公司資本屬性分類
按公司資本屬性分類,中資保險機構159家,比上年增加17家;外資保險機構57家,與上年持平。此外,還有村鎮保險互助社3家,與上年持平。
中資機構方面,集團(控股)公司12家,比上年增加1家;財產保險公司63家,比上年增加4家;人身保險公司56家,比上年增加8家;再保險公司5家,比上年增加2家;資產管理公司23家,比上年增加2家;村鎮保險互助社3家,與上年持平。
外資機構方面,財產保險公司22家,人身保險公司28家,再保險公司6家,資產管理公司1家,均與上年持平。
表1-1 2017年保險業機構情況及同比變化
(單位:家)

2.按公司經營內容分類
按公司經營內容分類,集團(控股)公司12家,比上年增加1家;財產險公司85家(中資63家,外資22家),比上年增加4家;人身險公司84家(中資56家,外資28家),比上年增加8家;再保險公司11家(中資5家,外資6家),比上年增加2家;資產管理公司24家(中資23家,外資1家),比上年增加2家。
表1-2顯示了2017年保險業經營的總體情況。2017年,全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36581.01億元,同比增長18.16%;原保險賠付支出11180.79億元,同比增長6.35%。
2017年年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149206.21億元,同比增長11.42%。保險業總資產167489.37億元,同比增長10.8%;凈資產18845.05億元,同比增長9.31%。2017年,保險資金運用平均收益率5.77%,同比上升0.11個百分點。
表1-2 2017年保險業經營情況及同比變化

(單位:億元)
表1-3顯示,2017年,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6581.01億元,同比增長18.16%。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9834.66億元,同比增長12.72%;人身險業務(包括人壽保險、健康險、人身意外傷害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6746.35元,同比增長20.29%。
表1-3 2017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及同比變化
(單位:萬元)

在人身險業務中,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1455.57億元,同比增長23.01%;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4389.46億元,同比增長8.58%;人身意外傷害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901.32億元,同比增長20.19%。
此外,還有一部分未計入“保費收入”的業務收入。2017年,人身保險公司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5892.36億元,同比下降50.32%;人身保險公司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470.42億元,同比下降49.90%。
表1-4顯示,2017年,全年保險公司賠付支出11180.79億元,同比增長6.35%。其中,財產保險賠付支出5087.45億元,同比增長7.64%;人身保險賠付支出6093.34億元,同比增長5.30%。
表1-4 2017年保險公司賠付支出及同比變化
(單位:萬元)

在人身保險賠付中,壽險賠付支出4574.89億元,同比下降0.61%;健康險賠付支出1294.77億元,同比增長29.38%;意外傷害險賠付支出223.69億元,同比增長22.23%。
二、保險市場結構
本部分從險種結構和地區結構兩個方面討論2017年中國保險市場結構。
表1-5顯示了2017年中國保險市場的險種結構及同比變化,圖1-1直觀地顯示了這一險種結構。
2017年,中國總保費收入為36581.01億元;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9834.66億元,占比26.9%,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人身保險保費收入26746.35億元,占比73.1%,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
在人身保險中,人壽保險保費收入21455.57億元,在總保費中占比58.7%,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健康險保費收入4389.46億元,占比12.0%,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人身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901.32億元,占比2.5%,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
表1-5 2017年中國保險市場的險種結構及同比變化


圖1-1 2017年和2016年中國保險市場的險種結構
表1-6顯示了2017年中國各省份的保費收入狀況。從各省份的份額結構看,2017年保費收入排名位居前列的省份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其中,廣東占比11.8%,江蘇占比9.4%,山東占比7.5%,浙江占比5.9%,河南占比5.5%。與上年相比,變化較大的省份是江蘇、上海、廣東、河南、北京。2017年,江蘇的市場份額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上海的市場份額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廣東的市場份額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河南的市場份額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北京的市場份額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其他省份的市場份額占比相對變化不大。
表1-6 2017年中國各省份保費收入及同比變化

表1-7顯示了2017年中國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區域[3]的保費收入狀況和同比變化,圖1-2直觀地顯示了這一地區結構。從東、中、西三大區域的份額結構看,2017年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保費收入份額占比分別為57.3%、23.8%和18.7%,呈現明顯的依次遞減的現象;與上年相比,2017年東、中、西三大區域占比變化不大。
表1-7 2017年中國各地區保費收入及同比變化


圖1-2 2017年和2016年中國各地區保費收入
三、對保險業發展的簡要評價
2017年,中國保險業保持平穩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保險業風險保障水平快速提高,增幅超過保費的增長速度;保險業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持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2017年被稱為保險業的“史上最嚴監管年”,“強監管”成為保險監管的主旋律。
2017年,保險業發展的總體形勢十分嚴峻,保險業發展面臨諸多前所未有的困難。在這一背景下,保險業仍然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2017年,全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36581.01億元,同比增長18.16%;原保險賠付支出11180.79億元,同比增長6.35%。2017年年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149206.21億元,同比增長11.42%;保險業總資產167489.37億元,同比增長10.8%;凈資產18845.05億元,同比增長9.31%。2017年,保險資金運用平均收益率5.77%,同比上升0.11個百分點。
從保費收入看,我國保險市場規模在過去幾年先后趕超德國、法國、英國、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
保費收入并不必然代表保險業的風險保障水平,在某些保險市場的某個發展階段,可能出現保費收入增長較快但是風險保障水平增長較慢的現象,即保險業的風險保障功能可能被弱化。我們希望看到的是,隨著保費收入的增加,保險業的風險保障水平也相應提高,即保險業的風險保障功能得以實現。
2017年,保險業的風險保障水平快速提高,增幅超過保費收入的增長速度。2017年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4154萬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機動車輛保險提供風險保障169.12萬億元,同比增長26.51%;責任險251.76萬億元,同比增長112.98%;壽險31.73萬億元,同比增長59.79%;健康險536.80萬億元,同比增長23.87%。壽險本年累計新增保單1.11億件,凈增加0.73億件。此外,科技保險為科技創新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19萬億元;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為技術裝備創新提供風險保障金額821.71億元。[4]
2017年,保險業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持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表現為助推脫貧攻堅、服務實體經濟等。
從助推脫貧攻堅看,保險業著力打造保險扶貧保障體系、保險扶貧增信體系、保險扶貧投資體系,多方位助力脫貧攻堅。其中,農業保險扶貧是保險業助推脫貧攻堅的重要渠道。2017年,農業保險為2.13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金額2.79萬億元,同比增長29.24%;支付賠款334.49億元,增長11.79%;4737.14萬戶次貧困戶和受災農戶受益,增長23.92%。
從服務實體經濟看,保險通過長期資金優勢支持實體經濟和國家重大戰略。長期性是保險資金的獨特優勢,而“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綠色產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往往也需要長期資金的支持。2017年,保險業定期存款余額超過1.34萬億元,是實體經濟中長期貸款的重要資金來源;以債券和股票為實體經濟直接融資超過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5.00%。其中,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投資規模達8568.26億元;支持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投資規模分別達3652.48億元和1567.99億元;支持清潔能源、資源節約與污染防治等綠色產業規模達6676.35億元。
2017年被稱為保險業的“史上最嚴監管年”。在黨的十九大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導下,保險業持續深化改革,撥亂糾偏,堅持強監管、防風險、治亂象、補短板、服務實體經濟。
在“防風險”方面,行業風險得到有效遏制,全行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52%,增量風險基本控制,風險處置工作平穩有序,沒有發生系統性風險。在“治亂象”方面,市場亂象得到集中整肅,保險機構整改工作扎實推進,非理性舉牌、境外收購等激進投資行為得到有效管控,一些業務領域亂象問題得到初步遏制。在“補短板”方面,監管短板得到逐步彌補,全年修訂完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共26件,監管制度籠子更加嚴密。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脫虛向實成效逐步顯現,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4154萬億元,同比增長75%,投資型業務大幅收縮,普通壽險規模保費占人身險業務比例為47.2%,較上年提升11.1個百分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