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唐松草屬植物
  • 王文采
  • 2240字
  • 2019-12-27 16:17:46

前言

1959年冬,“中國植物志編纂委員會”在北京成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領導派我參加會議的記錄工作。在會議臨近結束時,編委們討論了各科的編寫計劃。這時,江蘇植物研究所所長裴鑒教授召集陳封懷教授和我討論毛茛科六大屬的編寫任務,決定由裴老承擔鐵線蓮屬和毛茛屬,陳老承擔烏頭屬和翠雀花屬,我承擔唐松草屬和銀蓮花屬,并決定將所有向兄弟所借用的六屬植物標本均集中到江蘇植物研究所。

那年秋季,王蜀秀先生大學畢業(yè),分配到植物研究所,我遂邀請她合作編寫唐松草屬志。我們先根據(jù)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標本館(PE)收藏的唐松草屬植物標本寫出該屬志初稿,又于1961年到江蘇植物研究所研究了該所和自各兄弟所借到的該屬植物標本,對初稿進行了補充,共鑒定出67種,劃分為2亞屬、4組、17系。經(jīng)過對形態(tài)學的研究,認識到在唐松草屬,雄蕊花絲呈條形和心皮的柱頭不明顯是兩個重要的原始特征,將具這兩個特征的叉枝唐松草Thalictrum saniculiforme DC.放在全屬植物系統(tǒng)排列的首位。大概就在這時,陳老來信辭去烏頭屬和翠雀花屬的編寫任務。1968年,裴老不幸過早逝世。此后,毛茛科志的編寫工作就由我來主持。

1973年在廣州召開的三志會議上,鐵線蓮屬的編寫任務決定由江蘇植物研究所的張美珍、凌蘋蘋兩位先生和四川大學的方明淵先生一同承擔,毛茛屬的編寫任務由沈陽林業(yè)土壤研究所承擔。但會后不久沈陽林業(yè)土壤研究所就辭去了毛茛屬的編寫任務。植物研究所領導找到禾本科專家劉亮先生來擔任毛茛屬的編寫工作。此外,早在1962年,藥學家肖培根先生承擔了扁果草族Trib.Isopyreae的編寫工作,在研究此族的過程中他發(fā)表了分布于東亞的新屬—人字果屬Dichocarpum,為毛茛科分類研究做出重要貢獻。

大約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中國毛茛科志稿全部完成,我根據(jù)瑞典植物學家L.A.Langlet的毛茛科細胞分類學重要著作,將染色體大型、基數(shù)主要為8、果實為蓇葖果的屬都歸到金蓮花亞科Subfam.Helleboroideae;將染色體小型、基數(shù)為7或9、果實為蓇葖果或瘦果的屬都歸到唐松草亞科Subfam.Thalictroideae;將染色體大型、基數(shù)主要為8、果實為瘦果的屬都歸到毛茛亞科Subfam.Ranunculoideae。至于Paeonia芍藥屬,由于《中國植物志》采用A.Engler&L.Diels編著的Syllabus der Pflanzenfamilien第11版(1936)的被子植物分類系統(tǒng),則被放在毛茛科中,但在形態(tài)描述之后說明Paeonia在形態(tài)學、解剖學、孢粉學、細胞學、胚胎學和植物化學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特征與毛茛科不同,所以,應承認Paeoniaceae芍藥科的建立。這樣,將芍藥亞科、金蓮花亞科和唐松草亞科放在《中國植物志》第二十七卷中,于1979年出版;將毛茛亞科放在第二十八卷中,于1980年出版。

1988年,中美合作的英文版Flora of China編委會成立,編寫工作啟動。在此志的毛茛科編寫工作方面,我承擔了翠雀花屬、鐵線蓮屬和毛茛屬,其他屬由傅德志、李良千兩位先生承擔。在1996年我訪問美國,與美國合作者進行翠雀花屬和苦苣苔科的定稿工作。在密蘇里植物園,我向該志的項目共同主任(Project co-director)朱光華先生建議,應將Paeonia自毛茛科移出,接受Paeoniaceae。之后,朱先生向諸編委發(fā)函,征求相關意見。不久,朱先生告訴我,諸編委對上述建議沒有意見。這樣,在該志的vol.6中,Paeoniaceae被放在毛茛科之前。就在某一天,朱先生向我詢問唐松草屬的分類方法,我當即做了介紹,當時完全不了解他是該志此屬的作者之一。一直到該志于2001年出版,我得到此書后才了解唐松草屬的作者署名是Fu Dezhi;Zhu Guanghua。再看此書的唐松草屬志,種數(shù)增加到76種,但對這76種未進行分類,而是按照英文字母順序加以排列,這樣做就使讀者難于了解諸種間的親緣關系和諸種的演化水平,這不符合分類學研究的要求。后來,我向傅德志先生談到這個問題,他告訴我,此屬稿由朱先生一人編寫,他并未參與編寫工作。

在Flora of China vol.6于2001年出版之后到2017年年初,中國唐松草屬又發(fā)現(xiàn)17新種,在2017年10月又發(fā)現(xiàn)3新種和2新變種,現(xiàn)在中國此屬增加到99種,20變種。在新種中,寬柱唐松草T.latistylum和鉆柱唐松草T.tenuisubulatum二種很獨特。前者的花柱是一長圓形小薄片,看不到柱頭;后者的花柱是一狹條形膜質薄片,頂端鉤狀彎曲,也看不到柱頭。此外,在西藏南部發(fā)現(xiàn)了唐松草屬進化群單性唐松草亞屬Subgen.Lecoyerium在亞洲分布的第二種—定結唐松草T.dingjieense。此種與第一種鞭柱唐松草T.smithii有甚為相近的親緣關系。在亞洲分布的這兩種均是單性唐松草亞屬的原始種,這對此亞屬的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有重要意義。種數(shù)增加,一些新的形態(tài)特征的出現(xiàn),就需要對中國唐松草屬進行一次分類學修訂。

2016年藝術家孫英寶先生在為唐松草屬新種繪圖時,我談到20世紀40年代胡先骕教授編著《中國森林植物圖志》,寫出樺木科專著,對每一種都繪制一圖版,在中國這種圖譜性的著作甚是罕見。我沒想到,孫先生聽后建議我編一本唐松草屬圖譜,他愿承擔繪圖工作。對2016年發(fā)現(xiàn)的11新種,我寫了兩篇文章,已于2017年先后在《廣西植物》上發(fā)表。孫先生為新種繪出11幅精彩圖版,使我的文章倍增光彩。聽他表示愿承擔圖譜繪圖工作,我大喜過望,遂接受他的建議,決定編寫這部圖譜性著作《中國唐松草屬植物》,并完成中國唐松草屬新的一次修訂。

在此,我對孫英寶先生的熱心大力支持謹表示衷心的感謝;此外,對班勤、馬欣堂兩位先生在提供標本等方面,楊志榮博士在借用模式標本等方面,韓芳橋先生在提供文獻方面給予的熱心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還對楊宗愈博士惠允抄用他的唐松草屬植物繪圖,以及哈佛大學植物標本館(GH)、紐約植物標本館(NY)、江蘇植物研究所植物標本館(NAS)惠借珍貴植物標本,表示衷心的感謝。在2017年12月,本書全稿完成,交北京大學出版社,該社編輯陳靜審閱全稿,對校樣認真校對,對此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國唐松草屬植物豐富、復雜,而我的研究工作不深入,不仔細,在本書中定存在各種錯誤,衷心歡迎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王文采

2018年7月12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应城市| 上思县| 平陆县| 阜康市| 萨迦县| 时尚| 砀山县| 红原县| 卢龙县| 东台市| 惠州市| 涪陵区| 旬邑县| 南溪县| 沙湾县| 彩票| 芮城县| 三都| 峨边| 云阳县| 德清县| 昔阳县| 太和县| 日照市| 定南县| 洞头县| 商洛市| 乐昌市| 泰州市| 红原县| 灌云县| 泽库县| 隆昌县| 东港市| 贵州省| 南涧| 肇州县| 沛县| 昆明市| 华亭县| 青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