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我國建筑市場概述

1.1.1 建筑市場的概念

建筑市場是以工程承發包交易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市場,是建筑產品交換關系的總和,也稱為建筑工程市場或建設市場。

建筑市場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建筑市場一般指有形建筑市場,即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是單一型建設工程市場,是以建筑產品交換為內容的市場,主要表現為建設項目業主通過招投標過程與承包商形成商品交換關系;廣義的建筑市場包括有形建筑市場和無形建筑市場,指除有形建筑市場外,還包括與建筑產品生產與交換相聯系的無形建設工程市場,即勘察設計市場、建筑生產資料市場、資金市場,以及從事招標代理、工程監理和造價咨詢等中介服務的市場,由此形成建筑市場體系。

建筑產品具有生產周期長、價值量大、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對承包方的能力和特點要求不同等特點,這決定了建筑市場交易貫穿于建筑產品生產的整個過程。從工程建設的咨詢、設計、施工任務的發包開始,一直到工程竣工、保修期結束為止,發包方與承包方、分包方進行的各種交易,以及相關的商品混凝土供應、構配件生產、建筑機械租賃等活動,都是在建筑市場中進行的。生產活動和交易活動交織在一起,使得建筑市場在許多方面不同于其他產品市場。

建筑市場經過近幾年來的發展,已形成由發包方、承包方、為雙方服務的咨詢服務者和市場組織管理者組成的市場主體,由建筑產品和建筑生產過程為對象組成的市場客體,由招標投標為主要交易形式的市場競爭機制,由企業資質管理和從業人員資格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市場監督管理體系,以及我國特有的有形建筑市場等。

1.1.2 建筑市場的特點

我國的建筑市場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①建筑產品供求雙方直接訂貨交易。建筑工程市場的這一特點,是由建筑產品的單件性和固定性決定的。市場上所需要的建筑產品的特征并不是由生產者決定的,而是由業主的特定需要決定的。在建設工程市場中,人們并不以具有實物形態的建筑產品作為交易對象,而是通過招投標先確定交易關系,然后按業主的要求進行施工生產。

②建筑產品交易量存在不穩定性和易于出現買方市場。建設工程市場最容易受到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影響。當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時,建筑產品交易量就不斷增大,而當社會經濟發展處于調整與停滯時期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減小就會使建筑產品交易量不斷減少。因而建筑市場形勢與國民經濟形勢緊密相關。從目前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與建筑行業從業人員的數量來看,從業人員隊伍的數量偏大,這就決定了目前建設工程市場在某種程度上是買方市場。

③目前屬于以招投標為主的不完全競爭市場。為了給建設工程市場引入競爭機制,杜絕國有資產投資建設發包中的腐敗現象,提高國有資產投資效益,同時也為了與國際工程市場接軌,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初全面推行招投標制。1999年,我國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進一步規范市場招投標行為,從而使我國建設工程承發包市場朝透明化、健康化和法制化方向發展。但是由于建筑產品的地域性、發包方的行業性和建筑產品自身的特殊性對施工資質的要求,決定了業主在發包時必然對承包方的投標行為設立很多限制性的約束條件,從而使建設工程市場成為一個不完全競爭的市場。

④建設工程市場有獨特的定價方式。建筑產品的定價方式從目前的情況看有兩種:一種方式是施工圖預算定價,即按全國統一的建筑工程基礎定額計算施工圖紙的工程量,結合地方的單位估價表和建筑材料價格計算工程造價,在此基礎上進行投標報價;另一種方式是根據業主給定的工程量清單由承包商自行制定綜合單價,并匯總報價。2003年國家頒布《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后,要求國有投資項目必須采用工程量清單招標與報價方式。

⑤建設工程市場有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為了保證建設工程市場有序進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與行業協會都明文制定了相應的市場準入制度和生產經營規則,以規范業主、承包商及中介服務組織的生產經營行為。

1.1.3 建筑市場管理體制

建筑市場管理體制因社會制度、國情的不同而異,其管理內容也各具特色。如美國沒有專門的建設主管部門,相應的職能由其他各部設立專門分支機構解決,其管理并不具體針對行業,為規范市場行為制定的法令如《公司法》《合同法》《破產法》《反壟斷法》等并不僅限于建設市場管理;日本則有針對性比較強的法律,如《建設業法》《建筑基準法》等對建筑物安全、審查培訓制度、從業管理等均有詳細規定,政府按照法律規定行使檢查監督權。

很多發達國家,建設主管部門對企業的行政管理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政府的作用是建立有效、公平的建筑市場,提高行業服務質量和促進建筑生產活動的安全、健康,推進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而不是過多地干預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對建筑業的管理主要是通過政府引導、法律規范、市場調節、行業自律、專業組織輔助管理來實現,在市場機制下,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成為約束企業行為的首選方式,法制是政府管理的基礎。

在管理職能方面,立法機構負責法律、法規的制定和頒布,行政機關負責監督檢查、制定發展規劃和對有關事情做出批準,司法部門負責執法和處理。此外,作為整個管理體制的補充,行業協會和一些專業組織也承擔了相當一部分工作,如制定有關技術標準、對合同進行仲裁等。以國家頒布的法律為基礎,地方政府往往也制定相對獨立的法規。

我國的建設管理體制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之上的。計劃經濟時期,無論是建設單位還是施工企業、材料供應部門,均隸屬于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門,各個政府部門主要是通過行政手段管理企業和企業行為,在一些基礎設施部門往往形成所謂的行業壟斷。改革開放以后,雖然政府機構進行了多次調整,但分行業進行管理的格局基本上沒有改變,國家各個部委均有本行業關于建設管理的規章,有各自的勘察、設計、施工、招標投標、質量監督等一套管理制度,從而形成對建筑市場的分割。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政府在機構設置上也進行了很大的調整,除保留少量的行業管理部門外,撤銷了眾多的專業政府部門,并將政府部門與所屬企業脫鉤,這為建設管理體制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原先的部門管理逐步向著行業管理轉變。

1.1.4 政府對建筑市場的管理

建設項目根據資金來源的不同可分為兩類:公共投資項目和私人投資項目。政府對于這兩類項目的管理有很大區別。

公共投資項目是代表公共意愿的政府行為,政府既是業主,又是管理者。對此以不損害納稅人的利益和保證公務員廉潔為出發點,除了其必須遵守一般法律外,通常還規定必須公開招投標,并保證項目實施過程的透明。

私人投資項目是個人行為,對此一般只要求其在實施過程中遵守有關環境保護、規劃、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法律規定,對是否進行招投標不做規定。

不同國家由于體制的差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設置不同,管理范圍和內容也各不相同。但綜合各國的情況,政府對建筑市場的管理大致包括以下方面。

①制定建筑法律、法規;

②制定建筑規范與標準(國外大多由行業協會或專業組織編制);

③對承包商、專業人士的資質進行管理;

④進行安全和質量管理(國外主要通過專業人士或機構進行監督檢查);

⑤進行行業資料統計;

⑥從事公共工程管理;

⑦從事國際合作和開拓國際市場。

我國通過近年來的學習和實踐,已逐步摸索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模式。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日益迫切的與國際接軌的需要,目前的管理體制和管理內容、方式還需要不斷加以調整和完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阳县| 德州市| 泾川县| 西林县| 城口县| 灵寿县| 瓦房店市| 内江市| 扎鲁特旗| 瑞金市| 南雄市| 南充市| 胶南市| 盐亭县| 阳山县| 邹平县| 芜湖县| 视频| 奇台县| 那坡县| 武义县| 息烽县| 二连浩特市| 长垣县| 彰化县| 陆丰市| 长宁区| 永川市| 安义县| 蓬安县| 华容县| 花莲市| 呼玛县| 禹城市| 马龙县| 营口市| 剑河县| 高碑店市| 金川县| 沂源县|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