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教育與人口的關系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會、一定地區,具有一定數量、質量與結構的人的總體。教育與人口始終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

(一)人口對教育的影響和制約

1. 人口數量影響教育發展的規模

一定的人口數量及增長率影響著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如果人口數量過多,教育的需求超越了社會實際,特別是社會經濟條件能夠承受的極限,就必然會制約或影響教育的規模。同時,人口數量過大,必然會降低教育經費和師資質量的平均水平,從而影響教育質量。人口增長還制約和影響著教育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和戰略重點的轉移。

2. 人口質量影響教育質量

人口質量是指人口的身體素質、文化修養和道德水平。人口質量對教育質量的影響表現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直接影響是指入學者已有的水平對教育質量的影響;間接影響是指年長一代的人口質量對新生一代的人口質量的影響。

3. 人口結構影響教育結構

人口結構包括人口的自然結構、社會結構和教育結構。自然結構是指人口的年齡、性別等。社會結構是指人口的階級、文化、職業、地域、民族等。教育結構是指各級各類學校、各種專業教育的構成。人口的階級結構、文化結構、性別結構、職業結構、地域結構和民族結構決定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布局,以及不同人口結構受教育的類型、規模和層次。例如,人口的年齡結構影響各級各類學校在教育結構中的比例;人口的社會結構影響教育的分配;人口的職業結構影響教育需求和學校類別;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約學校的布局。

4. 人口流動對教育提出挑戰

人口流動的種類包括:一是城鄉之間的流動;二是國內貧困地區與國內經濟發達地區之間的流動;三是不發達國家與經濟發達國家之間的流動。

隨著我國現代化、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勞動力資源在全國配置,社會流動加速,農業人口向城市遷移流動成為歷史的必然。然而,流動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普遍偏低,使他們在選擇職業、參與社會生活等方面都面臨諸多困難,由此對農村教育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二)教育對人口再生產的作用(教育的人口功能)

1. 控制人口數量

一個國家全體國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與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其原因是,教育事業的發展刺激了家庭對教育的需要,而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撫養兒童的費用,這就能起到控制生育率的作用;教育程度的提高,也能改變人們傳統的“多子多福”“重男輕女”的生育觀和家庭觀;教育程度的提高,也增加了育齡婦女的就業機會和就業需求,減少了生養子女的時間和精力。

2. 改善人口質量

人口素質的提高依靠教育的發展。教育在提高人口質量方面的功能首先表現在對青年一代的培養,其次還表現在對成人的教育上。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活動,通過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可以顯著提高人口的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

3. 優化人口結構

教育可以優化人口結構,實現人口有序流動,使人口結構趨向合理化。例如,教育可以改變人們“重男輕女”的落后觀念,進而調整新生兒的性別比例;教育也可以改變人口的城鄉結構,通過擴大職業技術教育,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質以及職業技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乐市| 台前县| 福鼎市| 建瓯市| 潼关县| 泉州市| 稷山县| 南康市| 夹江县| 江华| 辽阳县| 丰城市| 淳安县| 开封县| 普兰县| 元谋县| 潮安县| 惠来县| 开化县| 溧水县| 出国| 汉沽区| 兰考县| 昌江| 新宾| 昭苏县| 霍邱县| 布拖县| 潮安县| 柏乡县| 浦城县| 乌拉特前旗| 江津市| 穆棱市| 崇礼县| 册亨县| 兴安盟| 高雄市| 连云港市| 顺平县| 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