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報學與信息管理研究文集
- 李廣建
- 968字
- 2019-11-29 11:54:57
1 情報研究的根本使命
情報是一種特殊的信息是情報學界的共識,然而對“特殊”二字的理解卻多有不同。從情報研究實踐出發,可以從“難”和“用”兩個角度來理解情報信息的特殊性。所謂“難”是指對作為情報的信息獲取和信息理解往往存在困難和障礙;所謂“用”則是指情報產品用于管理決策過程。情報工作發揮“耳目”、“尖兵”、“參謀”的作用,其本質是要解決管理決策過程中信息不完備的問題。
對于情報工作者而言,信息不完備問題的解決方式不外乎兩大類:一是運用適當的信息搜集和檢索工具,遵循信息資源的建設、布局和管理規律,獲取必要的信息資料;二是在已掌握信息資源的基礎上,運用各種專業知識、工具和技能對未掌握的數據、資料進行評估和預測。兩種工作模式中的前者常被納入信息服務和信息管理的工作范疇,后者則是情報研究的中心內容。
情報界對于情報工作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減少“意外”、防范“突襲”,這里的意外或突襲用英文表達都是Surprising。為達成減少意外的目的和提高預警、規劃的效率,情報機構需要對分布范圍廣泛的特定對象進行長期系統的監控掃描,進行態勢感知、評估,預測發展趨勢。此類工作是情報保障的常規動作,在涉及創新議題判斷時則是必選的要件。
情報研究人員在已有信息基礎上通過評估和預測來完成決策信息保障任務,其分析處理的基本依據通常是系統科學理論,因而將某個情報任務看作是系統,圍繞著特定主題,對數據、資料進行系統的情報分析也就成為情報研究的基本方法。我國老一代情報專家曾十分清晰地將系統分析的核心內容用四句話來概括,即:系統由要素組成的;要素是相互聯系的;相互聯系的若干要素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結構;系統功能正常實現的前提是要滿足一定的條件(物質條件和信息條件)[1]。
從系統分析的核心內容表述中可以發現,關系發現和關系梳理是正確實施系統分析的關鍵,情報研究中的評估、預測是否可行亦皆依賴對相關事物關系的判斷與運用。因此,人、事、物和信息之間的關系是情報研究的主要對象,對關系的探索可以說是情報研究的標志性工作。
情報研究以信息為操作對象,因而關于信息、信息資源、信息技術與信息行為的議題充填著情報學術領域有其合理性,情報學與圖書館學、檔案學交織相融也符合歷史邏輯。但是僅根據議題分布表現的情況來說明情報學的學科對象會落入忽視情報根本任務使命的認識陷阱,誤導對情報事業管理的理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