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報學與信息管理研究文集
- 李廣建
- 3006字
- 2019-11-29 11:54:56
4 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在實證研究中,樣本結果經常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區分哪些影響因素會對行為產生顯著影響,哪些因素的影響又是不顯著的,以及隨機誤差對樣本的影響程度都十分重要。在研究中,通常使用方差分析來研究這些問題。
按照文中理論模型的設計,主要考慮科研用戶數字科技資源利用時的四類影響因素:任務因素、技術因素、環境因素和個體因素。為清晰地梳理出影響科研用戶利用數字科技資源的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對科研用戶數字科技資源利用行為的具體作用,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進行研究。
本研究中主要將單因素方差分析用于分析不同人口統計變量(性別、年薪、受教育程度、職稱、學科)的科研用戶在數字科技資源理性感知變量上的差異,以及不同環境、行為習慣的用戶在數字科技資源理性感知變量上的差異。
在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研究之前,先對影響因素相關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科研用戶數字科技資源利用影響因素相關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在科研用戶數字科技資源利用的各種影響因素相關變量的均值中,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任務技術適配度變量的均值較高,但是方差也較大,說明在科研用戶利用數字科技資源時,用戶對利用數字科技資源的使用過程總體上比較滿意,但是個體之間的差異較大;專業領域知識、系統技術的均值較低,且方差較小,說明全部樣本中的科研用戶對專業領域知識和系統技術的掌握程度都不太好;培訓變量的均值最低,但是方差很大,這說明總體來說科研用戶接受數字科技資源利用相關的培訓較少,但是個體間存在較大差異,即有些用戶接受了很多很好的數字資源利用培訓,但是也有用戶幾乎沒有接受相關培訓。
4.1 人口統計特征對模型的影響分析
以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稱和學科五項人口統計特征為控制變量,以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任務技術適配度、主觀規范為因變量,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驗證不同人口統計特征的科研用戶在上述方面的差異。
(1)人口統計特征對感知有用性的影響
在感知有用性方面,五項人口統計特征中只有學科一項對感知有用性存在顯著的影響,其他項均不存在顯著影響,如表3所示。并且在學科方面,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理科的科研用戶對于感知有用性的認知要高于工科、農學和醫學的科研用戶。
表3 人口統計特征與感知有用性的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2)人口統計特征對感知易用性的影響
在感知易用性方面,五項人口統計特征中有性別和學科兩個對感知易用性存在顯著的影響,其他均不存在顯著影響,如表4所示。其中,在性別方面,女性對感知易用性的認知均值要高于男性;在學科方面,理科、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用戶對于感知易用性的認知也要高于工科、農學和醫學的用戶。
表4 人口統計特征與感知易用性的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3)人口統計特征對任務技術適配度的影響
在對任務技術適配度的影響中,五項人口統計特征對任務技術適配度均不存在顯著影響,如表5所示。
(4)人口統計特征對主觀規范的影響
對主觀規范的影響中,五項人口統計特征中有性別和年齡對主觀規范存在顯著的影響,其他均不存在顯著影響,如表6所示。其中,在性別方面,女性的均值高于男性;在年齡方面,年長和年輕用戶的均值略高于中年用戶。這說明女性比男性,年長和年輕的用戶比中年用戶更容易受到他人建議、周圍環境的影響。
表5 人口統計特征與任務技術適配度的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表6 人口統計特征與主觀規范的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4.2 經驗對模型的影響分析
以數字科技資源使用年限和數字科技資源利用頻率為控制變量,以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任務技術適配度、主觀規范為因變量,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驗證不同人口統計特征的科研用戶在上述方面的差異。
(1)經驗對感知有用性的影響
在感知有用性方面,兩個經驗變量中的數字科技資源使用年限和數字科技資源利用頻率均對感知有用性存在顯著的影響,如表7所示。并且從數字科技資源使用年限來看存在均值兩頭高,中間低的統計規律,說明對于剛開始使用數字科技資源和已經很長時間使用數字科技資源的用戶而言感知有用性比在一段時間內使用過數字科技資源的用戶要高,這與實際情況相符,數字科技資源對于初用者能提供大量以前未接觸到的信息,用戶的感知有用性就高,而已經長時間使用數字科技資源的用戶,非常清楚能以什么方式在什么地方獲取最有用的數字科技信息,這樣一來,用戶的感知有用性也就高。對于數字科技資源利用頻率而言,感知有用性的認知均值呈現遞減規律,說明越經常利用數字科技資源的用戶對數字科技資源的感知有用性認知就越高。現實中,一方面,只有從使用數字科技資源中獲利,認為其有價值的用戶,才會愿意繼續使用數字科技資源,另一方面,越常使用就越熟悉,也就越方便快捷地獲取有用信息,這樣用戶的感知有用性也就高了。
表7 經驗與感知有用性的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2)經驗對感知易用性的影響
對感知易用性的影響中,兩個經驗變量中的數字科技資源使用年限和數字科技資源利用頻率均對感知易用性存在顯著的影響,如表8所示。其中,數字科技資源使用年限和數字科技資源利用頻率對在感知易用性上與感知有用性存在相似的統計規律,說明對于剛開始使用數字科技資源和已經很長時間使用數字科技資源的用戶而言,感知易用性比在一段時間內使用過數字科技資源的用戶要高,這可能是因為初用者的需求一般不太復雜,所使用的功能和操作也一般是較為簡單和常用的,所以感知易用性高,而已經長時間使用數字科技資源的用戶,熟能生巧,所以感知易用性也高。同理,越經常利用數字科技資源的用戶對數字科技資源的感知易用性認知就越高。
表8 經驗與感知易用性的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3)經驗對任務技術適配度的影響
對任務技術適配度的影響中,兩個經驗變量中的數字科技資源使用年限和數字科技資源利用頻率均對任務技術適配度存在顯著的影響,如表9所示。其中,從數字科技資源利用頻率來看,對任務技術適配度的認知均值存在遞減的統計規律,說明越頻繁利用數字科技資源的用戶對于任務技術適配度的認知就越高。
表9 經驗與任務技術適配度的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4)經驗對主觀規范的影響
對于主觀規范而言,兩個經驗變量中的數字科技資源使用年限和數字科技資源利用頻率均對任務技術適配度存在顯著的影響,如表10所示。其中,數字科技資源使用年限對在感知易用性的認知均值存在遞減的統計規律,說明使用數字科技資源年限越高的用戶對主觀規范的認知就越低。這是因為,使用數字科技資源年限越高的用戶,自身對數字科技資源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認知,受周圍人的影響較小。
表10 經驗與主觀規范的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4.3 四類影響因素對行為意向和實際行為的影響分析
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別考察任務因素、技術因素、環境因素和個體因素對科研用戶數字科技資源利用行為意向和實際行為的影響作用,設定檢驗的顯著水平標準為0.05,結果如表11所示。
表11 四類影響因素對行為意向和實際行為的單因素檢驗

從表11中可以看出,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所有的任務因素(感知有用性、任務緊急度、資源約束)和環境因素(主觀規范、培訓)變量均對行為意向和實際行為有顯著影響,而技術因素中的感知易用性、時效性、便捷性、個性化、任務技術適配度,個體因素中的專業領域知識對行為意向和實際行為有顯著影響。并且,技術因素中的系統技術知識對行為意向有顯著影響,但對實際行為沒有顯著影響。個體因素中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和職稱對行為意向和實際行為均不存在顯著影響,而學科僅對行為意向有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