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報學與信息管理研究文集
- 李廣建
- 3441字
- 2019-11-29 11:54:52
2 Thomson Innovation核心專利識別方法
在核心專利識別上,Thomson Innovation主要提供下列方法:利用專利被引次數識別、利用專利的同族專利數量識別、利用專利訴訟信息識別、利用美國政府投資背景識別、利用歐洲專利局專利許可信息識別。以下將分別進行論述。
2.1 利用專利被引次數識別
被引專利是指由專利申請人在專利說明書中引用的或由專利審查人員在專利審查中確認與該件專利技術相關的其他專利文獻,Thomson Innovation中包含了17個國家的專利引證信息。通常來說一件專利越重要,被引的次數就越多,在某領域內被引次數越多的專利,很可能就是該領域的核心專利,涉及的可能就是該領域的核心專利技術。
國外學者對專利引文的價值給予了高度關注。早在1976年美國第6次技術評估和預測報告中,美國專利局便提供了高被引專利列表,并建議“高被引專利能作為重要技術的測度手段”。Smith研究發現70%的專利在授權后5年內未被引用或者僅被引用1~2次,只有較少數專利被引用5次[7]。F.Narin等通過對某公司的專利引證情況的計量分析指出,少數重要的專利被大量引用,而大量專利卻很少被引用或不被引用,且專利引證的高峰期出現在專利授權后的2~4年間[3]。
顯然專利被引頻次從技術影響力方面反映了專利技術的重要性,學界也認為被引頻次高的專利往往是重要的專利,可以定義為核心專利。但該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有:①對于究竟被引頻次達到多少次才能是核心專利,目前尚沒有定論。②由于專利引證的高峰期出現在專利授權后的2~4年間,因此,應用專利被引次數識別核心專利對于確定4~5年之前某領域的核心專利非常有效,但卻不大適用于確定近1~2年間的核心專利。
在應用Thomson Innovation工具進行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雖然其數據庫較多,包含歐美、亞洲等多國專利授權機構的數據,但是在分析專利被引次數時,并不能直接在工具中顯示分析結果,需要將專利數據下載,在下載的過程中,選中“count of citing patents”,導入到Microsoft Office Excel中再進行被引次數的排序。僅就此而言,該功能的友好性略顯不足。
總之,應用專利被引次數來識別核心專利的方法,比較適用于識別4~5年前某個領域的核心專利,不大適用于識別最近的核心專利,且對于是否成為核心專利的被引頻次值的判定,還要取決于研究者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專利分析工具本身并沒有提供一定的參考,且在提供被引次數結果時,Thomson Innovation系統的友好性不足,需要下載數據到本地進行排序。
2.2 利用專利的同族專利數量識別
專利保護的地域性和早期公開、延遲審查的專利審批制度,即從專利申請到專利授權之間的時間間隔較長,形成了一系列由不同或相同國家出版的內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多件專利文獻。由至少一個共同優先權聯系起來的一組專利文獻,稱為一個專利族,在同一專利族中每件專利文獻被稱做專利族成員,同一專利族中每件專利互為同族專利[8]。
同族專利的數量是衡量專利經濟價值的重要指標,它可以反映出某項發明潛在的技術市場和經濟勢力范圍。一般而言,專利申請人只有在對某國市場有預期的情況下,才會向該國提交專利申請并最終獲得專利權。因此,通過分析申請人就某項發明在哪些國家提出了專利申請,有助于了解申請人的經營策略、市場開發方向等。同樣道理,一家企業如果為一項技術申請了大量同族專利,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項技術的重要程度。
M.G.Retizig認為,由于歐洲專利族的大小增加了專利申請人因為一個異議而喪失所有成員國專利權的風險,至少歐洲專利族的大小可以很好地反映專利技術的質量[9]。F.Schettino等研究也表明專利族的大小可以反映發明的技術重要性[10]。因此,如果一件專利申請了大量同族專利,可以預見這項技術的重要程度,由此可以借助專利族的大小來確定技術領域的核心專利。
Innovation工具中采用Inpadoc Family Members指標衡量同族專利大小,操作中需要在二次檢索時識別出同族專利,下載到Microsoft Office Excel中再進行同族專利數量排序,最終得出同族專利數量比較大的專利,處理起來比較麻煩。
總之,應用同族專利數來識別核心專利,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且研究表明,同族專利數量大也確實反映出技術的重要性,可以認為是核心專利。該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同族專利數達到多少就可以認為是核心專利,這一點尚沒有定論。另外E.Sapsalis等的研究還發現專利族大小與被引次數不相關[11]。也就是說在識別核心專利時,一件專利的同族專利數大小與其被引次數多少不相關。這是否可以理解成,被引次數高的專利多數是被后來的其他專利申請人認可進而引用的專利,而同族專利數量大的專利只是該專利的申請人本人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并對其市場前景非常看好的專利,后者顯然是對該專利前景和未來的一種預判,因此建議專利分析者將同族專利數量大的專利作為未來的核心專利看待。在Innovation平臺的實際使用操作過程中,該工具并沒有提供同族專利數量大小的直接信息,還需要專利分析人員借助Micnsoft Office Excel進行進一步的數據處理。
2.3 利用專利訴訟信息來識別
專利訴訟是指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法院進行的涉及與專利權及相關權益有關的各種訴訟的總稱。專利訴訟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和財力,如果一件專利背后沒有巨大的經濟利益,專利權人可能就不會貿然進行專利訴訟。Allison J R等曾指出,研究專利價值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研究訴訟專利的特征,并指出訴訟專利一般是技術價值和經濟價值非常高的專利[12]。但是專利訴訟信息本身很難搜集,而且專利訴訟有可能發生在專利授權后的任意時刻,單靠人工去收集專利的訴訟信息是很困難的。
Thomson Innovation分析工具提供的專利訴訟信息為識別核心專利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該工具收集了美國聯邦地方法院的專利訴訟案例,并在數據庫中予以體現,使專利分析人員在檢索相關領域專利的同時,便捷地檢索出兩個專利權人之間的專利訴訟歷史,并導出專利訴訟信息,繼而進行核心專利分析。但Thomson Innovation工具目前只提供美國聯邦地方法院的專利訴訟信息,適用范圍比較有限,目前還無法用來分析與識別其他專利數據。
2.4 利用美國政府的投資背景來識別
各國政府對于前瞻性技術或新興技術都會提供資金予以支持,尤以美國政府為例。一般來說,在美國專利中,具有美國政府投資背景的項目研發產出的專利技術在申請專利時,會在專利說明書中注明是政府投資專利,通常是專利說明書正文的第一項,標注“Statement of Government Interest”或者“Statement of Government Rights”,指明該專利是由哪個或哪幾個政府項目研發產生的,并注明各項目編號。利用上述信息,就可以識別出美國政府投資支持的專利技術。這些專利往往是與美國政府的科技戰略、技術發展方向相關的重要技術,往往是美國政府投資的核心專利。
Thomson Innovation專利分析工具提供美國政府投資背景檢索。如果需要檢索某個主題或某項技術下具有政府投資背景的專利,可以先輸入主題詞或國際專利分類號IPC、聯合分類號CPC等檢索條件,同時在說明書條件中輸入“statement of government rights”或者“government interest”進行檢索,如圖1所示。這樣的檢索結果便是美國政府投資支持的相關專利。
中國學者袁潤等曾借助Thomson Innovation識別出風能領域的46件具有美國政府投資背景的專利,進一步分析后發現這些專利的被引次數都較高,有兩件專利的被引次數甚至達到了100次以上,進而可以認定這些專利是核心專利[13]。
該方法的優點是操作簡單,識別效果較好。但僅能針對美國專利進行核心專利的識別,無法大范圍地進行推廣。

圖1 美國政府投資背景檢索
2.5 利用歐洲專利局的專利許可信息來識別
專利許可是指專利權人允許他人在一定區域內、一定期限內以一定方式使用專利。給予許可的專利權人為“許可方”,接受許可的一方為“被許可方”。通過專利許可,專利權人可以收回研究和開發專利技術的經濟投入,取得一定的回報,使專利產生最大的市場價值,進而促使科學技術成果得以推廣應用,以促進國家的技術創新,提高國家的科技競爭力。該方法認為如果專利權人授權某專利許可使用的話,該專利很可能是核心專利,是其他企業繞不開的專利,需要花費巨大的成本去購買的專利。
Thomson Innovation提供歐洲專利局的專利許可信息查詢,如檢索big data主題下的2010年至今的許可專利,檢索條件如圖2所示,最終檢索出12條結果,都是歐洲專利局數據庫中包含的專利許可信息的專利。

圖2 專利許可信息檢索
總之,Innovation工具用來識別核心專利的方法有利用專利被引次數、專利的同族專利數、專利訴訟信息、美國政府的投資背景、歐洲專利局專利許可信息。其中第一、第二種方法,雖有一些不足,但移植性較強,可適用于各國核心專利的識別。其余的方法,例如專利訴訟信息、美國政府的投資背景以及歐洲專利局的專利的許可信息,只可以用來做核心專利識別的輔助和驗證,且適用范圍有限,僅僅適用美國、歐洲專利局的專利。這些功能在做針對性強的研究時非常有用,如研究任務就是識別歐洲專利局某領域的核心專利,可以便捷地利用歐洲專利商的專利許可信息進行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