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湘文化要略(第二版)
- 杜純梓
- 2207字
- 2019-11-29 17:10:26
序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杜純梓教授組織幾位資深學者主編了《湖湘文化要略》,囑我為序。讀完書稿,感觸良多。我覺得,在全社會高度重視文化軟實力的今天,編寫這樣一部概要講述湖湘文化的讀本,對于幫助、激勵人們去認識和傳承湖湘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正能量;對于立德樹人,激勵年青一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功立業,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文化是人類在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中所采取的活動方式及其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最本質所在,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創造力的源泉。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化的力量愈顯強大,已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主要標尺,成為綜合國力的決定因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牢固樹立文化自信,堅持文化引領,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推動文化創新和道德重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世界文化中與西方文化、印度文化鼎足而立,是世界四個古老文明搖籃里孕育產生的文化體系中唯一延續至今而未出現過斷層的寶貴財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光彩熠熠。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傳統,天地之間、莫貴于民的民本理念,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革故鼎新、因勢而變的創新精神,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氣節,執中守正、執著向善的社會美德等中華文化精華,是人類文明與世界文化中光芒四射的瑰寶。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的燦爛的中華文明,形成的優良的文化傳統,不僅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而且對推動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不僅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而且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多民族統一的泱泱大國。由于歷史淵源、地理環境、經濟狀況、風俗習慣以及語言諸方面的差異,在漫長的歷史沉淀中,不僅形成了中華民族文化,而且蓄積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齊魯文化、巴蜀文化,等等。這些區域文化相互影響,又各具特征,構成了中華文化豐富多彩、燦爛奪目的多元化格局。在我國異彩紛呈的地域文化中,誕生于三湘四水的湖湘文化以其悠久的歷史、鮮明的特點和對中華文化的巨大貢獻,在中華民族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影響極為深遠。
湖湘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歷來被稱為“古道圣土”“屈賈之鄉”“瀟湘洙泗”。永州玉蟾巖遺址的稻谷遺存,記錄著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文明;炎舜遠古傳說,標記著中華農業文明和道德文化的淵源;屈原開創的楚辭,成為與《詩經》并提的中國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之一;岳麓書院匯聚著當時中華文化和教育的精華;宋代的湖湘學派博洽通變,引領著當時中國文化的發展,周敦頤、胡安國、胡宏、張栻等湖湘士人傳承傳統文化的精髓,創立理學,開創了中華文化新格局。尤其是近代以來,湖湘文化空前繁榮。正如楊昌濟先生所說:“湘省士風,云興雷震,咸同以還,人才輩出,為各省所難能,古來所未有。”進入清道光以后,湖湘連連攜手走出一批又一批政治精英人物,舉世矚目。以曾國藩、陶澍、魏源、左宗棠、郭嵩燾為代表的晚清中興志士,以譚嗣同、唐才常、熊希齡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以黃興、蔡鍔、宋教仁、陳天華為代表的辛亥革命領袖與功臣,引領著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潮流。特別是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后,投身這場偉大革命的最大的精英群體非湖南莫屬,領導這場偉大革命的領袖和主將也是湖南人比例最大。毛澤東、劉少奇、蔡和森、鄧中夏、向警予、何叔衡、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王震、譚震林等,都叱咤風云,智勇蓋世。這些優秀的湖湘兒女,像一顆顆耀眼的星星,裝點著現代中國美麗的星空,為使中華民族揚眉吐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卓越貢獻。
英雄的湖湘兒女創造了燦爛的湖湘文化,形成了湖南人超拔卓異的精神氣質和思想品格。它主要包括了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心憂天下的愛國精神、經世致用的務實精神、兼收并蓄的博采精神、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慷慨赴義的犧牲精神、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和修身律己的淑身精神。湖湘人的精神特質是湖湘文化的思想內核。這一思想內核又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構成要素,是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基礎。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湖湘文化孕育的湖湘杰出人士曾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湖南奇跡、中國奇跡乃至世界奇跡。新時代的湖湘人,應當是湖湘文化和中華文化的優秀傳承者,應當是湖湘文化和中華文化創新的積極推進者。仰望岳麓書院“惟楚有材,于斯為盛”的名聯,體驗“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的豪情,感悟“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的氣概,新時代的湖湘人應當謹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繼續弘揚“敢為人先”的精神和“經世致用”的學風,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更加踔厲風發,勇立潮頭,再建殊功。
《湖湘文化要略》是一本頗有特色的著作。它吸收了前人和同行的研究成果,在這個基礎上又有創新,注入了編寫者的最新研究所得,使讀本呈現出新的氣象。它打破了以史為綱依次介紹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現象,或按內容分類分別介紹各個方面文化現象的常見表述模式,建立了全視角、總攬式認識湖湘文化的綜合表述范式,顯得整體感強而又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它改變了一般教材編寫通行的闡說式話語風格,將一腔激情融入述說之中,使讀本煥發出一種特有的親切而清新的氣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相信閱讀者會喜歡上這本書,會在閱讀中獲得思想啟迪、精神激勵的同時得到一種審美享受。
是為序。
唐之享
2017年3月10日于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