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小企業會計概述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是依法從事生產、流通等經營活動,為了滿足社會需要并獲得盈利,進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享有民事權力和承擔民事責任的經濟組織。隨著社會及國民經濟的發展,小企業已成為重要的經濟力量和我國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小企業為了實現自己的經營目標,一方面要生產出盡可能多而好的產品來滿足市場需要;另一方面,要通過嚴密的經濟計量和收支核算,取得盡可能多的盈利,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求勝。因此,小企業從事生產、流通或服務性等活動,必須有企業會計為其組織收支核算。
一、小企業劃型標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研究制定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具體標準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該規定適用的行業包括農、林、牧、漁業,工業(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批發業,零售業,交通運輸業(不含鐵路運輸業),倉儲業,郵政業,住宿業,餐飲業,信息傳輸業(包括電信、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其他未列明行業(包括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
不同行業的劃型標準不同,現舉例如下。
從業人員1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4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從業人員30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3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營業收入8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8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營業收入6000萬元及以上,且資產總額50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營業收入300萬元及以上,且資產總額3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3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從業人員2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4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50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5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5人以下或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從業人員3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2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1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1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1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1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從業人員1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從業人員30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30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2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二、小企業會計準則
根據《小企業會計準則》第二條的規定,該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所規定的小型企業標準的企業。
下列三類小企業除外:
(1)股票或債券在市場上公開交易的小企業;
(2)金融機構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質的小企業;
(3)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上述所稱企業集團、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定義與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相同。
根據《小企業會計準則》第三條的規定,符合該準則第二條規定的小企業,可以執行本準則,也可以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1)執行該準則的小企業,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本準則未作規范的,可以參照企業會計準則中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2)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不得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同時,選擇執行該準則的相關規定。
(3)執行該準則的小企業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的,應當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因經營規模或企業性質變化導致不符合該準則第二條規定而成為大中型企業或金融企業的,應當從次年1月1日起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4)已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不得轉為執行該準則。
根據《小企業會計準則》第四條的規定,執行該準則的小企業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時,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等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