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學術研究
01 我向海灣國家外派護士亟須加強管理
1996年11月20日至12月5日,我隨團赴阿聯酋和科威特調查了作為勞務輸出外派護士的情況,發現我國向海灣國家(還包括沙特、阿曼、卡塔爾和巴林等國家)外派護士具備優勢,但在組織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我國向海灣國家外派護士具備的優勢是:(1)海灣國家是世界上主要的醫療勞務市場之一,醫務人員90%以上是外籍人員;我國和這些國家政府間良好的外交關系,也為外派護士作為勞務輸出提供了基本條件。(2)我國護士技術水平高,勞務成本低,這是外派護士在買方市場情況下仍然具有競爭力的根本原因。阿衛生部兩位次長助理和阿、科兩國衛生部護理局局長,對我國外派護士的技術水平給予很高的評價。一些醫院院長也介紹說,病人對我國護士的敬業精神、護理水平,以及文靜的氣質表示滿意。(3)我國外派護士對所在國不構成移民威脅。阿、科兩國的本國籍人口約為70萬,國家法律嚴格禁止外國移民入境。我國外派護士多持因公護照,派出公司和護士簽訂的個人合同期為2-3年,國家要求到期歸國,派出人員移居所在國的可能性很小。(4)我國廣大的護理隊伍能夠為外派護士提供可靠的人才庫。我國現有護士隊伍112.6萬人,培養護士專業的衛校490所,在校生40萬。適度地外派護士,非但不會對國內衛生機構造成大的壓力,而且符合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外派護士為國家創匯的同時,也擴大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國際合作,增進了國家、民族間的友誼。
我國向海灣國家外派護士始于1991年,至今已有數百名。外派護士對所在國提供的工作、生活條件基本滿意,對比較單調的精神文化環境也基本適應。只有盡快地、更多地向海灣國家外派護士,才能形成規模,適應國際醫療勞務市場競爭的需要。與此同時,還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采取對策,消除管理方面的弊端。
(一)實行歸口管理,加強行業主管部門的協調、管理和服務職能。目前的情況是多部門派出,派出機構偏重經濟效益,忽視對外派護士的管理和服務。派出機構有中國醫療衛生對外技術合作公司(簡稱中衛公司)、中國建材總公司、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中國石油總公司,以及省市的國際公司,共10多家。中衛公司重視外派護士的業務培訓,外派工作都經過護士所在省市衛生廳(局)和單位同意,派出的程序較規范,派出人數也最多。有的公司則越過省市衛生廳(局),利用傳媒大登招聘廣告,招收外派護士。還有的公司讓個體戶去辦理此項業務,甚至允許外商在華直接招收護士。凡此種種,雖然簡化了出境手續,但對護士培訓少,出境后的管理工作跟不上,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國內醫療機構護理隊伍的混亂。對此,我駐科威特大使館商務參贊陳英成認為,選派護士允許多家競爭,但最終必須形成一個主渠道;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是我國勞務輸出的歸口管理部門,應該對護士勞務合作加強宏觀調控;衛生部是國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外派護士勞務具有協調、管理和服務的職能。衛生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應對外派護士制定實施辦法,成立有關部委參加的協調機構,以促成各派出公司在開展此項業務時做到規范、有序,消除內耗,維護國家利益。
(二)加快派出速度。阿、科兩國衛生部對我國外派護士工作的最大意見是派出速度太慢。1991年阿衛生部擬在我國招聘護士1000名,至今到位不足200名。科衛生部今年8月到我國招聘了222名護士,到11月底還沒有到位。該國同時在埃及招聘的護士9月份已經正式上班。我國外派護士到位慢的主要原因是程序復雜,多方掣肘。
(三)保證外派質量,加強境外管理和服務。最近,阿、科兩國在我國新到護士檔案材料中,發現有學歷、學位弄虛作假的現象。例如,為提高定級和待遇,有的將初中畢業后讀護校改為高中畢業后讀護校,導致簡歷銜接不上或“3歲上小學”之類的破綻。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提供的外派護士材料中,最近被科威特發現有3名臨床醫生冒充護士。另外,各派出公司在海灣六國所設的勞務辦事處本來人員不多,卻又各自為政,互設業務障礙,甚至向外方泄露對方秘密。
(四)迅速改革我國護士教育制度,實現國際接軌。國外護士教育已同大學教育并軌,實行學分制,與我國三年制為主的護士中專教育相比,在國際勞務市場擁有競爭優勢。這也是我外派護士工資低、到位阻力大、與其他國家派遣的勞務人員同工不同酬的原因之一。因此,建立部分外向型的護士教育和業務培訓基地,實現國際接軌,也是應予以重視的問題。
另外,值得附帶一提的是,中醫藥在海灣國家受到歡迎,應保證其健康發展。阿總統扎耶德已親自組建了中草藥研究中心,并決定高薪聘請5名中國高級中醫藥研究人員。目前存在的問題之一是,中醫藥專業人員外語水平不高,出國開業有語言障礙;問題之二是,有的非中醫藥專業人員在海灣國家個體開業,名為弘揚中醫藥,實則撈取錢財,嚴重損害了剛剛走向國際市場的中醫藥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