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學西傳歐洲研究導論:16—18世紀中學西傳的軌跡與影響
- 張西平
- 3615字
- 2019-11-15 18:03:16
二、繪制了歐洲的第一份中國地圖
繪制中國地圖,是西方早期漢學的一個重要方面。16世紀以前,西方沒有一幅完整的中國地圖,當時的西方地圖繪制學還是建立在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約90-168)的宇宙觀基礎上,而對東方和中國的認識,基本上受《馬可波羅行紀》的影響。14世紀,在保利諾·未諾里的《分成三個部分的世界地圖》(De mapa mundi cum trifaria orbis divisione)中,第一次出現有關契丹或大汗的描述。[52]
大航海以后,葡萄身的航海家們逐漸放棄托勒密的宇宙觀,開始把東方納入他們的視野之中。1567年,奧特利烏斯(Abraham Ortelius,1527-1598)在安特衛普出版了第一本《新亞洲地圖集》(Asiae orbis partium maximae nova descriptio)。三年以后,他的《世界概略》(Theatrum orbis terrarum)在安特衛普出版,其中收入了六十六幅地圖,包括世界圖、分海圖、分區或分國圖。這幅地圖原藏于北堂,現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它是最早傳入中國的由歐洲人繪制的世界地圖。[53]
1635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兩卷的《新世界地圖集》(Theatrum orbis terrarum sive atlas novus),這部作品含有九張亞洲地圖,其中之一是“中國及在大明周邊地區”圖(China veteribus sinarum regio nunc incolis Tame dicta),署名為古里埃爾姻·波勞(Willem Janszoon Blaeu)。[54]最早在歐洲出版中國內地地圖的,是來自葡萄牙的地圖家路易斯·若熟·德·巴爾布達。1584年,他的《中國,古老的地區,嶄新的地圖》在Theatrum orbis terrarum上刊出,這“為歐洲耶穌會的中國地圖學打下了根基”[55]。在歐洲,最有影響的中國地圖是衛匡國(Martino Martini,1614-1661)所編輯繪制的《中國新圖》。[56]
而羅明堅所繪制的這部地圖,其題為《中國地圖集》,原藏于羅馬國家檔案館中,直到1987年才被人發現。1989年,意大利學者羅薩多(Eugenio Lo Sardo)在意大利國家地理學會雜志上發表了論文《明代中國的第一部地圖集——羅明堅未刊地圖》(Il Primo Atalanta Della Cina Dei Ming,un inedito di Michele Ruggieri)。[57]此后,他組織學者對這份地圖集進行整理,并由Istituto Poligrafico e Zecca dello Stato正式出版。全書共137頁,全書有原尺寸復制的79頁手稿,包括28幅地圖和37頁文字說明。[58]

羅明堅所繪制的中國全圖[59]

羅明堅所繪制的廣東及海南島圖[60]
在《中國地圖集》的序言中,羅明堅首先介紹了中國的基本情況。他說:
這是入華的耶穌會士在歐洲第一次采用一種歐洲的語言向歐洲社會介紹中國。這本《中國地圖集》,盡管尚未出版,在學術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我們研究歐洲人的中國觀的重要歷史文獻。此外,這本地圖集中的28幅地圖,其中有些是草圖,有些則繪制得很精細。他的地圖集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它第一次較為詳細地列出了中國的十五個分省地圖,并依次介紹了每個省份的農業生產、糧食和產量、礦產、河流及其流向,以及各省之間的距離及各省邊界、方位以及“皇家成員居住的地點、諸如茶葉等特殊作物、學校和醫科大學以及宗教方面的情況”。[62]
二、在羅明堅的文字說明中,首次向西方介紹了中國的行政建構。當時歐洲人十分關心中華帝國的情況,國家的組織結構是歐洲所感興趣的問題之一。他按照“省”到“府”、“府”到“州”和“縣”這個等級順序,逐一介紹每個省的主要城市、名稱,甚至包括各地駐軍的場所“衛”和“所”。所以,這個地圖集的編輯者說:“這部作品最突出之點,也是作者試圖準確地說明中國大陸的行政機器在形式上的完善性。”[63]
三、突出了南方的重要性。薩爾多認為,羅明堅的中國地圖受到了中國地圖學家羅洪先《廣輿圖》的影響。[64]前者所使用的許多數字,大都來自于《廣輿圖》。盡管如此,在對中國的介紹上,羅明堅卻表現了西方人的特點,他不是從北京或南京這個帝國的兩個首都和中心開始介紹,而是從南方沿海省份逐步展開。“這種看待中國的方式與那個近代葡萄牙人的方式完全相同”[65],因為對當時的歐洲人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與他們貿易相關的中國南部省份。
從中國典籍的外譯來看,羅明堅是第一個將中國地圖翻譯成歐洲語言的人。中國學者汪前進考證后認為,根據羅明堅《中國地圖集》遺稿中的“遼東邊圖”這個證據,羅明堅除了參考明代的《廣輿圖》外,實際上也參考了《大明一統文武諸司衙門官制》一書。特別是他的《中國地圖集》中的文字,主要來自于后者。進而,汪前進認為羅明堅的《中國地圖集》底本是《大明一統文武諸司衙門官制》,而不是《廣輿圖》。





《中國地圖集》與《大明一統文武諸司衙門官制》廣東省部分文字對照表[66]
盡管在西方,衛匡國于1655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中國新地圖集》(Novus Atlas Sinensis)擁有較大的影響力,但羅明堅地圖的價值卻不可忽視。如果說利瑪竇第一次將西方地圖介紹到中國,影響了中國的制圖學,那么,羅明堅則是第一次將東方的地圖介紹到歐洲,推動了西方的制圖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