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美術史十五講(第二版)
- 丁寧
- 636字
- 2019-11-15 17:45:09
第一講 緒論
——繆塞
西方美術是與西方一系列的文化傳統相聯系的概念,不僅包容了西方文明的豐富內容,而且,其最為菁華的作品,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糧,具有非凡的文化能量。
西方美術主要涉及三大類型的樣式,即繪畫、雕塑與建筑。繪畫中除了用工具圖繪的作品之外,鑲嵌畫、版畫、彩色玻璃畫等均在其中。雕塑是三維的造型,有圓雕、浮雕等。建筑(architecture),原意是高的(archi)房屋(tecture)。它是與實用性關系最為密切的藝術。從其功能分,主要可用于紀念膜拜、防御守衛、消遣娛樂、居住生活和工作場所等。內部常常有圖畫和雕塑。很多教堂飾有雕塑、繪畫、鑲嵌畫、彩色玻璃窗(描繪基督和圣徒的故事),宮殿亦然。
從歷史的角度看,人是在理解文字之前就接觸圖像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人對圖像的把握勝于對文字的理解。恰恰相反,有時圖像的讀解顯得尤為復雜,人們不僅對史前藝術的理解還相當有限,而且即使是對相對晚近的具象或寫實藝術,如《米羅島的維納斯》、喬爾喬內的《暴風雨》、列奧納多·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庫爾貝的《畫室》、馬奈的《伯熱爾大街叢林酒吧》等,我們在理解上也有不小的困難。
圖像解讀的挑戰意味著圖像意義的深邃空間,類似于“詩無達詁”,它有時恰恰就是藝術魅力煥發的一種結果。正是圖像意義的多重性使得人們更為迷戀,將其視為必須親睹和精讀細品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