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網絡環境中著作權保護體系的重構作者名: 孟兆平本章字數: 542字更新時間: 2019-11-15 18:17:19
導論
作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智力創作成果的著作權制度關乎作品創作者、傳播者和使用者三者利益的平衡和實現。著作權制度的產生源于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以及在歐洲大陸的應用,其發展亦與信息傳播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時至今日,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對著作權制度形成了重大沖擊,著作權制度在新技術背景下的發展和調整是現階段乃至將來一段時間內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踐的焦點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普及,作品的創作、傳播和使用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大量作品可以借助互聯網在全球范圍內自由傳播,著作權制度也因之發生變動,一方面互聯網的功能性與低成本等特點帶來了傳播的便利化、分散化,使得大量非經權利人授權的作品傳播充斥互聯網環境,即存在“盜版”問題,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為權利人控制其作品在數字化技術和網絡技術環境中使用和傳播的能力提供了技術可能,比如通過克服互聯網離散的“去中心化”特點,建立諸如電商平臺這樣的“中心”傳播點,便能夠對作品流通、授權實現準確計量與控制,軟件已經是一個很好的例證。[1]所以,對于權利人來說,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一方面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低成本復制、傳播給權利人帶來更為頭痛的“盜版”問題,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也創造了告別“權利行使難”的傳統時代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