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級會計電算化基礎培訓教程(金蝶EPR-K/3)
- 陳靜
- 2346字
- 2019-11-15 17:46:25
1.2 會計電算化發展過程
我國的會計電算化工作起步較晚。會計電算化工作始于1979年,其代表項目是1979年財政部支持并直接參與的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進行的會計電算化試點工作。1981年在長春召開了“財務、會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專題研討會”,總結這一工作的經驗和成果。在這次會議上提出,計算機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統稱為“會計電算化”。隨著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在全國各個領域的應用推廣和普及,計算機在會計領域的應用也得以迅速發展。概括起來,我國20多年來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大體可分為以下4個階段。
1.模擬手工記賬的探索起步階段
20世紀80年代初期,是我國的會計電算化起步初期,也是計算機技術在國內剛剛普及的時期。DOS操作系統、BASIC編程語言和DBASE數據庫等一系列硬件與軟件技術讓習慣于手工管理方式的各行各業耳目一新,紛紛學習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來開發得心應手的管理工具,改變過去的管理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會計行業中計算機的應用,首先是設計專門的賬務處理程序,模擬替代手工記賬、算賬和處理會計賬務等工作。
模擬手工記賬是這個階段會計電算化的基本特征。這段時期開發的會計核算軟件實質上是將計算機作為一個高級的計算工具應用于會計領域,系統開發的目標是使會計人員從復雜、煩瑣的手工賬務處理過程中解放出來,減輕會計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輸出速度。
會計是各行各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工作也與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密不可分。初期的會計電算化,僅從會計管理本身應用計算機技術,應用過程還不能達到會計數據資源的充分共享,無法使實現電算化的會計信息與企業的其他信息系統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這個階段,各業務部門也在開發適用于本部門業務的系統,從而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島”,隨著“孤島”的不斷壯大,大量數據被不斷重復手工錄入,既造成了信息資源的浪費,又增加了數據輸入錯誤的概率。
這個階段的會計核算軟件的開發和應用,也基本上是各企業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獨立進行,主要是開發一些相對簡單的模塊,應用層次也比較低。更重要的是缺乏統一的規范、標準,普及應用難度很大,也造成了社會開發資源的巨大浪費。
2.與其他業務相結合的推廣發展階段
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的大規模普及、網絡技術的應用,以及數據庫技術的逐步發展完善,使得企業的會計電算化得以從單獨的會計核算擴展到與企業其他經營業務結合的全面電算化,從而整合各個信息“孤島”。與此同時,國家級標準的出臺為會計核算軟件的開發提供了指南,商品化的電算化蓬勃發展,促進了會計電算化的應用推廣。
此階段會計電算化的特征是:第一,應用計算機技術實現企業內部會計信息和業務信息的一體化管理,俗稱“財務業務一體化”。企業積極研究對傳統會計組織和業務處理流程的重組,以實現企業內部會計核算系統為核心的信息集成化。會計核算系統實現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原始數據一次性輸入,各環節根據需求多次利用,既減少了手工工作量,又保證了數據的一致性。第二,為促進標準化、商品化的電算化軟件的廣泛應用,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財政部先后印發了《關于發展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意見》《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政府將會計電算化引入其廣義概念層面。從此,商品化的會計電算化軟件開始蓬勃發展。
3.引入會計專業判斷的滲透融合發展階段
計算機技術手段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會計管理思想方法體系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2006年,財政部頒發了《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準則體系引入了會計專業判斷的要求,對金融工具、資產減值、合并會計報表等會計業務作出了系統的規范,這對企業的會計電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前期會計電算化工作成果的基礎上,企業逐步將各種確認、計量、報告要求滲透、融合到會計電算化系統和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
在此階段,會計電算化的特征是《企業會計準則》的專業要求與電算化系統的全面滲透、融合。此時的會計電算化系統,已不僅是替代會計手工勞動的計算機工具,還是融合了準則、規范要求,全面核算企業經營業務的有效管理手段。同時,會計電算化也逐步完成了由單機應用到網絡應用的轉變,企業也具備了進一步優化重組其管理流程的能力,這一切都為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的實施創造了充分條件。
4.與內控相結合的ERP集成管理階段
ERP是20世紀90年代初由美國著名的咨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 Group)首先提出的,它是在物料需求計劃(MRP)和制造資源計劃(MRP 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高層次的管理理念和模式。ERP系統集成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思想,將企業的各種資源進行整合管理,從而實現了企業資源的合理調配和全面優化。
進入21世紀后,ERP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會計是企業管理的核心,財務管理自然是ERP的重中之重,會計電算化也進入了集成管理的ERP時代。
與此同時,我國會計工作的相關法規制度也在不斷完善。財政部先后制定、發布了《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和6項具體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并于2008年聯合國資委、證監會、銀監會、審計署和保監會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為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提供了操作規范,也給會計電算化提出了新的控制要求。
ERP系統從企業的全局出發,統一、全面地管理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及各類資源,無疑是企業加強內控的最好手段。ERP系統的財務管理,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財務處理,而且滲透于企業的采購、生產、銷售、庫存和人力資源等各個運營環節,進行資金的全面預算、控制和經營成果的及時、全面反映。
當今流行的商業化會計核算軟件大都為ERP系統,其特點是已經不是簡單的財務管理,而是企業全面管理和內部控制的集成,而傳統的會計電算化融入其中。ERP系統根據企業的需求及企業信息化的發展階段不同,應用不同的功能模塊,一般包括總賬系統、應收系統、應付系統、固定資產系統、銷售系統、采購系統和庫存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