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基礎:悠久輝煌的文化精粹解讀
- 胥剛 袁學敏 蔣秀碧
- 1152字
- 2019-11-29 18:07:56
三、歷代書法精品
古人在創造漢字之時,用其高超的智慧,用線條將萬事萬物抽象成字。漢字代表著萬物,也代表著人類對萬事萬物的認識和理解。書法家將氣脈注于漢字構造中,賦予它們新的生命,使漢字自身擁有生生不息的機能,漢字成為溝通天地與人的媒介,讓人的心靈和思維更貼近天地萬物,更能領會到天地之美,天地之理。所以漢字的每一個筆畫都有深刻的內涵。
在《神奇的文字——文化的功臣》羅榮渠曾這樣評述漢字書法:
用墨如潑,似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縱橫千里,勢不可擋。颯颯雄風,撲面而來,你不得不驚嘆這奪人魂魄、振衣奮起的力量。
惜墨如金,似細雨芭蕉,碧川清瑩,閑庭信步,情趣雋長,你如同進入一個寧靜淡泊的境界,令人詩意盎然,遐思悠遠。
1.秦泰山刻石
秦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李斯手筆,小篆正宗。
此刻石原分為兩部分,前半部系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東巡泰山時所刻,共144字;后半部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前209年)刻制,共78字??淌拿鎻V狹不等,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兩刻辭均為李斯所書。據清道光八年(1828年)《秦安縣志》載,宋政和四年(1114年)刻石在泰山頂玉女池上,可認讀的有一百四十六字,漫滅剝蝕了七十六字。明嘉靖年間,北京許某將此石移置碧霞元君宮東廡,當時僅存二世詔書四行二十九字,清乾隆五年(1740年),祠遇火災,刻石不見了。直到嘉慶二十年(1815年),蔣因培才從池中搜得,已斷為二,僅存十字。宣統時修了亭子保護它,已經僅存九字了(見圖4-5),在山東泰安岱廟。

圖4-5 秦泰山刻石局部
泰山刻石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書法嚴謹渾厚,平穩端寧;字形公正勻稱,修長宛轉;線條圓健似鐵,愈圓愈方;結構左右對稱,橫平豎直,外拙內巧,疏密適宜。元赫經贊道:“拳如釵股直如筋,曲鐵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勁益飛動,回視諸家肥更癡?!薄夺肥贰贩Q:“秦雖無道,其所立有絕人者,其文字、書法世莫能及?!濒斞刚J為秦泰山刻石“質而能壯,實漢晉碑銘所從出也”。此刻為一級文物藏品。
2.楷書四大家
唐朝的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元朝的趙孟頫,他們以自己獨特的風格把楷書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被世人稱為楷書四大家。舉其代表作品如圖4-6、圖4-7、圖4-8、圖4-9所示。

圖4-6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局部

圖4-7 柳公權《大達法師玄秘塔碑》局部

圖4-8 顏真卿《麻姑山仙壇記》局部

圖4-9 趙孟頫《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局部
3.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這是收藏中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漢族文化藝術寶庫。它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原為保存唐開元年間鐫刻的十三經而建,后經歷代收集,規模逐漸擴大,至清代始稱“碑林”。它集漢字石刻之大成,精華薈萃,浩浩蕩蕩,廊亭櫛比,不見首尾。這里的石刻,不僅以數量之多聞名全國,而且雕鐫之精美,年代之久遠,藝術之高深,也深為書法家們所崇敬、贊嘆,成為歷代書法家朝圣必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