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殖民地經濟的發展及其區域差異

由于土地私有化,以及“人頭權”制度的實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移民。此外,由于獲得了基本生活資料,移民的勞動積極性提高,人口的自然增長加快。據估計,1670年以后的50年內,人口幾乎增加了4倍。在前工業社會,人口的多少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人口增長為殖民地經濟的發展準備了條件。

農業是殖民地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很長一個時期也是殖民地經濟的首要部門。當然,移民必須從拓荒者開始做起,用自己的雙手披荊斬棘、開荒種地,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需要。他們的主要種植物是玉米、黑麥、蕎麥、燕麥和小麥等,其中玉米是美洲的原生作物,其他則是移民從舊大陸帶去的。當然,他們也發展了養殖業,如驢、馬、豬、雞及其他家畜家禽等。但由于英屬北美殖民地是一個狹長地帶,南北之間的氣候差異又很大,因此從殖民之初起各地經濟活動就有自己的特點:(1)在南部殖民地,由于經常受潮水的浸潤,沿海潮水帶的土地特別適合種植煙草、水稻、靛青。加之,這些作物產品的市場在英國和歐洲大陸,以至很快成為南部殖民地的大宗商品種植物。特別是煙草,自1612年羅爾夫引種成功后,1616年已開始向歐洲出口,1630年出口量已達50萬磅。這些大宗作物的種植,由于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不得不大量輸入黑人奴隸,于是伴隨著這些大宗商品種植物的發展,奴隸種植園制便在多處建立起來。(2)新英格蘭多石少土,冬季漫長而又寒冷干燥,不僅不很適合農作物生長,還不適宜進行規模種植,因此沒有形成南部那樣的奴隸種植園,奴隸一般屬家庭奴仆。這里生產一些黑麥、蕎麥、小麥、玉米,只有康涅狄格主產小麥。不過,新英格蘭地區畜牧業比較發達,農戶普遍飼養馬、牛等家畜,且從1650年左右已開始出口,主要市場在西印度群島。(3)中部殖民地自然條件優越,土地遼闊而肥沃,且可耕面積比南部和北部都大,非常適合種植小麥、裸麥、大麥、亞麻等作物,因而有“面包殖民地”之稱。荷蘭、瑞典和英國移民給中部殖民地帶來多元化,以威廉?賓為代表的貴格會教派,對胡格諾派、浸禮會、長老會等教徒產生了很大吸引力,使這個殖民地的人口增長迅速,成為北美發展最快的殖民地。殖民地農業雖然具有拓荒性質,但由于這些殖民活動主要是由一些商業公司組織的,歐洲對這里生產的煙草,加勒比對這里生產的糧食的需求都很大,大西洋東岸港口和城市的迅速興起也需要大批農業產品,因而從一開始就帶有很大的商品化的傾向。

北美殖民地創建時期,英國盛行重商主義政策,它鼓勵對英國有利的工業而抑制不利的工業。在北美殖民地最早發展起來的,是木材業和造船業這兩個部門,因為這是英國建立“海上強國”所不可或缺的。北美盛產橡木、白松、黃松等優質木材。據記載,1608年從詹姆斯頓,1621年從普利茅斯運往英國的首批貨物,主要是木材和船舶用具。為了節省造船費用,英政府提倡利用北美的木材就地造船,所以殖民地的造船業發展很快,只不過開始造的是小船。1631年溫斯羅普出資建造的船已能乘載180人,兩年后在梅德福建造的船舶的排水量已達60噸,17世紀40年代已能建造排水量達300噸的大船,可見造船技術的日臻完善。18世紀,造船業已成為新英格蘭最主要的工業部門,其中心就是位于馬薩諸塞灣的波士頓,1720年它就擁有14個造船廠,1675—1715年僅此地就造船300艘,其中1/5銷往國外。殖民地的第三大工業是紡織業,由于大多數農戶都從事紡紗織布,這項產業在殖民地有廣闊基礎,原料有羊毛、蠶絲、棉花、亞麻。棉花在1607年詹姆斯頓開創之際就已引種成功,17世紀20年代逐漸推廣到英格蘭、馬里蘭、卡羅來納、特拉華等地。自弗吉尼亞從荷屬新尼德蘭引入綿羊后,馬薩諸塞、普利茅斯在1633年和1634年也分別引進綿羊。這里的紡織業受到殖民當局的保護:例如在1671年,馬里蘭規定,每生產一磅大麻補助一磅煙草,一磅亞麻補助兩磅煙草。其他殖民地,如弗吉尼亞、賓夕法尼亞、紐約等,也采取了類似措施。因此,早在17世紀30年代馬薩諸塞的羅列鎮,就誕生了第一家毛紡廠。1643年在該殖民地又建立了首家棉紡織工場,雖然只雇用了兩三個工人和一兩名學徒,但一些較大的手工業工場,在18世紀初也已建立起來。殖民地第四大工業是冶鐵業,它起步于1619年建立于“詹姆斯河支流”處的冶鐵廠,鐵礦發現于1610年前后。馬薩諸塞發現鐵礦是在1630年,且在1643年或1644年在索洛斯河岸建起了新英格蘭最早的冶鐵廠。據溫斯羅普說,1648年時它每周可產生鐵7噸。捕魚業是北美殖民地的最后一大產業,其主產區在馬薩諸塞灣一帶的大西洋上,這里盛產鱈魚、沙丁魚等優質魚種。到1700年左右,僅新英格蘭每年就可輸出干魚1000萬磅,主要市場在西印度群島,也銷往歐洲。

商業是殖民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向北美殖民的事業原本就是一種商業殖民制度,雖然后來由商業殖民轉向農業殖民地,但并不意味著放棄原來的商業目標。由于北美盛產海貍等珍貴皮毛動物,皮貨貿易成為北美殖民地貿易的最早形式,曾給英商帶來十分豐厚的商業利潤,有時甚至高達幾百倍。但殖民地商業貿易的穩定發展,則是在殖民地經濟逐漸趨于商品化從而能夠提供更多的產品之后。正因為如此,各地區提供的商品是不同的,如南部的主要出口品是煙草、大米和藍靛,而新英格蘭最重要的產品是小麥、牛和魚類。由于英國并不需要新英格蘭的這類產品,結果給新英格蘭造成大量貿易逆差,恰好南部人本身并不或很少卷入運輸業,使新英格蘭商人可以卷入大西洋“三角貿易”(即奴隸貿易),把西印度的糖蜜運回新英格蘭釀酒,然后把甜酒運往非洲換取奴隸,再把奴隸運往南部出售給種植園主,以此來彌補逆差。據統計,殖民時期英國貿易量的3/4都是由殖民地船舶裝運的,其中絕大多數是新英格蘭商船。這使新英格蘭成為北美殖民地發展的中心,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工商業重鎮,如波士頓、新港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茌平县| 砚山县| 伊金霍洛旗| 松滋市| 招远市| 阿巴嘎旗| 如东县| 龙海市| 卢氏县| 商丘市| 许昌县| 资兴市| 孝昌县| 绥江县| 潢川县| 太康县| 小金县| 应用必备| 交口县| 濮阳县| 德昌县| 准格尔旗| 上林县| 阿合奇县| 武宁县| 南京市| 安吉县| 方正县| 平罗县| 东乡族自治县| 方城县| 丹东市| 喜德县| 铁岭市| 甘德县| 井冈山市| 宁夏| 虹口区| 思茅市| 平乡县|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