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xué)院北京植物園圖譜
- 王英偉
- 1527字
- 2019-11-29 17:50:08
榆科 ULMACEAE
喬木或灌木。頂芽通常萎蔫。單葉,常綠或落葉,互生,稀對生,常二列,有鋸齒或全緣,羽狀脈或基部3出脈,稀基部5出脈或掌狀3出脈。單被花兩性,稀單性或雜性,雌雄異株或同株,聚傘花序或簇生狀,或單生;花被淺裂或深裂,花被裂片常4—8,覆瓦狀排列;2心皮,柱頭2,子房上位。翅果、核果、小堅果或有時具翅或具附屬物。
本科共16屬,約230種,廣布于全世界熱帶至溫帶地區(qū)。我國產(chǎn)8屬,46種,10變種,分布遍及全國。另引入栽培3種。
榆樹 Ulmus pumila(榆屬)
喬木。幼樹樹皮平滑,大樹樹皮深縱裂;有散生皮孔。葉長卵形、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偏斜,葉面平滑無毛,邊緣具重鋸齒或單鋸齒。花先葉開放,在去年生枝的葉腋成簇生狀。翅果近圓形,稀倒卵狀圓形。
分布于北部及西南各省區(qū)。用材及造紙原料,幼嫩翅果可食。觀察地點:園區(qū)廣泛分布。花果期3—6月。

青檀 Pteroceltis tatarinowii(青檀屬)
高大喬木。樹皮灰色或深灰色,不規(guī)則的長片狀剝落,皮孔明顯,橢圓形或近圓形。葉紙質(zhì),寬卵形至長卵形,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不對稱,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基部3出脈,脈腋有簇毛。翅果狀堅果近圓形或近四方形。
產(chǎn)于遼寧省及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地區(qū)。觀賞、用材,種子可榨油,樹皮纖維為制宣紙的主要原料。
觀察地點:櫟園、珍稀瀕危園。花期3—5月,果期8—10月。

大果榆 Ulmus macrocarpa(榆屬)
喬木或灌木。樹皮縱裂,小枝有時具木栓翅。葉倒卵形,大小變異很大,先端短尾狀,兩面粗糙,葉面密生硬毛或有凸起的毛跡,邊緣具大而淺鈍的重鋸齒。簇狀聚傘花序或花散生于新枝的基部。翅果寬倒卵狀圓形或?qū)挋E圓形。
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華中北部地區(qū)。用材,種子可入藥。
觀察地點:桑榆園、環(huán)保植物園。花果期4—5月。
裂葉榆 Ulmus laciniata(榆屬)
喬木。樹皮淺縱裂。葉倒卵形、倒三角狀,先端通常3—7裂,裂片三角形,漸尖或尾狀,不裂之葉先端具尾狀尖頭,基部偏斜,葉柄極短,邊緣具較深的重鋸齒,葉面密生硬毛,粗糙。簇狀聚傘花序。翅果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
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qū)。用材。
觀察地點:環(huán)保植物園。花果期4—5月。

脫皮榆 Ulmus lamellosa(榆屬)
小喬木,樹皮不規(guī)則薄片脫落。葉倒卵形,先端尾尖或驟凸,基部楔形或圓,稍偏斜,葉面粗糙,密生硬毛或有毛跡,邊緣兼有單鋸齒與重鋸齒。花春季與葉同時開放。宿存花被鐘狀。翅果圓形至近圓形,兩面及邊緣有密毛。
分布于河北、山西等地區(qū)。用材。
觀察地點:薔薇園。花期3—4月,果期5月。
榔榆 Ulmus parvifolia(榆屬)
高大喬木。樹皮裂成不規(guī)則鱗狀薄片剝落。葉質(zhì)地厚,披針狀卵形或窄橢圓形,基部偏斜,葉面有光澤,葉緣單鋸齒,稀重鋸齒。花秋季開放,聚傘花序,花被上部杯狀,下部管狀,花被片4,深裂至杯狀花被基部。翅果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兩側(cè)的翅較果核部分為窄,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上部。
分布于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地區(qū)。用材,根皮入藥。
觀察地點:桑榆區(qū)、環(huán)保植物園。花期9月,果期10—11月。

刺榆 Hemiptelea davidii(刺榆屬)
小喬木。樹皮不規(guī)則條狀深裂,小枝具粗而硬的棘刺。葉橢圓形或橢圓狀矩圓形,邊緣有整齊的粗鋸齒,側(cè)脈排列整齊,斜直出至齒尖。小堅果黃綠色,斜卵圓形,兩側(cè)扁,在背側(cè)具窄翅,形似雞頭。
產(chǎn)于內(nèi)蒙古及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南地區(qū)。可作固沙樹種,木材可供制農(nóng)具及器具用,可作綠籬,種子可榨油。
觀察地點:桑榆園。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大葉櫸樹 Zelkova schneideriana(櫸屬)
高大喬木。樹皮灰褐色至深灰色,呈不規(guī)則的片狀剝落。葉厚紙質(zhì),大小形狀變異很大,葉面被糙毛,葉背密被柔毛,邊緣具圓鋸齒,側(cè)脈8—15對。雄花1—3朵簇生于葉腋,雌花或兩性花常單生于小枝上部葉腋。核果。
產(chǎn)于西北南部、華中、華南及西南地區(qū)。用材、纖維、觀賞。觀察地點:珍稀瀕危園。花期4月,果期9—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