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納稅申報的目的和意義

納稅申報的目的在于確定應納稅額。稅務機關原則上尊重納稅人的申報,并以此為基礎接受債務履行。只有在納稅人未申報或申報不當的情況下,才由稅務機關行使稅收確定權。納稅人在遞交申報書的同時,一般也會將稅款繳納入庫,因此,納稅申報其實是一種“自我課賦(self assessment)”。(注:參見〔日〕金子宏:《日本稅法》,戰憲斌、鄭林根等譯,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17頁。)納稅人繳納稅款的依據就是自己的申報。與納稅申報相對應的是,納稅義務必須通過行政行為加以核定,不管是否經過納稅申報,最終確定權仍然屬于稅務機關。納稅人繳納稅款的依據并不是申報行為,而是稅務機關課征稅款的行政行為。因此,這種方式被稱之為核定征收。如果稅務機關未能作出征稅決定,納稅人即便負有納稅義務,也不需要現實繳納稅款。當然,無論是申報納稅方式,還是核定征收方式,都只是以誰為主的問題,并不完全排斥對方的行為,因為這二者都只具有確認的效力,是一種觀念通知行為。因此,申報納稅方式中可以以稅收核定作為補充,而核定征收方式中也可以以納稅申報作為參考。

申報納稅方式主要在美國被廣泛采用,而歐洲則流行核定征收方式。例如,德國《稅收通則》第155條第1款規定:“無特別之規定時,租稅由稽征機關以租稅裁決核定之。”日本傳統上也是采用核定征收方式,但自從1945年開始,申報納稅被逐漸導入。目前,日本國稅主要實行申報納稅,而地方稅則主要進行核定征收。納稅申報和核定征收的共同之處是,都主張納稅義務的“構成要件說”,承認納稅義務依法自動發生,不以納稅申報和稅收核定為前提。這與Otto Mayer所主張的“權力關系說”是有根本區別的。按照Otto Mayer的觀點,不僅納稅義務的確定,就連納稅義務的成立本身,也受制于行政權。稅務機關的行政行為具有創設納稅義務的能力。(注:參見〔日〕北野弘久:《稅法學原論(第4版)》,陳剛、楊建廣等譯,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74頁。)因此,核定征收方式與申報納稅方式并不存在根本的區別。

不僅如此,還應該注意到,在核定征收方式中,并不是完全否認納稅申報。相反,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核定征收建立在納稅申報基礎上。例如,德國《稅收通則》第149條至153條就專門對納稅申報的期限、納稅申報的形式及內容、怠報金、納稅申報的更正等作出了規定。日本對按核定征收方式征收的國稅,也要求納稅人提出課稅標準申報書(如《酒稅法》第30條第3款第2項),同時通過罰則予以保證(如《酒稅法》第56條第1款第3項)。另外,我國臺灣地區的遺產稅、贈與稅、土地增值稅及契稅等,也是采用申報與核定相結合的方式。不過,這里的納稅申報并沒有確定納稅義務的能力,只是供稅務機關作出課稅決定時參考,與本章所探討的納稅申報存在很大的區別。

正因為如此,在德國《稅收通則》中,納稅申報與賬冊及會計記錄的制作并列,被規定在課征租稅的“協力義務”一節中。所謂協力義務,其實就是協助稅務機關查明納稅事實的義務。按照我國內地的語言風格,翻譯成“協助義務”更為適宜。這說明,納稅人在稅收征收程序中并無獨立的主體地位,只是通過提供納稅信息協助稅務機關。而在具有稅收確定作用的申報制度下,申報行為事實上也對稅務機關起著協助作用。稅務機關雖然直接以申報信息為準征收稅款,但仍然保留事后的稽查權。如果納稅人的申報與稅務機關所查獲的事實不符,不僅稅款必須如數追繳,還可能承受與偷逃稅款有關的不利后果。納稅申報不僅代表著納稅人的信用承諾,同時也可以成為稅務機關查案的依據。根據納稅申報書所提供的線索,追查不同時期申報差異過大的原因,發掘申報書中的自相矛盾之處,事實上成為稅務機關探明納稅事實的重要渠道。

不過,從稅收確定程序的角度看,申報納稅的意義遠遠超過稅務協助。其與核定征收的差別不僅體現在制度和規則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法律理念上。按照金子宏的看法,“由于申報納稅制度不僅符合民主納稅思想,而且能提高稅收征收的效率。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日本國也以此納稅方式取代了一直沿用的課賦納稅方式,在稅收征管中廣泛采用”(注:〔日〕金子宏:《日本稅法》,戰憲斌、鄭林根等譯,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17頁。)。而北野弘久則認為,申報納稅制度是日本國憲法的國民主權原理在稅法上的具體體現。(注:〔日〕北野弘久:《稅法學原論(第4版)》,陳剛、楊建廣等譯,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頁。)的確,當申報行為具有確定稅收的效力時,納稅人所得到的除了程序上的便利外,還有一種作為納稅主體的權利和尊嚴。在核定征收方式下,不管是否進行納稅申報,納稅人的行為在法律上不產生效力,只能被動地等待稅務機關做出判斷。而申報納稅制度所改變的恰恰就是,讓納稅人自己確定課稅標準和稅額,自己向稅務機關遞交申報書,并據此主動繳納稅款。對納稅人而言,這不僅是一種程序上的義務,也是一種不容剝奪的權利。這種程序參與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制度本身,因而只有從納稅人主權的高度才能得到詮釋。(注:也正是在這一意義上,代扣代繳制度飽受北野弘久的詬病。他認為,納稅人雖然在實體上承受了稅款,但在程序上被剝奪了主動申報的權利,無法享受納稅人的各種權利,因此與憲法上的國民主權原理相悖。參見上注,第224頁。)

當然,從最直接的功效看,納稅申報的意義在于降低稅收成本,提高稅務機關的行政效率。如果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稅務機關根本無法掌握納稅人的全部信息。1992年,我國制定的《稅收征收管理法》之所以導入納稅申報制度,主要就是因為納稅主體越來越多,納稅事實層出不窮,原來的稅務專管員制度難以維系。(注:也正因為如此,我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一直將納稅申報視為“稅務管理”的內容,其實就是一種協助義務,未能明了其更深層次的含義。將來在修改《稅收征收管理法》時,即使不改變目前的立法體例,也應該在總則中明確規定納稅人申報納稅的權利,這樣才能體現一種民主主義的稅收觀。)而實施納稅申報制度以后,納稅人必須自己辦理納稅事宜。如果納稅人不申報,或者未在法定的期限內申報,就會招致稅務機關的責罰。稅務機關基于誠實推定的原則,對納稅人的申報只進行形式審查。如果在內容和形式方面未發現明顯的問題,則接受納稅人的申報,事后再根據需要和可能進行稽查。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降低稅務機關的工作負擔,同時還可以減少“人情案”的發生比率,確實可以在效率提升方面發揮一定的功效。

我沒有見過美國學者從納稅人基本權的角度探討納稅申報,但是,申報納稅在美國也被稱為“自我課賦”。在Lane Wells Co.一案中,美國最高法院指出:“美國國會已經授予聯邦稅務局長自由裁量權,使其能通過規章規定納稅申報書的形式,同時將遵守這些要求作為納稅人的義務。這樣他才能夠實施自我課賦制度,而這正是美國所得稅法廣泛的基礎。”(注:Commr v. Lane Wells Co.,321 US 219,223(1944).)對于自我課賦的納稅申報,雖然稅務局仍然需要核定稅收(tax assessment),但僅僅是將數額記入納稅人的賬戶,而不是代替納稅人作出決定。而在未進行納稅申報的場合,稅務局首先要作出一個決定(determination),具體確定稅收數額,等爭議期結束或者爭議結束之后,才能將稅款記入納稅人賬戶,從而完成稅收核定的過程。相對于這種情況而言,納稅申報確實體現了納稅人“自我課賦”。

另外,在美國稅收征收程序中,納稅申報占據基礎和中心的地位,對其他相關制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第一,如果沒有納稅申報,稅收核定時效則無法啟動,稅務局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核定稅收。而只要稅收核定不受限制,稅款征收自然也不會有障礙。

第二,納稅申報書是稅務稽查的重要信息來源。如果沒有納稅申報,稅務局無法掌握全面的信息,稅務稽查的效率也就會大大降低。

第三,納稅申報影響稅收責任的類型和輕重。除了不進行納稅申報和延遲申報本身要受處罰之外,長期不申報可以成為納稅人欺詐(fraud)的證據,從而加重對納稅人的處罰力度。

第四,納稅申報程序對應于欠稅征收程序。對于納稅申報的稅款,即便納稅人沒有及時支付,稅務局的催繳也不屬于欠稅征收。欠稅征收程序僅僅涉及納稅人未申報的稅款。

第五,納稅申報事實上還有信息溝通的作用。如果納稅人對于稅法規定有不同認識,導致對收入歸屬和費用分攤的不同定性,可以通過納稅申報書予以披露。只要信息披露充分,即便納稅人的結論錯誤,也不會導致處罰。

第六,圍繞著納稅申報的 信息,可能產生憲法隱私權問題。這些信息如何利用,在何種范圍內利用,美國稅法都有明確的規定。

第七,納稅申報還涉及到報稅服務,如報稅師的法律義務和責任如何確定等,也是美國稅法的重要內容。

當然,從客觀的效果來看,美國納稅申報制度的確體現了對納稅人權利的尊重。稅法制定之后,如果發生了納稅義務,稅務局不是先入為主地進行行政干預,而是要求納稅人主動申報納稅。行政干預成為一種備用手段。只有在納稅人沒有主動申報或者申報不實時,稅收稽查、稅收核定和強制執行才會被采用。另外,也正是納稅申報制度的推廣,使得納稅人的權利意識大大增強。以納稅人的名義監督政府,以納稅人的名義要求政府,在美國成為非常普通的現象。如果沒有納稅申報,如果不是每年參與納稅的過程,納稅人不會如此深切地認識到,政府的收入來自于自己繳納的稅款,納稅人也不會對政府開支予以密切關注。就此而言,不管美國學者對這個話題是否關心,納稅申報確實不僅是納稅人的義務,同時也是納稅人的權利。剝奪納稅人申報納稅的主動權,將一切過程置于行政權的控制之下,這與納稅人作為主體的地位是不相稱的。

不過,不管納稅申報在法理上如何具有先進性,不管從征收效率上看納稅申報如何必要,如果沒有相應的硬件和制度支持,納稅申報未必能夠發揮很好的作用。在美國,納稅人都有統一的稅號。對個人來說,稅號就是社會保障號。而社會保障號又是銀行開戶、合同交易、政府服務的必備信息。通過強大的信息網絡共享系統,稅務局可以通過稅號掌握納稅人的大量信息。如果納稅人不主動申報收入事項,稅務局完全有可能通過稽查予以揭露。在這種情況下,分析納稅申報發揮作用的根本動力,與其從納稅人積極行使權利的角度入手,不如考慮現行條件下稅務局所具有的威懾力量。可以作為對比的是,盡管中國推行納稅申報已有不短的時間,但是實施效果遠遠沒有美國明顯,以至于近年來又開始恢復稅務專管員制度,其原因更多地在于中國稅務機關缺乏機制,難以收集納稅人各個方面的涉稅信息。這樣,納稅人,特別是個人納稅人,納稅遵從度自然低。所以,無論納稅申報在理論上意義如何重大,無論納稅申報在稅法體系中如何核心,如果沒有外在的配套措施,納稅申報可能無法發揮應有功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和浩特市| 德格县| 罗源县| 柳河县| 盐津县| 同德县| 上杭县| 桐庐县| 华蓥市| 绵阳市| 沿河| 包头市| 吉水县| 莲花县| 高要市| 都江堰市| 绥德县| 叶城县| 彭阳县| 乌什县| 泸西县| 西华县| 宣化县| 临江市| 德令哈市| 星座| 灵台县| 马关县| 扬中市| 东丽区| 邹城市| 东乡县| 元氏县| 萨迦县| 凌源市| 昭觉县| 霸州市| 南皮县| 上饶县| 文昌市|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