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同一個名字
- 月渡長河
- 北塔貝塔
- 1009字
- 2019-12-18 23:28:36
常河完成復習計劃,這才打開手機和電腦。
這些天他并沒有完全放下工作。他雖然隨性,但有一點,只要開始做的事,就不會輕易停下。
日本東友集團總裁山田先生沒有回復他最初發送的那封郵件,這促使他反思自己的措辭和方案。
他原本的方案是華生立方以現金形式收購東友TFT業務,然后華生只保留生產線和研發技術,把員工和其他資產打包出售給日本三貴集團。
三貴集團既然是尋找合資伙伴,意味著他們未來會繼續做TFT業務,甚至在合資后進一步擴大產能。來自東友的熟練人工和日常資產都是優質資源,他可以現成使用,不必再費力外尋。
而東友集團也不必擔心收購后員工的處境,還是在本地同類企業中工作,更容易適應和融入。
常河在郵件中提到了收購會對員工的未來做充分考慮和安排。看來這一點并不吸引山田先生。
他轉而想,東友現在最希望的是什么?
大概是既緩解集團資金壓力,又能保住大有前途的TFT業務。
這是一個貪心的想法,但這正是山田先生猶豫不決的原因。如果可以賣掉其他資產,想必不會考慮把TFT業務出手。而如果一定要賣,那就要賣個高價。
東友跟華生立方合作已久,他們一定很了解華生立方對技術的渴望。技術在他們手里,他們的確占據主動,知道華生立方議價能力不高,軟肋外露。
這種情形下,華生立方即便跟東友坐在談判桌上,也只能認人要價,被他們拿捏。
想要促成收購,必須在對方急需資金而不得的時候出手。但僅憑時機還不夠。還需要握有一樣東友想得到的東西,雙管齊下才能打開平等談判的窗口。
這樣東西是什么呢?
常河苦于身在國內,得到的東友的資料和信息都不充足,如果可以近距離對東友進行盡調,全面了解這家企業,才可能找到突破口。
于是常河聯系了身在日本的孫騫。孫騫自己作為新手自然是很難幫上常河的忙。但與他同去的師兄鄭磊在這行算得上資深了,是個有辦法的。
孫騫沒明說鄭磊具體怎么做的,但一周后就給常河發來了資料。從東友集團和各家子公司的運營狀況,到東友的合作伙伴,正在談的項目等,詳細全面。
常河把這些資料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還真讓他找到了突破口。
他之前一直以為東友一直拖著,沒有處置其他資產填補資金缺口,是想談個好價。現在看來,這想法根本錯了。
一來拖著只會令資金越來越緊張,談判時議價能力更低,還會面臨談成后對方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的風險,他們不至于因小失大,給集團的命運帶來可能的變數。
二來從東友的這些資料中看,他們遲遲不能出售資產和業務,很可能是有其他大股東不同意。
常河在東友的多家子公司股東名冊里發現了同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