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多肉植物原色圖鑒
- 壹號圖編輯部主編
- 1349字
- 2021-03-26 18:29:38
多肉植物的共性特征

提起多肉植物,一般人能想到仙人掌、雪蓮、生石花、天使、五十鈴玉等莖葉多汁的植物,有些植物,如沙漠玫瑰、愛之蔓、吹上、龍舌蘭等的莖葉看起來沒那么多汁,但它們也屬于多肉植物。外行人可能就犯疑了,還有哪些植物也是多肉植物?究竟什么才叫多肉植物呢?
多肉植物又叫作多漿植物、肉質植物。近年來愛好者不斷增多,多肉植物的叫法越來越普遍,便成為最常用的名稱。從生物學上來說,多肉植物是指根、莖、葉三種營養器官的某一部分(少數品種兩或三部分)具有發達的薄壁組織,有強大的貯水能力,1周甚至1個月不用澆水也照樣能生長。多肉植物肥厚多汁,就是營養器官中儲存了水分的緣故。有些種類看起來不那么多汁,是因為水分儲存在根系上,我們肉眼看起來不那么明顯罷了。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多肉植物的共性特征。
肥厚多汁
肥厚多汁是多肉植物的典型特征,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由于大部分多肉植物都生活在干旱地區,很長時間吸收不到水分,只能依靠體內儲藏的水分來維持生命。在長期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多肉植物的根、莖、葉儲水能力逐漸增強,儲存的水分增多,營養器官,尤其是葉子,就顯得水分飽滿,給人肥嘟嘟、肉乎乎的印象。
不過肥厚多汁也并非所有多肉植物的特點,這要看生長環境了。有的多肉植物生活在不太干旱的地區,營養器官就不用儲存太多的水分,所以葉子會顯得大而薄。如番杏科的露草,原生地在南非的納塔爾省,是一個相對濕潤的地方,所以它的形態就與一般的植物區別不大。原生地環境越干旱,多肉植物的儲水能力越強,葉片也就越厚,看起來也就越多汁。
莖的形態多變
莖是植物的中軸部分,多直立。通常我們所見的植物的莖,多是圓柱形,上面長著葉、花和果實,莖起著輸導營養物質和水分的作用。但多肉植物的莖卻千奇百怪,有的如藤本狀,有的是球狀,有的是塊狀,有的是圓柱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如布袋狀,有的如山巒重連,有的細長如蛇,有的如管風琴、如燈臺等,各種各樣的形態都有。有的種類莖或肥厚多汁,或長滿小刺或疣狀突起,或木質化。形態多變的莖使多肉植物因而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莖干狀多肉植物的肉質部分主要在莖的基部,它們的基部膨大成形狀不一的肉質塊狀體或球形體。常見的薯蕷科的龜甲龍,球形莖表皮龜裂呈邊形瘤塊,酷似龜甲,十分有趣。還有夾竹桃科的惠比須笑,莖干扁平肉質,酷似馬鈴薯。另外,還有非洲霸王樹、白馬城等都是肉友們喜歡的觀莖類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的莖之所以這么特殊,是由于為了適應惡劣的環境,多肉植物不得不逼迫自己改變。如仙人掌,僅憑葉子已經無法吸收水分了,葉子便退化掉了,由莖來承擔儲存養分和進行光合作用的責任,莖也因此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千變萬化——地球上沒有哪一科植物的莖像仙人掌科那樣復雜多變。
形狀奇特
形狀奇特是多肉植物最吸引人的外形特征,很多初養殖的肉友都是被其各種奇特的外形所吸引。原生地生長環境的惡劣性一方面改變了多肉植物的器官,另一方面則塑造了多肉植物各種各樣的形態特征。多肉植物的葉子肥厚多汁、形態各異,又呆萌可愛,如石頭里能開出金菊的生石花,像荷花一樣裊娜多姿的石蓮等,因此,它們的盆器也必須與植物本身的“氣質”相匹配,只有這樣才能彰顯植物的特點。加上多肉植物種類繁多,所以無論是其葉還是其莖,或者是花、刺、棱、毛和鱗等外形特點,無一不給人留下新奇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