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梁村 水利名村

古鎮概述
地理位置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徽城鎮。
氣候特點
→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適宜春秋季前往旅游。
開放時間
→(夏令時)07∶00~18∶00;(冬令時)07∶30~18∶00;(節假日)06∶30~18∶00
門票
→80元。
交通
→在歙縣乘坐1路公交車直達漁梁村。
漁梁村古稱“梁下”,因村落形似游魚改名漁梁村。漁梁村的歷史悠久,早在唐朝就已成形,原是練江上的一座碼頭,后來由于往來不斷的商旅逐漸形成村落。正是這座交通便利的碼頭孕育了后來規模龐大的徽商隊伍,并成為明清時期商界著名的地域性商業隊伍,也孕育了當地深厚的徽商文化,被看作是徽商的起源之地。
漁梁村雖小,但卻是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景色極為秀麗,其中最為有名的要數漁梁壩了。漁梁壩是一條橫貫練江的花崗巖堤壩,也是當地的一大水利工程,由隋朝時期當地的官員汪華所建。分為左、中、右3個水門的堤壩采用徽式風格的榫頭建造,3座水門分工大不相同,其中左邊常年流水,另外兩座主要是調節水量,防澇防旱。如今新穎獨特的設計依然備受世人贊譽,我國著名的古建筑專家鄭孝燮曾贊譽道:“漁梁壩的設計、建造和功能,均可與橫臥在岷江上的都江堰相媲美”。

漁梁村景色
魚形的漁梁村頭南尾北,古村中有一條臨江寬2米多的街道,青石板鋪就的街道點綴著小巧的鵝卵石顯得非常精致。在街道的兩側是高低錯落的民居,如今保存較好的民居建筑有320多處,這些明清時期的古建筑大多是上下兩層,以徽派的建筑風格建造。蜿蜒的街道還連接著幾條幽巷,深入到古村的各處,一同構成漁梁古村的全部風貌。
景點品鑒
→漁梁壩:始建于隋朝,被稱為“江南第一都江堰”,是新安江上游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壩,也是古徽州最為著名的水利工程,如今的堤壩是明朝重修的。堤壩長約140米,底寬近30米,頂部寬4米,以巨石壘成,設計巧妙,堅實穩固,歷經千年而不毀。在漁梁壩還有著秀美的景色,碧波如鏡的河水上漁舟點點,呈現出一派安詳恬靜的畫面。
→漁梁古街:俗稱魚鱗街,由鵝卵石鋪成的街道長1000多米,因形似斑斑魚鱗而得名,是古時候漁梁主要的商業街道。
→白云禪寺:當地人稱“觀音閣”,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具有明顯的徽派建筑風格。如今的寺廟雖沒有古時候旺盛的香火,但每當有重大的節日,人們都會來此敬香還愿。
→巴慰祖紀念館:巴慰祖是清代時期著名的篆刻藝術家,其故居坐落在漁梁古街的中段,如今成為紀念館,共分有4個展廳展示著600多件藝術作品,是游覽漁梁不可錯過的景致。
→紫陽橋:橫跨在練江上的明代萬歷年間修建的古橋,因緊臨紫陽山而得名。古橋為九孔石拱橋,長約140米,寬10米,高14米,全部由紅砂巖建造而成,12米多的孔徑能讓船只不落風帆而通過。站在紫陽橋上可以望見漁梁四周的美景,繁華的街市、聳立的紫陽山、滾滾的練江,盡收眼底。

紫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