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名勝古跡暢游通(美麗中國系列)
- 李良才主編 壹號圖編輯部編著
- 1130字
- 2021-03-26 18:00:42
云岡石窟 佛教藝術殿堂

云岡石窟的雄偉與震撼是無與倫比的,不管是不是虔誠的佛教徒,來到這里都不免被深厚精粹的佛教文化所震撼。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上,于北魏文成帝初年開始依山開鑿,建造時間歷經40余載。云岡石窟現存有洞窟45個,石雕造型達5.1萬余座,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斑駁的崖壁上石窟密布,異常壯觀。
走近云岡石窟,到處充滿著佛的韻味,各個佛像生動傳神,仿佛端坐在佛殿之內,接受眾人的拜謁。石窟雖然歷經滄桑歲月,但它那璀璨的藝術魅力沒有絲毫消退,處處綻放著佛教鼎盛時期的氣息。進入云岡石窟,各個石窟不規則分布,單雙有別、大小不均,在洞窟內雕刻有大小不一的佛像,惟妙惟肖。第一窟和第二窟為雙窟,位于云岡石窟的東端。石窟中的佛像大多飽受風化侵蝕,損壞嚴重,僅存的佛本生故事浮雕生動傳神。
第三窟是云岡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分為前后兩室,前室中有彌勒佛端坐,后室中雕刻有3尊造像,外形圓潤豐滿,衣紋流暢,花冠精細。其中中間的本尊佛高約10米,安詳端坐;兩側的站立佛像高約6.2米,莊嚴肅穆,是為護法。
在云岡石窟中,第五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龐大的規模,雕飾華麗,技藝精湛,其后室的主佛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岡石窟最大的佛像。佛像背倚石山,盤膝而坐,線條柔和,面帶微笑,注視遠方。在洞窟的拱門處雕刻有一棵菩提樹,樹下兩尊佛像對坐,仿佛正在靜靜地思索著佛法。第六窟與第五窟為雙窟,中央是連接窟頂的一個高約15米的兩層方形塔柱,每層的四周皆雕有佛像、菩薩等造像,它們或端坐,或倚坐,或面面相對,法象萬千。在塔柱的四周,還雕刻著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佛的故事浮雕,生動傳神。這些雕工精細、技藝嫻熟的作品是云岡石窟的典型代表。
旅游小貼士
地理位置:山西省大同市云岡旅游區
最佳時節:5~10月
開放時間:08∶30~17∶30
旅游景點:靈巖寺、曇曜五窟、佛光大道、禮佛浮雕墻
特色風味:刀削面、應州牛腰、風味涼粉
云岡石窟因建造時間不同,石窟的藝術風格也大為迥異。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非凡,因當時的佛教還沒有真正地融入漢文化之中,所以具有濃厚的西域情調;中期的石窟則以精雕細刻、雍容華麗著稱于世,可見當時佛教在中原的鼎盛與富麗;晚期窟室中的佛像多為清瘦俊美型,是“瘦骨清像”的起源和北方石窟藝術的典范。可見云岡石窟是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開始。
漫步在云岡石窟,那一尊尊佛像在精湛的斧鑿刀刻下逐漸顯露成形,猶如一幅佛教在中國不斷演化、變遷的歷史畫卷,帶著濃郁神圣的佛家氣息。千百年來那面帶微笑的佛祖凝視著過往的人群,笑看歷史煙云。

石窟內雕像的色彩鮮艷,人物栩栩如生。

窟前的木制建筑結構巧妙而不失古樸大氣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