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100名勝古跡暢游通(美麗中國系列)作者名: 李良才主編 壹號圖編輯部編著本章字數: 1867字更新時間: 2021-03-26 18:00:42
承德避暑山莊 避暑勝地

承德避暑山莊之所以聞名遐邇,除了它那悠久的歷史和優美的景色,還源于它出現在很多的清宮戲中,被人們所熟知。還記得早些年熱播的《還珠格格》嗎?主人公們聚集商量諸事的“漱芳齋”就是山莊一景“煙雨樓”,其他的景色也均是仿造承德避暑山莊。

紅色的建筑在藍天下色彩鮮明,更顯巍峨古樸。
來到這里,你會發現避暑山莊與想象中的并不一樣。它雖為皇家園林,但與紫禁城的莊嚴肅穆、金碧輝煌相比,承德避暑山莊的整體格調要顯得古樸清雅得多,青磚素瓦的裝飾讓它多了幾分自然山水的野趣,同時又與周圍的山川古樹、碧水藍天相融合,形成了一幅雖不是江南卻勝似江南的美麗畫卷。
承德避暑山莊的建筑既有規模恢宏的皇家園林,又有肅穆的皇家寺廟群,主要分為了供休閑、游玩的苑景區和居住、活動的宮殿區。苑景區的建筑布局是按照平原和山地劃分的,同時還包括以湖為中心的景觀。這些宮室與周圍的自然景色融合為一體,順地勢而建,三三兩兩點綴其間,營造回歸自然之勢。
平原區主要以樹林和草地為主,位于避暑山莊的北部。愛新覺羅的先祖們是從馬背上得到天下的,所以很重視子孫們的騎射功夫,皇帝經常在草地上舉行賽馬活動。在林地中曾經還有萬樹園,皇帝在這里召見過外國使臣、宗教首領以及少數民族的王室貴族,但今日的萬樹園只剩下了遺址。
山區的建筑則多以寺廟為主,這里群山環繞、溝壑縱橫,分布著普樂寺、博善寺、廣安寺等眾多廟宇。這些廟宇是清政府為了統治、安撫少數民族而建造的喇嘛寺,后來成為藏傳佛教的勝地之一,寺廟中有大量制作精巧的祭器和佛像,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于普寧寺。普寧寺將漢族傳統佛教與藏族佛教寺廟完美結合,使之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藏傳佛教場所。寺廟中的千手千眼觀音像也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佛像,每年都吸引大批游人來此祈福。

普寧寺位于承德避暑山莊北邊,因內有木雕大佛故又稱大佛寺,仿西藏三摩耶廟形式而建。
永佑寺舍利塔位于萬樹園的東北側,是乾隆皇帝為感母恩而建,主要仿照游歷時所見的杭州六和塔和南京報恩寺。此塔呈八角密檐,塔身內里雕刻有石像和大量的彩色壁畫,檐斗和梁枋都以琉璃建造,塔尖鎏金銅鑄,打破了山莊的平面視野,是到避暑山莊的必觀景色之一。
湖區有大大小小的湖泊8處,有西湖、銀湖、鏡湖、半月湖等,統稱為塞湖,這里的建筑風景幾乎都是模仿江南名勝建造的,采用傳統的園林建造方法,與四周的島嶼、堤岸、湖水巧妙結合,營造錯落有致的水鄉風情。如較為有名的煙雨樓、水心榭……煙雨樓因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而得名,乾隆多次游歷江南之后,仿照其樣式在承德避暑山莊建此樓。前有門殿,后有兩層樓檐,樓的東面是青陽書屋,供皇帝讀書寫字,以游廊連接各處。登高憑欄眺望,四周美景盡收眼底。每逢夏秋時節,湖中荷花競相開放,從遠處望去,湖面煙霧繚繞,美不勝收。乾隆曾作“最宜雨態煙容處,無礙天高地廣文。卻勝南巡憑賞者,平湖風遞芍荷香”一詩贊美其秀美的景色。

永佑寺舍利塔又稱六和塔,挺拔秀麗,是避暑山莊的勝景之一。
旅游小貼士
地理位置:河北省承德市
最佳時節:夏末秋初
開放時間:08∶00~17∶30
旅游景點:澹泊敬誠殿、普寧市、廣安寺、永佑寺舍利塔、塞湖、煙雨樓、煙波致爽殿
特色風味:大扁、榛子、炸灌腸兒、豌豆黃兒、驢打滾兒、冰糖葫蘆、爆肚兒

澹泊敬誠殿又稱楠木殿,是避暑山莊的正殿,規模宏大,古樸莊重中顯示出了皇家的典雅風范。
水心榭建于銀湖和下湖之間,湖面橫跨橋梁,橋上建有3座亭榭,四面皆可觀望,自成一景,頗有“飛角高騫,虛檐洞朗,上下天光,影落空際”的意境美。此水心榭鏈接著湖區與宮殿區。
踏過水心榭便是精湛的宮殿區了。宮殿區的建造結合南北建筑的精華,舍棄紫禁城彩金描繪、紅墻黃瓦的輝煌格調,側重追求莊重、適度的建筑風格。宮殿區為皇帝處理政事和居住的場所,主要分為前朝和后寢。主殿名為澹泊敬誠,因大殿采用極其珍貴的楠木修建而成,微風掠過,飄來陣陣的清香,若是有琴音相伴,定會讓人沉醉其中,故也叫楠木殿。這里的每一處都十分精致,象牙屏風、白羽刺繡……簡直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煙波致爽殿是皇帝的寢宮,正中間有寶座,供皇帝接受后妃的朝拜,西有佛堂,東有議事廳。在這里夏天酷暑之時,清涼舒爽,夜晚也不會覺得潮濕寒冷。康熙曾贊“四圍秀嶺,十里平湖,致有爽氣”,于是便提名為“煙波致爽殿”。后世的幾位帝王均以此為寢宮。
“春歸魚出浪,秋斂雁橫沙。觸目皆仙草,迎窗遍藥花。炎風晝致爽,綿雨夜方賒。土厚登雙谷,泉甘剖翠爪。”在炎炎夏日游覽承德避暑山莊,必定會讓你一解煩熱,頓覺清爽。

景色優美的湖區,在夏季是游覽的最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