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名勝古跡暢游通(美麗中國系列)
- 李良才主編 壹號圖編輯部編著
- 1769字
- 2021-03-26 18:00:38
圓明園 萬園之園

一直以來,那被毀的圓明園是人們心頭揮之不去的痛,那段悲情的歷史更是不堪回首。幾乎每一個來到圓明園的游人都會搖頭感嘆,昔日的絕世名園如今只剩一片廢墟。撫摸這里的殘垣斷壁,依稀可見舊日繁華的樣貌。圓明園是一座需要帶著記憶去游覽的名勝遺址。對于它的壯麗風光,我們已經無法領略,只可在只言片語中尋找它曾經輝煌的證據,當時英法聯軍法國統帥蒙托邦在回復身在巴黎的郎東元元帥的書信中寫道:“在我們歐洲,沒有任何東西能與這樣的豪華相比擬,我無法用幾句話向您描繪如此壯觀的景象,尤其是那么多的珍稀瑰寶使我眼花繚亂。”
這座宏偉的園林由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一起組成,統稱為“圓明三園”,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5位皇帝150多年的建造才有了當初的規模,是中國古代園林建造藝術的巔峰作品。

圓明園一角。
旅游小貼士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區
最佳時節:四季皆宜
開放時間:(1~3月、11~12月)07∶00~19∶30;(4月、9~10月)07∶00~20∶30;(5~8月)07∶00~21∶00
旅游景點:西洋樓、萬花陣遺址、大水法遺址、碧桐書院遺址、杏花春館遺址
特色風味:炸醬面、炸灌腸兒、豌豆黃兒、驢打滾兒、冰糖葫蘆、爆肚兒
殘石柱雖為西洋樓中大水法與遠瀛觀的一景,但因它那驚人的殘缺美而成為圓明園的標志。西洋樓是仿照歐式建筑風格而造,由海晏堂、黃花陣、諧奇趣等組成,多采用漢白玉石的建筑材料,石面雕刻有精細的花紋,且以琉璃瓦覆頂,集結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
西洋樓景區以人工噴泉為主,諧奇趣、海晏堂、大水法3處噴泉群氣勢宏大,構思奇特,別具趣味,是中西文化的精髓,其中尤以大水法最為壯觀。
從現有的記載中,可以看到,這一處形似門洞面朝南方的噴泉群,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構思精巧,噴水的場景更是氣勢非凡。那威武的大銅獅頭頂噴水時,形成的一幕幕水簾晶瑩剔透,美麗壯觀;下方橢圓形菊花式噴水池中,10只銅狗立于池中心的梅花鹿兩旁,同時口吐水柱,射向梅花鹿時,濺起一層又一層的浪花,如同群犬逐鹿,場面頗為壯觀。
在西洋樓中另一處頗為有趣的地方就是萬花陣,由陣墻、中式的涼亭后花園以及碧花樓組成,數道迷陣被4尺高的雕花磚墻分隔開,中心筑有一座西式涼亭,四周遍植矮松。花園門采用西洋座鐘的形狀,以黃銅雕刻而成,花紋繁復華麗。每逢中秋佳節,皇帝便坐在中間的涼亭中,觀看宮女手持由黃色彩綢制成的蓮花燈在迷宮中穿梭,一盞盞繽紛的彩燈在夜幕下如流水般流淌,別有一番樂趣。若是誰有幸第一個到達,皇帝就會下令獎賞,所以此陣又名“黃花陣”。黃花陣把歐洲園林的建筑風格與江南園林的婉約多姿、皇家園林的富麗堂皇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給人一種和諧之美。

西洋樓在暢春園北界,由諧奇趣、養雀籠、遠瀛觀等10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組成。

圓明園內曾經最為壯觀的大水法噴泉景觀,圖中為現存的遺址。
領略過西洋樓的富麗堂皇,再看碧桐書院,四面環山,林木掩映,靜謐悠遠。梧桐在古人看來不僅是高潔、正直的品格象征,而且還可以吸引鳳凰來此休憩,是祥瑞的代表。初夏時節,梧桐葉爬滿枝頭,微風拂面,送來陣陣清香。到了盛夏,綠蔭如蓋,繁密的梧桐葉遮住了灑落的驕陽,身處這一方世界,只覺身心舒暢,確是休閑讀書的好去處。乾隆曾作“月轉風回翠影翻,雨窗尤不厭清喧。即聲即色無聲色,莫問倪家獅子園”一詩贊美碧桐書院這恬靜之景。
與幽靜的碧桐書院不同,杏花春館是一派悠閑舒適的農家風光。雍正時期,杏花春館被稱為“杏花村”,取自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去,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意境。矮屋籬笆,東西交錯,木榻紙窗,別致精細,瓜果蔬菜遍布館前,一到百花盛開的春天,便有杏花漫天飛舞,好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九州清晏、樓月云開、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方壺勝境、蓬島瑤臺……歷史留給我們一個個如詩如畫的名字,一幅幅難以描繪的畫卷,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本應像西方的凡爾賽宮一樣,永世留存,成為東方不朽的傳奇。而今,這座像仙境一樣的園子,留給我們的只是慘淡的背影,在歷史的夾縫中悲涼地游走。回首觀望,偌大的圓明園靜靜地矗立在那里,每一根殘石,每一塊斷壁都刻著歷史的滄桑印記,透過這些遺跡,我們可以穿越時空,去體會圓明園往日的輝煌。

昔日靜謐悠遠的碧桐書院已不可見,圖為碧桐書院遺址。

夏季荷花盛開,是游玩圓明園的最佳季節,賞荷花也成為園內的標志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