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分鐘面診
- 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 1378字
- 2020-06-11 16:09:03
序言 花三分鐘把握自己的健康
中醫面診是我國歷代醫家幾千年來診斷疾病的寶貴經驗的積累,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代,中醫利用人的面部變化特征來確定是否患病以及患病的輕重,更有“察言觀色”的說法。
面診就是透過面部反射區觀察臟腑疾病與健康狀況的診法,即醫生運用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對面部整體及五官進行觀察,從而判斷人體全身與局部的病變情況。通過對面部形態、顏色、肌膚、瑕點分布等方面的觀察,從而得知臟腑、經絡、氣血功能的狀態,簡而言之就是“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通過診斷或預測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給我們提供治療和預防的根據。
面部的變化與內臟的疾病息息相關,當內臟發生病變,即在面部有所反映。因面部為臟腑氣血的外榮,又為經脈所聚,《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竅?!敝嗅t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面部都有一定的反射區,而臉面就是臟腑的外衣。面診就是通過觀察這些部位神、色、形態等的變化來判斷五臟六腑各個部位的健康狀況。這一方法在被用于疾病診斷時非常靈驗,被稱為“神明之術”。
面部反映整體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為整體完整的縮影。面部的各部分屬不同的臟腑,是面部望診的基礎。傳統的面部臟腑是在《黃帝內經》有關臟象、氣血、經絡分布的理論基礎上而形成的。現代面部各部分屬,是在生物全息理論指導下形成的,亦就是整體內臟在面部的縮影。面部色診,主要是通過望診來觀察面部各部位的色澤變化,了解內在臟腑的生理、病理變化。面色是臟腑氣血的外觀,也是疾病變化的反映。中國人的面色微黃而帶紅潤,略有光澤,稱為“常色”;有病時,皮膚的光澤發生變化,稱為"病色"。
面部絡脈豐富,從面部的望診,不僅能診察出面部本身病變,而且可以了解正氣的盛衰及邪氣的深淺,推測病情的進退順逆,確定其預后。因此,面診在診斷學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我們能夠發現面部與對應臟腑部位的變化,通過診察面部,探知與其相關臟腑的疾病,并采取恰當診療措施,及時進行診療、醫治,便能去病強身,從而獲得健康美好的生活。
繁忙的工作和快節奏的生活,使現代人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快節奏和緊張的工作致使很多人的身體出現了“亞健康”的狀態。不規律的作息和較大的壓力,影響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怎樣才能讓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以最佳的狀態面對工作和生活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當關心的問題。只有及時發現自身身體問題,才能有效地減少和控制疾病的發生。
本書對面部診斷法,做了系統、詳盡的介紹,內容分為基礎和實踐兩個部分,基礎——將人們帶進面診的氛圍中來,教給人們了解面診、學習面診的入門知識。實踐——以面診的實際操作手法、具體的診療方法呈現給大家,方便讀者在短時間內掌握自我診病的常識,易于學習與掌握,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實用性。開篇前的“五臟自我檢測”篇章,為我們進行身體健康狀況檢測提供了一個快捷的通道。本書將詳盡的圖解與文字有機地結合,在方便閱讀的同時,您可以更直觀地參照圖解來對照自身面部的變化特征,診斷自身病痛并通過觀察圖解呈現出來的對應病癥來有效去除病灶、預防疾病的發生,是一本一專多能的綜合性讀物。通俗的語言與易學好懂的例證,適合各年齡段和關注自身健康的人使用。希望本書可以成為您和家人以及朋友健康路上的好伙伴。停下來,讓我們花三分鐘的時間,來把握我們的健康!衷心地祝愿您一生健康、平安!